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帝國之崛起  第八十九章 西北三馬

類別: 歷史軍事 | 大中華帝國之崛起 | 莫語莫問   作者:莫語莫問  書名:大中華帝國之崛起  更新時間:2012-10-09
 
第八十九章西北三馬

第八十九章西北三馬

綏遠大捷后,華宇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聲稱,西北諸省中日本人的勢力已經滲透了進去,為保證西北的穩定他決定出兵西北。

對于華宇的要求說實話老蔣很為難,西北各省的確是南京政府所管轄的省份中最難滲透也最難掌控的。蔣委員長很樂意看到華宇與西北各大勢力火拼,最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但是他心中也相當明白,憑借著龍衛軍的實力,想要一掃西北簡直是易如反掌,反而發展到最后隨著華宇的勢力激增自己再也難控制他了。

矛盾啊矛盾,無奈老蔣只能回電給華宇,電報中也只有短短八個字“茲事體大,暫緩行動。”

電報的內容很簡單,可是其中的含義卻不言而喻。老蔣的意思是說西北情勢相當復雜,你要決議出兵有可能最后得不償失,應當先緩一緩再做打算;另外一層意思就比較隱晦了,暫緩暫緩不代表不允許你動手,如果你有絕對把握那么我老蔣也不來阻止你。總之一切你自己看著辦。

華宇接到老蔣的回電后,不屑的把電報丟在了一邊,命令張靈甫他們繼續按照原先的計劃行動。

對于龍衛軍的強勢崛起,西北各省諸多勢力表示出了深深的忌憚和不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北三馬”。

民國時期,在我國西北的甘、寧、青地區,存在著數股強大的回軍武裝力量。由于其首領皆為甘肅河州回族馬姓,故稱“馬家軍”,俗稱“西北群馬”。因割據范圍不同,又分成“寧(夏)馬”、“青(海)馬”、“甘(肅)馬”等,其勢力還曾擴張到新疆。

馬家軍原為家族武裝勢力,它們參與了當時中國政壇的紛爭,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軍閥、馮玉祥、蔣介石等,統治西北地區數十年,產生了一批顯赫一時的馬姓軍閥。他們以“甘、河、回、馬”(即甘肅人、河州人、回族、馬姓)這四條為用人標準,核心權力采取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封建繼承方式,經數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左右西北局勢的軍閥武裝。

“群馬”中以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三個集團最具實力,人稱“西北三馬”。

馬步芳家族統治著青海,尤以馬步芳最為殘忍兇狠、荒橫暴,人稱“土皇帝”。

馬鴻逵是名副其實的“寧夏王”,但是他斂財極為兇狠,對自己的轄地極盡一切手段進行搜刮。

馬鴻賓是馬鴻逵的大哥,在三馬中勢力相對是最弱的,不過他為官還算清廉,對百姓來說也算是一個好官了。馬鴻賓受叔父馬福祥的影響很大,也常以儒將自詡,故能突破狹隘的民族和宗教觀念,既潛心于伊斯蘭先哲著述的研究,又對孔孟之經典廣泛吸取。馬鴻賓所到之處以“保境安民”為原則,反對暴政,主張“以德服人”和“謙受益”。

當龍衛軍出兵西北,孫大彪部進駐鄂爾多斯,王耀武占據榆林,張靈甫拿下延安后。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馬鴻逵,沒辦法從龍衛軍的架勢看來就知道是沖著寧夏去的。

龍衛軍的大名馬鴻逵是知道的,他也不想跟華宇發生沖突,在龍衛軍占據陜北后馬鴻逵立即派出了使者奔赴太原。也算給馬鴻逵面子,華玨代替大哥會見了來使。

當使者委婉的問到華玨龍衛軍是否要進軍寧夏的時候,華玨很明確的告訴了他,是的。原因很簡單日本人已經滲透到了寧夏。如果馬鴻逵在一個月內不給龍衛軍一個交代的話,那么到時候龍衛軍將直接揮師西進,接管寧夏。

面對華宇的強勢,使者只得灰溜溜的回到了銀川,把華玨的話原封不動的復述給了馬鴻逵。

馬鴻逵聽完后當下就渾身無力,軟綿綿的癱坐在椅子上,嘴巴不知道在念叨著什么,表情比死了爹娘還要難看。最終在眾人的勸說下,馬鴻逵總算是振作了一些,自欺欺人的互相安慰著。也難怪寧夏本就是回族聚集的地方,因為習俗,宗教等原因政府派出了好幾任官員都沒能在寧夏立足,最后不得不灰頭土臉的打道回府;馬鴻逵相信就算自己打不過龍衛軍,把寧夏讓給華宇,只要他在暗地里煽動一下回民,到時候他華宇還不得照樣乖乖的退出寧夏。

這個算盤馬鴻逵打的倒是響亮,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華宇這個人一直很強勢,任何想利用宗教來煽動百姓鬧事的人都會受到龍衛軍嚴酷的打擊。一廂情愿的馬鴻逵忘記了剛剛發生在綏遠的蒙古偽軍的下場了,難道他認為回族人就比蒙古人厲害了?

答案很快就會揭曉,只不過這個結果將在一個月后才展現在眾人的面前。

相對于馬鴻逵的不安,馬鴻賓的心態則要平穩許多。他對于龍衛軍對外抗擊日寇,對內發展民生經濟表示高度的贊賞。實在是條件不允許,要不他早就想著去大同拜訪一下華宇了,順便看看那里風土人情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前面也說過馬鴻賓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和宗教主義者,他一直認為回族只是大中華民族中的一部分而已,雖然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但是讓他們做針對中華同胞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還是不可能的。

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好人和壞人,窮人和富人。極大多數的回族同胞生活還是相當艱辛的,別說一日三餐了,很多人一天下來連頓干飯都吃不上。

說來也巧,馬鴻賓有個遠房親戚叫馬本齋(馬本齋歷史上是一名回族的抗日英雄,書中成為了馬鴻賓的親戚純屬作者杜撰),他曾經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在講武堂畢業后,從士兵升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直至升任奉軍獨立21師第四團團長。后來因為奉天事變后不滿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還鄉務農。直到華宇的龍衛軍在長城戰役中痛擊了日寇后,馬本齋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再次出山投奔了龍衛軍。

在戰后大整編中,華宇無意中的聽到戴安瀾提起自己的部隊中有一名曾經的東北軍團長,打聽下來后才知道此人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抗日回族支隊的司令馬本齋。激動之余,華宇即刻接見了馬本齋,一番暢談下來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最后馬本齋隨同戴安瀾一起進入了軍事學校進修,目前他擔任的是戴安瀾山地旅第一團的上校團長。

馬鴻賓對于這個遠房親戚也早有耳聞,因為馬本齋是個極為孝順的兒子,這也是馬鴻賓對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在經過了種種途徑聯系到馬本齋之后,利用假期時間馬本齋去了蘭州拜訪了這位遠房族叔。通過馬本齋的介紹,馬鴻賓對于晉綏地區經濟如此的發達,百姓生活的如此富足安康感到深深的震撼。最終是出于好感也好出于崇拜也罷,馬鴻賓還是欣然的歸順了華宇,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至于那位馬步芳對于龍衛軍的態度根本是沒當回事情,在他看來青海地廣人稀距離晉綏地區相當的遙遠,你華宇的手再長也不可能伸到青海地面上來。對于馬鴻逵的恐慌他強烈的鄙視了一番后付諸一笑,也沒有什么煩惱和擔憂,整天還是玩著女人享受著榮華富貴過著他土皇帝般的生活。

一時間西北風聲鶴唳,風起云涌;西北三馬不同的態度也決定了一個月后整個西北的命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