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第九百九十八章 分析局勢(1)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政客 | 風中的失落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書名:大明政客  更新時間:2024-06-08
 
兵部的敕書到了督師府,蘇天成有些奇怪,朝廷著急征伐后金韃子的事宜,這是很正常的,不要說朝廷,就連蘇天成自身,一直都在思索這個問題了,可皇上沒有再次下旨,而是通過兵部發來了敕書,這有些說不通,盡管兵部是可以代表朝廷的,但自己是內閣大臣,地位遠在兵部之上,這樣做顯然不合適。

朱審烜接連寫來了好幾份的密信了,通過這些密信,蘇天成掌握了京城里面的諸多情況,包括皇上的態度,從朱審烜的分析來說,京城的情況不是很好,因為遲遲沒有對后金韃子展開攻擊,部分的朝廷官員有著很不好龗的看法,皇上也更加的猜忌了。

明末地方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比較的普遍,形成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盡管說朝廷想到了很多的辦法,但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北方遭遇多年的戰火,衛所軍隊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加之江寧營的崛起,難以有哪個地方的將領能夠擁兵自重了,這方面的情況要好一些,但南方就不一樣了。

從蘇天成知龗道的情況來說,南方的情況已經有些復雜了,各種人物都開始粉墨登場。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很有趣的,大概是朱由檢不想江寧營一家獨大,所以開始在南方扶持各種力龗量,想不到因為江寧營的節節勝利,南方普遍都比較穩定了,軍隊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到正常的軌道,幾年時間過去,逐漸壯大了,軍士多了,至于說戰斗力。還是未知數,沒有實戰的演練,誰也說不清楚。

南方力龗量的壯大,隱含的深意,就是要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的。

活動在南方的,主要還是五方面的勢龗力。首先是南直隸的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史可法,史可法統領南京京營,南京京營的總兵力,接近五萬人,南京京營的待遇是不錯的,主要還是得益于市舶司的支持,通過蘇天成的努力,位于南京的市舶司,已經是大明朝廷主要的稅賦地點之一了。駐扎在南京的京營,自然能夠得到一些收益,維持京營的運轉。

其次就是鳳陽總督馬士英了,鳳陽作為陪都,是朱元璋的誕生地,地位非同一般,駐扎鳳陽的軍隊,總人數也超過三萬人了。這些軍士的待遇,一樣是得到了保證的。作為大明的龍興之地,沒有誰敢于克扣鳳陽駐軍的軍餉。

接下來就是駐守在武昌的左良玉了,左良玉到武昌的時間不長,以前一直都是駐扎在江西的,左良玉和賀人龍有些淵源,兩人曾經在一起效力。后來賀人龍調到了江寧營,成為了江寧營的衛指揮使,左良玉曾經也謀生了這樣的想法,可惜隨著時局的發展,左良玉最終沒有能夠進入江寧營。而是被朝廷提拔為總兵,駐守在武昌府,左良玉手下擁有的軍士,據說是最多的,超過二十萬人了。

劉澤清駐扎在浙江,浙江曾經是戚家軍揚名立萬的地方,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加之靠近富庶的南直隸,和左良玉一樣,劉澤清也被朝廷任命為總兵,首先統領的軍士,據說超過了十萬人。

最龗后就是駐扎在江西廬州的黃得功了,黃得功是在左良玉駐守武昌之后,進駐廬州的,身份同樣是總兵,據傳統領的軍士,超過五萬人了。

這里面還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才能夠形成如今的局面,蘇天成曾經在陜西進行了改革,廢除了衛所軍隊,重點加強了地反上的治安力龗量,通過擴充巡檢司的力龗量,來維護地方上的治安,不設立軍隊,這種改革的措施,初期是遭遇各地反對的,但經過改革之后的陜西,減輕了負擔,發展的速度很快,故而蘇天成這種改革的措施,也就沒有誰議論了,有幾次,朱由檢甚至在早朝的時候,說到了這方面的事情,認為衛所軍隊的制度,的確要進行改革了。

遺憾的是,這樣的改革,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推行下去,但變通的改革措施卻出現了,這種變通形式的改革,促使了地方上面擁兵自重情況的出現,譬如說左良玉等人,身為總兵,本來是應該要單獨統領軍隊,不干預衛所軍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手里是沒有多少軍隊的,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戰事,他們才能夠臨時招募軍士,可他們的做法不一樣,他們到了地方之后,插手衛所軍隊的事宜,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整合衛所軍隊,抽調衛所軍士到軍營,壯大軍隊的力龗量。

這種做法,剛開始也遭遇到反對,特別是各地的衛指揮使,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朝廷最終默許了這樣的做法,這也是因為江寧營的成功,讓朱由檢和朝廷的大臣,認為分散的衛所軍隊制度,難以培養出來有戰斗力的軍隊,只有集合方方面面的力龗量,才能夠培養出來有戰斗力的軍隊。

通過這樣的變革措施,駐扎在浙江、武昌和廬州的軍隊,迅速壯大起來,繼而影響到了南直隸和鳳陽,整個的南方,軍隊的分布情況,出現了重大的改變,衛所軍隊名存實亡,精干的軍士悉數被抽調到軍隊之中去了。

蘇天成也知龗道這樣的情況,他認為出現這樣的變化,是有利的,頗似幾百年之后的大軍區模式,地方上不需要駐扎那么多的軍隊,更不能分散駐扎,沒有多少的戰斗力,但南方出現這樣的變化,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譬如說衛所占據的耕地,沒有能夠收回來,土地兼并的情況,更加的嚴重,軍隊集中之后,朝廷是不可能完全供養起來的,有限的軍餉,不可能滿足軍隊擴充的要求,也不可能練就出來精兵,所以這些負擔,變相的加到老百姓的身上,讓老百姓的負擔更加的沉重,要不是南方有著良好龗的經濟基礎,過于沉重的負擔,早就令老百姓造反了。

有意思的是,南方出現這樣的情況,朝廷還很是高興,朱由檢幾次說到了南方軍隊的整合,仿佛這就是成績。

南方五個方面軍隊的總人數,達到了四十余萬,兵力的總和,遠遠超過江寧營了,甚至超過了江寧營與邊軍的總人數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傻子也知龗道是為龗什么。

對于這些軍隊,蘇天成還是高度重視的。

史可法、馬士英、左良玉、劉澤清和黃得功,在歷史上,也算是著名的人物了,這些人之中,有名族英雄,也有敗類,但穿越十多年之后,蘇天成看清了這一切,他不再是求賢若渴的姿態,也不會輕易相信自身的歷史知識了,任何的事情,都需要自身做出來分析之后,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情況的,所以,蘇天成沒有刻意去招募這些人。

史可法與馬士英兩人率領的軍隊,人數算是最少的,但恰恰是這兩支軍隊,恐怕是最有戰斗力的,南京京營與鳳陽的京營,都是朝廷比較重視的,戰斗力不可能太差,至于說左良玉等人統領的軍隊,既然是從衛所之中抽調的軍士,那就說明,戰斗力一般,甚至有可能是烏合之眾。

皇上的圣旨之中,根本就沒有提到這些軍隊,這也是蘇天成需要考慮的地方。

剿滅后金韃子,江寧營和邊軍,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一旦征伐取得了勝利,就很有可能是矛盾爆發的時候,按照朱由檢和朝廷的想法,到時候,傷痕累累的江寧營,不一定是南方軍隊的對手,就算是想著造反,也能夠被輕易的剿滅。

當然,蘇天成是不擔心這方面的,經過了血與火歷練的江寧營,到時候將變得更加的驍勇善戰,普通的軍隊,哪里是江寧營的對手,不要說南方的四十萬軍隊,就是百萬軍隊,也不會有太大的威脅。

小心行的萬年船,不管如何的樂觀,蘇天成都是要注意這些方面的情況的。

出現這樣的情況,蘇天成也感覺到可悲,一方面需要全力以赴去征伐后金韃子,徹底的剿滅后金韃子,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背后的“自己人”,擔心南方龐大的軍隊,這種征伐的模式,太少見了,很不正常。

可惜這就是蘇天成面對的局勢,不可能改變的局勢。

當然,面對這樣的局勢,蘇天成也不完全是坐視不理,駐扎在臺灣的兩萬江寧營將士,是最大的后備軍,其次還有福建的軍隊,通過熊子健的努力,福建泉州等地,已經招募了兩萬將士,這些將士,雖然還沒有正式進入江寧營,但從本質上面來說,也是江寧營的將士了,而且在福建駐扎有兩萬將士,占據了泉州這塊地方,也就是令江寧營在南方有一塊基地,不至于無立錐之地。

所有這些準備,與征伐后金韃子沒有關系,但又必須要做準備。

蘇天成感覺到了無奈,他不想這樣做,但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了保全自身的命運,為了大明王朝的未來,他必須要狠心,必須要坦然面對今后面臨的事情。(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