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辦臨近退休的那位副主任也姓張,對誰都笑瞇瞇的。有人說,以前他可不是這樣的,他是很有殺氣的,那年,李主任也是副主任的,他們為了主任的位置,曾明爭暗奪了一番。李主任上了位,他便鬧情緒懶洋洋了兩年。或許,看看自己的時間差不多了,或許痛定思痛覺得很應該占好最后一班崗,于是在單位內部會上多次說“要在崗一分鐘,奮斗六十秒”的豪言壯語。
李主任也不是小氣的人,見張副主任改變了態度,不計前嫌,時不時也讓他干些比較重要的工作。
這天,張副主任召開了一個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張建中都是秘書科室的人。張建中邁進門坎的時候,還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通知,站在門口問:“是叫我開會嗎?”
他不敢看秘書科長,你沒出事他還找理由兇你,你真出了錯,還不罵得你狗血噴頭?
張副主任說:“也有你一份。”
張建中這才找了一個邊上的位置坐下來。這陣,他有兩大發現,一是凡是開會,都必須帶筆記本,不關會上的事與自己有沒有關系,有沒有記錄的必要,你都要裝模作樣地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二是雖說沒有明確規定誰要坐哪,但大家都自覺地按職務大小找位置坐,職務高的坐當中,職務越低越往邊坐,張建中沒職務資歷又淺,便總是坐在最邊上。如果,打字員娜娜也參加,他就坐在她身邊。
張建中剛坐下,張副主任就對秘書科長說:“開始吧!”
秘書科長說:“人還沒齊呢!”
張副主任說:“沒來的人都不關緊要了。”
說著話,又有兩個秘書科的人進來,他們手里都拿著一疊資料。張建中發現,除了他只拿了筆記本,其他人都有筆記本資料一大疊,心里就很有些不安,又不敢問,只是悄悄看身邊的人拿的是什么資料?
秘書科長挪了挪屁股,說:“現在開會。”
他說,明天,省里的督導組就要到我們縣里來檢查工作。整個檢查過程都由我們縣委辦負責陪同,或者說,由我們秘書科陪同。陪同工作做得好不好?從一個側面來說,也說明我們縣委辦的工作能力,也說明我們縣的工作水平,因此,做好細致的準備工作,陪好省領導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這項工作,我們已經開展了幾天,已經制定了一個方案,大家都已人手一冊,相信大家對如何陪好省領導已經有了一個大概了解,今天召開這個會議,就是把方案細化到每一個人,就是要大家盡忠盡職完成分配給自己的工作。
他說,現在,由我根據方案提出的要求,進行分工到人。
因為前期沒有參加,張建中聽得比誰都認真,而且,還一項項記在筆記本上。后來,他多少弄清楚了,縣東正在建設中的致富水庫是省督辦工程,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進展怎么樣?有沒有達到省里的要求?群眾中的一些誤解流言蜚語是否真實?等等,省里的督導組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與核實。縣委辦的工作內容就是協助省督導組做好有關調查工作,比如,聽取縣主要領導的匯報,到實地調查,召開各部門單位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甚至當地老百姓參加的座談會。
同時,還要做好解決好督導組們的食宿問題。
張副主任說:“不要小看了食宿問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接待得好,就能讓督導組感覺到我們對他們敬重,對他們這次下來督導工作的重視。接待得不好,就算我們在建設水庫的實際工作中做得再好,也有事倍功半,總會從中找到這來那邊的問題。”
他對秘書科長說,這項工作,你必須親自抓,在哪住?在哪吃?什么標準?都不能馬虎,而且,還要事先進行檢查。雖然,我們要相信下面的工作,但有時候,下面對自己要求不高,拿他們的標準配,以為已經做得很不差了,但按我們的標準要求,卻還差十萬八千里。這樣的教訓屢見不鮮,所以,千萬不要出這方面的錯誤。否則,其他工作都做足了,單這一粒老鼠屎就可以壞了一鍋粥。
他說,我主要負責陪同工作,副科長隨我一組,重點放在組織協調督導組什么時候聽縣委主要領導的匯報,什么時候召開座談會,陪同他們一起去看水庫工地。我們這一組人,還有小張同志。
這么說,他似乎才意識到應該對張建中說幾句了。
他說,考慮到這項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把你調了過來,當然,我們縣委辦是一個整體,雖然有各科室之分,但工作不分彼此,各科室可以互相抽人,能力合作。你是新同志,以后會慢慢了解的。
他說,你的工作主要有三點,第一,協助草擬縣委主要領導的匯報材料。第二,在召開座談會時,協助副科長做好有關組織工作。第三,全程跟蹤這項活動,然后整理一個綜合材料,向縣委匯報。
張建中一下子感覺到了壓力,別的還好說,竟要他草擬縣委主要領導的匯報材料,可以嗎?
“縣委主要領導的匯報材料不是已經寫好了嗎?”
秘書科長明顯表現出對張副主任的不滿。那可是他親自起草的,并且,李主任也通過了,怎么還叫張建中起草?這不是當著大家的面否定他秘書科長嗎?不是說他還不如張建中嗎?
張副主任“哈哈”一笑說:“我忽略了,忽略了。初稿已經出來了,也已經通過了,我的意思是,小張同志再潤潤色。”
這更不像話了。
秘書科長說:“既然已經通過了,還有必要嗎?”
張副主任臉一沉,說:“領導認為有必要就有必要。”
“當初,還不如直接要他起草。”
“你認為可以嗎?”
“怎么不可以?多給年青同志壓擔子,才更有利于年青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