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第284章 兵制(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宋私生子 | 何昊遠   作者:何昊遠  書名:大宋私生子  更新時間:2024-06-05
 
熙寧年間有關訓練保甲方鄉兵的情況大致如下:

熙寧二年1069年十一月,開始設立府界集教大保長法,用王中正,狄諮提舉府辦教保甲大保長;

總合二十二縣建設教場十一所,大保長共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學習一種武藝,設教頭一名。

總共禁軍教頭二百七十名,都教頭三十名。使臣十名。弓按八斗,九斗,一石分為三等,弩按二石四斗,二石七斗,三石分成三等;

騎馬射擊按九斗,八斗分為二等,那些勇力超群的人作為超等。

熙寧三年,大保長武藝學成,便建立團教法,以大保長為教頭,教練保丁,凡是一都保相近的分成五個團,靠近該團都副保正所住的空地訓練他們。

用大保長中武藝學成的十人連續教練,五天輪一遍。將他們的壯丁分成五部分,用其中之一作為騎兵,二部分是弓,三部分是弩。

府界法修成,便推廣到三路,各設文武官員一名提舉;

河北就是狄諮,劉之至;

陜西就是張山甫;

河東就是黃廉,王崇拯。

用儲備庫藏豢養義勇保甲的錢糧供給他們的費用,這年,引導府界武藝演成的保甲,由神宗皇帝親自檢閱,錄用能干的人,其余的賞賜錢帛。

熙寧四年,將五路義勇改成保甲,那年。府界,河北,河東。陜西路聯合考核保甲,都保共三千二六十六人;正長,壯丁共六十九萬一千九百四十五人;

每年比過去費用節省緡錢一百六十六萬一千四百八十三。每年耗費緡錢三十一萬三千一百六十六,而集中訓練的賞賜錢一百多萬不算在內。

到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義勇,保甲以及民兵共有七百一十八萬二千零二十八人。

王安石施行保甲法,成效顯著,開始時將保甲用做,而盜賊都沒有了。之前在京城周圍的群盜,搶劫殺掠,每年動不動就有兩三百起,到這時就一個也沒有了;

僅長野一縣,捕獲到京城附近被保甲趕出來的大賊,就有三十人。

接著是用他們做民兵,才開始訓練時。人們的議論沸騰,當教授的技藝學成后,竟能超過正規軍隊,獎賞所需要的錢,都是從往年的財政結余以及禁軍缺額所節省出的錢中支出的。沒有費戶部一點錢;

司農卿親自參與這事,督察檢查極為精細,縣令有人強迫保甲買服裝的,都予以處分,因此保甲法施行情況還算是可以的,獎勵既然豐厚,而且經過武試以后,武藝高強者可以升官,或免除部分稅役。

另外保甲們去參加訓練,也沒有白去,每月供應錢三千,平均每天得錢百文,東京城里打散工的苦力,每日的報酬最多也只是百文錢。

而且每日提供保甲糧食,官府給予兵器,戰袍,又準備好銀碟,濁酒作為犒賞。仕宦和有人力的家庭,子弟們都高高興興的前去了。

訓練時間是按各地的實際情況而定,通常是每年的冬季到來年春耕前的農閑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朝廷有了可戰之兵,百姓農閑時也有了額外的收入。

王安石的保甲法實行了十多年,元佑年間雖然被司馬光廢除了,但基本的根基仍在,所以到紹圣元年重新施行起來,就簡單了許多。

當然,保甲法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庭生活,而且它實行的是嚴密的戶籍管理,和連坐責任制,這會讓整個農村社會變得比較封閉,百姓生活在一種嚴密的體制里面,人們的精神無形中處在一種壓力之中。

因此楊逸并不支持全面推廣保甲法,目前在河北河東陜西這些邊境地區,施行勉強算是利大于弊,但作為一個過度階段,保甲法是有必要在上述地區施行的,這些意見他都一一和章敦蔡京闡明。

他最終的目標,是施行義務兵制度,在義務兵制度之上適當加入募兵制度。

內地的駐防部隊,一率由義務兵來擔當,從十八到二十二周歲的青壯中征招,服役期四年,服役期間免除家庭部分稅賦,開設文化課,教士兵識文算數傳授相應的技術技能。退役時朝廷給予相應的補嘗。

服役滿四年的義務兵,訓練有素武藝高強的一部分募為雇傭兵,雇傭兵最高受雇年限為三十七歲,除非能晉升為軍官將校,否則年滿三十七歲必須辭退。

京城的防御和對外作戰,主要就由這部分募兵承擔。兵力保持在三十萬左右,這么做主要是為了保證宋軍的整體戰力。

若能把這套方案實施下去,朝廷每年的軍費開支,就能壓縮在兩千萬貫左右,節省下來的幾千萬貫可投到國計民生上去。

要想順利實施義務兵制,這很難,但當初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同樣非常難,反對的聲浪從未斷過,但王安石卻做成了。

還是那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朝廷只要先進行幾年的宣傳,頒布相應的法令,完善相應的配套機制,提高百姓的國家意識,改善軍人的社會地位,增加軍人的榮譽感等等,這樣才可能征到義務兵。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必須從現在做起。

有關這些情況,楊逸章敦蔡京三人整整討論到了一夜,其中也有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第二天,三人都是頂著一雙兔子眼去上朝的。

政事堂的高級會議楊逸沒有資格參加,但這有什么關系呢現在第一步只是裁軍而已。至于義務兵制,那要慢慢來,不急。

第一天政事堂的會議結束之后。傳出四條最新詔令:

一,調西北兩萬禁軍入京。

二,皇宮用度縮減三成。今后一切郊祀慶典用度從簡。

三,楊逸以天章閣侍講兼樞密院都承旨。

四,殿前司都指揮使李克史,遷兵部侍郎,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王文振,調任殿前司都指揮使。

樞密院現在的正副使,分別是許將和潘銳,楊逸這個都承旨的官職。大致相當于樞密院的第三號人物,正五品上階,掌承宣旨命,通領院務。

樞密院共分十二房,分別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支馬房小吏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理論上各房的知事他也可以管管。

元豐改制時,樞密院可以算是唯一沒有動到的部門了。當時也有人上書請撤樞密院,將兵權交還兵部,神宗皇帝答道: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

樞密就此可得以保留了下來。

樞密院平時沒有一兵一卒,但卻掌握著全國兵馬的調兵權發布作戰命令。以及六品以上至三品以下之武職任命,遷補考績,磨堪等事宜。極力非常大,整個機構近似于后世的總參。

憑楊逸的戰功兼任樞密院都承旨,誰也說不出什么不是,至此,他就算正式介入軍方的核心部門樞密院了。

最新頒布的這幾道詔令,其實就是在為裁軍作準備。

特別是精先兩萬西北軍回京,就是為了為以防不測。這次裁軍將按幾個步驟進行,今年要完成第一步,全面淘汰禁軍老弱,只保留三十五萬人。

目前禁軍總人數為五十六萬,也就是說今年要裁軍二十一萬人。

第二步,到第二年要裁去京畿河北河東陜西幾路共二十萬廂軍,地方防務暫時交由保甲鄉兵負責。大致近似唐朝的府兵,有事就征調。

第三步,到第四年全面裁撤廂兵,罷保甲,改征三十萬義務兵駐防地方。

不管是禁兵還是廂兵,裁撤下來后,一次性補償每人七十貫安家貫,由地方官府安置,提供土地,免稅五年。湖南湖北一帶目前地廣人稀,有大量肥沃的土地,正好讓他們去開發。

此外,還有一系列法規相配套,比如從新實行置將法,每將人數從一千人起不等,根據駐防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地勢險要的人數就多些。

置將法的好處在于,它改變了原來更戍法士卒輪換頻繁,勞民傷財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弊端。

置將法實施后,士兵和將領都固定下來,不用經常輪換,兵識將,將識兵,平時訓練在一起,戰時也是由熟悉的將領指揮;

更重要的一點是,地方州府再無權干涉軍隊事務。像原來楊逸在環州時,可以指揮駐防環州的兵馬,實行置將法之后,便不行了;

軍事防務將全由駐防將領負責,所有的軍隊只聽從樞密院調遣;地方官只管政務,不得再插手軍事,這就避免了外行指揮內行的荒唐事發生。

初步核定為,東南置十五將,主要負責江南及湖廣一帶的防務;禁軍兵力五萬。

京畿河北共置四十將,禁軍兵力共計十五萬。

河東陜西四川共置四十五將,禁軍兵力也是十五萬。

今后兵制改革完成之后,義務兵再另外置將。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