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正在進行的蒙金戰爭,剛剛從大同知府接任宣化巡撫的馬士英、宣府總兵董繼舒一直關心著,在得知林丹汗遠遁青海后,二人便加強了張家口的防守,將駐軍數量從8000人提到了15000人,并且由董繼舒親自坐鎮。TXT網站
馬士英倒是有心出兵口外拉林丹汗一把,可是宣化沒什么騎兵,且林丹汗根本不戰,只一昧逃跑,接連放棄察哈爾和歸化兩座大城,最后還渡過黃河跑到了青海,使得馬士英想幫也幫不上忙。
沒有林丹汗的漠北蒙古牽制,金軍大可再次從長城入寇京畿,為防三年前的事件再次重演,也為自己的項上人頭,馬士英一方面不斷命令董繼舒向口外派出哨探,嚴密監視金兵動向;另一方面則六百里加急,隨時向京城稟報金軍的動向,并請求朝廷向宣化增調援軍。奏疏上,馬士英指明要去年在錦州重創東虜的遼東兵馬來援。
得到馬士英發來的奏疏,朝廷這才知道洪太正率大軍攻打林丹汗,不過馬士英的奏疏卻沒有引起內閣的重視。首輔溫體仁、次輔何如寵、學士鄭以達、徐光啟等人都認為此次東虜攻打林丹汗和大明沒有什么關系,雖然林丹汗的存在可以起到牽制東虜的作用,但林丹汗這些年對大明也并不十分友好,其入主中原的心思怕是比東虜來得還要強烈些。(TXT)因此讓他和洪太兩虎相斗來個兩敗俱傷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至于馬士英求調錦州軍赴援的請求,內閣也只是付之一笑,施大勇現正在登州平叛,哪里能插上翅膀飛到宣化去。
對內閣做壁上觀的意見,崇禎倒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叫司禮秉筆太監周清將自己手書的“唇亡齒寒”四字交內閣輔臣觀諭。結果內閣仍然沒有改變主意,徐光啟奏對時說東虜去年在大凌河和錦州接連大戰,其兵員損失也大,不可能打完林丹汗后再來進攻大明的。
崇禎不放心,又召兵部尚書張鳳翼問對,張也贊成內閣的看法,洪太志在林丹汗絕不會再入寇京畿,并且還說就是大明現在決定救援林丹汗也無兵可調。重臣們一口同聲說不必憂慮,崇禎無奈也只好放棄要出援林丹汗的意見,畢竟林丹汗的安危和大明自身比起來還是無足輕重的。旨意改要宣化那邊加強戒備,萬一有警要立即上報朝廷知曉。
散朝后,崇禎卻在東暖閣發了一通脾氣,據泄出來的消息說,天子是在惱東虜大軍出動攻打林丹汗,而大明卻直到幾個月后才知道消息,這耳目閉塞得已經讓人心寒了。TXT網站崇禎氣到極處時甚至說這是亡國之兆,嚇得太監宮女們跪倒一片。
得到朝廷暫無兵可派并要求宣化以靜制動,不可派一兵一卒出口外的消息后,馬士英只能苦笑一聲,該做的他都已做了,眼下就盼著老天開眼,叫洪太抓不到林丹汗自己返回遼東老家去,免得讓自己背個失地棄土的罪名。
讓馬士英失望了,老天沒有開眼,九月二十八日,派出去的哨探快馬來報,數萬滿蒙金軍正浩浩蕩蕩的向張家口殺奔而來。得知消息后,董繼舒嚇得面無人色,慌忙派人快馬向馬士英告急,要馬士英將宣府能調動的所有兵力全部調往張家口,否則憑這15000人壓根守不住張家口。張家口一失,他董繼舒和馬士英的腦袋就都保不住了。
馬士英手中哪里還有什么兵,除了連著派出三批告急求援的快馬往京師后,他只能拼湊了8000由軍戶和青壯組成的隊伍,抱著必死之心親自帶到了張家口。
8000沒上過陣的青壯能頂什么用,望著巡撫大人親自帶來的援兵,董繼舒一顆心沉到水底。不過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抱著必死之心堅守了,總不能敵兵未至,他這總兵就先跑吧。
為了激勵士氣,馬士英和董繼舒輪流上城,并動員城中士紳大戶捐資犒軍,另外又招募了2000敢死之士,誓與東虜拼死一戰。
十月初五日,正當馬士英和董繼舒在城頭巡防時,北門的守軍來報說韃子們派了一個叫范文程的使者在城下要求和巡撫大人一晤,并且還向城中射進了一封信。
范文程這個名字,大明上下現在都是耳熟了,馬士英知道此人是遼東沈陽人,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十七世孫,現為奴酋洪太的親信漢臣。
“范文程來做什么?勸降嗎?”
馬士英將信拆開看了一遍,以為定是東虜的戰書或是勸降信,不想這信中的言辭非常謙恭,乃是奴酋洪太提出要和大明和談,并要求和大明開市貿易請求書。
開市貿易?東虜葫蘆里賣得什么藥?
馬士英和董繼舒都有些糊涂,金軍幾萬騎兵殺奔而來,為的就是要和大明做生意?
帶著一肚子困惑,馬士英和董繼舒來到北城的城門樓上,向下望去,果然見范文程帶著十幾個隨從正在城下,遠處并無塵土飛揚,看起來真是來和談的。
“撫臺大人,見還是不見?”
董繼舒不敢擅拿主意,他對和金軍開邊不反對,此舉雖然有資敵之嫌,但總好過把東虜放進去要好吧。真要是打起來,他自信可以守住三天,但三天之后卻是難說了。
馬士英心中也在掙扎見還是不見,前任沈啟也是因為擅自提出和東虜議和而被罷官,他這才上任數月難道也要重蹈沈啟的老路嗎?
猶豫了好一番,最后還是咬牙吩咐守將道:“放下吊橋,請他們進城。”爾后又看了眼董繼舒,“來者就是客,范文程雖是大漢奸,但在洪太那里卻受信重,我們親自去迎吧。”
“也好。”董繼舒答應了,但卻提出一個問題,“如何稱呼此人?”
“這...”馬士英怔了怔,“此人信中落款大金國內弘文院大學士,咱們姑且就叫他大學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