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第四十六節 計劃

類別: 鄧名四川 | 伐清 | 灰熊貓   作者:灰熊貓  書名:伐清  更新時間:2013-04-16
 
下次周培公再去明軍軍營交涉時,并沒有見到鄧名,據明軍接待軍官解釋,鄧提督已經返回鐘祥,督促劉體純等人執行剿匪工作去了。

鎮江之戰后風向一直對明軍不利,或是風力不夠強,所以鄭成功花了十幾天的時間才從鎮江抵達南京。

浙江明軍使用的船只相比閩軍要小不少,但張煌言所部同樣因為風向的問題,需要用纖夫拖拽船只逆流而上,浙軍因此也沒有直奔江西南昌,而是先在南京上游招降周圍府縣,一邊加強實力,一邊等待更好的風勢。

明軍先鋒才抵達南京城下,巡撫蔣國柱、提督管效忠等人就伙同其他南京官吏,向鄭成功請求投降,不過要求寬限時日。

“他們要求三十天以后再投降,只要能堅守三十天,虜廷就不會株連他們的家人。”鄭成功把南京方面的條件復述給手下眾將聽,以鍛煉他們的判斷力。余新和甘輝這二人是鄭成功的左膀右臂,鄭成功要二人談談他們的想法。

“從未聽說過此事,”余新馬上答道:“我軍與韃虜交戰十年,若是真有這條規矩怎么會沒有聽說過?”

“若是真的打算投降保命,他們還在乎家人的死活?”甘輝也認為此事必定為假,不用說滿清,就是明軍這邊對叛徒的家屬也絕不會手下留情,不管是不是曾經力戰過,投降敵軍是不可寬恕的罪行:“若是擔心家人,把家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那他們就不會投降!”

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看法,鄭成功微笑著點點頭,然后下令把清軍使者傳進來,當著眾將的面,鄭成功表示他同意南京的請求了,寬限給南京守軍三十天的時間。

送走了千恩萬謝的滿清使者后,鄭成功在營帳內留下了一批心腹軍官,對大惑不解的部下們解釋道:“類似的理由本藩好像在三國演義里看過,東吳伐魏時,一個魏國守將拼命抵抗了九十天后,自知城破在即,就向吳將請求寬限時日,聲稱按照魏國的律法,抵抗超過百日就不會株連家人。吳將信以為真,魏兵就趁著這十天休戰的機會,修繕城墻,補上了缺口,讓士卒得以休息,十日過后繼續抵抗。”

“那吳將怎么會相信呢?”余新表示難以置信:“東吳與曹魏交戰多年,就算統帥不清楚魏國的律令,難道手下的眾將、幕僚人人都不清楚嗎?”

“這不過是評書演義而已,但想必南京城中有人看過,而且信以為真,就拿來糊弄本藩。”鄭成功打算將計就計,利用這個機會不受干擾地完成對攻打南京的前期工作:“南京韃子連這種計謀都拿出來了,可見他們已經窮途末路了,千方百計地拖延時間。不過越是這個時候越要防備他們狗急跳墻。本藩今日同意了,城內虜丑必然自以為得計,為了裝得更像一點,他們就不會出城逆襲,不會干擾官兵大軍登陸、安營扎寨。”

鎮江一戰后,管效忠和蔣國柱都奪路而逃,鄭成功覺得如果他們真的想投降,那個時候就不會拼命逃走;若是他們事后才害怕決定投降,那也應該在鎮江、句容等地就送來降書,而不是一直等到明軍先鋒抵達南京城下才提出這么一個荒唐的要求,此必是緩兵之計無疑。

鄭成功一面派人去后隊催促,讓他們抓緊時間趕到南京城下,一面領著先鋒眾將在南京周圍踩踏地形。

和鄭成功不同,他手下的很多將領都是第一次見到南京。鎮江之戰后,甘輝還曾提議輕兵奇襲南京,今天親眼目睹了南京的城防后,他也不禁咂舌——眼前的南京城墻高得就像是一座小山。

“南京共有城門一十三座,”鄭成功領著手下走了半天,也沒能看完南京城墻的一半:“你們覺得這座城該如何攻打?”

本來余新曾建議四面環繞,把南京圍得水泄不通,并分兵扼守各條通道,隔絕城內外的交通聯系,但現在他自己就把自己的提議否決了:“南京大城,無法合圍,只能從一面強攻。”

若是四面合圍南京,每座城門前也就能分到三千甲兵、一萬輔兵,攤薄兵力以后,任何一座城門前的明軍相比城內的守軍都處于劣勢,可能被對方集中主力輕易擊敗;而且鄭成功手中沒有騎兵,步兵披著甲圍著南京跑上半圈就能累得半死,根本無法互相支援;既然連合圍都做不到,隔絕內外交通就更不可能。若是鄭軍打算圍城打援,那就需要把兵力攤得更散,形成內外兩層包圍圈,到時候被援軍和守軍內外夾擊,分散在兩層包圍圈上的各個步兵單位恐怕不但打不成援,反倒會被對方消滅。

“不錯,勢必要強攻,這也是本藩為什么要同意給他們三十天時間的另外一個原因。”此番前來江南,鄭成功攜帶了幾十萬斤的銅料,都是他從日本購買的紅銅,除了銅以外鄭成功還有大量的火藥。之前鄭成功最希望能夠靠一場在南京城下的野戰勝利摧毀清軍的斗志,不過他同樣要考慮若是沒能達成這樣的目標,又該如何奪取南京。

攻取鎮江等地后,鄭成功下令收集各地的火炮,全都裝船運來南京。鄭成功帶著部將觀察了一些地形,最后選定了幾處,命令余新等人分頭駐扎:“本藩多次苦思破南京之法,感覺除了用火炮轟破城墻以外沒有其它辦法。可是想轟開南京的城墻,靠我們手中的那種幾千斤大炮是肯定做不到的,非數萬斤的重炮不可。”

可是這么重的大炮,還沒有運輸它們的手段和經驗,就算海路上能夠用船運,但如何裝船、卸船,并把它完好無損地從登陸地點拖到南京城下都是問題。

“故本藩此次并沒有攜帶大炮,而是帶來了百萬斤的紅銅,等銅料運到后我們就在城下鑄炮。”鄭成功剛才選定的幾個地點,就是幾個可能用來修建炮臺的地方。他打算直接在炮臺旁鑄起幾十門前所未有的重炮,用它們轟開南京的城墻。

這幾個地點鄭成功打算先派兵駐扎,最后挑選一個地方秘密施工,在完成前用營地為掩護,避開清軍的耳目。鎮江一戰,東南各地官吏、綠營兵將看到被他們當成神兵一樣的八旗兵被明軍消滅后,就紛紛失去信心,向鄭成功投降了。現在鄭成功覺得,支持南京守軍的就是擋在眼前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南京城墻了。若是見到被視為最后依靠的城墻突然倒塌,守軍可能瞬間崩潰。

所以施工一定要秘密進行,大炮一定要在鑄造好后統一使用,以便給敵軍造成最大的震撼效果。只是鄭成功從未鑄造過這么重的大炮,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成功,他把周圍的炮都拖來也是以防萬一,若是兩、三萬斤重的銅炮還不能轟開南京十五米厚的城墻的話,他就要鑄造更多、更重的大炮。

“修建炮臺至少要十幾天工夫,然后煉銅鑄炮,恐怕還要十天吧。”鄭成功計算著時間,對部下們說道:“磨刀不費砍柴工,本藩的大炮怎么也要二十天才能造一批出來,因此就給城內的虜丑三十天又何妨?省得他們沒事出來搗亂,影響本藩的進度。既然明知他們是用緩兵之計,本藩也不用真的守什么三十天之約,等大炮鑄好后……嗯,大概在二十五天到二十八天后,那時韃子多半又在琢磨什么理由來拖延時日,在他們以為還有幾天太平日子的時候,本藩突然火炮齊發,一舉轟開城墻,攻入南京。”

運銅的海船抵達之前,裝載閩軍家屬的船只已經紛紛開到南京附近。

之前鄭成功出兵從未攜帶過士兵家眷,在攻打浙江、廣東等地時,都發生過將士思歸的現象。有幾次發生的問題更嚴重,當時鄭成功領兵在外,軍中突然有謠傳說金廈根據地遭到清兵攻打,頓時明軍就人心渙散,異口同聲地要求鄭成功班師回援。

這些謠傳有時是耿繼茂等敵手有意散布的,有時則是想念家人的士兵自行編造出來的。這次攻打南京,鄭成功勢在必得,他生怕會發生類似的問題導致功虧一簣,所以下令把軍中將士的家小一起帶上,統統從福建帶來南京。

攜帶家屬除了防止將士思歸以外,鄭成功還有另外一層考慮。他的目光并不僅限于攻占南京,對他來說這只是他宏偉戰略的第一步,接下來鄭成功不但要守住南京,更要努力向北、向西發動進攻。鄭成功知道,絕大部分士兵不可能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志向,如果不把家屬帶來南京,很多士兵可能就想搶掠一番,發一筆財然后返回福建;若是遇到滿清強有力的反擊,士兵們也可能想揚帆出海,不愿意戰死異鄉。

而現在鄭成功把士兵們的家眷都搬來了,將來只要把這些家屬安置在南京城內,閩軍上下就會把東南視為根本,心甘情愿地跟隨鄭成功在這片土地上征戰。若是滿清威脅到南京的安全,鄭成功手下的士兵也會為了保衛親人而拼死殺敵。

與士兵家屬一起到來的,還有湖廣方面的新戰報。由于少唐王的關系,鄭成功對湖廣的局面極為重視,一旦有新的報告他都會立刻過目。繳獲的滿清邸報中若是涉及到湖廣戰事,鄭成功也會在第一時刻予以閱讀。

這次的報告與鄧名最新的公開信有關,看到鄧名再次大展神威,帶著不多的衛士深入胡全才大營將其格殺后,鄭成功哈哈大笑。在鄙視胡全才愚蠢無能的同時,他對鄧名的膽識、氣概也更佩服了。

“少主如此英武,看將來張尚書還有什么話可說?”鄭成功把報告反復看了兩遍,才意猶未盡地放下。之前決定擁立此人時,鄭成功還擔心少唐王沒有他父親、伯父的膽量,而是與當今的永歷天子類似。將來滿清勢必南下反撲,若是鄭成功和明軍將士在長江上廝殺時,突然聽說南京的監國出逃了,那這仗也就沒法打了。

昆明大火的消息讓鄭成功喜出望外,這次湖廣的戰局更說明了少唐王在夔東軍中頗有威信,而不是完全依賴文安之的人脈。

“若是將來韃清大舉南下,少主親臨前線,在萬軍之前擺出皇家儀仗……”鄭成功想到這里,又搖搖頭,把這個念頭從自己的腦海里驅逐了出去:“忠貞營勢單力薄,打個湖廣綠營都很吃力,少主孤軍深入敵后也是不得已。但是我軍兵強馬壯,水師遮蔽長江,怎么還能讓少主如此冒險?將來豈不是會讓別人說閑話,說我坐視少主冒險,非忠臣孝子所為?”

閩軍、夔東軍都支持少唐王,聽說孫可望的一部分舊將和川軍也支持少唐王,而支持永歷的李定國戰后元氣大傷,鄭成功怎么看都覺得永歷派在軍事上沒有勝算;永歷天子棄國不歸,少唐王卻身先士卒,縱橫數省,光復南京(鄭成功已經把這個視為必然,并打算歸功給鄧名),輿論上也不處于劣勢。再說只是稱監國,又不是明目張膽地篡位。

命令手下把鄧名在湖廣的功績列在一張紙上,鄭成功帶著這些功績還有他的祭文,前去孝陵祭祀明太祖朱元璋。

離開孝陵后,鄭成功大筆一揮,賦詩一首: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鄧名在湖廣的戰績并不只傳到了江南,四川各地也有耳聞。奉節周圍的明軍官兵先是欣喜,但隨后就開始變得不安,大家都認為鄧名不會再返回四川了。這種不安情緒在文安之離開以后變得更強烈,被留下防守奉節的少量明軍都覺得文督師這次肯定會在武昌開幕府,飽經戰亂創傷的四川大概會漸漸淡出鄧名和文安之的視野,不再受到他們的重視。

萬縣的熊蘭和秦修采也在最初的興奮之后,感到了同樣的失落感。現在秦修采已經是熊千總的師爺了(因為熊蘭的出身,雖有鄧名勸說,文安之最后也只是給他一個千總的名義,讓他暫時管理萬縣的事務)。秦修采一直和熊蘭積極地經營萬縣軍屯,希望能夠做出成績,讓鄧名刮目相看。但現在他們感覺這都是白辛苦,有了湖廣之后,鄧名肯定一路向東,直奔江西、南京而去,再也不會回頭望一望,或者北伐勝利,或者戰死在北伐的路上。就算將來大明中興,他還會記得遙遠偏僻的萬縣那里有一個千總和一個師爺?

重慶清軍對湖廣的戰局同樣很關注,甚至超過了對南京的興趣。一開始王明德就認為這對四川清軍來說是重大的好消息,因為這表明夔東明軍的重心東移,不再把四川當作發展方向——王明德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湖廣、江西、南京,越向東越是人口稠密、物資豐富,有機會得到湖廣,誰會注意破敗的四川呢?

王明德高興了幾天以后,突然有一隊清軍前來,為首的正是他的老上司——四川巡撫高明瞻。

“巡撫大人。”盡管十分看不起這個膽小鬼,但是王明德也不會缺了禮數。有消息說朝廷已經在追究高明瞻棄城脫逃的罪責,只是因為川陜總督李國英的庇護,才沒有將高明瞻革職。不管高明瞻將來如何,李國英仍將是王明德的頂頭上司,既然總督想保護高明瞻,王明德就不會得罪他。

“總督有令,讓我們立刻設法攻取萬縣。”

高明瞻沒有和王明德客套幾句,很快就步入正題。朝廷派了一百名八旗兵來四川,李國英為了在這些八旗兵面前露臉,就決定發起對奉節的新攻勢。

李國英同樣判斷明軍將重心東移。他聽說文安之已經離開奉節前往湖廣,而四川清軍的實力則較幾個月前有所增強,向四川派來一百個八旗兵的同時,還派來了一萬甘陜綠營的援兵。李國英打算擴展清軍的控制區,把明軍繼續向東擠壓。

拿下萬縣可以讓重慶變得更安全,控制更長一段長江水道,明軍向西的路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艱苦,說不定眼中只有湖廣、江西的明軍就會因此把四川視為雞肋而扔掉。

“然后是成都。”高明瞻接著說道。

李國英早就有攻打成都的打算,但是由于鄧名先后殲滅了譚弘、譚詣,四川清軍只能全力防守重慶。現在明軍東進,李國英又得到了援軍,他再次生出了為清廷平定川西的念頭。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高明瞻,李國英要他戴罪立功,先取萬縣堵住明軍的向西退路,然后拿下整個川西平原,把進入四川的云南明軍都堵在大雪山南邊。

“總督有令,末將敢不竭盡心力?”王明德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早就打探清楚,萬縣只有一個千總和兩千多屯墾兵。以前他們可以指望奉節的駐軍增援,現在奉節明軍主力都跟隨文安之東進了,王明德覺得這真是白來的功勞。

四川行都司。

駐扎在這里的眾將也都得知鄧名離開四川的消息了,這同樣引起了軍心波動,李定國返回昆明后,就數次派人來和四川行都司的滇軍聯系。

但這些老秦軍的將領認為晉王不會善待他們,而且他們現在有蜀王撐腰,可以和沒有皇帝在手的李定國對抗,所以對晉王的使者一概帶答不理。

“今天慶陽王把大家都找來,就是為了鄧先生入楚一事。”等眾將都坐定后,位于馮雙禮下手的狄三喜站起身來,對眾人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