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瘋狂  第二百六十四章大凌河城困境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瘋狂 | 再次等候   作者:再次等候  書名:明末瘋狂  更新時間:2024-06-05
 
就在吳世恭準備出征的時候,大凌河城守將主帥,總兵祖大壽和副帥何可綱正在一籌莫展地站在大凌河城的城墻上,看著城外后金軍的營地。

本來祖大壽對于守住大凌河城是極有信心的。在后金軍和明軍的戰斗中,雖然在野戰中,明軍幾乎被后金軍打破了膽,但是對于守城,明軍還是有著很強烈的心理優勢的。

到現在為止,后金軍攻克明軍的城池,除了明軍主動放棄的那些以外,基本上都是后金軍派出內應,混到城池中里應外合打破的。直接攻打下一個重要的明朝城池的例子都是幾乎沒有的。

當時更讓祖大壽樂觀的是,他認為后金軍不會長期圍困大凌河城,因為后金軍圍困大凌河城的時間已經是快要接近秋收了,后金軍中的兵丁,還要回去忙著干農活呢。

而對于有著火炮和堅固城池的祖大壽,又在大凌河城里有著一萬多名兵丁和二萬多名建城民夫,還有在城中存有四個月的軍糧,祖大壽認為后金軍一定會在大凌河城下碰個頭破血流的。

但沒想到的是,后金軍竟然不硬碰硬地攻城了,他們玩起了耐心,在大凌河城外,后金軍挖了三道壕溝,壘砌了兩道土墻,建立了堅固的大營,把大凌河城嚴嚴實實地圍困了起來。

祖大壽不知道的是,上次后金軍入關,搶掠了大量的漢人勞力,這些勞力現在都作為奴隸給滿人種田呢。后金軍的兵丁根本就不用分心去管家中的收成,他們只要安心地在大凌河城打仗就可以了。

可后金軍這一改變戰術,大凌河城內的明軍可抓了瞎。這出城野戰是去送死,可守在城內呢?這糧食可只有四個月啊!這對敵時,最毒的計策可就是斷糧啊!

祖大壽和何可綱知道督師孫承宗不會拋棄在大凌河城的他們。可是他們的心中也明白,在遼東的軍將中,也根本沒有什么有膽略、有能力敢和后金軍野戰叫板的軍將了。那趙率教已經戰死了啊!那滿桂也已經戰死了啊!

可是祖大壽和何可綱還是沒有絕望,因為山海關的明軍并非不努力,他們已經組織了兩次救援,不過遺憾的就是,他們都在野戰中被后金軍擊了個大敗,沒有成功地救援了大凌河城罷了。

不過后金軍也成功的利用了大凌河城內明軍的這種心態,他們也化妝成明軍,組織了一次假救援,當祖大壽親自帶領城內明軍去里應外合以后,立刻陷入了后金軍的層層包圍。要不是祖大壽的親兵拼命救援,祖大壽又是命好,他絕對不會只是受傷撤回了大凌河城內。

不過這次從城內出兵,也把祖大壽手中最精銳的親兵折損了個七七八八,明軍的信心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大凌河城里的明軍也就再也沒有能力向城外的后金軍出擊了。

而這些天,大凌河城內的糧食都已經耗盡,城內的木料也基本上也都燒光,連城中的騾馬也都基本上宰殺干凈了。這沒有了糧食,就是天兵天將也沒有折,不要說在野戰也占于絕對下風的明軍了。

何可綱看著城外,問祖大壽道:“祖總兵,仗打到了現在,我們都已經到了絕路。這是守城還是突圍,你可得拿個主意啊!”

祖大壽聽了這話,眉頭立刻緊縮。其實應該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向城外的后金軍投降。而皇太極也已經好幾次向城內的明軍送來了勸降信,答應只要明軍投降,將給予城內明軍軍將和兵丁極優厚的條件。

可祖大壽知道何可綱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可祖大壽卻有些猶豫,這城內的明軍,絕大多數都是祖大壽的嫡系,而且還有祖大壽的幾十名子侄在城內明軍中,擔任了各級軍將。

要祖大壽把這一切都犧牲,就是想著和大凌河城共存亡,祖大壽也確實狠不了這份心。不過,自己去投降這一直被遼東軍將視為蠻夷的后金軍,祖大壽的心中也絕對不會樂意的。

想了一會兒,祖大壽開口說道:“這沒了馬,怎么突圍啊?就算是有馬,你看看城外那壕溝和土墻,我們照樣沖不出去,還是在城內固守待援吧。”

“可這一直守下去也不是辦法,這援軍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來到啊!”何可綱說道。

“也不見得,孫督師一定不會放棄我們的。再說,城外有資歷率大軍救援我們的只有吳襄了。他一定會盡全力的,畢竟他是我的妹夫。”

“吳襄?你那妹夫……?”感覺到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刺激到祖大壽,雖然何可綱和祖大壽比較熟,平時倆人說話也比較隨便,可是何可綱還是在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的話頭收住了。

“盡天命吧!”祖大壽當然知道自己的這位老搭檔要說什么話,他苦笑著搖搖頭。說實在話,祖大壽對自己的這位妹夫,有沒有能力來救援自己,祖大壽自己都沒有什么信心。

“熬下去,城中你我的兒郎肯定沒話說,可這糧食怎么辦呢?”何可綱接著問道。

可是何可綱卻有些驚訝地發現祖大壽并沒有回答他的問話。祖大壽反而轉過了身,目光看向了城內。

順著祖大壽的目光,何可綱發現祖大壽看向的正是城內的一隊民夫。雖然那些民夫也餓了很久了,可這隊民夫依然搬動著守城所需的檑木磚石。

一剎那,何可綱有些不忍心,可立刻,他又鐵石心腸了下來。為了能夠和城外的后金軍耗下去,這總有人要做出犧牲吧。

當祖大壽的目光轉向何可綱的時候,何可綱也微微地點了點頭。祖大壽立刻向身后的親兵隊長吩咐道:“到城里先找些老弱開刀吧。記住!做的干凈一些!”

……

祖大壽沒有失望,因為督師孫承宗確實組織了四萬明軍,在總兵吳襄的率領下,又一次地來救援大凌河城了。

可祖大壽又失望了,當知道明軍再次救援以后,后金軍立刻組織了二萬軍隊進行了阻擊。

可這次戰斗卻根本沒有打起來。當吳襄看到對陣的后金軍時,還沒有戰斗,吳襄就帶頭逃跑。見到自己主將的舉動,明軍立刻大潰。后金軍順勢掩殺,明軍立刻尸橫遍野。

可令人好笑的是,帶頭逃跑的吳襄卻沒有逃掉,他被追擊的后金軍圍困起來,情形是萬分危機。

就在這個時候,整場戰爭中的唯一亮點出現了。隨同一起出征的吳襄的兒子,年僅十六歲的吳三桂率領著身邊僅有的幾十名家丁沖入了后金軍的重重包圍,竟然把自己的父親吳襄給救出來了。

而這個舉動,也因為這是明軍戰斗中的百暗中的唯一亮點,而被孫承宗奏報到朝廷中。作為偏執地認為: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就是勇將的崇禎皇帝,立刻把吳三桂的名字給牢牢地記住了。從此以后,吳三桂也就乘上了升官的直升電梯。

更為了宣傳,吳三桂勇冠三軍的名聲,在明朝朝廷的大肆宣揚下,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當然,吳世恭也不會這么快得到這個消息。不過,如果吳世恭知道吳三桂是這樣得到了勇冠三軍的名聲的,他也一定會笑掉大牙的。

但吳三桂的名聲,并不能夠挽救大凌河城內的明軍。督師孫承宗是一籌莫展。雖然再一次的損兵折將,可是遼東的明軍數量還是比后金軍的多。

但是這些敗兵也都喪失了基本的勇氣,他們也只敢待在堅固的城內,每天的舉動也就象是行尸走肉。靠這些人去打仗?就算是最樂觀的人也不會覺得會成功。

孫承宗知道依靠這些明軍去救援大凌河城是肯定不現實了,他現在就盼望著關內的明軍快些趕到山海關,去再次和后金軍在大凌河城決一死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