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獵迷預警機試飛
..北大西洋上空。[.⒌1.]
一架外形奇特的大型飛機,正航行在英格蘭半島以北。
除了機翼根部的四臺發動機,這架飛機已經看不出和原來它的母機:“慧星”4C客機,有任何相似之處了。
二戰后英國率先開發民用噴氣客機,研制了慧星客機。1952年,當慧星客機投入運行,成為世界定期航班上第一種商用噴氣客機時,它的技術和商業都是相對成功的,此時,大洋彼岸的波音707,還沒有開始試飛。
作為一個成熟的客機,機體也開始被改裝,最先改裝的,就是獵迷反潛機,主要是在尾翼后部的長尾梁上安裝了一個磁異探測器,機鼻加裝搜索雷達,垂直尾翼上加裝了電子支援系統的天線。新設計了非增壓的機腹武器艙和系統艙,成為了與彗星客機明顯的區別,機身截面不再是圓形,而是明顯的雙泡型,機艙的前端安裝了搜索雷達,比客機的機頭要大。而且,垂直尾翼面積、駕駛艙風擋、窗口都進行了加大。
而且,相比客機,“獵迷”采用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的“斯貝”發動機,耗油量下降,航程增加,而且,在負重較輕的時候,還可以采用關掉兩臺發動機,只留兩臺發動機的工作的方式來增加續航時間。
獵迷的改進是非常成功的,而現在的這架飛機,相比獵迷,則更加要丑陋不少,在機頭和尾部,各鼓出了一個尖尖的大包,里面安裝的,就是馬可尼埃里奧特航空電子系統公司的新型預警雷達,這架長相奇特的飛機,就是英國宇航公司正在實驗的獵迷AMK3預警機!
作為首先研制出雷達的英國,在空中預警方面,自然也當仁不讓,先后有幾種機載預警項目。比如老舊的“塘鵝”,“沙克爾頓”海上巡邏飛機,在美國的3預警機已經進入現役的時代,英國人發現,自己若不再奮起直追,就要被遠遠地落在后面了。
但是,英國人已經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了,二戰之后。英國已經元氣大傷。而且,SR2項目的下馬,讓英國的技術人員流失嚴重。英國人悲哀地發現,像美國那樣的背部頂著大盤子的方式,自己的技術力量達不到了。
于是。英國人才搞出了使用兩臺雷達,布置在飛機的前后這種布置方式來提供三百六十度的掃描,來實現自己的預警機項目。
但是,軍方才不管這些呢,提出的那些技術指標,讓研究人員簡直要抓狂了。
既能有效探測海上目標,又能遠距離追蹤陸上低空目標,同時維持400條追蹤軌跡,性能要比3還要先進!
“注意。雷達開機,準備進入預定空域測試。”在預警機中部的增壓艙內,項目負責人,英國宇航公司的約翰說道。
雖然這種大型的客機在布置乘客時非常寬敞,但是,現在布置的預警機,加入了大量的設備之后。連雷達操作臺的布置也緊張起來,在必要的過道邊上,五臺大型的顯示器正在顯示著數據,再加上兩名空中作戰指揮官,兩名設備維護人員。就已經擠滿了。
而后面在狹小的空間內,甚至沒有足夠的床位來容納換班的人員。只能是和海軍一樣,睡三層的熱鋪。
而現在,增壓艙里坐的都是預警機項目的工程師。(其實,這種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阿三曾經自研預警機,結果墜毀,導致上面的電子專家全部遇難,預警機項目就此終止)
隨著約翰的話語,幾名操作人員,開始按照順序撥動控制臺上的開關,一排指示燈依次點亮,雷達的波導管等部件充電預熱,Gbsp;4080M電子計算機開始啟動,準備進行全力的計算那些如潮水般涌來的數據。
最后,一名主控臺上的工程師,將操作桿推了上去。
頓時,預警機首尾雷達罩內的那兩臺大型的S波段脈沖多普勒雷達,開始發出了強大的電子信號,雷達底部的萬向節開始旋轉,雷達正式工作!
無線電波,穿過了雷達罩,射向四周的空域。
同時,操控臺上的屏幕,開始顯示出了光點,那些是空中的幾個目標和海面上的船只。
“雷達工作正常。”
“數據跟蹤正常。”
“計算機工作正常。”
一個個報告,從操作的工程師的嘴里蹦了出來,約翰知道,現在的正常,只是暫時的。
“繼續跟蹤。”
飛機向東,繼續飛行到了英格蘭上空。
進入陸地上空,頓時,雷達屏幕上的目標多了起來,預警機對海面進行掃描,受到的雜波影響很少,但是,到了地面上空,雜波頓時多了起來。
Gbsp;4080M電子計算機,感覺到需要處理的數據明顯增多起來,脈沖多普勒雷達,是利用目標和干擾物相對于雷達的徑向速度不同,回波信號也有不同的多普勒頻率。可用頻域過濾的方法選出目標的多普勒頻率譜線,濾除干擾雜波的譜線,使雷達從強雜波中分離和檢測出目標信號。
雷達探測的面積越大,地面的地形越復雜,那么,需要處理的回波信號就會越多。尤其是,連地面上的許多快速開動的汽車的信號,也沒有被過濾掉,數據開始驚人地增加。
而英方提出的是建立四百條穩定跟蹤的軌跡,但是,這種計算機只有1M的內存,即使是經過擴展,也只有在外部再增加1.4M。
Gbsp;4080M電子計算機開始了全負荷的工作。
“數據量大幅增加。”
“已經跟蹤到二百條軌跡。”
“計算機已經全速工作。”
“數據超載,已經建立的追蹤軌跡丟失了二十條。”
“系統已經開始過熱…”
聽到后一條,約翰臉上露出了失望,噩夢又開始了,雖然改進了措施,還是沒有排除了這些問題。
獵迷的平臺,最多也就是九十噸級的,而塞進了這么多電子設備后,如何處理散熱的問題,是非常讓工程師撓頭的。
而在現在,散熱常采用的就是用燃油,燃油在機體內循環流動,相當于是空調的制冷劑,吸收任務電子系統和雷達滿負荷工作時釋放的熱量,帶到機體外部散失掉。要保證能夠完全正常工作,機載燃油箱必須至少保持在50充滿的狀態,但是,隨著飛行的進行,機內的燃油會逐漸消耗,而現在電子系統又在全速工作,散熱的問題,就變得更加嚴峻了。
(這個散熱方式是最常見的,比如協和式超音速客機,由于速度大,與空氣摩擦造成的溫度也會更高,就是采用燃油循環流動,帶走熱量的方式。而現代的F35B也面臨著類似的熱管理困難,由于飛機自重增加,垂直降落時的燃油儲備被迫減少,造成燃油系統中沒有足夠的油來吸收電子系統釋放的廢熱,如果環境溫度高將造成飛機電子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約翰搖了搖頭,又開始重復這個過程了,其實,如果空軍要求的技術不是那么嚴格的話,只要讓計算機不處理那么多數據,例如,對于太低速的目標,全部當作雜波濾除掉,那么,電子系統就不會處理那么多的數據,也就不會超過載工作,造成熱量急增。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空軍想要讓獵迷的性能超過3,那也太高估了己方的研發能力了。
而現在,國防部已經拿不出多余的資金,來繼續維持這個項目的研發了,約翰已經聽過許多消息,在高層,砍掉這個項目的呼聲越來越大,從美國購買現成的預警機,要冒的風險很小。
約翰為這個項目已經奮斗了幾年,他非常不想讓這個項目夭折,但是現在的情況,好像很不樂觀。
“計算機即將崩潰。”一名工程師說道。
由于運算能力的限制,計算機無法維持已經建立的追蹤軌跡,也就是說,丟失了目標,接著,還會將本已成功追蹤到的目標作為新目標重新加以跟蹤,進一步加大對電腦運算能力的壓力,造成惡性循環,現在,計算機系統即將陷入崩潰的狀態。
不過這次,計算機沒有崩潰,因為,接下來,雷達信號突然全部消失。
屏幕上的光點全部消失,計算機需要處理的數據都失蹤了,也恢復了最開始的狀態,剛才忙得用腦過度,現在該休息了!
“行波管燒了。”雖然后部的機柜艙是非增壓艙,但是現在的高度已經下降到了三千米以下,工程師到機柜艙內查看了一下,回來向約翰說道。
行波管,是雷達最重要的一個產生電子信號的電子元件,這個東西壞了,只能是到地面上更換,而且,由于設計問題,換一個這個元件,至少需要五個小時。
“返回基地吧。”約翰說道,這次實驗,又以失敗告終了,獵迷預警機,總是無法穩定地工作!
機艙內所有的工程師的情緒都很低落,如果不是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指標,他們的預警機,現在恐怕已經進入現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