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隨著火器的發展,以后甲胄的作用會逐步降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這個時代,作戰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冷兵器作戰為主,火器為輔,兵將對于甲胄的需求還是很現實的,良好的甲胄裝備,除了可以有效的保護兵將的身體之外,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士氣。
以前于孝天沒有足夠的資源給手下的兵將裝備好的甲胄,現在既然他抱住了熊文燦這條粗腿,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所以于孝天趁機也給熊文燦索要了一大批甲胄,但凡是將官,基本上做到了鐵甲人手一副,而且都是做工精良的札甲,千總以上,部分人還獲得了更精良的山文鎧。
要不是明朝有禮制的規范,不能隨便使用甲胄,否則的話便會有僭越的嫌疑,要不然的話,于孝天當真敢給手下們都裝備全套的山文鎧,即便是多花錢也無所謂。
除了軍將之外,普通士兵他也不吝嗇,開口從熊文燦哪兒討要了一千多套棉甲,這些棉甲可不是普通官兵裝備的那種破破爛爛,偷工減料的棉甲,而是正兒八經精工制造出來的貨真價實的棉甲。
這些棉甲除了用了足量的棉花,錘打的很是結實之外,內里還襯有鐵片,鑲有銅釘,分量十足,對普通的火器有著相當不錯的防御能力。
雖然福建這一帶每年大多數時候,天氣氣溫比較高,并不太適合穿戴棉甲作戰,但是于孝天還是想盡辦法,弄來了一批棉甲,就算是不用,也先儲備下來,畢竟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可能就會率軍揮師北上,到時候臨陣抱佛腳,恐怕就來不及了。
現在可是小冰川時期,北方冬天氣溫極低,凍死人是常事,棉甲本身又有一定的保溫功能,是個不錯的選擇,要不然的話八旗兵也不會大多都裝備棉甲了,而且棉甲還能一定程度的起到防彈的作用,于孝天當然不會輕視這種很實用的甲胄。
當然大部分時候,海狼士兵并不會穿戴這種笨重的棉甲出去作戰的,考慮到這一點,于孝天還從熊文燦哪兒討了點錢,找到了泉州府和漳州府兩地幾家鐵場,定做了一大批規格統一的鐵片。
這些鐵片厚度相同,屬于一種反復錘打出來的百煉鋼,硬度韌性都不錯,雖然比不上軍將們身上的那種甲胄鋼片的質量,但是卻遠好于普通的鐵甲的甲片。
這些甲片被打造出來之后,全部刷上大漆或者桐油進行防銹處理,然后于孝天令手下采用帆布,找人縫制成馬甲式樣的背心,上面留有一個個布袋,將統一打造好的甲片裝入甲片,縫好之后,便成了一件相當不錯的防彈背心,于孝天稱其為布袋甲。
于孝天之所以這么做,也是在后世見過一些防彈背心,似乎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制作的,后世天朝起初解決不了凱夫拉纖維的問題,退而求其次,用防彈鋼片為基礎,做成防彈背心,雖然看起來不怎么好看,但是防彈效果還是不錯的。
而這種防彈背心,有效的保護了使用者胸背要害部位,普通刀槍基本上無法刺穿或者劈開這樣的布袋甲,普通的弓箭更是根本無法輕易射穿這樣的布袋甲,可以有效的保護士兵的生命安全。
雖然這種布袋甲防護面積不大,只做到了保護身體主軀干,但是配合皮質的部件,也可以基本上做到大面積防護,只是其他部位的防護能力,比起主軀干的防護稍低一些罷了,但是這樣的甲胄穿戴起來,卻比較方便舒服,不怎么影響正常的作戰活動,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快的進行生產,成本相對比較低。
原本于孝天還想要給手下打造一些板甲,后來試了之后,發現這么做不太現實,一是大明現在沒幾個工匠,能有這種手藝,打造出合格的板甲,另外即便是能打造出來,也會造價非常高昂,起碼現如今就算是他的財力,恐怕也玩兒不起這家伙。
所以與其打造一支重裝步兵,他倒還不如退而求其次,多打造出一些火槍兵,這時代只要有充足的火力輸出,那么就算是碰上重甲敵軍,輕裝步兵的火槍手,依舊可以輕松的干掉他們。
這就是一個度的問題了,于孝天從來不會鉆牛角尖,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可以說自從于孝天勸熊文燦發彈章彈劾魏忠賢,并且看到了魏忠賢最終倒臺之后,于孝天和熊文燦的關系便徹底進入到了一個蜜月期之中。
加之于孝天刻意的在熊文燦面前收斂態度,對熊文燦始終是恭恭敬敬,幾乎可以說是有求必應,時不時的還會給熊文燦送一些新奇玩意兒,讓熊文燦可以拿去送入京師賄賂官員使用。
熊文燦對于孝天這樣識趣的表現,自然是高興的合不攏嘴了,徹底將于孝天視作了心腹,各種好處自然少不了于孝天的。
兩個人可以說是狼狽為奸,熊文燦是一邊撈錢發財,一邊還獲取名聲,而于孝天則悶聲發財,極力的在福建擴張地盤,把觸角逐漸的開始伸入到福建內地以及各行各業之中。
至于海上,只要于孝天不高興,誰也別想在福建沿海搞東搞西,當然于孝天也不會傻到完全封鎖整個福建沿海,養賊自重這一點,他還是相當明白的,所以時不時的他也會漏一些海盜在福建這邊活動活動,但是只要接到消息,他一定會聞警必出,派出水師戰船,趕往出事地點進行處置。
至于抓到抓不到人,那自然是另說了,有時候會抓到一些不開眼的,但是有時候卻只能空手而歸,其中的貓膩,自然也只有于孝天和他的手下知道了,鬼才會知道,這些海盜之中,有多少人是海狼自己的人裝扮的!
但是整體上來說,自從于孝天歸順朝廷就撫之后,整個福建沿海一帶以及海面上比起以往要平靜太多了。
以前囂張的紅毛人,現如今跟耗子一般,看到海狼的船只,就繞著走,更不敢輕易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跑到福建沿海,劫掠一番揚長而去。
而且荷蘭人在經歷了淡水之戰大敗而歸以后,雖然東印度公司總部那邊十分震怒,對于韋特的失敗,他們非常憤怒,同時也對彼得和海狼談判的結果十分不滿,東印度公司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大的虧,好好的大員原來已經是他們的地盤了,現在倒好,今后卻要向海狼定期繳納租金,這擺明了他們成了租客,什么時候海狼要他們走,他們只能卷鋪蓋滾蛋。
為此東印度公司的高層商務員們,幾次開會商量該如何處理,不少人提議調集更多的戰船,殺奔臺灣島,跟海狼一決雌雄,徹底擊敗海狼,將臺灣島奪占下來,徹底控制在他們手中。
可是這僅僅只是他們的理想罷了,這樣的提議提出來之后,他們掰著指頭算算手頭可以抽調的力量,卻發現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東印度公司雖然實力很強,但是想要發動這么大規模的海戰,而且還是長途奔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次派韋特率領的艦隊過去,已經是他們可以拿出來的極限了,可是韋特率隊過去之后,卻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連毛都沒剩下一根,全軍覆沒在了淡水一戰之中。
現如今他們即便是想要抽調出一支實力雄厚的船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倒不是說他們現在手頭沒船,而是他們的船現在都有事情要做,他們的船隊之中大部分船只,都是武裝商船,要負責將亞洲這邊獲取的各種商品,源源不斷的送回到歐洲那邊去。
每一天這些船隊給他們帶來的收益都是巨額的財富,忽然之間抽出一大票船只,跑去臺灣跟海狼打仗,那么就意味著他們要損失大量的財富,更何況許多船上的船員現在還很短缺,就算是他們能抽調得出這么多船,也沒法為它們配備充足的水手。
更何況雖然大員對他們很重要,可是這兩年來,大員那邊只有投入,卻還沒有產出,基本上處于賠錢的狀態,為了一個賠錢的大員,興師動眾的停下大量正在做的賺錢買賣,去跟一伙中國海盜大打出手,就算是打得贏又能如何?
所以他們怎么算都覺得怎么不合適,這仗要是打的話,純粹就是賠錢的仗,而且前提還是必須要打贏才行,要是萬一再吃了敗仗的話,那么他們東印度公司可就徹底賠大發了,光是股東的憤怒恐怕就不是他們可以承受的,更何況還有國王,要是知道他們居然連敗在一伙中國海盜手中的話,估計更是饒不了他們。
既然不能打,那么只能考慮其它方案,有人提出既然如此,干脆放棄大員拉倒,反正大員現在也是賠錢買賣,沒有足夠的中國商船到那邊跟他們進行交易,充其量也就是能算是到日本的中轉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