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17.人道至圣
西周滅亡,天下進入動蕩時期,龍脈逸散,人心不聚,宮室傾頹,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其時,諸天圣人有感人間皇朝更迭,氣數無常,于是心頭產生了借機闡釋道法,宣揚道統之意向。
眾圣之首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先人一步,讓為玉帝煉丹之分身太上老君降臨人世,渡化世人。
亳州地區,一婦人夜晚時分突見流星墜地,入其懷,而后誕育一麟兒,即為李聃。
老子出世,周天寰宇凡擅觀天象者莫不知曉。
諸天圣人雖然不喜老子擅自違背誓言,插手凡間之事,但是也因為老子本尊還在大赤天,只是分身降臨,并且投胎轉世為人,不屬于道祖所禁之列,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蓋因為,老聃此時乃是一凡夫俗子,不具神通道行,不足為慮,況且老子也沒有周游列國,游說諸侯,未曾攪亂天下氣運,諸圣盡皆眼見而無視。
唯有造化島問道宮燃燈道人知曉此事非比尋常,西周滅亡,天下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
諸子百家紛紛走入世人面前,積極入世,推銷學說,意圖拯救天下蒼生,恢復秩序。而日后貫穿中國整個封建史的儒家學派就產生在此時。而這位儒家學說的創世人孔子,這個被稱為萬世師表的人道至圣便是在這個時候出世。燃燈知道這是大機緣,自己不得不籌劃一下。
燃燈推算良久,卻不曉得孔子降生的玄機。但根據后世的知識,燃燈知道其出生之地乃是魯國陬邑,于是縱起祥云,出了造化島,來到了魯國。
燃燈神念橫掃魯國上空,觀察魯國上空氣運變化的情況,意圖尋找到孔子出世的蛛絲馬跡。但是,天機尚未明了,燃燈只能耐心靜靜等待天機顯現。
卻說,有一戶人家,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為子姓。周滅商后,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傳六世至孔父嘉,后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有后人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其子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日后乃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可惜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
叔梁紇為保后嗣香火,晚年迎娶顏徵在,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顏徵在才十八歲。顏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于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靈禱告求子。
當起回來之時,先是地面戊土之氣翻滾噴薄,而后祥瑞現身,一只麒麟出現在家門口。
顏徵在望之驚異,遂牽起麒麟圣獸,拴在門口獅子石像上。回家稟報丈夫,家人新奇,出門觀望,卻是麒麟不在,只余系繩。叔梁紇大為懊悔,聽妻子所言,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神獸麒麟。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家人都可惜之余,慢慢忘卻了這件奇事,卻不料驚動了燃燈。
在麒麟現世之際,魯國上空的燃燈陡然察覺到一股祥瑞之氣顏徵家無端涌現,氣息純正,浩大恢弘,讓人心生敬仰,于是循著氣息追尋而來。
一見孔家府邸,推算一番,知道此乃孔子出生之地,心中大喜,于是隱匿一旁,靜待孔子出世。天降祥瑞,顏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懷胎,誕下一麟兒,即為孔子。
由于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后誕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2,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孔母臨盆之際,其產房之上二龍駕云而來,互相纏繞,瑞氣千條,霞光萬道,圣賢誕生,普天同慶。
燃燈亦是心中震動,這麒麟和云龍可不是人為,乃是天地感應,瑞氣化形而出,特地來慶賀一驚天動地之偉人誕生。
屈指一彈,把教導倉頡創造文字所獲得的文字神通,化為了一道青光,沒入孔仲尼腦門,先結下善緣,日后自有用處。日后孔子成道之時,不得不還其因果。多留無益,燃燈望了一眼孔府,遙遙一稽首,而后駕起云光,回了造化島。
孔子少而好學,博聞強識,聞名于諸侯,開創儒門一脈,大講“仁政”之德,游走列國而不得重用。
孔子幼時喜好周禮,酷愛模仿祭祀禮儀、擺列祭器,年輕時做過路過管理倉庫(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于現在的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當于現在的建設部長),后又升任大司寇(相當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長兼檢查部長兼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于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準,因此為代理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
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
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孔子一向主張“張宮室,抑私門”,所以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
結果觸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