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1620  第二卷結束語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新世界1620 | 伯拉土   作者:伯拉土  書名:新世界1620  更新時間:2024-06-05
 
那個啥,第二卷都結束一段時間了,才寫這個結束語,貌似有點傲嬌了。不過,今天不更新,總要說點什么

才行吧?

第一卷的篳路藍縷,第二卷的東風西漸,終歸都只是一種開篇或過渡。第三卷的卷名叫大洋風云,是真正切

入世界軌跡的篇章,能寫得如何,有點忐忑,題材選擇和17世紀的整個世界進行互動,本身就是一種“有困難要

上,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自虐傾向。

也有讀者問過我,為什么不寫北美西海岸呢。其實最初的劇本就是北美西海岸西雅圖開局的,不過草稿寫了

上萬字,忽然發現不對。純粹就是個單機游戲!整個西雅圖地區17世紀周邊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也就幾萬印第

安人,想找點本地人互動內容玩玩,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還沒有一條腿,要去一趟大明,幾乎環繞三分之二個太

平洋……

我錯了,那去澳大利亞吧,反正1642也只占了一點點地方,夠你1620再插一根旗。

一塊南洋沃土,回國搬運人口;

每天狂升科技,最后反攻大陸。

24字真言,除了前半句,后半句在起點的劇本至少有2萬份以上。作為學富五車、牛叉傲嬌的某伯,是無論

如何……也要這樣寫的!草稿又寫了上萬字,又忽然發現不對,我在幫別人改稿子?

于是悲劇的北美東海岸劇本出爐了,直接面向正在近代化的野心勃勃的歐洲,安靜刷怪種田的日子一去不復

返。

……

某伯是個很復雜的人,當過醫生,扮過民工,做過商賈,裝過文青。選擇這個詭異劇本,純粹無聊到蛋疼。

一位研究美洲歷史的學者寫過一段很經典的話:這個星球根本就沒有新世界,只是兩個舊世界的碰撞,是兩

個彼此陌生的人群相逢。

這篇小說的主題亦是如此,新世界并不存在,本質也是舊世界的一種探索,舊生活的一種改變,舊思想的一

種進步,不是推倒重來,不是顛覆乾坤,更不是標新立異。求新的對象,不僅僅是17世紀的環境、人和事,同樣

也包括這群時空穿越客本身。

沒有拯救民族這樣的大義凜然旗幟,更像是一群恨天恨地的現代草根的自我救贖;沒有人定勝天的豪言壯語

,只是在歷史與大自然難以抗拒的慣性洪流中尋找生存契機與方向。

嘛?果然是文青病,得治!

……

以下的回復若干讀者重要問題:

為什么不打通陸上交通,從北美西海岸前往大明移民:回答這個問題得罪人。

為什么不占領巴拿馬,從北美海岸前往大明移民:回答這個問題得罪人。

為什么不去大明發展:回答這個問題得罪人。

為什么技術寫得那么模糊:我讓一群21世紀的**絲文青500個字煉出鋼鐵,也絕對比一群17世紀的土著5000

個字煉出鋼鐵靠譜。技術流在我眼里純粹灌水,復制資料粘貼正文的水平很重要,難度對我而言很高很高,而且

還騙用戶的訂閱。當然,劇情故事流也是騙用戶訂閱,但至少騙得不動聲色……不走技術流,不代表技術會亂寫

,最起碼的關鍵節點,依然會表達一二,尤其是當我某章節寫到3800字的時候,我豁出去性命也要再湊200字。

而且,我寫的“技術流”如果許多人不仔細讀,恐怕難以發現,比如下一個問題。

為什么移民數量好少:這是最隱晦的“技術流”,當前的移民的數量,是符合17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在遠

東和印度洋的船只數量運力數據的。當然,如果劇情里再把荷蘭人也忽悠進來,能再增加大概30%~50%。

為什么那么快歐洲人就會說漢語:純粹的寫作邏輯,而不是是否真實的問題。首先,我讓歐洲人1年會說漢語,和3年會說漢語,從故事發展角度,沒有任何區別。其次,所謂的會說,更多是在表達一種“明白意思”,而不是實質指的熟練程度。最后,我不可能每個章節都給角色們配翻譯吧?

更多問題……我也想不起來了……

……

目前寫作時間較少,每周更新調整到一周三章,有多余時間再考慮加更。這個調整更新消息,我在VIP章節里已經向我的衣食父母們明確表達了,并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與理解,冰天雪地跪玻璃渣告罪。這里再重復一遍,亦是讓貼吧里看D貼的朋友知道。(德瑪西亞!干你個超音速奶奶,你在貼吧比我還出名!好歹讓大家看D貼也呼吁下給我投點推薦票吧!投點推薦票會懷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