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午后方晴   作者:午后方晴  書名: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更新時間:2024-06-09
 
一住供精彩。

“行知,就說最后這次改革吧,”能擠入在座的行列,多不是簡單人物,鄭朗先行放出兩監股契,又放出一個利好的消息,今天又說了這么多,不會為均輸法,均輸法雖有爭執,但這兩年來爭執還少嗎,因此接下來的改革必會更麻煩,富弼感到擔心,皺眉說道,刻意將最后二字咬得極重。再不能再折騰了,再折騰下去,鄭行知,你那點人氣馬上就散了,會與韓琦一樣,成為千夫所指!

“共四條,先是陜西一耕二封,”鄭朗道。

針對陜西供給而去的。

物資到達陜西運費太高昂了,先到達三門,轉上陸地,再從三門峽上游搬上小船,運向渭水,然后再經過六七百里,甚至近千里的旱路,一小車一小車將物資運到前線。

不僅是糧食,還有武器盔甲帳蓬等等,兵士的衣被鞋襪,生活用具,酒水,藥材,馬匹吃的雜糧,雞子,草料。隨軍的商人,家屬,軍妓,為運輸服務的民夫,他們皆需要供給,糧食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慶歷戰爭結束后,逐一裁軍,裁得越多,隨行的相關成員就越少,供給會隨之減少,又有了一個三白渠,除了遇到干旱之年,否則陜西至少在糧食這一塊上能勉強持平。僅此一項,就節約了大量費用。

可隨著李諒祚再度用兵,韓琦為了防御,居然備戰兵四十五萬,二十多萬禁軍。十幾萬鄉兵,十萬蕃兵。還不算陜西的義勇,壯丁,弓箭手以及廂兵。費用于是再度急劇膨脹,兵士越多,帶來的相關人員也越多,所需物資又需要更多的民夫搬運,形成惡劣循環。這成了治平財政黑窟窿之一。鄭朗赴任后,逐一裁減。可是面對兇殘的梁氏,他也不得不保留了幾十萬軍隊。

現在陜西依然成為宋朝財政沉重負擔之一。

因此有了這個一耕二封政策。

耕非是耕,而是水利。

朝廷分兩年撥出一千萬緡錢帛,讓程師孟去陜西,尋找一些易于修堰的地方引河水修建一些水庫。不直接于河段上建堰,泥沙太多了,而是引水。通過蓄沙池蓄沙,再進入水庫,于下游引修河渠。更多的地區得到灌溉,即便是旱災之年,也因為這些水庫會保證一定的收成。再與三白渠配套起來,即便如今陜西增兵。只要不是災年,也能勉強將糧食持平。

這是開墾,開墾了必會破壞本來很薄弱的水土,因此二是封,封山!

強行封山是行不通的。也有辦法,將一些百姓分布很少的山區百姓遷移出來。在這些山坡上廣植棘刺,這些棘刺生命力強,生長起來很快,幾年后就能將所有山道堵塞上。那么不管是什么人,想進入這些山區砍伐木材,都不會成功。用此來保護水土。

原來若是鄭朗說,大家會忽信忽疑。

陜西已經在執行類似的保護環境措施,一些荒山漸漸綠了起來,上有樹木,下有苜蓿,在一些人煙比較少的地區,因為水土得到保護,河水渾濁現象逐步減輕。

鄭朗此次做法更極端,索性用棘刺將一些價值不大的山區一起封死成無人區。

這一條爭議不大,就是錢,趙抃遲疑道:“一千萬非是小數字,若是以前倒不存在問題,眼下財政吃緊,又為安撫民心,僅是償付利息,一年就得幾百萬緡。是否遲些執行?”

“閱道,欠負巨大,非是一年兩年可以償還的,今年銀行監利潤騰出來,國家會出現盈余,可以撥一部分款子出來。梁氏野心勃勃,西北估計不能平靜了,早一點執行,暫時是支出,以后會逐年產生大量節約,而且也造福了陜西百姓。自建國以來,唐朝關中開發成熟,陜西條件是好的。然隨著西北戰事打響后,陜西百姓承擔著大量兵役勞役,其他諸路大踏步地發展,唯有陜西停駐不前,也要適度地給予一些善政,利于他們修生養息。”

趙抃不能作聲了。

總的說,這一條不但在都堂上,就是執行后,都不會產生很大的爭議。

但鄭朗實施它還有一個用意,乃是為了下面一條,榷茶。

國家經營,效率低下,貪污與浪費嚴重,早晚收益會隨之下降。不過榷茶之利破壞最嚴重的,還是鈔法。

當初執行時趙匡義是好心。

西北用兵,運費驚人,若動用國家力量運輸,因為效率與貪污,成本會變得很高。若真正購買,不用多,一斗出價三百文,相信商人自己就會有辦法將糧食運到陜西前線,而且還是上等的糧食。但那樣的話,必擾亂整個陜西糧食價格,讓百姓民不聊生,首先生活在城市里的百姓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于是趙匡義想出一條變通之法,先是發行茶鈔,后是鹽鈔,讓商人通過換鈔,將糧食運到前線。軍糧與民糧區別開來,既保證了兵士用糧,又沒有擾亂民間糧價。

起初是好的,但有能力做到的,只有那些豪強大戶,漸漸茶鈔與鹽鈔被豪強把持。被他們把持會有什么后果?有后臺啊,肆無忌憚,甚至運的是不能吃的霉變陳了不知多少年的糧食,或者往糧食里摻沙土,摻土罷了,還能淘洗掉,摻了沙子怎么辦?誰有本事一粒粒地擇干凈?甚至有的商人就地在陜西購糧,連運費都節省了,然后往里面灌一些沙土,當成鈔糧,送到軍營里。而且也波及到陜西民用糧價,使百姓苦不堪言。

榷茶很有可能產生的兩千多萬緡利潤,漸漸被豪強全部把持,兵士食用糧還有一半以上生生糟蹋,不能吃倒掉。現在還造成一個十分尷尬的難題,朝廷自己運糧。不用說,又回到原來的話題。浪費貪污嚴重,又必會加重百姓力役之苦。若購買糧食,更加擾亂陜西糧價。知道這個弊端,沒有人敢作聲,鄭朗也不能作聲,因為沒有好辦法解決它。

這次的大修水庫,能化解一部分糧食所帶來的困擾,但想糧食徹底解決。只有一條,平滅西夏,徹底減少駐軍,再出臺一些政策,讓西北自給自足,那么無論什么茶鈔,或者鹽鈔。都不需要。

朝廷之所以對茶法改來改去,不是前線將士的抱怨聲,而且豪強們越做越過份,國家為了榷茶,不知動用多少官吏,最后結果一年僅盈利幾十萬緡。實際將雜費與官吏薪酬扣下來,已經嚴重虧本。一個榷茶,損害了多少茶農與中小茶販的利益,想一想李順與王小波為什么起義就知道了。這是何苦來哉?

于是自劉娥時折騰,一直折騰到趙禎晚年。才實施了通商法。韓琦通商法茶政為三條,第一條以三司歲課均賦茶戶。凡以緡錢六十八萬有奇,使歲輸縣官,比輸茶時,其出幾倍,朝廷難之,為損其半,歲輸緡錢三十三八千有奇(有偶乃多,有奇乃是不足),謂之租錢。

所謂的租錢就是當初宋朝鼓勵茶農種茶,給了一些本錢支援,然后進行茶政專營。也就是名義上茶園也有朝廷的一份子,實際這是變相地加稅。茶農也必須交納兩稅的,在兩稅之外再交納這三十幾萬租錢。

但不算太苛刻,全國那么多茶園子,即便八成以上大商人的茶園逃稅漏租,余下的兩成茶農壓力也不會太大。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成了反對者的理由,朝廷制度是不加賦于民,以前是給錢給茶農,現在卻變相加賦于茶農。以前懲罰的是走私茶販,如今懲罰的卻有可能是交不起稅的良民。這都是狡辨的說法。

雖交了稅,只要朝廷不胡來,將這租錢攤于不到一成的茶農身上,實際也不算重租,相反的,若是茶農能種出好茶葉,必會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再說走私茶販不好,原來那些大商人就是好人?

為什么一直有反對聲音,乃是因為這一通商法執行后,巨大的利潤空間,漸漸被所有大中小茶商獲得,豪強想壟斷是不可能了。這才是多次茶政改革多次因反對聲音失敗的原因。

第二條是與諸路本錢,悉儲以待邊糴,茶葉也賺錢,朝廷可以讓各路官員參與進去,從商人手中搶一筆利潤充塞國庫。

第三條罷十三場,六榷貨務,裁減官吏,減少開支。只對臘茶禁榷如舊,糴茶肆行天下。

總之,大約就是園戶之種茶者,官收租錢,商賈之販荼者,官府再征算商稅,而盡罷禁榷,謂之通商法。

改革了,不是很徹底,鄭朗索性進行徹底的通商法。對所謂的租錢鄭朗沒有動,但將租錢征收任務劃到地方,而非是三司下屬官吏去一一征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第二條杜絕,朝廷出本錢給諸路,出了,而且糴茶歲量巨大,然而官商勾結,下苛茶農,強行他們出低價銷售給官府,然后與大商人聯手起來,高價抬賣。朝廷呢,出了本錢,一直未得利,相反的,因為糴茶過程中一個買一個賣,依然存在著大量昂貴的人力成本。這一條沒有了,直接讓商人與茶農交易。

除非在特殊的情況下,發運司遞交原因,向條例司申請,條例司與三司使協商,才能由發運司偶爾地進行糴茶,平衡茶價。

但就是這一廢,會產生很大的反對聲音,各種糴茶,朝廷未得利,實際得了利,下面各路官吏與巨賈,從中得到大量利潤,雖不及鈔法行茶之巨,利潤也不小。

只要前面一執行,后面會掀起蓋天的反對輿論。

對第三條進行完善,廢掉所有相關茶的場,貨務,以及禁榷茶種,包括臘茶在內,一起實施通商法。

為什么保留部分茶種禁榷,也是因為陜西需要鈔糧,故鄭朗準備花一千萬緡錢,讓程師孟下去主修水利。第一程師孟乃是良吏,不會苛民,不會貪墨,第二程師孟對水利精通。最少可以自北洛水開始,一直到關中。增加五萬頃左右的耕地,增加幾百萬石糧食。與茶鈔糧相抵。

也就是茶葉這一塊,所有官吏,豪強,大商人,別想再使什么歪門斜道了、。

但實施下去,國家官吏會進一步瘦身,三司也會少了許多事務,吏輕政輕。下面還有。讓宋朝冗官冗政,來個大減壓。

聽完了,大家一個個沉默不言,若不是剛才鄭朗說了那個三道,很有可能此時出現一片反對聲音了。幸好韓琦強勢的先行改革,否則此時更麻煩。

第三條,針對礬專營的。

總共五大專營。鹽酒專營所獲頗豐,鄭朗不敢動。香專營實際朝廷很有可能僅得其中的四五分之一,甚至不足。不過因其貴重,所用官吏少,人力成本不高,獲利也還是十分可觀。一年能為朝廷帶來兩三百緡利潤,鄭朗沒有動。礬專營不同。

礬專營自唐朝開始實施,但唐朝與宋朝不同,第一個就是人力成本,第二個就是買鈔制度造成大戶的壟斷。對朝廷利益的侵奪。

礬產地有河東河北淮南江東兩浙江南西路等地,雖不及茶葉零散。也很零散,想專營必須派出大量官吏經營,人力成本比唐朝高昂,這還不算,還有買鈔制與買撲制度,豪強大戶一步步侵襲,造成利潤下降。低的時候一年僅得幾萬緡,高的時候也不過三十幾萬緡,正常在十五萬緡到二十萬緡。也就是說除了使那些豪強們越來越富外,朝廷幾乎每年拋去人力成本外,全部在虧損。不但如此,有一項專營,必須分心去管理,冗了政,還使各個礬匠戶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第三條便是讓礬實施通商法,若出現壟斷高價現象,讓發運司通報,于江東礬場采購,平衡礬價。

實執通商法對朝廷有百利無一害,不專營了,就可以征商稅,商稅不會象茶葉那么巨大,但能征幾萬是幾萬,總比虧本,又不得民心要好得多。同時減少官吏,簡化政務。關健,關健是得益的豪們怎么辦?

這是第三條,還有第四條,是從王安石坊場河渡錢演變過來的。

宋朝有許多坊場,實際皆是可以盈利的,然而因為小吏貪苛,中飽私囊,沒有向朝廷交多少錢,相反的,上污朝廷收入,下苛低層的差役衙前,以至衙前破產逃亡,公私困敝。

因此王安石拿出自唐朝出現的實封投狀制,也就是于鬧市處招榜,限兩月召人承買,民愿自買,聽自立價,然后投入匭中,兩個月后用鑰匙打開銅匭,視其價高者得之。

實際就是承包制,鄭朗很早就運用了,不過不是鄭朗的靈感,后世太多太多,但在這時代還是比較超前。也就是朝廷仍保留著這些坊場的所有權,但經營權讓給承包者。

后又擴大到了酒務。不是所有地方酒務效益皆是良好的,若是效益不大,再加上官吏貪墨,這些酒務就會出現虧損情況,但實際若經營得當,這些酒務利潤仍然很可觀。王安石久在地方,又用心觀察,看到這一點。后來又對一些收益不大好的酒務實行實封投狀法,將酒務的生產權、經營權與銷售權通過拍賣的方式,拍賣給百姓經營。朝廷節約大量官吏,又安全地得到一筆錢帛,而且不要分心過問這些酒務與坊場的收益情況。

最后又擴大到了河渡,因為河渡每年需要大量渡夫,或者廂兵,擔任來往客渡擺渡的船夫,還要管理船舶損耗維修,實際在這一塊,朝廷仍然虧本經營。于是王安石將全國坊場河渡兩萬六千多處全部放開,拍賣給民間經營。熙寧九年得三百八十多萬貫石匹道兩,支一百七十余萬貫石匹道兩,凈收入兩百一十幾萬。八年后元豐七年,全國坊場河渡收入六百余萬,支出一百七十四萬,凈收入近四百三十萬。若將以前的虧損計算上,一進一出之即,能達到七八百萬之巨。

最主要的實施后,簡化了政事。

鄭朗一一做了采納,還增加了一條,那就是坑礦。各個坑礦也有類似的情況,實施了三七分制,但執行不是這樣執行的,工匠說我只采了一百斤銅,小吏說你漏報,不止,是三百斤。工匠破產了,就是實施了三七分輕斂制度,工匠們也不得不逃亡,于是坑礦報廢,實際這些坑礦仍然有開采價值。因此將諸多坑礦也甄別出來,一些效率不好的,或者因小吏苛剝導致匠戶逃亡的,一一進行拍賣。

買戶交了錢后,以后小吏們,你們也不要來過問了,俺采一萬斤,你們只能乖乖地看著眼饞。

這一條沒有前兩條爭議大,但會讓一些小吏減少貪墨機會,多少導致一些怨言。

三條變法實施下去,最少裁減五百名以上的正式官員,四五千名小吏,近八萬名衙前差役,十幾萬戶匠戶役戶脫離苦海。朝廷不但政務輕松,甩開一個又一個沉重的包袱,還得從虧損當中解脫出來,每年至少得到五百萬貫的收益。若包括坑礦,一進一出,那不是五百萬,一千萬也有可能。二十幾萬戶百姓人家從差役力役中解脫出來,恢復了人身自由,重新投入到生產當中,也是一項仁政。

但是……

富弼道:“行知,四項變革用心良苦,是謂善政,可你有沒有想過,朝廷所得甚小,麻煩卻很大。”

趙頊與鄭朗對視了一眼,這也成了高滔滔與鄭朗爭辨最多的地方。

里外有可能會產生千萬之數,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估計是進出相差一千萬,實際執行下去,天知道呢,有可能是五百萬,有可能是兩百萬。可造成的后果卻極其嚴重。非是官員,官員權當今年不補缺了。第一是小吏,最難裁的不是差役與衙前,而是有點實權的小吏,裁一次吵一次。若是后三法全部執行,會裁去大批的小吏。但還不是困難的地方。主要一是茶,二是礬,徹底實施了通商法,讓多少大戶豪強人家受到損害?

若實施下去,再加上前兩次改革的打底,朝野內外,必會吵得天翻地覆。

豈止是麻煩卻很大,而是一個大麻煩,天大的麻煩。

趙頊深深地呼吸,才開始鄭朗提出來后,趙頊也沒有想到這么多,以為是善政,還夸獎了幾句。直到母親與鄭朗產生爭執后,聽他們在辨論,趙頊才醒悟過來。

一個太后,一個宰相,兩人的辨論,生動地給趙頊上了一堂教育課,終于他才明白,原來做事是這么難的。

鄭朗講了四法,富弼也說了會很麻煩,那么下面就看諸位士大夫態度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