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完畢,所有考生的試卷都被密封好,送入禮部,由相關負責的官員進行批卷、審核。
在天華朝,科舉制度極為嚴謹、嚴格,各個流程功夫都布置到位,鮮有作弊的空子可鉆。
考生的試卷,姓名之類可昭示身份的信息,全部封住,審閱官無從得知。而倘若卷子上做了記號什么的,便屬于“卷面不潔”,對于成績影響很大。
禮部衙門,一處由重兵把守的院落,里面便屬于閱卷處。
中午,驕陽似火,秋老虎熱氣逼人。
禮部尚書楚云羽身穿官袍,神色威嚴地從外來走進來。作為禮部的最高領導者,他全面負責鄉試各種事宜。當然,鄉試非同小可,他也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主考官之類的重要人選,必須經過殿堂上的討論,然后由皇帝甄選定奪。
作為二品大員,楚云羽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來到禮部后,諸多官員見到,立刻恭敬行禮。
他只是微一點頭,不茍言笑。
說實話,楚云羽今天的心情很不好――剛不久,太子殿下大發脾氣,把他叫去訓了一頓。
對于趙匡啟的怒火,楚云羽心知肚明。不外乎在鄉試上,沒有把葉君生搞下來。
還真是棘手呀。
想到那個可恨的家伙,楚云羽就不禁咬牙切齒:從冀州到京城,對方一直陰魂不散。更詭異的是,明明只一個書生,緣何三番幾次痛下殺手,都毫發無傷?
這是楚云羽最感到無力的地方。
感覺不可思議,就像葉君生開了外掛。頂了光環,刀槍不入……神仙似的。
神仙?
這個世界哪里有什么神仙啊。
楚云羽卻不信,道釋會些神通術法,他清楚明白,但距離傳說中的那種高高在山,無所不能的神仙,就相差得遠了。
問題在于,葉君生是個讀書人。讀書人跟術士之流,向來風馬牛不相及。一言以蔽之:敬鬼神而遠之。
考場上,楚云羽倒想安排些手腳,做掉葉君生,可惜找不到機會。監考實在太嚴,貿然行動。風險很大。一不小心,還會牽扯到自己身上,惹火燒身,甚至會動搖到太子的地位。
要知道,葉君生并非普通士子,他身后站著二王爺。這個平時一貫標榜寄情山水,淡泊寧靜的王爺。絕非善茬。他只是以退為進,等待一個機會罷了。
再說了,一向神秘的九公主,也很欣賞葉君生。為了他。甚至直接闖上狀元樓,破壞掉趙匡啟的布局。
所以太子很惱怒,價值千金的玉都摔了兩塊。
對于太子發脾氣,楚云羽不以為意。或者說,他早司空見慣――雖然近期來。趙匡啟暴怒的次數確實多了很多,有點反常。不過也能理解,諸事不順,不火才怪。
那么,如今進入到至關重要的審核階段了。數以百計的士子考生,他們的前途命運,將要誕生結果。這其中,葉君生成績會如何?
太子的意思,是看能否洞悉葉君生的卷子,直接廢掉。
這個辦法,瞞天過海,最為保險。做好了,根本沒有把柄存在。唯一的問題在于,如何能判斷出哪一張的卷子是葉君生的?
而且,楚云羽雖然統轄全局,但他并非主持批閱的人。故而在此環節上,必須還要找人才行。
畢竟當批卷結果出來,中舉的卷子又會被密封住,等最后統一公布結果。到那時,木已成舟,為時晚矣。
雖然葉君生未必能中,即使中,更未必能成績優異,奪標解元。但未雨綢繆,必須做到胎死腹中,才會放心。
死,葉君生必須死!
就算沒有真憑實據,可楚云羽就一口咬定,楚三郎的死和葉君生有莫大的關系。
白發人送黑發人,喪子之痛,甚至都要超過了對太子殿下的忠心。更不用說,兩者目標相同,自該不遺余力。
“葉君生的書法,我已網羅了六份,仔細研究過,如何運筆,如何折轉,具體的筆跡風格早了然于胸。憑這一點,只要看到葉君生的卷子,就一定能辨認出來,那就好做事了……”
腦海掠過隱晦的念頭,楚云羽走進房子中,背負雙手,進行慣例的巡察。
在妹妹口中,葉君生到底沒有得到關于趙峨眉的什么明顯訊息,唯有悻悻然作罷,轉口問關于《靈狐圖》的事。
葉君眉眼眸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古怪之色,回答道:“具體情形我不是很清楚,《靈狐圖》與我的魂神融合,傳遞了一些信息,就像一個夢……嗯,和以前我跟你所說的那個夢,惡狼追白狐,書生救狐的,一模一樣。”
葉君生聽著連連點頭,這個他記憶猶新。
那么,串聯起來,還是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靈狐圖》的來歷等等,皆無從得知,好生遺憾。
談過話后,各自忙活。
日子,仿佛又回到從前,平淡而有規律。
葉君眉負責家務,以及修煉功課,還有就是寫劇本――《紅娘傳》出乎意料的大獲成功,雜劇團那邊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到處演出了。大致情況,和后世的“巡演”有得一比。
反響好,老張頭無話可說,轉而信服,態度殷切。而西門二公子他們一對新婚夫婦,也大力推進雜劇事務,加大了投資。另一方面,則督促葉君眉能早點拿出第二個本子來。
葉君眉相當有成就感,趕稿那叫一個勤奮,每天能寫兩千字。
每當妹妹拿著稿子來給葉君生看,挺著鼓鼓的胸脯,一副等待贊賞的傲嬌狀,葉君生就很想說:給哥一臺電腦,我日更一萬!
咳,想想而已。
今時不同往日,葉君眉每天寫兩千,字字端正,故事精彩,真不容易了。相對大部分的讀書人,絕對稱得上是高產。
期間李逸風和黃元啟時常登門走動,兩老也不返回冀州了。據說二王爺那邊有安排,準備讓他們出仕當官。
人逢喜事精神爽,兩老笑瞇瞇的,紅光滿面。
葉君生幾乎懷疑他們去宜春樓了。
京城內,進京趕考的士子考生基本也全留下來,每一個都在等待,等待揭榜的那一天到來。
這一天,并不用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