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擠出榜單了,同志們投推薦票票殺回去啊!!!)-
“卯時已至,晨光微曦。天色陰晦,出門帶傘……”
第二天一早,帶天氣預報的叫醒服務如期而至,據說今天是個陰天,有可能下雨。但陳希亮在簡單吃了點粥以后,夾著傘出門去了。
臨走前他給陳忱留下一百文,作為兄弟四個飯錢……錢顯然給的有點多,但他更擔心孩子們吃不飽。
自然還不忘囑咐陳忱,好好看弟弟們讀書,他晚上回來要檢查。
他一走,陳恪便問二郎:“你看,能要回多少來?”“不知道……”陳忱已經習慣弟弟跟大人似的說話:“你覺得呢?”“我猜要不回仨核子倆棗來。”陳恪無聊的翻動著書本道。“仨核子倆棗?”陳忱有些發愣,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道:“不至于吧。”“怎么不至于,以大伯那操行,能要回來的賬,怎么可能給我們?”陳恪撇著嘴道:“肯定都是些呆賬、爛帳……哦,就是要不回來的賬。”“未必吧。”陳忱拍他腦袋一下道:“爹爹能要回多少來,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是背不出孝經,肯定是要挨打的!”
“別打頭……”中午時分,外面天陰得更厲害,但雨還是沒下。
背了一上午書的陳恪,站起來伸個懶腰道:“快十一點……呃,午時了吧?”
“差不多,”陳忱也在看書,抬頭望望陳恪道:“出去吃飯吧?”
“還是省省吧。”陳恪挽起袖子道:“我來做。”
“你會做飯?”要不是樣子一模一樣,陳恪簡直要懷疑,這是不是自己弟弟了。
“廢話。”陳恪給他個白眼道:“要不要學兩手?”
“呃……要。”陳忱頷首起身,兩個弟弟也要跟著起來,卻被倆哥哥喝止道:“乖乖看書!”
~~~~~~~~~~~~~~~~~~~~~~~~~~~~~~
吃過午飯,終于下雨了,雖然不大,但細雨蒙蒙,很是煩人。天快黑的時候,陳希亮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陳忱迎上去,見父親一臉的陰沉,連問都不敢問,只是接過傘道:“爹,吃飯吧。”
“哦……”陳希亮先是隨口應一聲,接著抬頭驚訝道:“你做的飯?”
“我和三郎。”陳恪誠實道:“我打下手,三郎掌勺。”
“你還會做飯?”陳希亮驚訝的望向三郎道。
“三哥哥中午就做飯了。”陳恪還沒回答,小六郎便搶著說道:“還給我們烤過雞呢。”
“唉,難為你了,三郎。”陳希亮不禁歉疚起來,他想起那間窩棚后面,有爐有灶,便以為還不到十歲的兒子,在那四十天里,學會做飯了呢:“不過也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見他錯進錯出,陳恪也就樂得不解釋。
陳希亮本以為,三郎就算會做飯,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廁所的準備了,誰知飯菜一端上來,看到那綠油油的幾乎保持了原貌,又帶一層誘人光澤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馬也趕不上的。
三郎是個食不厭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廚藝,但在這千年前的廚房……且可能是全縣最簡陋的廚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簡,用昨日買回來的食材,粗粗炒了四個青菜,做了一碗魚湯。
在他的思維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作料最簡單,唯油鹽而已。陳恪從昨日買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鹽……便信手炒了四個小菜、黃瓜、茭白、萵苣和芹菜。又將那兩條小魚細細煎了,加水熬成魚湯,最后加上鹽、撒上蔥花蒜末,一道簡單卻又香氣四溢的三郎魚湯便出鍋了。
二郎所謂打下手,其實就是一直在燒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廚藝,覺著無比驚奇,見他將油鹽大把揮霍,又覺著肉痛難耐,幾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沒看到罷了。
在兒子們的注視下,他夾一筷子黃瓜片,送入口中一嘗,頓覺又脆又嫩、清香滿齒,竟被感動的熱淚盈眶……這讓他想起在京城時,被富裕的同學請去大酒樓吃的炒菜,雖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慮到出自一個十歲孩子的手,顯然已經是個奇跡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問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陳希亮擦擦眼角,朝兒子們不好意思的笑道:“沒想到能嘗到汴梁的味道……為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幾盤破青菜……而且油溫達不到,色澤、味道、口感都極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銷魂飯’似的?
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子女做飯,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陳希亮似乎只是對菜品有感而發……想到中午,三個兄弟也是贊不絕口,說從沒吃到這么好吃的東西,他覺著,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調動深處的記憶,他驚訝的發現,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沒吃過。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為只用煮和燉的……
他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飪方法和后世的歐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這被當作一種獨門絕技敝帚自珍,僅限于頂級的廚師掌握。或者說,誰會炒菜,就是最頂級的廚師,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樓、達官貴人們寶貝似的捧著……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間流傳開來。
因為宋代飲食的最高境界,講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這五項都沾邊的,便可稱為名菜了。
在所有烹飪方式中,無疑只有炒法能輕易實現前四項,而前四項有了,自然有無數騷人爭著奉送第五項。
所以炒菜這門技術,就像所有頂尖的技藝,嚴守著傳男不傳女的信條,僅限于京城的廚師世家掌握,也許成都也有三兩個能炒菜,但像青神縣這樣的小地方,是決計不會有的。
因此現代人到了宋朝,其實最理想的職業,就是廚子……
~~~~~~~~~~~~~~~~~~~~~~~~~~~~
感動了好半天,陳希亮才擦擦淚,問三郎道:“你怎么會炒菜呢?”
“呃……”三郎心說:‘我怎么就不會呢?’當然,還得一臉茫然道:“也不知怎么著,就會了呢。”
“看來真有傳說中的無師自通……”陳希亮不禁感嘆,后半句卻沒說出口:‘莫非我兒注定是個廚子?’
吃完飯,天也黑了。陳希亮到處找物件找不著,隨口:“誰見油罐子了?”
“在廚房。”陳忱說著,跑去拿回個陶罐兒來。陳希亮開口一看:“怎么少了一塊?”
“被我炒菜用了……”陳恪又是沒想到,宋代的植物油竟也然是燈油,有些惴惴道:“很貴么?”
“一百文一斤,七十文一罐,能用五天,算是很便宜了。”其實本可以用八天,但陳三郎油煎油炒的,一下就用掉三天的量。雖然對一頓飯吃掉這么多油,很是肉痛,但陳希亮一點沒表現出來。在他看來,孩子能主動承擔家務,就是責任心的體現。往大里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只應鼓勵,而不能打擊。
陳希亮把燈油注入油燈中,再用灶中的余燼點亮燈芯,屋里便生成一團橘黃色的光。他坐在燈下,開始檢查孩子們的功課。
先從小的開始,六郎的課本是雜字,這是孩童啟蒙的識字讀本,與后世宋明時,以三字經、千字文,這些一上來就灌輸禮教思想的教材,為孩子啟蒙不同,宋人是用百家姓和雜字的,因為讀書識字,雖說以科舉為最高目的,但絕大多數孩子,畢竟沒有高中的可能。所以在識字同時學一些實用知識,才是正理。
雜字就是這樣一本書,它開篇名義道:‘人生天地間,莊農最為先,要記日用帳,先把雜字觀。”后面便從農事說到飲食起居、男女婚嫁、工商算籌,從而把一些常用的字詞包羅進去。孩子識字的同時,也完成了最基礎的素質教育。
陳希亮把要六郎識的字,打散了順序寫出來,六郎很是聰慧,不怎么費力就全都認出來,自然得到父親的表揚,但又同時宣布,明日的識字量翻倍……六郎剛樂開的花,又萎靡下去。
接著是五郎的功課,這孩子一臉的苦大仇深,就是從讀書開始的。他好像跟書本有仇,從年前就在背千字文,現在還是千字文,顛三倒四背不過。
好在陳希亮對他的情況很了解,只求他能多識字,明事理,又擔心逼迫過度,使他厭學,所以也不急躁,只是很溫和的提出了勉勵,要他繼續用功,明天再來過。
最后輪到陳恪,他的課本是……孝經。
---------------------------分割--------------------------
對說上東西進行反復查證,確認不是胡說八道才寫出來,結果到了現在,抱歉抱歉,晚上的更新不會晚……
又被擠出榜單了,同志們投票殺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