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217章競選
李過這次南下志在必得,他打了一輩子的戰,做了一輩子的將軍,他兒子竟然說他只配領軍五萬,他能服這口氣?
南方的捷報很快就傳到了北京,一個月不到,李過前鋒一到,所向披靡,一路凱歌,南京很快就投降了。
福建的鄭成功去了臺灣,李來亨派人過去,讓他在那里任巡撫,鄭成功明智地答應了。
到此為止,全國統一。
久盼的參議院組成了。一百名參議員在北京開了第一次會議,他們首先的接受李來亨的“洗腦”,學習和理解李來亨制定的職責,特別是一部臨時的憲法,他們得好好理解。
一百個封建遺老要接受幾百年以后的知識和理念,不是想象那么容易,一個“民主”倆字,他們就覺得這是天塌地陷了。那還得了?不聽君王的話,沒有長幼尊卑,那世界還成什么樣子?
在他們的腦子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夫子教導了他們兩千年,滿腦子的奴才思維,現在一下子怎么改變得了?中國人是做慣了奴才的,一時間要他做主人,膽子太小了,怕死、怕人報復。所以,李來亨講到這個問題時,發現蠢人真的好多啊。他沒有想到的是,就連過去最不愿做奴才的張獻忠,以及張獻忠的部下、李自成的部下竟然也不愿意接受民主二字。
但是,李來亨還是耐著一百二十個煩,講今后國體的基礎。今后的國體就是民主,大家一起來選舉英明的人做一國之主,不世襲,永遠有人民決定國家的命運。
十天之后,慢慢有了一些人開化了。再過了十天,大部分人開化了,又過了十天,大家紛紛議論,我們這不是回到了堯舜時代了嗎?
不是回到了堯舜時代,而是進步到了西方的十九世紀。人的思維要回到過去很容易,但要超前幾百年,那就太難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李來亨終究是把這一百位參議員教化了,他們成了超前意識的民主派。
到了選舉的時候了。
希望被選為首相的人很多,但自己掂量著有一絲希望的人卻很少。這很少的人選中,最有野心的人自然是張獻忠。這不能怪他,他有三四個理由,使他由此抱負。一是他擁立崇禎有功,沒有他,自然也就沒有崇禎皇帝的重新登位,所以,論功勞,張獻忠自認為,新朝中他的功勞最大,因此,這新朝的首相應該是他了。二是他在輩分上可以做李來亨的爺爺了,他是和李自成稱兄道弟的人,所以,按中國文化傳統,這基本的輩分問題的遵守,李來亨是小字輩,還沒到而立之年,主政國家,他肯定是不行的。第三,按實力來說,張獻忠的實力在幾股勢力中他僅次于李來亨,即使火拼,張獻經過幾天的醞釀,候選人出來了。
李來亨、張獻忠、朱由崧。
三個候選人都必須進行公開辯論。
第一個發言的是志在必得的張獻忠,他一副大老粗的蠻像,一站到發言臺上,原型就露出來了。他的治國綱領三條,一是納諫,要像李世民一樣從諫如流,不獨斷專行,不搞獨裁。二是強國,發展農業生產,穩定那個物價,減輕稅收。三是強軍,消滅周邊小國,建立大一統的大中華帝國。他說得唾沫橫飛,滔滔不竭,一個時辰之后,終于沒詞了。他說的都是寫好了的詞兒,大部是古文,文縐縐的,他有一大幫文人給他這篇文章潤色了許多日。
在這一個時辰之內,前半部,大家還有點興趣,后來聽他反復說些廢話,一個個就睡著了。不過,張獻忠也不氣餒,他知道。臺面功夫臺下做,他有的是銀兩,有的是承諾,他就不信,他第一大黨還能輸給別人。
接著是第二個人上臺發言,朱由崧。他仗著他是皇親國戚,是南明的皇帝,以及他還剩五十萬的軍隊,所以他的發言理直氣壯,鏗鏘有力。他的目標是盛唐,他的榜樣同樣是李世明,當然朱元璋也是他的崇拜對象,還有成祖朱棣的永樂年間的繁華,都是他向參議員描述的美景。他的發言也用了一個時辰,他的文稿同樣是一篇好文章。可惜,華麗之詞后面,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他所說的內容就連崇禎皇帝都覺得水平有限,至多就是他當年臣子們給他上任時讀的那篇上任演說詞水平。朱由崧演說完,一看臺下,心里一涼,大部分的參議員都進入了夢鄉。他后悔,后悔第二個人發言,現在都很累了,累了就沒人聽他的了。
第三個發言是李來亨。
他一上來就讓人眼睛一亮。因為他很自信的神態讓所有的人都驚訝不已,一個二十幾歲的人,竟然坦然自若,開口就是“本人如果有幸任首相,第一就是嚴格按照我們的憲法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接著,他就把十大建國策略宣布了一下,然后對十大建國策略進行了解釋,“有財可發嗎?”
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時,李來亨大聲說:“本朝就是為大家發財而服務的。我們發財不僅在國內發,還要發到國外去。我們準備建造一千艘巨型商船,建造一千艘鋼鐵戰船,整個世界都成為我們商品的傾銷場所,你們制造什么,就讓世界上的人買什么。我們要制造世界上最好的產品,制造最多的產品,而把國外的黃金,國外的鉆石、香料等等寶貝拿回來。反正一點,我如果當首席,全國人都變得富有,當然,有大富的,有中富的,也有小富的……”他這一篇美景描述既樸素而又極富誘惑力,所以,不但沒有睡覺的,反而不是被提問打斷他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