因為這次打算多在府城住些日子,小七也跟了來。家里還有小龍和小虎兩個孩子,雖然有管事的、媳婦丫頭們照看著,終究還是不大放心,因此,一家人臨走前,又打發了車子,將李氏從燒鍋屯接了過來。
農閑的時候,李氏在家也沒什么事情。這么過來住著,一來可以幫著閨女姑爺看看家,二來也能親自照顧兩個孫子,三來,離的張采云近了,等張采云臨產到時候也方便照料。
因有這幾處方便,張家和李氏都樂意。尤其是李氏,雖然這兩年家里又添了兩個孫子,但小龍和小虎總不在身邊,她也怪想念的。
學堂的事情,有曲先生,一切都無需擔心。家里的事情,留了管事韓忠和韓忠媳婦內外照料,至于其他的事情,也都有莊頭等執事的人,只要照以往的規矩行事就可。
一家人出門前留了話,一應事情,這些人大可遵例做主,真有要緊的大事不能決斷,就打發人到府城報信兒。另外,還囑托了吳家、陸家等眾親眷,遇事幫著料理。
種種都安排妥帖,一家人離了三十里營子,也就沒什么事情可掛心的了。
出行之時,依舊是上午出發,晌午到了錦陽縣城,略作盤桓歇息了一宿,第二天又起身直奔府城。
遼東府的九月,已經進了霜降時節。一家人起身的早,出了城,就見官道兩側樹木地畝上都籠罩著薄薄的一層白霜,直到將近午時,太陽暖上來了,那樹上的霜才融得不見了蹤影,兩邊地畝上的霜卻聚久難散。依舊看得到濕寒浸浸的。
這個時節,這濕寒還只是浸入到地畝的最表層,等入了冬,寒氣愈烈,整個地畝的表層都將被凍住,這就是遼東府特有的凍土。凍土雖聽著寒氣森森,似乎不好,但實際上卻是好東西。
凍土能夠涵養水分,來年融化。就是最適合種植莊稼的肥沃土壤。遼東府土地肥沃,作物豐美,就多賴這凍土的緣故。
連家一行數量大車,前后左右都有騎騾子或步行的管事、家丁和小廝們尾隨。頭一輛車里,坐的是五郎。緊跟著第二輛大車里。坐的是張氏和連蔓兒,之后,是連守信和小七父子兩個共坐一車。跟隨在后面的還有幾輛大車,其中兩輛上坐的是貼身伺候的眾丫頭、媳婦,其余數量車上,則是一家幾口的貼身行李物品,以及從村里帶來的土儀等物。
車隊的最后面。還拴著幾匹高頭大馬,都是膘肥體壯、鞍轡鮮明,有專門的人照看著,那是預備五郎他們騎坐的。
連家出行。還就屬這次人數最多、排場最大。
說是排場,也不過是外人看著他們車輛眾多且都非常齊整、鮮明。實際上,他們走在路上,并沒有擺什么排場。連執事都沒有擺出來,不過是車輛上都掛著標識連守信官階的燈籠。雖是如此。官階和連字的標記擺在那里,路上十有八九的人都知道是她家。路上或有偶遇別的車輛,大家都按規矩或避或讓。
這天天氣和暖,也沒什么風,或遇上官道上沒什么人的時候,連蔓兒就會掀開車簾,和張氏一起閑看外面的風景。
官道兩側都是成行的白楊樹,遠遠近近的山林樹木,正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在高遠的藍天下,讓人心曠神怡。
連蔓兒看的正高興,五郎和小七就都騎了馬過來,不緊不慢地跟在連蔓兒和張氏的馬車兩側。
天氣好,這段路又平坦、人少,哥兩個在車里坐的煩了,就出來換了馬騎。連蔓兒見了,少不得有些羨慕。
沈六送了她一匹好馬,連守信和張氏倒也不攔著她學會騎了,不過卻只能在自家場院里騎著過過隱,出來行路想騎,卻是不行的。不為別的,是張氏擔心她終歸是個女孩子,怕不小心摔了。
“那可不是好玩的,你閨女家,跟你哥和你弟還不一樣。”張氏這樣對連蔓兒說。
張氏的想法非常的現實,騎馬不比坐車、走路,在莊戶人家看來,那終歸是有危險的。男孩子騎馬摔著了,都還不要緊。可女孩子卻不行,萬一傷著了臉,就是大事。又或是傷了手腳,也是大事。
說白了,女孩子要靠外貌,而男孩子卻無需靠這個。
張氏雖然好說話,但是連蔓兒知道,在騎馬這件事上,是沒得商量的,因此也就不提,只說這風景好看。
“這個是不錯,也只能算一般的。”五郎四下看了一眼,就笑著道,“等咱們到了府城,揀個天氣好的日子,我帶你們去城外的九云山,那里有大片的楓樹林,現在正是最好看的時候。”
“好啊,那可就說定了。”連蔓兒聽了,立刻高興地道,又扭頭笑著看張氏,“娘,到時候咱們一家都去。”
“一個山有啥好看的。”張氏就笑。她是山里長大的,自幼生活在美景中,將這些看的都很平常。
張氏雖是這樣說,不過看兒子和閨女都特別歡喜的樣子,隨后還是點了頭。
“行,都去,咱們一家都去。”張氏滿臉的笑,說道。去哪里,做什么,都是沒什么要緊的事,要緊的是一家人在一起,那就最開心最幸福了。
“姐,到時候咱把幾匹馬也帶去。”小七就對連蔓兒眨眼道。
連蔓兒會意,笑著點頭。
一路上,除了歇息喝茶,一家人只在撫遠縣打了個尖,傍晚時分,終于來到了府城,到松樹胡同的宅子來落腳。
大家下車,難免忙亂了一番,等大致收拾妥帖,已經是掌燈時分了。因為一路勞乏,一家人略做洗漱,吃了晚飯,就各自歇下了。
第二天一早,連蔓兒起來,洗漱過后,就帶著幾個丫頭從屋里出來,出西面的月亮門,漫步到了園子里。
這園子占地約有十五畝,里面花木山石、小橋流水、假山飛瀑、乃至亭臺樓閣無一不備。這是連蔓兒家去年湊巧才置辦下來的產業。
本來這個大園子,是一戶姓楚的富商所有,與連蔓兒家的宅子只一墻之隔。去年,那富商因為有事,有意要將園子出售。連蔓兒那時正在府城,知道了消息,立刻就找了牙儈居中牽線,利利落落地將園子給買了下來,做了自家的花園。
連蔓兒本來就極喜歡這個園子,買下后,也就沒有再興什么土木,只開了兩道門,方便自家進出。連蔓兒又和五郎商量,將原來的園子名改了,另上牌匾,五郎的親筆,提名為西苑。
連蔓兒在西苑看了一回,并未走遠,只剪了幾株芙蓉,就往張氏的屋里來。
張氏比連蔓兒起的還早,此刻正坐在炕上,手邊的小炕桌上放著個紅漆托盤,上面放著一沓帖子。
“上園子里走去了?這么早,怪冷的,快過來坐。”張氏就招呼連蔓兒過去坐,將那些帖子指給她看,“快看看,說是給咱娘倆的帖子。”
連蔓兒問候過張氏,讓丫頭將花插了瓶,這才在張氏對面坐了,拿起帖子來看,果真是各府請她們母女吃酒看戲的帖子。
“娘,這是一早送來的?”連蔓兒一張張地看著,一邊問張氏。
“是你哥剛才打發人送過來的,說是前兩天人家就送來了。”張氏就道。她們來府城之前,是給過知會的,與他們有來往的人家也就跟著知道了信兒,所以特意提前送了請帖過來。
五郎和小七都考中了,在府城里還沒有擺過酒。
“還有你爹、你哥他們的,你哥都留在前頭了。”張氏又告訴連蔓兒道。
連蔓兒此時已經將帖子都看完了,心里略算計了一下近日的安排,日期倒都是錯的開,就一一地跟張氏說了。
“……這幾家,咱們都是有來往的,既然下帖子來請了,沒有不去的道理。等會讓人寫了回帖,吩咐給前頭管事的,到時候準備咱們出門。”連蔓兒就道。
“行。”張氏滿口的答應,家里一應人情來往并應酬的事情,張氏都會和連蔓兒商量,對連蔓兒幾乎是言聽計從。
娘兒兩個又說了一會話,就有管事的大娘們進來回事情,連蔓兒都一一地處置了,張氏看時辰不早,就吩咐開飯,一面打發人去前院請連守信、五郎和小七過來。
連守信和張氏一樣起的早,之后就去前院了。
一會,連守信、五郎和小七就都來了,丫頭們擺上早飯來,一家人圍桌而坐,依舊跟在鄉下的時候一樣。只要大家都在,一般都在一起吃飯,覺得還是這樣親熱。
因為到了秋,為防秋燥,早飯準備了燕窩粥,另有蟹黃包等各色或甜或咸的點心,精致小菜等擺了滿滿一桌子。一家人吃完早飯,撤下飯桌,小丫頭另送上香茶來,大家坐著喝了,就商量起了家事。
首先一件事,就要各處去拜會拜會,然后就打算在家里擺上兩天的戲酒,還有就是去赴各處的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