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世家子  第972章 老區的現狀

類別: 都市小說 | 官場沉浮 | 重生世家子 | 蔡晉   作者:蔡晉  書名:重生世家子  更新時間:2013-01-31
 
聽到聶振邦的感慨,彭世凡心中一動,卻是從側面迎了上來,神態很是恭敬和誠懇,指著山下介紹道:“聶書記,下面,就是大豐村了。這里是紅都最為貧困的村子,四面環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積稀少。根據市扶貧辦的統計,這一片區域,包括英橋鎮的大豐村在內,一共,涉及紅都四個鄉鎮,十個行政村。分布在洪山這一片區域之中。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交通和文化知識方面的。”

說到這里,彭世凡的臉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態,恭敬道:“聶書記,整體來說,還是我們工作做得不夠細致,不到位,沒有能顧及到方方面面,這是我們宋州市市委班子的失職。請聶書記批評。”

聶振邦淡然的看了彭世凡一眼,彭世凡這個人,的確是八面玲瓏。從這一番話就可以聽得出來。

看似在做自我檢討。但是,字里行間卻是處處為自己開脫。宋州市這么大,作為宋州市委書記,他彭世凡自然是不可能顧及這么全面。這是一方面,另外,彭世凡不說自己失職,而是把宋州市委班子帶上,這意思,卻是有那么一點法不責眾的想法。另外,書記管人,市長管事。這么說,彭世凡卻是隱晦在表達,這是歐陽立明的工作不到位。

揮了揮手,聶振邦微笑著道:“世凡同志,每一個地方的發展都有不均衡的,這是各種因素引起的,或許有人文環境的原因,或許是交通的制約,又或者是自然資源的制約。南老曾經也說過,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宋州市這幾年的發展。很不錯,這也說明,宋州市委班子還是很有戰斗力的。妄自菲薄的話語。就不要說了。我還是相信同志們的。”

說到這里,聶振邦指了指山下,話鋒一轉道:“今天,我過來,一方面,年節臨近,前來慰問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在革命年代,老區的百姓,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黨,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社會發展。經濟富裕。我們不能忘記了這些曾經為我們黨的發展奉獻了熱血的老區百姓。另外一方面,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來感受一下老區人民如今的生活水平,全面了解老區人民的生活狀況。從而,因地制宜,考慮老區的發展路線。”

說完,聶振邦轉頭道:“行百里路,半九十。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接下來的山路,看似是下坡路,但是,卻難走了,大家都要相互攙扶一下。時間不早了,休息也差不多了,出發吧。”

說著,聶振邦一馬當先,朝著山下走去,聶振邦的步履穩健,疾步如風。這是長期鍛煉的結果。作為一個訓練有素的人,盡管,年紀也逐漸上來了,但是,這么多年,聶振邦堅持鍛煉。身體素質很好。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差別。

一行人,花費了接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這才走到了山腳下,在前面,群山環繞的一片谷底之中,薄霧朦朧,一個村落,若隱若現。

不時,傳來的陣陣犬吠,聲聲雞鳴。卻是襯托著山村的寧靜。一行人的到來,讓寧靜的山村里也沸騰起來。

在村口,幾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大豐村,雖說在群山環繞的大山深處,可是,這里,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村落。大豐是行政村的名字,事實上,大豐村下面,卻是分成了廖家灣、泥灣、楊家村、吳家老屋、天星橋等五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接近八千人。

這也是英橋鎮乃至紅都市對大豐的貧困沒有任何辦法的原因。這樣的村落,移民是不可能的,開路進來,龐大的費用,卻又不是一個縣級市可以承受得了的。

在村口,在村中長者以及村委干部的帶領下。敲鑼打鼓,迎接著聶振邦一行的到來。

在聶振邦的旁邊,左側是宋州市的彭世凡和歐陽立明,右側是紅都市的市委書記林阿滿。

林阿滿在旁邊面帶微笑,向聶振邦介紹道:“聶書記,這是大豐村的村支書楊喜華同志,和村長廖秋生同志。”

大豐村的支書,年約五十多歲,樸實的面孔,皮膚黝黑。手掌上厚實的繭子,這是一個樸實的農村漢子,廖秋生的年紀,和楊喜華差不多。

聶振邦微笑著,走了上去,不光是和大豐村的村干部握手,一路下來,還和大豐村的不少村民們握手,并揮著招呼。

在聶振邦的提議之下,一行人,前往大豐村的村委。

大豐村的村委,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青磚黑瓦。在當時,絕對算是十分大氣的房子,在建國之后,進行土改,這房子,是沒收的地主財產。

經過一番改造。就成為了村委辦公的場所。

在房子兩端,墻壁上,正中心,還有用水泥澆筑的五角星,紅漆斑駁。可以想象,當時的盛況。沿著墻邊,則是一些具有六七十年代的標語。雖然很多都掉漆了,看不清楚了,但是,上聯下竄,還是可以看出來標語的意思。

幾條木制的椅子,破舊的辦公桌,這就是大豐村委的會議室。聶振邦一行,并沒有那么正式的就坐。而是將凳子挪開了,圍繞成一個圈,中間,燒著炭火。省市領導,陪同就坐。在聶振邦的身邊,則是大豐的支書和村長。

在眾人前面,幾條方凳上,擺放著果盤,里面,放著瓜子花生、糖果和桔子。

聶振邦轉頭看著大豐的村長廖秋生,微笑著道:“老廖,咱們大豐,今年的收成如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此時此刻,聶振邦的表情很和氣。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在座的人,并沒有因為聶振邦的年齡而有任何的輕視,在紅江省,所有的領導干部都清楚,聶書記的威信,在紅江省,在現在,那絕對是說一不二的。

聶書記的詢問,看似是在嘮家常一樣,但是,卻在無形之中讓紅都市讓英橋鎮的領導都緊張起來,生怕廖秋生稍不注意說出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語。

但是,當著聶振邦的面,所有人,卻又不敢說什么。只能用眼神去提醒廖秋生。

廖秋生的臉上也露出了一些拘謹。五十多歲的人,坐在比自己小十多歲的人面前,廖秋生卻是有些緊張。

好在廖秋生的皮膚比較黑,看不出臉色有什么變化,頓了一下,廖秋生開口道:“收成還行。就是道路不好走,進出太困難了。山里的孩子,上小學還好,上初中,就只能去英橋讀住學。山里的山貨出不去,山外的東西進不來。日子過得下去,但是,錢沒有多少。”

廖秋生的話語,讓英橋鎮的領導,面色一沉,這個老廖,說話太耿直了,怎么能當著聶書記的面說這樣的話語。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聶振邦卻是沒有任何的生氣,也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饒有興趣,接著道:“老廖,人均的收入怎么樣?”

說到人均收入,這一次,不光是英橋鎮的領導,包括紅都市的領導,都緊張了起來。

老廖此刻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道:“人均,大概就是四百多吧。”

聽到這個數字,聶振邦的心中卻是有些震撼了。大豐的情況。雖說早有預計,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是這種情況。

人均四百多,這算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一家五口人的話,一年下來,能夠收入個兩千塊錢,當然了,這里的收入,指的是純收入,除去了所有開支的。但是,這一點錢,能夠做什么?聶振邦是無法想象的。

頓了一下,聶振邦環視其他的領導干部,緩緩開口道:“老區的情況讓我很震撼啊。在這里,我要感謝宋州市委、紅都市委的同志。讓我能夠看到咱們紅江老區的真實情況。這將為紅江省下一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說著,聶振邦看著英橋鎮的領導,道:“大豐的交通問題,省里面,屆時會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規劃和部署。大豐的山路難走,在路線的規劃和選擇上,不光是要考慮大豐的情況。還要綜合其他一些貧困地區的情況。才能真正動工。在外出務工的問題上,英橋鎮,紅都市,也要認真考慮,仔細的權衡,大豐人口多,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在大豐這里開設技能培訓班。讓人民群眾能夠學到一技之長,再通過勞務輸出的方式,讓村里的年青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廣闊天地,見見世面。也算是變相的促進大豐的發展。”

聶振邦的話語,讓大豐村的支書楊喜華面露喜色,迫不及待的道:“太好了,這實在是太好了。聶書記,咱們大豐的年輕人,缺少的就是技能,出去之后,都只能做苦力活。當保姆。干工地。苦累倒是不說,工資也不高。要是能夠學到一技之長。那真是太好了。”

隨著楊喜華的話語落下,聶振邦卻是站了起來道:“老楊,我們一起去村里面走一走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