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風云(一中)
心中打定了主意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方國強就沒有繼續留在觀測臺上的必要了,將望遠鏡從胸前摘下來朝哨兵手里一塞,順便請他替自己向孫連長說聲謝謝,轉過身,拔腿就走。
還沒等雙腳接觸地面兒,耳畔忽然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方長官,您這是要去哪兒,,怎么不看了,小鬼子還沒殺干凈呢。”
方國強詫異地扭頭,剛好看見一張圓圓的面孔,是九十三團參謀邵雍,昨夜開會時曾經跟他有過一面之緣,身材胖得像個發面饅頭般,讓人只要看過一眼就很難忘掉。
“哦,邵參謀啊,嚇了我一跳,不看了,不看了,反正小鬼子已經是煮熟的鴨子了,沒啥看頭了。”一邊揣摩著對方的來意,方國強一邊笑著回應,“我趕緊回去給弟兄們張羅一口熱乎飯吃,早晨出發得得急,他們就啃了幾塊干奶酪。”
“方長官這就見外了不是。”聞聽此言,邵雍立刻就大聲抗議了起來,伸手扯住方國強的衣袖,死活不肯松開,“弟兄們在前面舍生忘死,我們九十三團還能連飯都不管他們一口,不用你忙活,伙房那邊早就開始宰羊了,今天你們黑石游擊隊上下,包括昨天晚上剛剛到的新兵,全都留下吃慶功宴,沒喝趴下之前,誰都不準離開。”
“這”方國強有些受不了對方的熱情,連連搖頭,“這樣不太好吧,上百號人呢,況且你們祁團長說不定等會兒還有別的事情”
“還能有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比給弟兄們慶功重要,。”邵雍用力揮了下胳膊,將方國強的話打斷,隨即又快速將后者的衣角攥了個死死,仿佛自己一松手對方就要飛走般,“不能走,不能走,你要是走了,回頭我們團長非收拾我不可。”
“是啊,方長官,你可不能連慶功酒不喝就走掉。”炮連連長孫云起不知道什么時候也湊了過來,大聲幫邵胖子留客,“今天這仗,多虧了你們游擊隊了!要不是你們張隊長帶領騎兵敲爛了小鬼子的鐵桶陣,還不知道多少弟兄要躺在前面的那道山坡上呢。”
“是啊,是啊,這一仗能打贏,你們游擊隊當居首功。”邵胖子拉著方國強的手,贊頌的話語像黃河決了口子一般滔滔不絕,“昨天我們九十三團打了一整天,都沒能把小鬼子的陣地拿下來,你們游擊隊的騎兵只花了十分鐘不到,就把兒玉末次的軍旗給砍翻了!邵某人自問打過的仗也不少了,像這么干脆利落的打法,這輩子卻是第一次。”
“一分四十秒。”孫云起在旁邊大聲糾正,“前面五分鐘是炮火覆蓋和疑兵分散鬼子注意力,騎兵從出場到攻入小鬼子陣地,只用了一分四十來秒,剩下的時間,就是追著小鬼子砍腦袋了,嘖嘖,真他娘的過癮啊,我在這邊用炮鏡看著,都恨不得自己飛過去跟他們一道殺個痛快。”
“是祁團長上去的及時,要不是他帶領敢死隊從正面及時殺了上去,光憑著游擊隊的騎兵,不可能這么快就把小鬼子消滅干凈。”被兩人夸得非常不好意思,方國強趕緊擺著手謙虛,心里頭,卻像喝了幾百斤蜂蜜般,連血液都變成甜的。
兩分鐘不到,從張胖子帶隊殺出到趙天龍的戰馬沖破小鬼子防線,,總計用時兩分鐘不到,作為這支隊伍的一員,方國強沒理由不為弟兄們感到驕傲,更何況游擊隊付出的代價是出人意料的小,包括他方國強在內,幾乎所有人原本都以為,即便能成功突入小鬼子陣地,游擊隊恐怕自己也要被打成一支殘兵,誰曾經預料到,張胖子居然想出了用戰馬當移動掩體的主意,只付出傷亡十幾人的代價,就創造一場輝煌的勝利。
肯定不會超過十五人,剛才透過高倍望遠鏡,方國強已經將那些繼續在馬背上追著小鬼子砍的身影數了個清楚,剩下的這些人都是游擊隊的精華,有他們在,即便眼下遇到再多的困難,也不足為懼,只要得到相對穩定的物資供應和幾個月的休整時間,以這些百戰精英為骨干,很快,就能再度令黑石游擊隊恢復全盛時期的規模,并且在戰斗力方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正豪氣干云地想著,又聽見胖參謀邵雍大聲說道:“祁團長能帶著敢死隊及時殺上去,還不是因為騎兵弟兄先打亂了小鬼子的陣腳,,所以,這頓酒啊,咱們一定得喝,喝完了我還得向方長官討教討教,你們八路軍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能培養出如此厲害的一支騎兵來,。”
“是啊,我記得有人還跟我說過,騎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了呢。”孫云起回頭朝戰場方向看了幾眼,一邊搖頭一邊繼續大拍游擊隊馬屁,“回頭我就讓他過來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騎兵,讓攻擊力這樣強大的騎兵退出舞臺,扯淡,除非當官的腦袋被驢踢過。”
“那是西方目前流行的一種軍事觀點。”提到軍事理論,方國強頭腦又迅速從醉酒狀態恢復正常,笑了笑,低聲解釋,“我想,這種軍事觀點出現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已經實現了半機械化,有足夠的坦克來完成沖鋒,而在東方,特別是在我們這種工業制造能力嚴重落后的國家,騎兵短時間內還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如果能得到炮兵和步兵的全力配合”
后半段話,是他自己剛剛總結出來的,依據就是眼前這場短促而又激烈的殲滅戰,邵參謀和孫云起聽在了耳朵里,眼神登時又是一亮,點著頭低聲附和道:“是啊,只要大炮跟得上,騎兵的攻擊力,絲毫不亞于小鬼子的坦克車。”
“有什么糧食做什么飯,咱們這邊既沒有那么多公路,又造不出足夠的汽車和坦克,當然騎兵的天下,早先大伙都沒想到這一點,光跟著書本瞎嚷嚷了,現在看來,盡信書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