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入閣大家能接受,張子麟入閣大家也能接受,可是豐熙入閣,舊黨們卻接受不了。
他是什么東西,憑什么呀?
許多人火冒三丈了,尤其是陳新,日子沒法過了呀,前幾天還找人收拾了他兒子,帶到順天府里命人痛毆一頓,豐熙為了這個,可是特意到禮部來和自己打嘴仗來著。
這就是禮部尚書和翰林學士的區別,翰林學士清貴,可是尚書有實權,只要落下臉皮,照樣收拾你。
可是現在,陳新預感自己要悲劇,因為學士還是那個學士,翰林變成了內閣,這里頭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內閣學士有實權,將來整合了舊黨,自己就是豐熙第一個要收拾的對象。
不科學啊。
怎么可能就是他豐熙。
其實許多人心里有這個疑問,論名聲,豐熙只能算是一般,雖然很清貴,可是大多數時候都在南京,在京師也沒待幾天,論原籍,他是宣府人,宣府也沒幾個讀書人,和陳新這種江西出身的人不能比,同鄉的關系畢竟是很重要的,你是江西人,江西的舉人多,公推的自然也就多。
總而言之,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何止是陳新想不明白,便是豐熙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就是自己了呢?
唯一明白的,怕只有徐謙了,豐熙能入閣,不是因為他出名,也不是因為他的原籍,更不是因為他的出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升遷軌跡。
似乎有人還不明白。這升遷軌跡,怎么就讓他入閣了呢。當場的人,升遷的軌跡都不錯啊。就比如陳新,他先是庶吉士,隨即升任侍講,再之后外放山東提學,升任云南巡撫,嘉靖登基,升任工部侍郎,最后才做了這禮部尚書。
這個軌跡,可謂完美。既是庶吉士,有翰林的清貴,又曾坐鎮一方,更在部堂里有一把手和二把手的經驗。
而豐熙呢,陳新在翰林的時候,他在翰林,陳新在山東的時候,他依舊還在翰林,陳新在云南的時候。他倒是挪了地方,去了南京任翰林學士,不過照樣還是翰林。陳新任工部尚書,他這翰林學士還在。陳新任禮部尚書,他到了北京,衙門卻沒換。一如既往,還是翰林院。
豐熙這個人若說有什么人生寫照的話。就兩個字,翰林。在翰林呆了三十多年。從庶吉士一直混到大學士,修過書、編過史,給皇帝講過學,也在內閣待過詔,這樣的資歷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清貴,什么叫清貴,就是什么正經事都沒做過,一個一輩子從沒有做過正經事的官,偶爾也就是寫一寫文章,痛斥一下朝廷的國策,再或者花團錦簇的寫幾篇八股文,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這種人雖然沒啥用處,不過名聲卻好。
反觀陳新就不同了,陳新在山東任提學的時候,主持過考試,考試這東西就是如此,你讓一部分人滿意,同樣也會讓一部分人覺得你瞎了眼。他在云南安置過土人,這就更讓人忌諱了,因為不管你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來治理,總會有人受益,也會有人吃虧,于是吃虧的痛罵,受益之人呢,覺得這是理所應當。說白了,就是你做的事越多,錯的也就越多,做的事越實在,罵的人自然也就不少了。
陳新在禮部,還清查過一些暗中從商的舉人,這就更加遭人記恨,于是乎,陳大人注定要悲劇。
豐熙不同,豐熙沒有政績,他的筆和他的嘴巴就是他的政績,每一次像陳新這種人做錯了一丁點事,他立即跳出來痛罵,大家一聽,痛快,爽啊,豐學士果然不愧是憂國憂民,一番話針砭時弊,形象自然而然在大家的心目中無比的高大。
所以但凡是公推或選舉,出來打擂臺的絕不會推出任何曾經任過實職的人,一個大夫,都比一個政務官員要好得多,假若是個靠耍嘴皮的律師清流之類,那更是再好不過,便是一頭豬,顯然都比陳新這樣的人適合。至少豬不會得罪人,做過事的人,不知不覺,就會讓人咬牙切齒。
面對這個結果,雖然許多人心里不接受,可是卻也不能不默認,一方面,新黨接受這個結果,另一方面,舊黨內部雖然有不少人覺得不公,可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得益,就比豐熙,這些人,當然也不愿意推翻這個結果。
再加上宮里早就頒布了旨意,大家也都承認,自然誰都無話可說。
舊黨的大臣們頓時感覺到要悲劇了,一方面,豐熙上臺,上臺的人不是自己,另一方面,新黨一面倒的獲得了勝利,實在讓人揪心。只是現在他們想要一起跳出來和新黨反目,只怕也不成了。因為你跳了出來,別人未必愿意跳出來,你跳了出來,人家未必會給你叫好,說不準背后還要踹上一腳、捅上一刀。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舊黨已經徹底的分裂,一盤散沙,不可能做到一呼百應了。
眾人謝恩,徐謙早料到這個結局,倒也沒什么驚喜,不過首輔大學士,對他確實是一件喜事,待太皇太后走了,便有許多人紛紛圍攏上來道賀,幾個舊黨大臣似乎也在猶豫,最后那陳新跺跺腳,也擠上前來,拱手道:“恭賀徐部堂,不,現在應當叫徐學士了,徐學士未來主持內閣,但愿能萬象更新,匡扶天下。”
徐謙朝他微笑點頭。
反倒是豐熙那邊,竟是很冷清,不得不說,他是舊黨中唯一的勝利者,可是現在,似乎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從前因為公推時而割開的裂縫,想要重歸舊好,終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和徐謙,不過是政見之爭,而你和大家卻是私怨,雖然大家高喊公私分明,可能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眾人散去,出宮的時候,后頭有人喊:“徐學士留步。”大家沒有喊徐謙為徐公,實在是徐謙太過年輕。
叫他的乃是陳新,這時許多人都在場,陳新也不避諱,直接上前,笑吟吟的道:“徐學士如今宰輔天下,這樣的大喜事,不請酒嗎?到時候可要記得算上老夫一份。”
徐謙苦笑:“太張揚了,這就免了吧,不過假若當真大宴賓客,自然少不得要請陳部堂蒞臨。”
這句話顯然只是個開頭,陳新不肯走,笑哈哈的道:“哎……從前老夫和你多有誤會,這幾日的事想來徐學士也是知曉,這世上的事,還真是風云變幻啊。是了,近來老夫也讀了一些王學的書,了解了一些直浙新政的事,頗有些興趣,只是仍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到時候,不免要向徐部堂請教。”
徐謙笑了:“指教談不上,陳部堂若是有興致,到時我送幾本書給你看看吧。”他頓了一下,覺得話有點說的不太明白,人家已經夠明白了,分明是想投靠新黨。其實這也不怪陳新,到時候豐熙肯定要排斥陳新,而新黨對陳新也沒有好印象,在這種情況之下,陳新遲早有垮臺的可能,支持舊黨,本來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現在易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徐謙又加了一句:“其實陳部堂按著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更好,不必有什么擔心,陳部堂在禮部辦過不少實事。”
說完了,徐謙鉆進了轎子。
可是最后一句話卻令人深思,大意是說,你既然是舊黨,就做你的舊黨好了,何必要換皮呢,而且你不必擔心,你這禮部尚書,我會擔保的。
陳新愣在原地,琢磨了很久,最后他大徹大悟,自己沒什么可擔心了,舊黨還是舊黨,那又如何,只要徐謙擔保,自己還怕一個豐熙?
想明白這些,他二話不說,回到禮部。
又沉思片刻,吩咐一個心腹道:“豐學士的兒子近來如何了?”
“上次受了教訓,再不敢出門了?”
陳新冷笑:“狗是改不了吃屎的,等著瞧吧,他還是要出來,叫人盯著他,哼哼,到時候,再讓他好看。”
“可是……”這堂官猶豫道:“可是聽說豐學士已經入閣……”
陳新淡淡道:“王子犯法,尚且和庶民罪同,縱是內閣學士之子違法亂紀,我大明朝,難道就沒有一個強項令嗎?不要怕,該怎樣還怎樣,你等著瞧,咱們大明朝,有的是樂子看,他豐熙除了寫文章,就不會一點別的,現在他入了閣,且看他如何主政,到時候有的是毛病,咱們盯死了,一有錯漏,就使勁的罵,什么狗屁內閣學士,就他,也配嗎?”
堂官冷汗淋漓,卻是連忙點頭:“是,是。”
目送走這堂官,陳新笑了,初一十五,將來還不知道誰做東呢。
第一章送到,新書已經上傳,書名《公子風流》,這本老虎一直不太滿意,當時開書太倉促了,基本上沒有構思,老書完本,就急著上傳,結果前期劇情跟不上,上架之后成績一般,于是更加沒有心思,這一次老虎總結了教訓,現在這本新書構思半年,嗯,會加油的,請大家支持。(。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