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紀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 警告

類別: 歷史時空 | 名門紀事 | 天光映云影   作者:天光映云影  書名:名門紀事  更新時間:2012-11-12
 
歷史時空

收費章節(12點)

太皇太后見到齊王和涵因一起來,很是訝異齊王和鄭國一起來了。”

齊王笑道鄭國不熟悉這里,走迷了路,正好被本王撞見了,本王就把她帶了。”

“啟稟太皇太后娘娘,皇上準許臣妾進宮拜見泰王,誰想引臣妾來的那位公公中間有事,叫臣妾等一會兒,恰巧王爺經過,讓臣妾先來拜謁娘娘,臣妾就跟著來了。”涵因這話說的大有破綻,太皇太后看著她一身宮女服色,就這里面不知出了問題。這事很好查問,只要看看今天是哪個太監去通傳的,即可個大概。

她隨即笑笑本來也是想你了,前幾天聽說你跟家里人也到了這邊,便想著傳你陪陪我,沒想到你這就來了。”

涵因笑道臣妾也十分想念太皇太后娘娘,時常想起陪在娘娘身邊的日子,若是臣妾沒有嫁人,現在就能隨侍娘娘左右了。”

太皇太后笑道你現在嫁了人,可不能這么任性嘍,要好好伺候婆婆、,教養子女。”

“是。”涵因低頭掩住松了一口氣的樣子,太皇太后如此發話,意思就是往后她可以安安生生的在家呆著了,她可不想總面對居心叵測的皇帝。

太皇太后又笑道既然是泰王想見你,就把泰王一起叫吧,正好教坊司的新曲子來了,正要排演,咱們祖孫一起樂呵樂呵。”

涵因賠了太皇太后半日,天色漸黑,太皇太后親自叫人把她送會醴泉山莊,還額外賞賜了。涵因笑著面對幾個妯娌或嫉妒或諂媚的目光,心里卻在嘀咕,她寧可不要這些所謂的恩榮,也希望皇帝別總打她的主意。

太皇太后待齊王、涵因告退了之后,放下了一直端著的慈祥和藹的面目,把文媽媽叫人帶來了嗎?”無錯不跳字。

文媽媽點點頭,一招手,幾個太監押著一個手腳捆得結結實實,嘴堵得嚴嚴實實的人,扔到太皇太后跟前。

太皇太后揮揮手,兩邊的人把那人的手腳松開,嘴里的布條也拿了出來。

這人正是今天去請涵因的夏太監,他早就想明白因為事被抓起來,一見太皇太后磕頭如蒜搗太皇太后饒命,奴才只是聽命行事。”

太皇太后喝道我問你,誰吩咐你去接鄭國的?”

“是劉勝劉公公吩咐奴才的,其余奴才一概不知啊。太皇太后明察。”夏太監泣淚橫流。

“行了,”太皇太后見他那副樣子很是不耐煩,又問道劉勝吩咐你的。”

“小劉公公就說皇上傳旨宣鄭國拜見泰王,讓奴才把人帶到芙蓉閣。奴才就按照吩咐辦了,別的奴才都不啊。”夏太監打著哆嗦,仿佛預見到了的結果,上面的人有事,自然是拿下面的人當替罪羊。

“把鄭國帶入宮之后,你又碰上人了?”太皇太后又問道。

夏太監想了想,說道只是碰到了魏才人,鄭國還下了肩輿跟她寒暄了幾聲。”

“沒有遇到齊王?”太皇太后猛地張了張眼睛。

“沒有,絕對沒有,奴才不敢欺瞞太皇太后。”

“鄭國你要帶他去哪里么?”

夏太監忙搖了搖頭,又突然想到,說道開始不,后來她問了奴才一句,奴才就說了……”

“那她聽說了之后,沒有做?”太皇太后看著他,表情愈發嚴肅。

“沒有,她都沒說,也都沒做……奴才得了吩咐,不管鄭國是哭是鬧,或者找借口,都必須把她送到芙蓉閣……許是,鄭國體恤奴才的難處,一路上沒有為難奴才。”

太皇太后揮揮手,候在一邊的太監又把他架了出去。

“那皇上今天……”太皇太后又問文媽媽。

“皇上先是給魏才人賜浴海棠湯,不過卻沒有駕幸,而是去了芙蓉湯,還召了王美人隨侍。”文媽媽盡量用客觀的語調回答,一邊掃著太皇太后的神色。

太皇太后面沉如水,冷笑道哼,皇帝真是越發顧不得了,李湛雖然不過一個小小的京兆尹,但好歹有著一品國公的爵位,涵因也是他想動就動的。這事鬧出來,我們皇家的臉面往哪擺。”

文媽媽見太皇太后動了真怒,忙勸道好在鄭國沒事。”

太皇太后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那孩子倒機靈,也不枉我疼她一場。哦,對了,你去查查那個魏才人的底細,她入宮一來就攪出不少事來,這事瞧著都露著詭異,還有是誰傳的旨,讓王美人去芙蓉湯伴駕的。”

“是,那娘娘準備如何處置?”文媽媽問道。

“今天跟著鄭國進宮的人,怠慢了差事,都杖斃了吧。”太皇太后吩咐道。

文媽媽面無表情,仿佛這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在宮廷中這么多年的浸yin,她早已習慣了這種不把人命當回事的做法,說了聲是。”她心里只為涵因松了一口氣,若是涵因真的和皇帝有了那種關系,太皇太后早晚容不下她。

“還有,把那個劉勝給我叫來。”太皇太后緊跟著吩咐了一句。

劉勝頭皮發麻的進了太皇太后的寢宮。他今天剛當值下來,便被一群太監圍住了,這些人他也認識,正是太皇太后宮里的。他剛剛聽說夏太監被人叫了去,就不妙,正想個招,先把風頭避,沒想到太皇太后的人來的這么快。

劉勝一進宮門就“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奴才有罪,請太皇太后娘娘贖罪。”,一邊說著,一邊往前爬。

太皇太后沒想到他竟然先服了罪,笑道你倒乖覺,那你說說,你犯了罪。”

“奴才豬油蒙了心,奴才該死,奴才再不敢了。”一邊說一邊抽的嘴巴,“啪啪”作響,他為了保命,用了大力,并不是做樣子,一會兒兩個腮幫子就腫起來了。

“行了,你就好,往后再挑唆皇上做這種下流事,我就先剝了你的皮去吧”太皇太后嫌惡的揮揮手。

劉勝撿回一條命,趕緊磕了幾個響頭多謝太皇太后饒命,奴才今后定會盡心盡力服侍皇上”屁滾尿流的走了。

皇帝這些日子不爽得很,太皇太后把那日領涵因進宮的太監全部以怠慢差事杖斃,又把劉勝叫訓了一通,這明顯就是在警告他,不準他亂搞。

皇帝郁悶至極,若是真吃到了那小嬌娘也罷了,如今嘴邊的肉飛了,還白白挨了一頓排揎,這件事又不能大張旗鼓的查到底誰搗的亂,這股火窩在心里頭撒不出去,憋得他一連幾日面色陰沉。下邊伺候的宮人便倒了霉,動不動就被拉下去挨板子。

太皇太后皇帝一定會這個反應,也不理睬,憑他去折騰。皇帝出了幾天的氣,也覺得沒意思,而后,他卻沒再考慮這些了。

在剛剛進入臘月的時候,隴西的一場大地震波及了京師。長安城內多處民房倒塌。驪山這里也有明顯的震動,地震發生地天水,更是損失慘重,地震在這個時代與日蝕、月食、彗星等等都算作一種有象征性的災異,意思就是統治者無德,受到了上天的警示。

皇帝再也無心在驪山游樂,迅速趕回宮中,處理各項事宜。

下面的言官首先就開始彈劾目前在位的幾位宰相,到底誰該為這場天災負責,各派輪番上陣,又吵成了一團。尚未吵出結果,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又相繼出現了盜賊,這些盜賊燒殺搶掠,為害鄉里。一人心浮動,流言四起。

皇帝本來想要借此機會動一動宰相的位子,但如今為了安定人心,他只好下了罪己詔,又將各位宰相革除俸祿一年。此事才算完了。

之后又命令各地府君討伐盜賊。好在盜賊剛起,官府一面繳賊一面招撫,不到一個月,形勢很快又安定下來。

“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奉宗廟,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隴西,毀壞宗廟,朕甚懼焉。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職事,極言無諱。朕晨興夕惕,惟省前非。”李湛讀著皇帝套話連篇的罪己詔,把公文扔到賈敞手里,問道你看?”

“那些世家藏匿的人口,每年的稅銀越來越少,這些年天災人禍,救災治水,年年花錢,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了,長公主在那幾年通過攤丁入畝,從那些世家手里頭敲出來不小的一筆錢,這點底子估計也快要耗沒了。”賈敞心不在焉的看了看之前各地府兵都在忙著平亂,兵部還有人提議,要把鎮守京畿的軍隊調出去,被駁回了。若是河南一帶持續鬧的話,必然是要從京師調兵的,還好現在總算平定了。”

李湛皺了皺眉頭眼下還算安穩,誰往后會樣呢。皇上在這種時候,還要趁著修被火燒了的永安宮,再把宮里修繕一遍,聽說皇上嫌宮里濕熱,想要再東邊地勢高的地方建一個新宮。工部已經開始在那邊丈量土地了。不又要花多少錢。”

“皇上花的是內庫的錢,長公主那會兒,內庫起碼有上千萬兩,皇上之前被長公主管束,不得自主,如今一下子可以支配這么多錢款,自然是想敞開了花的。”賈敞笑道。

李湛輕哼了一聲竟然也沒有人攔著,三省的那些宰輔們不干去了。”

“之前安置流民,休整河道,國庫虧空,拿不出那么多錢,是從內庫中調了一百萬兩出來貼補,這次平定亂匪,皇上又自掏腰包出了兩百萬,如今皇上要拿的錢修宮殿,誰有這底氣攔著呢。”賈敞分析著。

“再多的錢也不夠這么折騰,眼見著軍費開銷越來越大,國庫又要見底了。戍邊的將士連軍餉都發不全,突厥人,高句麗人都虎視眈眈的,皇上卻只顧著享樂。長公主薨逝之后,多少人蠢蠢欲動,如今一片歌舞升平之下,不潛藏這多少隱患,皇上居然毫無所覺。”李湛充滿著憂慮著,在他眼里,的家門復興之路和國運息息相關,然而此時作為一個小小京兆尹的他,對眼見著國家一點點頹敗,深深的感到無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網(qidian.cn)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