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戰策(十六)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新秩序 | 八寶飯   作者:八寶飯  書名:大唐新秩序  更新時間:2024-06-08
 
ps:謝謝eagle周兄打賞!

逃出的高平的梁王等一行百余人趕到太岳山麓的時候,已是黎明時分。梁王患病在身,不堪艱辛,于是只得在一處隱秘的山崗下停了下來。用了些飯食之后,眾人都感到身心困頓,很快便各自沉入夢鄉。

只李振一人仰望漆黑的天際,無法入眠。他前往潞州的時候,親眼見到了燕軍的雄壯軍威,對比眼下己方的情勢,內心中油然而生無力之感。他越想將來,越感到前路渺茫,實無希望。別說現在還在燕軍圍困之中,無法得脫,就算逃回了汴州,又能怎樣?

元從親軍和廳子都、朱友寧的建武軍、氏叔琮的保大軍、張歸厚的鎮、張存敬的護、朱友恭的龍武軍都打沒了,康懷英的保義軍、楊師厚的武寧軍、賀德倫的滑州軍也被舍棄,覆滅之期不遠,等回到汴州,梁王還能依靠誰?

是依靠那些各州倉猝平湊的鎮兵?還是兵權已超主上、忠心未知的葛從周?河南富庶、人丁眾多,李振相信,梁王只要回到汴州后重新站穩了腳跟,再次組織起數十萬大軍不是難事,但沒有了上黨戰場上這批百戰老卒,再次聚攏的軍隊能有多少戰力?可堪燕軍一擊否?

李振在與韓延徽商談之后,便已經知道,自己“衛國國君”的夢想已經破滅了,他心里天人交戰,逃出高平的一路上都在反復思量著離別潞州時,韓延徽最后對他說的那句話:“韓某缺個幫手,李觀察若是有意,無論梁王是降是戰,待此間戰事已了,便可尋某,某愿在燕王駕前分說一二……”

瞧瞧人家燕軍,多大氣!明擺著告訴李振。不管是降是戰,就算你堅持抵抗也沒關系,打完仗以后,盡可以考慮來幫我,我不計較!

是繼續忠于梁王,報答梁王的知遇之恩,還是為抱負計、擇良木而棲?李振反復斟酌,最后將心底堵著的一口濁氣深深呼了出來,終于下定了決心。

天光放亮之后,梁王在昏睡中發起了癔癥。口中不停喃喃著聽不清的話語,幾個親衛湊耳過去,好容易才分辨出梁王的意思梁王口渴,想喝蜜水。

昨夜走得匆忙,哪里會想起帶蜜水?親衛們面面相覷,不知該當如何。敬翔被驚醒了,他快步過來一問,嘆息片刻,吩咐親衛直接往梁王口中喂水。只騙梁王說就是蜜水。

此間不能久在,于是敬翔命令立刻啟程,但找來找去,卻少了李振。又有軍士說,戰馬缺失了一匹。康懷英和氏叔琮都勃然大怒,咬牙切齒要回去將李振追回來,敬翔呆呆望著來路。道了聲“人各有志”,便阻止了二人,只是催促盡快上路。他的眼神中盡是蕭索。

當梁王在昏迷中被抬入太岳山的時候,李振趕回了高平。

目前諸侯聯軍仍有二十多萬人被圍在高平及以北長平通道內的狹窄地區,糧秣只堪敷用一個月,失敗已成定局。李振想要做的,是將整支大軍完好的“獻”給燕王,以為晉身之資。李振胸中有滿腔抱負,他可不愿自己的才學無施展之地,去白白陪了梁王殉葬。

梁王麾下重將死的死、降的想、逃的逃,如今威權最重者,便是賀德倫和楊師厚二人,賀德倫滑州軍兵力最為雄厚,約莫五萬余人,楊師厚的武寧軍則有三萬余人。其余就是大大小小的各方軍頭,最多的數千人、最少的只有幾百人,原來都是康懷英和氏叔琮的部曲,但康懷英和氏叔琮隨梁王逃走,這些人便沒有了統屬。

另外還有蜀軍王宗佶和吳軍李神福部近三萬人,但這兩支軍隊在薄河泉大戰中坐視友軍覆亡,為兩軍諸部所不喜,李振對他們也深深記恨,對他們別有計較。

李振調撥了一隊刀斧手,藏于高平縣衙之內,于是將賀德倫和楊師厚招來,直截了當的說:“薄河泉一戰,大軍損失慘重,諸勁旅壞怠不堪,實不足戰。且糧秣已盡,不敷月余之用,北伐失利已成定局。殿下已避西山(太岳山位于高平之西),擬奔汴州重振旗鼓,以此間兵事囑托李某操之。今請二位將軍前來,共商行止。”

梁王避走西山,糧秣不敷月余,這兩條消息在賀德倫和楊師厚耳畔炸響,直轟得兩人面色慘白,震驚不已。良久,兩人齊聲問道:“然則殿下走時,定下何等方略?”

李振道:“某自潞州返回,燕軍言道,七日之內,便要各軍棄甲,否則就要攻打……”搖了搖頭,續道:“其實不需七日,他們只要耗上一個月,咱們統統都得餓死……殿下的意思,他需要七日之期,咱們在這里拖延七日,之后便可向燕軍歸降。”

七日之期是李振的主意,梁王對他畢竟有簡拔之恩,李振希望給梁王留出七天時間,也算是報恩之舉,對得起他的良心。說完這些話,李振將茶盞舉起,慢慢啜著茶水,同時仔細觀察賀德倫和楊師厚的臉色,一旦兩人堅持死戰,就要摔杯為號,將兩人亂刃分尸。

其實李振多心了,之前的布置完全是多余。聽李振這么一說,賀德倫和楊師厚當即就沒了繼續撐下去的信心。

賀德倫腦子里反復想的是,殿下避走西山,帶走了康懷英、氏叔琮和敬翔,竟然不帶我,連知會一聲都沒有,枉我為他征戰多年。越想,賀德倫心里越發寒冷,同時又有幾分憤懣和不滿。

楊師厚曾經被將主出賣過,他早年在李罕之手下當兵,卻被李罕之直接送人,所以承受能力要比賀德倫強許多。他考慮的是,既然要降,就必須立點功勞,爭取給在燕王殿下面前留個好印象,因故沉吟片刻后,立即道:“但憑李觀察做主就是,楊某無異議。只是蜀軍和吳軍那邊,為防不測,是否需要楊某調兵圍剿?”

李振臉露贊許之色,卻沒有立即回答楊師厚,轉過頭來盯著賀德倫,等待賀德倫的答復。楊師厚心思機敏,立刻悄然間手按刀柄,若是賀德倫有什么異論,他便要直接斬之這可是一份大功勞!

可惜賀德倫沒有遂楊師厚的心意,他搖了搖頭,復又點了點頭,悵然道:“大勢已然如此,賀某還有甚可說的……也罷,便降了罷,也好給弟兄們留條活路。”

李振這才松了口氣,于是道:“此番入燕,李某尋思著,若是就此歸降過去,也沒什么地位好言。蜀軍和吳軍十分可厭,為防其軍有變,須得拿下來,也好當做降禮。”

楊師厚沉聲應道:“李觀察所言極是,某這就調動兵馬,定然王、李二賊走脫不得!”

賀德倫仍在渾渾噩噩間心神不定,被李振喝了一句:“賀將軍,此間大事,輕忽不得!”這才醒過神來,慚然道:“是賀某的不是,某等為殿下效死力,殿下竟然棄之不顧,某心中不是滋味兒……”

李振和楊師厚盡皆默然。

其實當此之時,王宗佶和李神福也早就有了與燕軍和談之心,但他二人自恃為客軍,蜀國、吳國強盛且離河北較遠,遠比今日之梁軍要更有底氣,因此在和韓延徽的談判過程中,開出的條件太高,始終談不攏。

王宗佶和李神福的條件,都是要燕軍任其歸國,不得阻攔,他們為此愿意臨陣反戈,從梁軍的腹腰上捅一刀。這樣的條件韓延徽怎么可能答允?不管蜀軍和吳軍是否愿為內應,燕軍一概不需要。

所以,談判一直拖拖拉拉了好幾天,始終無法令雙方滿意,韓延徽是秉持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王總結和李神福則是想再等等看,但他們倆注定是等不到韓延徽妥協的那一天了。

十二月三日丑時,位于長平通道內寺莊的蜀吳聯軍大營,軍士們正在沉睡之中,南北兩座寨門的吊斗之上,值哨軍士同時為某種動靜所驚動。稍后片刻,黑夜之中涌出來大隊軍士,猛然發一聲喊,向著寨門就撲了上來。

值哨軍士連忙晃動警鐘,將警訊傳遍軍營,他們本人卻被數支箭矢貫穿脖頸,栽下了吊斗。蜀吳聯軍為警鐘驚醒,連忙涌出營帳,但大多數軍士都十分慌亂,搞不清情況,如沒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

賀德倫和楊師厚麾下各自調出的頭一批搶營軍士都是能夜視者,他們將寨門砍開后,立即向后方發出信號,轉眼間,無數燈球火把亮起,滑州軍和武寧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沖入蜀吳聯軍大營,一場殺戮就此展開。

待到天明時分,三萬蜀吳聯軍被盡數屠戮,斬首上萬,余者皆降。王宗佶和李神福皆死于刀下,后被蜀吳聯軍降卒指認尸身,首級被梁軍繳獲。

將蜀吳聯軍撲滅后,李振、賀德倫、楊師厚總算松了一口氣,有此“投名狀”在手,也算稍稍留了些晉身的資本。

打掃戰場已畢,三人召集其余梁軍大小軍頭聚于高平縣衙,商議向燕軍投誠之事。有十數名悍勇的軍頭大叫“死戰不休”,為堂上涌出的刀斧手當場斬殺,鮮血將地面染得通紅。余者為李振等人的狠辣手段懾服,又見大勢已去,于是不得不齊聲響應。于是各自回營,整頓兵馬,準備投降。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