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紀事  第五百九十七章 辦砸

類別: 歷史時空 | 名門紀事 | 天光映云影   作者:天光映云影  書名:名門紀事  更新時間:2013-07-29
 
李令嫻出家的事情完全由太夫人安排,涵因也省的親自做惡`了。聽說李令嫻著實折騰了一番。最終還是被關進了后面的院子。那里起名“靜心觀”,這是太夫人親自起的名字,意思是讓李令嫻靜修其心。李令嫻是否真的能夠修身養性,涵因并不知道,但總歸,她這個三房的院子總算安靜下來了。

比起李令嫻,涵因更關心鄭欽的仕途,他在同谷縣已經任滿了,按照一般的習慣,他卸任之后就可以回長安,按照資序安排一個新的職位。他在同谷縣政績不錯,尤其是在大疫的時候表現出色,又是科舉出身,在翰林院待過,回長安后,也有資格補個好缺。

但就他補什么缺,卻在吏部引起了爭論。本來陸憲投桃報李,想著鄭欽是涵因的哥哥,正好拉攏過來,就跟吏部的人打了招呼,讓給他們把鄭欽安排在秘書省,做一個秘書郎,這樣能在皇帝身邊行走,自然前程也不同。

而且,皇帝雖然對李湛有意見,對鄭欽還是很有好感的,畢竟他是皇帝真正手握大權之后的第一批科舉出身的士子,在皇帝眼里,他們是真正的天子門生。這樣安排皇帝也不會反感。

但是,王通卻不同意,他想給鄭欽安排到鴻臚寺這種絲毫不接觸實務的衙門去,不讓他有機會積累資序。吏部的兩個侍郎因為這件事又起了紛爭。最后商議的結果是隴右大亂之后,民生尚不安穩,正好需要這樣的能臣治理百姓,鄭欽繼續留任同谷縣。

其實皇帝還是很想調鄭欽回來的,因為他是涵因的哥哥,皇帝對他很有好感。不過吏部讓他留任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皇帝想想也不在這一兩年,等過一陣再說。

涵因知道這個結果還是有些失望的,她本來是希望有人能在皇帝跟前說話,王通卻絲毫不給她這個機會。沒想到被皇帝剛剛那用吳王一篇上疏敲打完之后·王通仍然可以這樣霸道。而陸憲顯然不會為鄭欽下死力。所以,涵因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

這一年的夏天格外悶熱,日頭毒辣,讓人懶得動彈。出了月子·涵因也總算長出了一口氣。這樣悶熱的日子,坐月子還不能夠開窗通風,讓她難受得要死。

不知道是因為酷暑,大家都懶得動彈,還是因為皇帝給皇子們分派差事,的確起到了良性競爭的作用,朝中倒是安靜了不少·群臣之間的氣氛也有所緩和。

少了一些毫無必要的爭吵,皇帝的日子也頗為舒心,他到長安西邊的九成宮避暑,留下幾個皇子在長安辦差,讓這些日子被皇子和朝臣們攪的頗為疲憊的身心休憩一下。

“又生了個兒子······哼,李湛還真是好福氣······才二十出頭,就生了四個了,身子不會出問題嗎……”皇帝嘴里嘟嘟囔囔的·連一旁的劉公公也只能斷斷續續的聽到。不過語氣里面帶著那股酸溜溜的味道,劉公公聞都能聞得到。

皇帝這兩年臨幸的嬪妃宮人不少,間或也有懷孕的·但是要么流產,要么出生幾天還未序齒就夭折了。因此,他每每聽說哪個大臣家喜添貴子,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涵因給李湛又生了兒子,他自然心里更不痛快。

除了這件事對皇帝心情稍有影響,總體來說在九成宮避暑期間,皇帝還是很輕松愉悅的。到了七月,暑熱有所消退,皇帝也回宮了。

皇帝回宮之后最先做的,就是驗收兒子們的成績。皇子們已經寫好了奏疏和條陳·總結自己辦差的成果,各部官員也寫了奏折評價皇子們的表現。

晉王去刑部整理冤獄,做得相當有聲有色,被大臣們一陣吹捧,說什么“秉公直斷”“兼顧仁愛”。梁王去工部,核查了幾項皇家園林的修繕項目·提出了儉省開支的建議,也得到了工部官員的認可。官員的評語自然是極力吹捧,一分說成十分,反正夸皇帝的兒子,只要不說有帝王資質,怎么都不會過分,皇帝長面子,大家都開心。

偏只有楚王的評語不冷不熱的。楚王被派去了戶部,皇帝派給他的任務是核查戶部幾項開支。但戶部官員根本就不想配合,這東西牽三帶四,查出一樣,未免就揪出另外一樣。

涵因一聽說他被分到戶部就知道,他是被人給陰了,也不排除皇帝拿自己兒子做試探,看看戶部的水有多深。于是她派人提醒楚王,就簡單的對比一下各處每年的開支情況,看看什么地方有驟然增加,籠統的提出幾項儉省方案即可。

但楚王年輕氣盛,一心想要讓父皇刮目相看,上一次涵因讓他碰了個軟釘他心中對涵因頗有怨言,涵因的話他也不想聽,就讓自己妁幕僚給自己找了幾個精通財務的人,想要仔細核查戶部的收支情況。

但是戶部涉及分配各項開支,正是各房利益膠著的地方。動了誰的都會招致怨言。能在戶部混得開的人,誰不是官場上的老油條,怎么可能受一個年輕皇子擺布。因此表面上恭敬,私下里面卻百般不配

楚王查出戶部賬目有問題,寫了奏疏上陳,皇帝召戶部官員查問,結果這部分正好是后宮增加的開銷,因為正巧去年皇帝為了向天下表示自己的接見,停了擴建九成宮,這部分費用就省了下來,沒有花完年初定下的預算,這是后宮的費用超支,皇帝又不想從自己的內庫出,就讓戶部把兩邊的賬平了。

事情鬧到皇帝那里去,跟戶部一核對,皇帝才知道,這是自己搞出來的事情,場面相當尷尬。戶部則一副委屈狀,對皇帝訴苦,說管錢多么不容易,各部門各地方都伸手要錢,但是預算有限,本來這么多難處,皇子卻指手畫腳。

戶部侍郎裴敏的奏疏,話說的很好聽,先是肯定了楚王為國為君效力的初衷,又說楚王做事情態度很認真,話鋒一轉,說楚王一個外行,根本不懂這些,還硬要插手,讓他們很為難。之后又說戶部的官員都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差錯,請皇帝察。

皇帝心里很清楚,楚王是被戶部的人給坑了,故意設了一個套,他果真鉆進去了,連帶著自己面上無光。皇帝一方面對戶部耍這個花招給自己看很窩火,另一方面,他也對楚王很不滿,這么容易就中了人家的套,給自己丟臉;對楚王的幕僚更不滿,他們不僅沒勸住楚王亂來,什么情況都沒弄清楚,就給楚王亂出主意。

心里雖然不悅,皇帝還是當眾表揚了楚王:“楚王畢竟還是年紀小,經驗不足,要多學習,有不懂的,應該多向老臣們請教,不過你有認真辦事的心就很好,經驗學識都可以慢慢積累。”他這話也是在敲打戶部,別以為你們搞的貓膩我不知道,楚王這件事我心里有數。皇帝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戶部侍郎自然不會揪著不放,他們的主要目的只是讓皇帝不要派人亂插手,他從高建那里接手的本來就是個爛攤子,能維持住已經很不錯了,他可不希望皇帝動不動給自己找事。

楚王很是郁悶的回去了,之后,皇帝認為楚王的屬官沒有盡到輔佐之責,命令吏部重新更換一批屬官。現在人人都覺得楚王爭得太子位沒什么希望了,以后楚王就國,還要跟著他去彭城,大家自然都不愿意這種差事落在自己頭上。吏部再換的這批人,要么是被人排擠出來的,要么是沒有根基的寒門,還不如上一次。

這次三位皇子的差事辦完之后,晉王獲得贊譽最多,梁王中上,只有楚王碰了一鼻子灰。晉王給皇帝長了面子,皇帝也愈發喜歡這個兒子,在回宮之后的第一場宮宴上,皇帝令其第一個在群臣面前獻應制詩。臣子們見皇帝越來越寵愛晉王,便越發認為皇帝屬意的太子人選是晉王。爭相找機會和晉王結交,之前皇帝下詔禁止諸王和外臣勾連的詔書,也形同一紙空文。

晉王諸事順遂,性子越發傲慢了起來,從前,他受人挑唆,鼓動楚王買雙皮奶給襁褓之中的六皇子吃,結果皇帝以為王淑妃設計陷害楚王,他在皇帝那里也受到了很長時間的冷遇。那時候,皇帝恩遇唐國公府,楚王也風光過一段時間。

如今風水輪流轉,封號證明了皇帝最寵愛的兒子是誰,最想讓接班的兒子是誰。因此晉王每次看到楚王,都忍不住譏諷一番,發泄自己在這些年受的委屈。

楚王因為差事的事情被訓斥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幾個皇子,去給皇帝請安,在大殿前的甬道上,晉王恰巧看見面色不佳,無精打采的楚王在他前面,他幾步追上,便開口譏諷起來:“你連父皇交給你的這么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將來你臨國之后可怎么辦呢。”

楚王不理他,緊走兩步,幾步走到了大殿門前,太監給他開了門,他一步便跨了進去。

晉王冷笑了兩聲,在后面不屑的嘟囔道:“從小到大都一樣,每次都一副這樣子。裝得一副可憐相,難不成真以為這樣就能得到父皇的寵愛不成。真真是上不得高臺盤。”說罷甩甩袖子,正了正衣襟也走進了大殿。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