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政客 | 風中的失落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書名:大明政客  更新時間:2024-06-07
 
江寧縣兩千多戶商鋪,想要全部都照顧到,或者說是面面俱到,那是不大可能的,只能夠是分層次來,這方面,蘇天成早就考慮過,既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主了,當然是要照顧到大的主顧了,也就是說,重點照顧的,還是那一百零八戶商賈,就說幾百年之后發展經濟,也是這樣的做法,不可能面面俱到。

這一百零八戶的商賈,也分為了三個檔次,第一個檔次,是十五家最大的商賈,重點宣傳和推介,辦法與蘇酥坊的情況一樣,第二個檔次,是三十家中等的商鋪,縣衙采取部分購買商鋪和向外推介的方式,讓他們的名氣大起來,第三個檔次,是剩余的六十三家商鋪,只能是采取推介的方式了。

如果這種辦法能夠有序的推進下去,短時間之內,江寧縣能夠發生很大的變化,商賈中間的競爭情況,馬上就會出現,特別是中等的商鋪,想方設法成為大商賈,享受到更多的推介和照顧,也促使自身的生意更好,賺取更多的銀子。

當然了,老百姓手里沒有銀子,一切都是白搭。

蘇天成雖然不是非常精通經濟發展的規律,但有一點他是清楚的,商鋪發展了,必然要雇傭更多的勞力,這樣,就能夠讓一部分的農民,進入到商鋪或者是作坊里面,通過自身的勞動,賺取銀子,補貼家用,與此同時,縣衙通過免去田賦、開展水利設施建設等事宜,讓農民能夠豐衣足食,手里有更多的銀子,購買更多的商品,促進江寧縣的消費,如此的良性循環。這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

江寧縣本身的條件不錯,這是很好龗的基礎。

整修溝渠的農民,開始分批次到蘇酥坊領取蘇酥之后,江寧縣的諸多商賈坐不住了,特別是十五家大的商賈,眼睜睜的看著萬成貴開始擴大作坊。招收學徒,他們立刻到縣衙去了,這次是急著找到知縣大人,要求上繳兩萬兩的捐銀。

一應的程序,蘇平陽已經熟悉了,每一戶的商賈,上繳兩萬兩的白銀之后,一大批的票據,跟著就出來了。縣衙的官吏、巡檢司的軍士,以及修建溝渠的農民,開始向這些商鋪涌去,一輪又一輪的促俏潮流出現了。

這個過程中,萬成貴已經分別找到了其余的商賈,說到了縣衙的意思,讓他們自己去做選擇。

事實擺在眼前,說得不客氣一些。這些商賈,好比是捐給縣衙一些銀子。用于做廣告,用于得到縣衙的照顧。

十二月初。

到了臘月了,春節的氣息涌來了。

江寧縣的氣氛,有了很大的不同了,最為忙碌的是縣衙和商賈。

幾乎每天都有商賈到縣衙來,這些商賈進入縣衙的時候。是昂著頭的,仿佛他們能夠進入縣衙,就是一種驕傲,畢竟江寧縣兩千余家的商賈,能夠到縣衙做客的。只有一百零八家,這是縣衙對他們的肯定。

捐銀源源不斷的進入府庫,諸多的票據,也源源不斷的印制出來。

臘月本來就是銷售旺季,江寧縣的商賈,忙的不可開交了,他們發現,不僅僅是江寧縣的百姓,購買商品,上元縣,乃至于其余幾個京畿縣,都有人來購買商品了。

蘇天成沒有閑著,他按照原來的計龗劃,采取了下一步的措施了,送禮。

南京六部、都察院、京營、應天府、上元縣,其余的京畿縣,所有的官吏,都收到了禮品,這是江寧縣的產品,主要是十五家商鋪的產品,同時,縣衙的官吏,開始大范圍的向熟人推介這些產品。

官田整修已經結束了,只是修建的幾個水池和堰塘,還沒有徹底結束,農民拿到了銀子,也加入到了購買大軍里面了,馬上就是春節了,誰不想自家好好過年啊。

戶房對用工情況,也要做出來統計,這是知縣大人專門吩咐的,令戶房的吏員和參與統計的衙役想不到的是,好多參與整修官田水渠的農民,直接進入了作坊做工了,這也是因為,商鋪的老板,發現這些是好龗的勞動力,自身也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擴大作坊。

江寧縣的商鋪和作坊,短時間之內,竟然招募了六千多人,如果不是春節臨近,招募的人,恐怕更多,有些農民,急著回家去過年,暫時沒有到作坊去。

隨之到縣衙來的,是江寧縣境內的一些酒樓,他們也得知了風聲。

酒樓的老板到縣衙來了,拜見蘇天成之后,也提出來捐銀子。

這是蘇天成沒有想到的。

流動人口的增加,必然要促進酒樓和客棧的生意,好多的酒樓,生意都非常的紅火,他們自然擔心了,縣衙照顧諸多的商賈,唯獨忘記了他們,要是今后有什么變故,這些商賈沒有事情,他們豈不是要遭殃了。

再說了,人活一張臉,看看那些上繳了捐銀的商賈,走路的時候,都是昂著頭的,酒樓的老板自然是不服氣了,憑什么自己就要低著頭走路啊。

出現了這樣的情形,蘇天成終于笑了。

初步的目標達到了,大戶、富戶的捐銀,接近七十萬兩了,加上鹽商的捐銀,一共是二百三十萬兩,完全可以辦大事了。

他將目光對準了市舶提舉司。

既然消費增加了,從各地進入江寧縣的貨物,必然要增加,最為重要的通道,就是市舶提舉司了,從水路來的貨物,量是最大的,這樣的一筆稅收,決不能漏掉了。

再說了,江寧縣得到了如此多的捐銀,紙里包不住火,上面知龗道了,肯定是要動心思的,市舶提舉司收取的銀子多了,上繳給朝廷的銀子,自然多起來了,這樣的情況下,朝廷不會眼紅江寧縣的銀子,至少不會盤剝過多的銀子。

通過王道直的聯系,蘇天成與市舶提舉司取得聯系了。

江寧縣抽調了十五名吏員、三十名衙役,進入了市舶提舉司,這些人的各項開銷,都是江寧縣負責,他們的職責,就是收取賦稅,運到江寧縣的貨物,包括到上元縣的貨物,一律按照二十稅一的比例抽取賦稅,不管是誰,都不能夠特殊。至于說收到的賦稅,江寧縣只要其中的一成。

蘇天成的時間,計算的非常合適,大量的貨物,通過水路,運往了南京。

江寧縣的吏員和衙役,剛剛到市舶提舉司,就開始忙碌了。

這一切,如同是變魔術,令縣衙所有的官吏,目瞪口呆,他們實在不明白,知縣大人哪里來的本事,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就令江寧縣的商鋪,如此的紅火,大部分的店鋪,忙的不可開交,商品源源不斷的賣出龗去了。就連京營里面的軍士,也開始大規模的在江寧縣購買商品了。

這一切,在蘇天成的眼里,是理所當然的,今后的發展,會更快的。

春耕生產,馬上就要開始進行了,縣衙已經有了足夠的銀子,免除來年田賦的事宜,沒有絲毫問題了,這樣能夠刺激農戶種田,當然,這里面,對于江寧縣的士紳,是有著一些影響的,既然縣衙免除了田賦,農民就不需要想方設法,掛靠到士紳的民下了。

這樣的大事情,需要得到應天府的批準。

蘇天成到應天府稟報的時候,發現唐世濟也在應天府。

江寧縣出現的巨大變化,早就引起了唐世濟的關注了。

唐世濟和王道直聽了蘇天成的稟報之后,目瞪口呆,江寧縣保證足額上繳賦稅,自行承擔官吏、巡檢司軍士的俸祿,還要免去來年的田賦。

這好比是天方夜譚啊。

唐世濟首先開口了,追問江寧縣的收入來源。

蘇天成輕描淡寫的說出來了江寧縣的收入來源。

他本來不想說的,可這樣的事情,瞞不住,還不如早些說出來,有一個后果,他是想到的,也做了準備,那就是南京六部和應天府,肯定是要從中間盤剝一些的。

唐世濟倒也爽快,直接提出來了,兵部等部門,很是困難,江寧縣既然如此的富裕了,是不是考慮一下,上繳一些捐銀,王道直也跟著說了,府衙的官吏,待遇還不如江寧縣的官吏,這有些說不過去了。

三十萬兩的白銀,在這樣的商議中間,消失了。

離開應天府的時候,蘇天成恨恨的,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也沒有辦法,這些銀子,必須要掏出來。

江寧縣專門充實了收繳賦稅的隊伍,名義上,這些吏員和衙役,是收取田賦的,實際上,他們專門負責捐銀的收取,至于說田賦,蘇天成考慮好了,只要自己還在江寧縣,就不會收取田賦,反正請示了應天府,府尹大人沒有反對。

臘月二十的時候,縣衙免除來年田賦的告示貼出龗去,再次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早在整修官田的時候,不少的農戶,就來看過了,如今,縣衙免除來年的田賦,這樣的情況下,好好種田,田地上面的收成,都是自家的,若是不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豈不是太可惜了,不少的農戶,從臘月開始,就整理自家的田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