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兩小斗中丞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午后方晴   作者:午后方晴  書名: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更新時間:2024-06-07
 
其他大臣也一個個苦笑,難怪據鄭州那邊傳出來,說鄭州州學的十幾個先生,皆喊沒有辦法教這兩個學生。

豈止是他們,換自己,多半估計同樣受不了,不知道鄭家子是如何忍受的。一個個看著鄭朗,鄭朗開始說話了,道:“不得胡鬧。”

早想打斷他們的話,可怕扼殺他們的天姓,事情嚴重,會有可能使兩個天才變成兩個庸才。趙禎讓兩小繞得頭痛,鄭朗同樣也頭痛。說完了,揉腦袋。看到他的動作,終于有人笑出了聲。

原來這個小子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同樣會頭痛。

趙禎也樂了,同時心理找到了一絲安慰,不僅是朕,鄭家子也不好受。但看著這兩小子,又有些啼笑皆非。

老師發話,不敢不聽,王安石讓于一旁,交給了司馬光。司馬光也是心領神會,小師弟這兩個歪理,給了自己更有力的論證,當然要發揮它了,拱手道:“鄭解元,讓我將它迅速說完,然后我就不多言了。”

“溫、良、謙、讓。”鄭朗道。

這是鄭朗教他們最多的四個字,但司馬光與王安石很奇怪,其他的鄭朗倒是很少教導,比如范諷所說的剛、毅、木、訥。

鄭朗能教嗎?本來夠剛毅了,再教,還了得?至于木訥二字,鄭朗同樣不想教,若司馬光與王安石變成了一個木訥的人,那成了什么?其實連溫良謙讓都未必是鄭朗要教的,主要是糾正他們偏激的心態。

“喏,我知道了。”然后轉過頭,對趙禎說道:“陛下,其實剛才臣民與王三郎說得全是歪理兒。”

諸人再一次哭笑不得,敢情你也知道是歪理。

又道:“鄭解元多次向我們說陛下是仁君,陛下事實也是仁君。”

趙禎向鄭朗投去一眼,鄭朗也投以溫暖的一笑。小皇帝還是很感謝的,這小子還沒有做官呢,就默默的替自己分擔了許多憂愁,剛才那個王安石說的話是歪理,不過為了防止意外,此次回京與八皇叔看來要說一聲,冤家宜解不宜結,此事就此揭過。

司馬光不知道空中這一瞥,繼續道:“陛下生活質樸,從內庫里省一百萬緡錢,是以身作則。若不是這樣,如何要求群臣呢?那一咬,更是咬出了民心,使億兆黎民百姓更加忠心愛戴陛下與朝廷。至于大戶人家,功勛貴族,僅是朝廷的枝葉,百姓才是朝廷的根基。百姓服,朝廷顛覆,又有多少大戶人家,功勛貴族茍活?如同臣民說的行刺一樣,那更是一場笑話。錢公不敢,八皇帝不能。但事情重點不在于此。”

帶著痛惜的表情說:“我常聽鄭解元擔心道,朝堂直氣有了,可是就怕戾氣也有了。”

王安石不是說夏天嘛,不知。其實不是不知,就是這時候的朝堂。

別以為司馬光是作偽,這小子自小就想替國家做一番事,王安石也是如此,抱負是有的,但他們自己做事的時候,卻出現了嚴重的誤差。

“我朝始至今天,人口繁劇自古未有,面積卻遠遠不及漢唐,并且人口還在增加當中。這個疆域養育這么多百姓,十分吃力。并且自立國以來,一直以無為而治,一些弊端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積至今天,越積越重。范中丞,你是言臣,也是朝廷的重要大臣,眼光需要看得遠大一些。自夏以來,京東、江、淮近百個州旱情嚴重,蝗災連連,受災害影響的百姓多達千萬以上,你不去管,不去想,卻以一己之力,以御史中丞之職,火拼錢公。就是錢公有錯有過,太后還未葬,錢公一貶再貶,讓百姓如何看待陛下?然而你作為臣子,不顧陛下對你的提攜,讓你從青州知州撥為御史中丞,讓你為山陵使,卻不考慮陛下仁孝之名……過了!范公的事跡小子也聽聞過,當年你在鄒平縣放糧,是何等的仁愛。但在青州時,又出王相公家數千斛糧食,賑濟災民,已漸漸著了相。”

這一句說得很突兀,小皇帝很想問一句,為什么?

但不好問出來,讓范諷如何下臺,可有人替他問了,龐籍道:“司馬小郎,為何?”

“青州有多少大戶人家,有多少大戶人家有存糧,為何獨放王相公。正是因為王相公清直,以災民故,強行出他家的糧食,王相公不便拒絕。既救了災民,博得了愛民的美名。又因為動了王相公家的糧食,再博不畏權貴的美名。所以臣民說他著了相。”

“你……”范諷氣得搖搖欲墜。

可確實就是如此!

連小皇帝也省悟過來,朝廷對官員十分優待,不僅賜錢帛,還賜了大量田地。也不是王曾一個人享受這榮光,幾乎所有重臣家中都有良田千畝,為什么獨獨選了王曾?

即便想讓王曾放糧,也要與人家商議一下,是人家的糧食,居然將糧食放了出來,名聲反而讓范諷所得。

同樣是一個歪理兒,不過做得很隱蔽!

太厲害了,這兩個小家伙真的不能小視啊,看著范諷氣得青黑的一張老臉,幾乎所有大臣心里面潑涼潑涼的想。

“是,作為御史中丞,未必一定要去想、去管天下的災民,大宋的未來,只好管好自己的本份,對君臣錯漏過失進行進諫就好了,但就是做為御史中丞,國家的言臣之首,也要眼光放遠大一些,心態放寬大一些,肚量放包容一些。王三郎說過,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曲解。如果長久下去,所有言官向范中丞學習,下面官員如何做事?解元對我們說過一句話,治國若烹小鮮,謹慎小心地去烹去變,可菜終究要做出來的,放甜了,喜辛的人不喜歡,放咸了,喜淡的人不喜歡,不做事沒有糾紛,一有做為,便有糾紛。若盯著這些糾紛,一味放大一味講歪理,讓官吏如何治理百姓,輔佐國家?況且國家以祥和為貴,有過,言官必當進諫。非有過,此乃國家幸事也,何至于國家幸運的難得祥和,非要曲解,惹起事端?陛下,這就是臣民要進諫的忠言。”

范諷活活要被氣死了,站在哪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鄭朗又搖頭。

論嘴皮子功夫,差距沒有那么大,主要范諷輕敵,二小因為自己,心中一直不平,暗中留心著范諷的事跡,今天正好范諷再次挑釁,于是來了一個厚積而爆發!

有心對無心,就是有心對有心,二小雖然小,如果他們聯起手來,縱然現在,能在嘴巴功夫上討到便宜的,滿朝大臣也未必有幾個!這是人家天生的好本事!

鄭朗也可以阻止的,可是二小說得也沒有錯,原先范諷是不錯的官員,可后來越得皇帝重用,越向偏激方向發展。以折辱天子,或者折辱群臣與屬下為榮。

已經不叫清直,而是沽名釣譽,而是戾氣。

不僅他一個人,后面還有許多人學習他,所以讓二小替他們潑潑冷水。

范諷清醒了,一下伏在趙禎面前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道:“臣被這兩宵小污蔑,痛不欲生,請陛下將臣官職罷去吧。”

讓兩個小三子一發發炮彈轟蒙了,居然轟得哭起來。

其他大臣皆搖頭,鄭家子這兩個小學生,是不省事,可你也是一個堂堂的御史中丞,為什么總找人家的麻煩。老人家,值得嗎您?

小皇帝看著鄭朗,鄭朗會意,對司馬光與王安石說道:“我剛才說了什么?何謂溫、良、謙、讓?還不向范中丞道歉。”

“喏,”兩小讓范諷這一哭,同樣哭得有些暈,喂,你是大人哪,怎么說幾句,就哭了。那么讓你說的那些人怎么辦?但知道見好就收,來到范諷面前,說道:“范中丞,我們只想說說這個理,言語說錯了,請你大人有大肚量,別與我們一個小孩子見氣。”

奶奶的,同樣也不能將你們當作小孩子看,小皇帝讓這兩個小家伙氣樂起來。連輦駕里的幾個嬪妃,也躲在簾后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鄭朗趕緊將兩個小家伙攆走,這是道歉啊?越道歉后果越嚴重,來到范諷面前,深施了一個大禮:“范中丞,是晚生沒有教好,敬請原諒。但我朝確實有了許多弊端,并且最嚴重的危機還沒有到來。然而來得及,陛下乃是千古未有之仁君,朝堂上更是人才濟濟,協手同心,什么樣的難關都可以闖過去。言官之職本是監督進諫彈劾,也沒有錯,但若過于渲染,成了互相攻訐,甚至讓朝堂演變成內斗分裂,那么這個上天賜予我朝最大的機會,有可能白白就錯過了。”

很溫和的話。

許多大臣額首稱贊,果然是溫潤似玉。

說著又施一個大禮。

可在心中還是嘆息一聲,即便有了二小今天的發難,即便自己這樣說,也未必起作用,誰聽自己的?就是范諷,也未必會改正,況論別人。

然后又來到趙禎面前,說道:“范中丞說得對,此是半道之中,御駕停留過久,終是不便。臣告辭了。”

說著,向兩小狠瞪了一眼,走出人群。

看著他們三人的背影,有的大臣竊竊私語,大多數沒有認為王安石與司馬光做得不好,正如鄭朗所想的那樣,此時朝堂中的直臣太多,又沒有魏征的眼光,于是固執己見,相互攻訐,不僅僅是王安石與司馬光倆個。

不戒意了,于是一個個議論二小的才華,真的很不錯,講了許多道理,雖然鄭家子在中間起了明顯的指導作用,但也能看到他們各自的亮點。

鄭家莊要出人才了,不僅是一個,而且有可能一出三個!

但有的大臣立即想到了另一個關健的問題,不對,不僅僅是這兩小子天賦,鄭家子在中間的調教作用不可忽視,似乎自己還有什么兒子孫子的……至于老范,沒有多少人去管,如果再不收斂,其他人再推那么幾下子,很有可能仕途到此結束吧!

……向馬車與牛車走去,江杏兒挪到了后面,看著二小,高興地說:“不錯,不錯,回去我親自下廚,替你們熬一碗冰糖燕窩粥,作為獎賞。”

“多謝江小娘子,不過,”司馬光看著前面大步流星的鄭朗,小聲地說:“江小娘子,冰糖燕窩粥就算了,能不能替我們求一個情,不讓鄭解元發怒。”

“是啊,”王安石臉色也變了。剛才說得爽了,可現在想起來老師的話,老師不會一生氣,將自己趕回江寧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