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第三更,晚上二十三點五十八更新。————————————————————————————
“荀先生好。”劉辯抱拳一禮,而蔡琰也福了一福。
“王爺安好,琰姑娘好。”這個姓荀的男子笑起來的時候非常地陽光,仿佛整個書房都亮了起來一樣,讓劉辯看得心頭一動。
“不知荀先生如何稱呼,與荀攸大人可是同宗?”
劉辯的心里面有些好奇,整個三國里面姓荀的人并不多,而在朝廷里面任職的大臣中,除了議郞荀攸之外,還有一個司空荀爽,其他姓荀的就沒有了。
但是,此人沒有穿朝服,顯然并不是朝中大臣,那么能夠與蔡邕相交的名士中,除了劉辯記憶中的一個人之外,他想不到其他姓荀的人了。
“在下荀彧,是荀攸的小叔。”
男子笑了起來,而劉辯卻愣住了,因為此人竟然就是他猜想的荀彧,不僅如此,當荀彧說出他的名字之時,系統立即提醒他臨時任務再次開啟了。
“臨時任務:請荀彧出山輔助自己,時間限制半個月。”
“任務獎勵:提升武力一個小級,功勛五百點,信仰二十點,內功一套。”
“任務懲罰:降低武力二個小級,扣除功勛一千點,信仰四十點。”
劉辯現在已經學會了從任務獎勵和懲罰里面預測臨時任務的難度,顯然這個臨時任務是困難不小的,要想請荀彧出山來幫助自己,劉辯并沒有把握,因為他畢竟才十三四歲,手里面沒權沒勢,盡管將來可能會成為皇帝,但是對于荀彧這樣不愿意出仕為官,一心只希望等待明主的世外高人來說,請他相助自己非常困難。
“原來是荀彧先生,久聞老師說起先生的事跡,如今才得一見,令劉辯不虛此行了。”
“王爺過獎了,荀彧名不見經傳,蔡學士豈會掛在嘴邊,倒是王爺的事情,在下聽小侄說起過一些,他倒是深為贊同王爺的。”
“這得多謝荀大人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想通,今天正好向荀先生請教一下,還望先生能夠不吝賜教。”
“賜教不敢,王爺有什么疑問,說出來我們共同探討吧。”
“敢問荀先生,可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知道這句話何解呢?”劉辯卻是正色問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荀彧本來并沒有把劉辯的問題放在心上的,因為在他看來,劉辯雖然貴為王爺,甚至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皇帝,但是不過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能夠有什么見識呢。
然而,聽到劉辯的話后,他一下子愣住了,應該說是被劉辯的話給震驚住了,因為這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應該是劉辯自己想出來的吧。
自然,荀彧想不到的是,劉辯此時的記憶并不僅僅是原來那個十三歲的少年,而是一個在二千年后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和信息遠超過了這個時代的一切。
不要說這一句話,就是更多的名言名句,劉辯也能夠張口就說上一大堆的,所以在他聽來,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能夠說出這話,已經讓他難以置信了。
“國家的興亡,與匹夫有關,也就是說國家的興亡與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關系。王爺此話,荀某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精辟,如此含義深刻,讓荀某一時動容呀。”
“是呀,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最好懂的,國家的興亡,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關系,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對國家的興盛與衰亡有著密切的關系,可惜的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太少了呀。
如今天下風雨飄遙,天下烽煙四起,就是因為上至我父皇,下至百姓,沒有人愿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人能夠負起這個責任來呀。不知荀先生可知道為什么?”
“荀某也讀過圣賢書,也聽過先賢言,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但是儒家的這種思想到了現實之中,卻根本難以成為現實。
盡管本朝漢武大帝時獨尊儒術,不過也只是以儒來治理天下,并沒有完全重視民之一字,所以無怪乎天下百姓都認為大漢江山是劉家的。王爺之言太過精妙,荀彧還無法完全理解,有請王爺給荀彧解解惑。”
“若是天下人都能夠將國家的興亡放在心上,則帝王會以民為本,以天下人的福利為本,將相會以民為念,以治理天下為人民造福為宗旨,公卿大夫以國家為念,以盡心盡責上事君王下安百姓為本,則天下各處可以大治。
同樣,天下百姓也將以生產為本,以團結愛國為務,如此方能共同走向富裕,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是方今天下,帝皇之側不明,奸佞之臣、閹豎之賊橫行,以致于朝政混亂腐敗,各級官員上行下效,不行仁義之事,反成害民之禍,致使天下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加上天災人禍,所以才有黃巾趁亂而起,蠱惑天下百姓起兵反抗朝廷,而天下百姓多不識詩書禮儀,如果能有溫飽,他們尚不至于受到蠱惑,而現在生活無依無靠,自然會響應反賊。
他們也沒有做到以國家為念,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困難,當然這也怪不得他們,主要是朝廷讓他們失望了。”
“王爺所言,令荀彧聞所未聞,如同天生籟之音呀。不過王爺的意思是,這天下之人,從上到下都忘記了自己的本份責任,所以才能導致國家如今形同水火的局面,那不知道王爺可有什么辦法解決呢?”
“最好的解決辦法,自然是自上而下進行一場變革,首先帝皇要改變自己的做法,任賢用能,大行仁義之政;
其次是將相公卿要肯為朝廷用命,努力替帝皇分憂,統領好朝廷眾臣;各地方官員要務必發展根本,愛護百姓,令天下百姓樂于歸田;
而天下的百姓要努力生產,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此外,還有像先生這樣的讀書人,不能敝帚自珍了,而要主動出面為朝廷效力為百姓分憂解難。
當然我也知道這些想法目前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劉辯若有一日為君,必定會努力去實現它,但希望荀彧先生能夠以你之大才輔助劉辯,則天下之事當會有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