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1620  第十六章 戰艦與駁船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新世界1620 | 伯拉土   作者:伯拉土  書名:新世界1620  更新時間:2024-06-07
 
1635年1月3日,周三,公歷新年元旦節的最后一天。

一場大雪過后,在曼城外島(史坦頓島)工業區的南部內陸,一座大型的陸軍訓練營又恢復了運作。數百名去年秋季志愿入伍、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國防陸軍新兵,節日期間還在進行著緊張的冬季訓練。

和其他的年度新兵一樣,任興忠也是全副武裝,身著冬季軍衣、帶著頭盔、背著行囊、扛著一支30A型步槍,在教官的冷漠注視下,合著軍樂鼓點節奏行走在隊列里。

雖然新兵入伍的隊列操練從國慶大假后的第一天算起,已經快三個月了,但數百人的方陣還是顯得不夠專業。在強調軍容就是榮譽與士氣的華美陸軍里,軍紀與隊列訓練通常會長達兩個月。這些新兵至少半數都是在本土經過10年以上的“嬌慣生活”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也是單位時間里訓練成果“最不理想”的一代新兵。

按照規矩,兵入伍后至少三個月內,是不準家屬探望的。但今天的新兵訓練營校場的一頭,卻停著一輛民用馬車。馬車車門上赫然貼著一個在曼城人人皆知的家族徽章,那是曼城任家最早打出的家庭招牌。

由于楊雯雯生活藝術集團下屬的成衣公司承包了陸軍最新一代軍用行囊的制造合同,所以楊雯雯今天就以觀察產品應用的理由,來到外島區新兵訓練營觀看養長子的訓練。

因為妻子劉蘭曦和楊雯雯的私人關系非常不錯,國防部長鄭泉也知道了楊雯雯的一點過去。楊雯雯當初就是被人抱養長大的故事,讓鄭泉兩口子很能理解楊雯雯那份特殊的情結。不管外人有多少不以為然的冷嘲熱諷,至少鄭泉還是默許了楊雯雯這樣的要求。

有關楊雯雯“護犢”的傳聞,已經在穿越眾里傳開了。不光是孤兒收養最多,還對一個并非親生的兒子如此看重,楊雯雯的形象在這些年里“上漲”了不少,也稍微沖淡了某些人對任家生活作風過于高調的負面評價。

“安妮,看不到我哥。”

趁大假陪同母親前來看望長兄的任興愛,目光一遍遍掃過數百人的方陣,最終還是失望地從車窗邊退開。而坐在她身邊的安妮,則緊張地捏著裙邊,還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表情死死盯著正在做著原地踏步轉向的步兵隊列。

楊雯雯并沒有湊到車窗邊,只是呆坐在座位上,茫然地看著對面兩個花季少女在竊竊私語。

“……立定!稍息,立正!向右看齊!”麥迪軍士長冷著個臉,從完成隊列轉向、正在整理隊形的新兵前慢慢走過,手里的鞭子捏著啪啪直響。

“毫不客氣地說,你們是這支軍隊建立以來,表現最糟糕的士兵!當然,我這樣說可能會連累一些人。就算大家都是志愿來到這個地方,但你們如果還不把心思從你們那些矯揉造作的家庭生活中抽出來,我會給予你們不敢想象的懲罰!”

麥迪似乎眼睛特別尖,穿過幾行隊列,走到一個新兵面前,鞭子指向了對方松開一顆紐扣的軍服領口:“列兵,誰允許你解開衣領扣子的?!”

捂著一套厚實的軍大衣,全副武裝又古板僵硬地走了快一個小時,任興忠此時正滿頭大汗。雖然現在是寒冬,但也管不住身體的燥熱感,所以任興忠在半途中偷偷解開了領口扣子散氣,卻不知被麥迪軍士長一下抓了個正著。

任興忠趕緊松下步槍,然后當著四周的目光趕緊把衣領扣弄好,末了還抬起袖子擦了把額頭的汗水。

“又是誰允許你擦汗的?!”麥迪手里的鞭子敲上了任興忠的鋼盔,兇狠的目光越來越盛。

任興忠終于打了個哆嗦,此時的麥迪軍士長似乎和小時候親眼看到的那個番夷海盜的模樣重合到了一起,顯得極其恐怖。

“出列,全副武裝繞操場跑三十圈!”麥迪軍士長從這個年輕的小兵眼里看到了驚恐,終于露出一絲笑容,“至于其他人,原地站軍姿,好好看著這個蠢貨。誰要是感覺不舒服,也去跑三十圈!作為一個集體,只要有一個人無法完成,所有人都不許解散!”

“是的,長官!”任興忠胸膛一挺,提起步槍就跑出隊列,當著所有新兵的面就開始繞場跑步。

“啊,看到了!”此時馬車上,看到這一切的安妮突然喊出了聲。

“是大哥!媽媽,是大哥!”任興愛也叫了起來,一把拉住了還在走神的楊雯雯的手,一邊指向了車窗外。

一圈、兩圈、三圈……十圈、十一圈……全服武裝接近30公斤的負重,讓任興忠已經感覺雙腿如灌了鉛般難以邁動,只是憑借著一種本能還在跑道上磨蹭著前進。被汗水洗刷得刺眼發疼的視線里,那輛靜靜停在校場盡頭的馬車的輪廓越來越模糊。

他早就看到了自家的家徽,甚至能想象到馬車里正坐著些什么人,但此時除了一種強烈的恥辱感外,他已經提不起絲毫自信了。

“上帝啊,不應該這樣的……”

眼里的任興忠已經栽倒在跑道雪地里,此時還剩下至少十圈,但一個新兵教官卻走了過去,用鞭子捅著倒地的新兵后背,嘴里還在咒罵著。安妮捂住了嘴,兩行眼淚悄然流下。

“回去了,孩子們,下午還要送你們回學校……不用擔心他,他正在做他應該做的事。”楊雯雯只是撇了一眼,就偏過頭,對著車外的車夫輕聲招呼著。

校場跑道上,任興忠已經被新兵教官提了起來,繼續如失了魂般左右搖擺著前進,嘴里卻念叨著旁人無法理解的呢喃。旁觀的數百新兵,一個個都嚇得身體繃直,生怕因為自己一個恍惚,就被麥迪軍士長也趕上場。

雪才停了一天,長島西區的北洋船舶集團造船廠又恢復了緊張的工作。港灣里,兩艘上黑下紅的海軍戰艦正慢慢劃入水道,沖濺起大量的水花。

1628年拉開序幕的造船大潮,每年都有至少上萬噸的船舶建成,一艘新船下水不再是什么激動人心的大事。除了核心主力,就連海軍司令部都未必會為每一艘新造戰艦舉辦什么隆重下水儀式。

也許是因為天寒地凍的原因,如今1634年7月才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1450噸的兩艘苜蓿級輕巡洋艦,就經歷著一場空虛寂寞冷的下水儀式,到場的最高軍官也只有海軍總參謀長張春銳少將一人,除了宣布了戰艦命名外,現場連軍樂都省了。而接下來,就是為期半年多的舾裝工程,爭取在1635年7月底投入海試。

苜蓿級取消了影響整體結構的風帆桅桿后,不光船體內部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兩座腳桅與一座煙囪的甲板上層建筑也已經完全是近代戰艦的風格。武備上則采用了三座緊湊型、帶蓋頂半防護炮塔的雙聯裝第二代維斯沃斯90毫米艦炮,分別布置在戰艦中軸的前中后部,對任何一舷的目標都能同時發揮全部火力,火力配置比寶石級更為合理,官兵編制110人。

帶有一定試驗性質的苜蓿級,動力裝置選用了在公主級大型輕巡洋艦上表現良好的兩套1100馬力三脹蒸汽機組,也首次采用了后世的舒爾茨克羅夫特式細水管鍋爐,比起已經使用多年的亞羅式水管鍋爐,結構雖然復雜了許多,但燃煤效率進一步提高。

苜蓿級的設計最高航速17節,由于特別看重海上自持力,苜蓿級的載煤量達到了290噸,使用10節速度巡航時,每日耗煤11噸,續航力可達6000海里,所以理論上苜蓿級也能從月山島海外領出發,一次性抵達明珠島海外領。

在船用蒸汽輪機與單級齒輪減速器的實用化技術成型之前,如今大規模采用的船用往復式蒸汽機組效率還沒有達到每馬力小時耗煤低于1公斤的水平,所以要全面提高全蒸汽動力船舶的續航能力還較困難。再加上遠洋海軍基地的后勤保障建設無法一步到位,目前作為全蒸汽戰艦嘗試性應用、并強調低成本的苜蓿級初步打算只配置在大西洋,負責各海外領的航線護航與戰備巡邏。

雖然下水過程很“傷感冷清”,但苜蓿級卻是目前華美海軍有著諸多新理念的戰艦,身上有著多種“第一”的頭銜:第一型全蒸汽動力鐵骨木殼戰艦、第一次采取塔井結構的蒸汽驅動炮塔、第一次使用全金屬殼整裝炮彈的第二代維斯沃斯艦炮、第一次采用舒爾茨克羅夫特式細水管鍋爐、第一款全封閉式艦橋設計。

各種第一加起來,注定苜蓿級只是一種過渡試驗型號,甚至因為軍費的制約,為了盡量簡化生產工藝控制成本,苜蓿級上還采用了不少民用船舶的建造標準。

苜蓿級輕巡洋艦一共就建造了兩艘,而且都是同時開工,同時下水,但其價格卻與當初規劃的“全蒸汽動力低成本艦”略有差距。排水量與機帆混合動力的寶石級大致相當,也取消了復雜拖沓的風帆桅桿,但如此種種精打細算之下,苜蓿級的單艘造價依然達到了32萬美元,為此國會還曾一度發出過質疑。

不過承建方北洋船舶集團的解釋也很到位:現在所使用的建造工藝、設計結構、動力組、艦炮怎么都比寶石級當初那種“摳門到極致”的配置強了老大一截,同型艦訂購量才兩艘,正常建造工期還要苛刻地控制在12個月,所以怎么算這個價格已經相當“友情”了。

兩艘苜蓿級輕巡洋艦完成了下水儀式,一撥造船廠工人又陸續登上戰艦,開始了舾裝工作,而在船廠陸地的另兩座船臺上,兩艘身寬體胖的平底淺水金屬駁船也進入了最后的建造收尾階段,正在涂抹船舶防腐漆。

慢條斯理三個月,總計耗費了100噸木材和500噸鋼鐵板材、采取鉚接工藝的金屬駁船即將建造完成。由于駁船結構超級簡單,所以駁船一旦下水就意味著完工,而不再需要多少舾裝工作。

宋州北方的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了快車道,商品與原料運輸量陡增,這對宋河內河運輸再次提出了高要求。再用以往的內河蒸汽貨船來承擔,運輸效率低不說,還占用更多的人力。從1630年起,大量木制駁船就投入了內河運輸,建造成本低,運載量大,可以一次組成多艘牽引串聯陣容的內河駁船為各地的內河運輸發揮了重大作用。

木制駁船雖然成本低廉,但淡水環境下的木材受腐蝕程度遠遠超過咸水環境下的海船,也更容易在內河運輸事故中發生更大的損害。去年的一次“交通事故”,曼城內河運輸公司的駁船隊就發生了嚴重的擠壓碰撞事故,兩艘單薄的非機動木殼駁船當場就豁口破裂,多達千噸的北方優質無煙煤和其他貨物沉入了河底,讓曼城內河運輸公司總經理蒙提為此擔上了上萬美元的賠償金。

現在這艘編號為1001的機動駁船,就是應曼城內河運輸公司委托,設計建造的華美第一艘自帶一套小型蒸汽推進機組的金屬駁船。

空排只有600來噸的1001號內河駁船,結構堅固,最多可以裝載1500噸貨物,堪稱宋河第一大容量駁船,而成本卻只有3萬多美元。正常運營時可以直接用蒸汽內河船牽引,在遇見緊急情況時,還可以利用那套60馬力的小型蒸汽機組以3節的速度自主航行。

再怎么說“先進”,畢竟也只是一種結構超級簡單的民用駁船,但北洋船舶集團為此投入的精力卻并不比一艘海軍戰艦更少。因為這是北洋船舶集團第一次大規模應用金屬船殼鉚接技術。未來幾年,多種規格的金屬駁船建造都將成為船廠工人的練手項目,為遠洋鐵殼船舶的建造培養合格的鉚工。(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