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紀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參奏

類別: 歷史時空 | 名門紀事 | 天光映云影   作者:天光映云影  書名:名門紀事  更新時間:2012-11-03
 
第一百一十一章參奏小說555

第一百一十一章參奏

第一百一十一章參奏

朝廷中卻又一場風暴在醞釀,。鄭鈞一回到任上,便微微的感覺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從大家偶爾的竊竊私語中,從有些人有意無意瞟過來的眼神中,鄭鈞都嗅到了這股不尋常的氣息。

一個參奏折子,讓因太子過世暫時安靜下來的朝廷又起了波瀾,。

這個折子是隴右道觀察使所上,參奏右屯衛大將軍薛進私通突厥,私放商賈運送貨品給突厥,并收取好處。并抓住了走私的商賈和薛進的親兵為證。

此時的觀察使也是世宗時期開始的傳統,品秩很低,不能干涉地方事務,卻能上達天聽,監察地方官員。他們會例行定期上折子,參奏地方官員的不法行為。這個折子也是一個例行的奏報。不過卻因為參奏的是實權大員備受關注。

皇帝正在為河北的災情搞的焦頭爛額,又是下旨賑濟,又是齋戒祭祀,聽說已經有了流民,更是苦惱不已。起初,他倒對這走私的事情并不大上心,撈外快這種事要是認真追究,那么全國就沒有官員可以用了。但他卻敏銳的察覺到,這是一個控制西北軍權的絕好機會,薛進這些年的表現不可謂不忠,他是滎陽郡公一手提拔上來的,但在滎陽郡公和長公主死的時候都沒有參與進來,而是在西北專心對抗突厥,可以說是孤臣了,但是他在西北已久,皇帝不想讓他的跟在那里扎的更深了。

皇帝讓眾臣討論,意見卻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薛進里通外國,應該嚴查嚴懲;另一派則認為,只有人證。并不能作為確證,西北戰事頻繁,若是無端猜疑,會傷了將士們的心,甚至說觀察使沒有確證卻參奏,這是誣陷,應該治罪。

支持嚴查的一聽不僅不查,還要治觀察使的罪。更不干了,說觀察使本身就有監察之責,就算查了薛將軍沒有罪也不應治罪。

皇帝也沒料到這件事會變得這么復雜,西北大軍的敏感程度讓皇帝感到猶豫,而這猶豫又讓兩派爭執的更加激烈,每天朝堂上為此事爭吵不休,然而多是下級官員發言。而三省的長官卻沒有一個發表意見的。

爭來爭去確是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后只好以“恭請圣裁”結束,皇帝為此大感頭痛,但是,他心里卻并不想此事有結果,如果查。那么如何查,用什么人查,怎么查法,件件都大有講究,如果不查,那么該怎么給說法,難道真要將觀察使治罪?

“陸憲陸卿家,你是中書令,。怎么這么久了,你還沒有說你的意見呢。”皇帝實在是忍不下去了,非要逼這幾個老狐貍開口。

“啟奏萬歲,臣以為既然證據并不確鑿,那只要下旨派人詳查就好了。若薛將軍清白。自然會還他一個公道。”

這時候一直沒有出聲的門下侍中李明哲卻悠悠的出聲了:“我看不過一個走私的案子,難免小題大做。況且薛將軍軍務繁忙,底下人做的事薛將軍未必知情。為這件小事大費周章豈不是鬧得西北大軍都不得安生,我看不如把折子發回去,讓薛將軍自查。”李明哲不溫不火的點出了薛進在西北的地位。

陸憲卻大為火光,讓薛進自查,等于是給他機會清除異己,不過他也只是皺了皺眉,沒再說什么,等著皇帝再度發話。

“崔濯呢,現在尚書省他主事,今天廷議,怎么他卻不在呢。”

尚書右丞出來回答:“皇上,這半個月靖國公主持賑災調配事宜,已經累病了,前些天上折子告假,皇上還叮嚀他好好休息呢。”

皇帝暗罵一聲老狐貍,不知道又嗅到什么味兒了,躲了起來。

“那兵部尚書總在吧。”皇帝有些煩躁,覺得這件事又不像他之前想象的那么簡單了。

柳正言慢慢出列:“臣在。”

“你主管兵部事宜,你怎么看。”皇帝見柳正言的樣子,覺得他早有了主意,只是他素來和薛進親近,當年他們一個是滎陽郡公的老師,一個是滎陽郡公的部下,必然是一個鼻孔出氣,恐怕意見也無非是不要查。

六部尚書不管實際事務,實際權力向來分配到各部郎中手中,柳正言這個兵部尚書隨是名義上的兵部長官,卻沒有實權,而他本人在軍中朝中都很有資歷,這也是長公主在鄭倫死后沒有動他的原因,。

皇帝一副“我知道你想說什么”的樣子看著在下面站著的那個看起來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頭子。

柳正言清清嗓子,開口說道:“據我所知,薛進將軍忠心耿耿,以他的人品,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來。”

皇帝和其他的大臣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柳正言卻毫無所覺,接著慢悠悠的說:“現在有人告他,也應該聽聽他怎么說,皇上可下旨責問,讓他上自辯的折子,不過此事關系他一生清譽,光上折子未必說的清楚,不如皇上宣他入京自陳。”

這回皇帝和其他人都面面相覷了,這么做相當于削了薛進的兵權,脫離了西北大軍的薛進,誰還怕他鬧出花樣呢。

借著這件事攻擊薛進的人,本來的用意就是把薛進整倒,然后進一步拿下西北大軍。然而最有可能為薛進說話的,此時卻主張讓薛進離開他依仗的大軍。

陸憲在柳正言走出來的時候只是瞥了一眼,此時卻忍不住上下打量這個老頭,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一邊的,就差直接問他:你葫蘆里面賣的什么藥。

李明哲半天沒出聲,臉色青了青:“西北那邊不安定,為了這么點事就招大將軍上京,萬一讓突厥人有機可乘,邊關可怎么辦?”

“春夏季水草豐美,突厥人一般都比較安生,更何況右屯衛除了大將軍。下面還有將軍和諸軍官,令其暫代即可。屯衛本來就是御外保中,上將軍和大將軍本是遙領,本就該駐京,打仗時下派,只是因為西北常有戰事,地方軍隊無力抗衡,故而變為常駐。因此宣薛將軍入京也符合常例。待事情分辨清楚。若將軍無罪,再讓他回去便是。”柳正言不緊不慢的說著,仿佛說著一件小事。

他這樣說,陸憲反而覺得很是怪異,但怪在哪里,他又說不出來,。

“可是……”李明哲想說要是薛進仗著西北大軍不肯回來怎么辦呢,難道真要朝廷跟他撕破臉么。但這話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含在嘴里咕噥著。

皇帝也知道李明哲的意思,眼巴巴的看著柳正言。

柳正言笑笑:“薛進將軍是薛仁貴將軍之后,對朝廷忠心耿耿,自然是懂得朝廷章程。況且我想他會想要為自己辯駁。”

兵部尚書最懂軍隊體制,他都這么說了。其他人自然也沒別的說的。

陸憲盯著柳正言看了半天,也在她臉上看不出什么,特意強調:“皇上下旨問責,但還要你們兵部安排好,那邊要有人主事才行,不如暫調一個人過去。”

“調人就不必,右屯衛將軍魏孝琨熟悉軍務,讓他暫代大將軍即可。”柳正言笑呵呵的。似乎看出來陸憲在想什么。

“也不必暫代吧,左不過這些天,右屯衛將軍有兩個,一個魏孝琨、一個馮威,有事讓他們商量著辦便是。”陸憲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腦子又開始運轉了。

“軍隊最忌令出多門,必須得有一人負責。”柳正言很果斷的駁了這條。

皇帝想想這畢竟是個冠冕堂皇的辦法。再說薛進也未必敢對抗中央,雖然他很想現在就新調個人過去接手。但是畢竟要考慮到西北大局,不能把薛進逼的太緊了,于是點點頭:“就按照柳尚書說的辦吧。”

靖國公垂著眼皮思索一番,啟奏道:“皇上可派內衛指揮使劉錦為監軍,在薛大將軍回長安這段時間,監督軍紀。”

皇帝正想把劉錦調開,好讓副指揮使魏伯顏再整治一番,而且軍隊素來和內衛有齟齬,也不怕劉錦有什么動作,這個提議正合他意,便也準奏了,。

散朝后,陸憲故意等著柳正言一起走:“柳尚書真是老成謀國之人啊。我還以為柳尚書也主張不查呢。”

柳正言望望天,打著哈哈:“自然是要為皇上分憂。”

“只是不知道薛進薛將軍會怎么想老尚書的此番作為。”陸憲出言試探,想看看柳正言的臉上會露出什么端倪。可惜,他只看到那一道又一道的褶子。

柳正言笑道:“還能怎么想,自然是急著上京跟皇上陳情,討回清白了。”

陸憲放棄了努力,皮笑肉不笑的說:“若是他自己的說法沒法讓人信服,可還是要查的。”

“那是自然。”柳正言捋了捋自己精心修剪的白胡子。

陸憲便不再多說,向后瞟了一眼:“有人排著隊呢,在下就不奉陪了。”說罷,快步走向宮門外。

李明哲故意在后面慢慢的走,見陸憲走了,才走上前去:“我們爭了半天,是不想讓那起子人得意,難道就爭出老尚書這句話來。”

柳正言仍然笑呵呵的捋著他那幾根胡子:“薛將軍自會承左相的情。只是左相莫要改了初衷便是。”

李明哲知道此事柳正言和薛進必然有什么主張,一時便想住了,待他再要細問,柳正言已經慢悠悠的走遠了。

鄭鈞冷眼聽著看著大家私下傳的小道消息,從不說什么,間或有人打聽薛進的情況,也被他小心的應付過了。他已經從大家看他的眼神里對他的言語試探中知道,人們已經把他劃為薛進一黨了。

如今的目光也只是猜測探尋,薛進若是倒霉了,他們的神情又不知會變成怎樣。()

小說屋書友5群96048801

小說555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