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閥  第二百七十五章戰后十年發展

類別: 歷史軍事 | 現代軍閥 | 我是瘋子   作者:我是瘋子  書名:現代軍閥  更新時間:2012-11-05
 

地外戰爭以后,全球各國都進入了一段恢復期,每個國家都在努力發展經濟,以期自己能夠率先從戰后各國中脫穎而出。這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國家中是最高的。

2013—2022年中國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10.9,同期美國為5.7,巴西為4.2,美阿根廷為4,加拿大為2.5。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2012年只有35,2022年猛增為63.3,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戰后,中國為醫治戰爭的創傷,把戰時工業改組為平時工業,大體上花了5年時間。一般認為,2013—2017年是中國經濟的“復興期”,即國民經濟恢復和改組的時期。

2012年8月12日,獵戶帝國和地球人簽訂了停戰協議,地外戰爭終于宣告結束。獵戶帝國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給地球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華民族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

上海戰役期間,中國國共有9個沿海城市化為廢墟,毀于戰火的住房達36萬棟,400萬人流離失所。珠江三角洲近一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梁、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沿海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再加上嚴重遭到破壞的中東、歐洲以及饑餓的非洲,用滿目瘡痍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戰后中國經濟的重建是從實行“傾斜生產方式”開始走上軌道的。為了使中國經濟擺脫癱瘓狀態,中國政府于2013年1月成立了經濟發展部,負責制訂和實施有關經濟政策。

當時中國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是能源不足,除了原來中國本土外,歐洲、非洲、澳洲都嚴重的缺少能源。當時歐洲地區甚至有一半列車停駛,再加上歐洲恢復生產急需的原材料運輸出現障礙,使得歐洲工業生產日趨萎縮。

經濟發展部遂于2013年秋實行“傾斜生產方式”。所謂的“傾斜生產方式”就是在資金和原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資源生產,用生產出來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再用增產的鋼鐵加強煤炭業。

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鋼鐵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以此為杠桿,帶動非洲整個經濟的恢復。根據這個經濟戰略,政府專門設立的“復興金融基金”在2013—2014年向非洲煤炭業發放了45億元的貸款,占該基金全部貸款總額的36。

2013年中國非洲產煤2,274萬噸,2014年即達2,932萬噸,增長近30,同期的鋼產量也增長了年,中國經濟出現了初步好轉的跡象。工礦業生產恢復到戰前的80,其中煤炭達到90,鋼鐵92。

非洲、歐洲的經濟恢復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扶植。地外戰爭結束以后,中國對歐洲、非洲實行軍事占領和文化同化。為了盡快的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條件,中國對歐洲和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以期使這些地區盡量的趕上中國大陸的經濟水平。

2015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歐洲、非洲、亞洲這三大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愈發的頻繁,大大的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國本土企業從非洲購買原材料,在非洲經過初加工之后,運到歐洲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最后,將一些高級的轉移到大陸本土企業進行深加工生產,生產出來的高級產品再運往各地進行銷售。

另外,世界上其他國家對于各種商品的需求,也大大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逐年提高:2013年為9萬億美元,2014年猛增為11萬億。僅2014年下半年,中國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年的出口額等于2013年的2.7倍。

自戰爭結束以來由于市場蕭條積壓下來的近4,500億元貨物隨之傾銷殆盡。輕紡工業因為得到大量訂貨迅速恢復發展;鋼鐵、機械、造船、水泥等行業的生產也有大幅度增長。

整個經濟生活空前活躍起來。國民生產總值在2015年度達到戰前水平。從2015年開始中國開始對歐洲、非洲、澳洲結束了軍事占領,而實施了民族同化和文化殖民。此后政府開始大力進行經濟結構的改組和基礎工業的建設,開始實施一系列國家壟斷社會主義措施。主要包括:制訂鋼鐵、煤炭、造船、電力等行業的生產合理化計劃,把私人投資的40吸引到這些行業,加快改造舊設備的步伐;設立中國開發銀行非洲分行和歐洲分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對重點行業的設備投資和進出口提供長期低利貸款,并直接對鐵路、港灣、電力等部門進行財政投資,支持基礎工業的恢復和發展;修訂稅制,對企業設備實行特別折舊制度,加速設備更新,擴大資本積累。2015年政府規定,企業購入新設備的當年就可以提取相當設備價格50的折舊費,從利潤總額中扣除,不須納稅。在政府的鼓勵下,各企業競相增加投資,更新設備。

2015年,中國企業中使用期限超過6年的舊設備占71,2017年便下降為年至2017年,中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47,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12.3。這段時期,中國的農業也有所恢復和發展。

戰后,中國在非洲、澳洲推行了農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個體農民經濟,農民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勵增產化肥,推廣良種,興修水利,使農業生產逐年上升。到2014年中國的農業生產已超過了戰前水平。

2017年糧食總產值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非洲地區基本上實現了自給。這一年,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前水平,從而標志著戰后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2017年度頒布的政府《經濟白皮書》在回顧戰后5年的經濟生活后,正式宣布:“現在已不再是‘戰后’,我們現在面臨著一個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局面,在恢復中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后的發展要靠實現全面的現代化。”

從2018年起,中國開始了實現國民經濟全面現代化的新時期,這里面主要是指歐洲、非洲等欠發達地區。2018年—2022年,中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2017年以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又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7—2019年。這一階段中國圍繞非洲地區重、化工業化,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和設備更新,為非洲經濟全面現代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比2013年翻了一番。這一階段中國的投資的70集中在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行業,使中國在非洲很快形成另一套重、化工業的體系。這一階段,電機、電子、汽車、合成纖維、合成樹脂、石油化學等工業部門的投資也有大幅度增長。這些工業的發展反過來又刺激為它們提供機器設備和原料的機械、鋼鐵等基礎工業部門的投資,形成“設備引進投資”的局面。

在大規模設備投資熱潮中,中國先進技術更新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了。戰后的10年間中國共推廣了1148000項技術,而創新技術達到227300項,幾乎比戰前翻了一番。

在中國控制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石油之后,在廉價石油基礎上,各工業部門的能源費用大大降低,以石油為原料的石油化學工業得到蓬勃發展,與進口石油有關的港灣建設、造船和鋼鐵工業也空前繁榮起來。廉價而充足的石油供應成為中國非洲、歐洲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柱。

2018—2022年間是中國整體從經濟上、技術上全面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定性時期。其間,中國的實際國民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為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美國和巴西總和,2019年以后,一舉占到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2022年以后,非洲、澳洲、歐洲的經濟相繼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其中歐洲恢復了戰前的水平,甚至還有些超越。最讓人驚訝的就是非洲,完全擺脫了落后、貧窮、戰亂的面貌,成為一個發達、富裕、和平的非洲。

在這期間中國的民族同化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非洲各族人已經基本上認同了中國,畢竟這十年非洲人的生活水平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非洲人已經習慣了當前的生活習慣后,再讓他們回到動亂、饑餓的時代,肯定是不愿意。但是中國在歐洲的同化作用就沒有歐洲這么順利了。

瘋子新書:《金牌導演》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