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  六七三章 四方云動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第一強兵 | 鱸州魚   作者:鱸州魚  書名:三國第一強兵  更新時間:2013-11-13
 
(起點正版鏈接)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沒出鞘的劍,威脅才是最大的。當驃騎軍這柄利劍出鞘,斬向幽州的時候,天下群雄無不長舒一口氣,興高采烈地繼續打著自己的算盤。

類似郭嘉這樣深具遠見的智者倒也不是沒有,但更多的人只能選擇先顧著眼前,而不是考慮幾年,或更長時間以后的事。

用周瑜的話來說:在青州軍大舉出動的時候,任何不恰當的舉動都有可能招致對方調轉矛頭,與其去搞那些小動作,還不如盡快解決眼前的對手,增強己身的實力。

他是個身體力行的人,在說完這話五天后,他率領一萬水師與黃祖的水師主力在彭蠡澤遭遇,施奇謀,縱火燒了黃祖的水營,趁機掩殺之,斬黃祖部將鄧龍以下二萬余級,其赴水溺者一萬余口,船六千余艘,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捷。

黃祖與長子黃shè勉強逃出xìng命,一路惶惶然不敢停留,收攏殘兵,退守沙羨城,閉門不敢出,將江夏東部的大片領土拱手相讓。

孫策自然老實不客氣的全盤接收,厲兵秣馬,準備乘勝追擊。

劉表聞訊后,自是大為驚恐,再顧不得去南陽撿便宜,急遣從子劉虎、南陽人韓晞率兵兩萬,緊急增援江夏。并傳檄吞并豫章,依附荊州的同宗劉繇,備言唇亡齒寒之理,yù令其出兵夾攻孫策,以緩解江夏的危機。

戰局如此激烈,對戰的雙方自然無從顧及發生在千里之外的那場北征,無論將來如何,至少現在沒有驃騎軍的干預,雙方正好戰個痛快。

江淮一帶的另一強大勢力,淮南軍倒是沒加入這場戰事,因為后將軍袁術正在籌辦他的人生大事。為了實現這個幾代人的夢想。袁術連近在咫尺的江夏戰事都無暇關注,又哪里會去理會青州軍北征的消息?

頂多只是將其當做另一層保險,青州軍干涉的可能xìng變得更低了。

沒有直接關系的諸侯中,只有董卓的態度相對特殊。就在他得到北征消息的同時,王羽的一封書信也放在了案頭。

對方強硬的措詞和非分的要求,都令得董卓很不爽,讓他更郁悶的是,再怎么不爽,他也只能答應著。

河北的事。距離他畢竟太遙遠,一封圣旨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名義上而已,不會對戰爭勝負產生決定xìng的影響。現在關中內外交迫,他實在無力再惹新的敵人了。

曹cāo入主洛陽之后。青州至關中的商路受到了很大的干擾,雖然曹cāo為了不惹起青州的敵意,沒有封鎖河道什么的,但沿途設卡守過關費是免不了的。

青州商人不怎么買賬,能逃就逃,能避就避,但障礙畢竟是形成了。

現在關中的商路主要是靠著河內、河東一線。這條商路的利潤倒是不錯,但耗時太長,風險也大,在江淮商路打開之后。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全靠青州商務司的各種優惠政策頂著,才能維持下去。

董卓自己也明白,王羽維持商路。是想用自己來牽制曹cāo。可這種事,不是明白就能避免的。總不能為了不讓王羽如愿,就向曹cāo投降?

現在也一樣,對方拿這條商路來威脅自己,董卓也只能捏著鼻子認倒霉。招來鐘繇,令其揮毫寫就,然后從袖子里掏出玉璽,一蓋,封劉虞為大司馬,召其回京述職的圣旨就新鮮出爐了。

聞訊后,真正做出直接反應,表現得蠢蠢yù動的,只有并州的高干、袁譚。二人這兩年的rì子過得不是一般的辛苦,并州貧瘠、混亂還在其次,最要命的是青州軍的侵襲。

徐庶這個名字,在如今的并州,比王羽的名頭更加響亮,并州百姓認為,這個名字有止小兒夜啼,喝退鬼祟的效用,不少人都琢磨著弄副他的畫像回家,等到辭舊迎新的年關上,掛在廳堂里,做為鎮宅保平安之用。

也不怪百姓愚昧,若非天狼星下凡,戰神轉世,怎么可能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打了這么多場勝仗?明明每次他帶來的不過幾百人而已,卻硬生生的打得上萬并州軍全無辦法,最后只能龜縮在壺關不敢出?

百姓對徐庶的景仰,就是高干、袁譚苦逼生涯的最佳寫照,這兩年他們被徐庶折騰得不是一般的慘,足以令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吶。

別說反攻魏郡了,能守住壺關,力保上黨不失都值得慶幸。回想逃離冀州時的切齒痛恨和矢志復仇,抬頭展望未來,兩人都覺眼前一片黑暗,真想就那么放棄算了。

被徐庶壓迫了這么久,二人當然想過要反擊,可翻越太行山就已經很艱難了,更讓人絕望的是魏郡駐守的數萬大軍!

于禁統率的羽林軍一度被視為王羽的親衛部隊,戰績彪炳,裝備jīng良,無論比數量還是單兵戰力,高、袁并州軍都遠遜之。而且關寧的預備役大隊也常駐魏郡,并州軍跑去魏郡是逆襲?不,是送羊入虎口才對!

所以,兩人只能忍,忍無可忍也得忍!

直到百忍成金,反擊的機會終于到來!

王羽三路大軍北上,留下的是空虛的后方,別人不敢惹他,高干和袁譚卻敢!

左右雙方已經結下了死仇,不趁著這個最好,也是最后的機會報仇,難道等著對方安定后方之后打過來嗎?徐庶那廝狡猾,在太行山里如魚得水,可等到自己攻入魏郡,他還能繼續躲來躲去嗎?

二人將全部的jīng力和儲備都投入到了整軍備戰之中,只等王羽的三路大軍徹底離境,就展開對魏郡的猛攻!

相對于中原群雄的暗自慶幸和袁、高二人的決絕,真正直面北征大軍的人,心情就復雜得多了。

走出太行山,進駐冀州西部三郡后,張燕將治所定在了巨鹿。雖然曲梁和邯鄲的地理位置更好,但出于種種考慮。張燕還是下意識的選擇離青州轄地遠一點。倒不是害怕王羽毀諾突襲,張燕只是覺得,離對方太近,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事實證明,他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發生在公孫軍,讓單經郁悶的那一幕,同樣發生在了黑山軍身上。

開始雙方都在努力建設領地的時候倒是相安無事,等過了一段時間再一看。兩邊的差距已經變得很大了。

張燕雖然也努力的屯田,施行仁政,但他這邊人才太少,連通常意義上的屯田都搞得有些混亂,更別提發展工商什么的。

而青州這邊一切都井井有條。關寧在鄴城主要做的就是搞基礎建設,筑路、挖渠、修建堤壩,諸項建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在秋收之時,成果完全展現出來。

魏郡的平均畝產,比廣平郡高出了三成有余,百姓家中的新增財產。更是比廣平高出近倍!消息傳到巨鹿之后,黑山軍的將領們都傻了眼,原本以為,雙方起步點差不多。自己這邊專心種田,軍中也不乏種田好手,就算比不過青州轄地,差距也只在毫厘之間。

結果。才一年不到,雙方就差了這么多!

張燕坐不住了。左思右想,最后還是打破自己一手營造的隔閡,向青州將軍府遞了照會,帶著黑山的一眾將校去魏郡考察,想看看差距為何這么大。

黑山軍離高唐很遠,對高唐的繁華只是風聞,并沒當真。而魏郡本來就是冀州最繁華的一個郡國,也是青州第二個重點開發的地點,比起從無到有而起的高唐,鄴城、黎陽、安陽這些大城,展現出來的是相似,乃至猶有過之的風貌。

王羽一手主導的青州風尚,和唐宋時期其實是很接近的,這個時代的人很容易就能接受,不會覺得突兀。

而黑山軍的將校原本都是出身貧寒的草根,起事后也沒過過幾天好rì子,在黑山的rì子算是最安穩的了,可也不過是窩在山溝里茍延殘喘,哪里見過什么繁華景象?

先前在西三郡自己關起門來搞建設,覺得生活比在山里強了許多,現在到魏郡這么一看,頓時就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方了。

看著街上往來的行人身上鮮亮多樣的服飾,看著街邊鱗次櫛比的商鋪,氣勢十足的住宅和戲院,還有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的各種新商品,新事物,黑山眾將委屈得大哭一場的心都有了。

自己這些人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努力了一整年,差距,咋還是這么大呢?

百姓財產增加了一倍?扯淡!光是算家里的余糧和錢,或許只是一倍,但考慮到錢能買到的東西和糧能換到的東西,這差距至少也有兩三倍哇!

都是河北的富饒地方,人家驃騎將軍建了一年,地方上繁榮得好似三皇五帝時代的盛世,自己這些人吭哧吭哧的賣了一年傻力氣,把西三郡也搞成了窮山溝……

這,難道就是燕帥說的繼承大賢良師的遺志么?

于是,第二年,也就是青州改元開元的這一年,黑山軍和青州的聯系一下變得頻繁起來。

開始只是一些低級將校三三兩兩的往魏郡跑,后來連王當、孫輕這種大頭目都加入了這個行列,南下休假的人成群結隊,攔都攔不住。特別是白波在魏郡安家之后,王當等人有了很充分理由,去和黃巾同道取經么。

對此,張燕也是有心阻攔,無力實施,事實上,連他自己也產生了動搖。

當初和王羽劃清界限的決定,的確沒參雜什么私心。張燕就是覺得,王羽是在世族和草根之間左右逢源,而黑山軍在河北大戰中出了不少力,完全有機會dúlì發展,徹底實現當年大賢良師起事的理想。

結果,事實證明,光有決心是不行的,做事也要講究方法,否則雙方的差距就不可能這么大。

中平四年這一年,他一直都在思考,心情搖擺不定,一時覺得應該堅持初衷到底,一時又覺得向青州靠攏也不是壞事。

直到北征的消息傳出,王羽的一封親筆信擺在了他的案頭,張燕才發覺,抉擇已經迫在眉睫了。

他召集了眾頭目,將王羽的提議展示給了所有人,信上的內容只有一個:借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