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瘋狂  第七百二十一章糧草的難處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瘋狂 | 再次等候   作者:再次等候  書名:明末瘋狂  更新時間:2024-06-07
 
結束了一天的軍議以后,吳世恭感到是身心疲憊。而在今天的軍議上,吳世恭所獲得的信息量簡直是太大了,讓他一時三刻還不能夠完全消化,甚至有種茫然的感覺。

吳世恭終于從軍議中得知,圍困錦州的到底有多少清軍。可明軍的這些情報相當模糊,情報的來援有三處,一處是錦州祖大壽冒死派出的信使;一處是從蒙古部落和商隊中打聽得知;一處的前方寧遠、杏山、松山等第一線的軍堡所知。

可吳世恭驚訝地發現,在這些情報中,根本沒有偵騎探察的消息。按照道理,為了保證情報的可靠性,需要派幾支偵騎分隊,甚至大部隊對清軍進行火力偵察,得到清軍兵力數量、兵力部署和作戰特點等情報,可明軍完全沒有此類的情報,而且明軍上至總督洪承疇、監軍高起潛,下至各大總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根本不可能忽略此種偵察,這就說明了明軍完全沒膽量派出火力偵察的部隊,失去了掌握第一手情報的手段。

所以關于清軍的情報是相當混亂、模糊的。人數從十萬至三十萬不等,怎么樣部署也混亂不清。而清軍的戰術也是依照以前大凌河城戰役中清軍的部署推算的,這樣的情報搜集工作完全是讓吳世恭無語。

而明軍的部署也與吳世恭所判斷的大相迥異,吳世恭驚訝地發現,直到現在,清軍已經圍困了錦州三個多月了,自己這支駐防在河南的汝寧軍都已經趕到了山海關。而明軍的許多部隊卻還沒有到位。

而這樣的調兵效率,使得吳世恭是無語中加上無語。不知道各路明軍的獨立性是否太強?還是對集結的清軍過于漫不經心?

而現在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帥帳已經出關前移至寧遠,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這三路大軍也隨同洪承疇到了那里。在今天的軍議中,洪承疇下令讓已經在山海關的汝寧總兵吳世恭和遼東總兵劉肇基提取補給,讓他們在七月前同樣前移至寧遠,要首先集結這五路,共九萬人馬的大軍。

至于其他各路明軍,要么他們有著各自的駐防地難以調動。要么他們還相距甚遠,所以一時三刻之間已經趕不及了。

而敵我雙方如此的情況,讓吳世恭也對作戰的前景很沒信心。這知己不知彼,再加上九萬對起碼十多萬,這讓吳世恭已經對戰勝清軍不抱有什么希望了。

唯一讓吳世恭詫異的是,那常秋所告知的明軍部署,竟然與軍議中告知的明軍實際部署驚人的雷同。在對常秋的能量萬分佩服的同時,吳世恭對明軍的保密工作是再次無語了。

很顯然,薊遼總督洪承疇也明白地看清了這些缺點,所以在軍議中,他很明確地提出了明軍首要的戰役目標,就是依靠這九萬大軍,在清軍的阻截、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不惜代價為錦州城內的祖大壽運送大量的糧草、補給,把清軍拖入持久戰,讓滿清因為后勤供應不上而知難而退。

所以這個戰役目標,已經完全放棄了在作戰中擊敗清軍,洪承疇只想要保住錦州城,維持著寧錦防線的完整,不讓遼東的戰局進一步惡化。

雖然這個戰役目標是相當保守、相當使人泄氣,不過吳世恭從旁觀者的角度盤算了一下,卻發現這個戰役目標反而是最切實可行的。如果保持著現在的這種態勢,殲滅清軍完全就是癡人說夢。那么冒險地把全面透明的明軍推上了決戰的會戰,那反而是極其冒險的行為了。

保持著寧錦防線的完整,防止明軍在遼東戰場的崩潰,利用持久戰、利用大明充足的后勤把清軍給拖垮,那就是穩中求勝的明智選擇。

不過同樣在這次軍議中,吳世恭卻發現了不諧音。監軍高起潛就提出了讓洪承疇見機決戰,想要與錦州城內祖大壽部夾擊,爭取能獲得一場大勝。

而監軍高起潛的理由也是同樣充足。而他的觀點也代表了朝廷,主要是崇禎皇帝的觀點。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滿清拖不起,大明同樣拖不起。所以洪承疇認為的“大明充足的后勤”已經是難以實現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高起潛還是比較尊重洪承疇的選擇。因為他也十分清醒。如果明軍去援錦州城,那清軍去除圍困錦州城的必要兵力外,起碼可以抽調四、五萬人馬阻截明軍。

就算是洪承疇這九萬大軍是明軍中的最精銳,可是被清軍打得膽寒的明軍統帥們,他們還是認為從戰斗力上計算,清軍和明軍的比較起碼就是一比四,那么清軍的戰斗力也就相當于明軍的二十萬人馬,從實力上相比較明軍還是占有絕對的劣勢。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還可以沖過清軍的阻截,把糧草、補給運送到了錦州城,其實這也算是一場大勝了。所以知兵事的高起潛并沒苛求洪承疇去做超出能力范圍的事。

因此,洪承疇最終還是在軍議中確定了明軍行動的總方略,那就是一個字――穩!絕不分兵、絕不冒進,就是一步一個腳印,依托前方的一個個軍堡做掩護,逐漸地靠近錦州城。

“吳總兵!”吳世恭突然聽到身后有人在叫,他轉身一看,原來是同樣出了總督衙門的遼東總兵劉肇基,“待會兒吳總兵是否有空?到寒舍盤桓幾句?在下已備薄酒,就想結識你這位河間大捷的英豪了。”

“客氣!客氣!”吳世恭連忙拱手向劉肇基行禮,“今日要趁著時辰還夠,到軍需那里領用糧餉,可能沒時間。劉總兵!明日如何?”

在今天軍議結束之前,洪承疇給了吳世恭和劉肇基手令,讓他們到山海關內軍需處領用糧草、補給。而吳世恭生怕軍需那里出什么幺蛾子,就想趁熱打鐵把這些糧草、補給領回大營。但是領用以后,總該招待軍需一頓,所以吳世恭只能暫時謝絕劉肇基的好意了。

“領糧餉又何必急?方才見督師對吳總兵關愛有加,軍需絕不會為此刁難,吳總兵等上一天又如何?”劉肇基依然是相當熱情。因為此次就是他和汝寧軍結伴去往寧遠,所以劉肇基也想加深與吳世恭的關系。

“那不太好吧!做這事總是手快有,手慢無!”吳世恭笑道。

“手快有?手慢無?”劉肇基對吳世恭的現代詞語一時間有些不很習慣,不過他很快從字面上的意思明白了吳世恭的說法。于是劉肇基立刻樂出聲道:“哈哈――!吳總兵真是詼諧!沒關系,咱們遼東從來沒發生什么缺糧餉的事!”

“真的如此?”吳世恭有些難以置信。他穿越到大明朝已經這么多年了,還出來沒遇上朝廷爽爽快快支付糧餉的,所以對劉肇基的說法有些將信將疑。

“絕對如此!遼東一直是大軍集結之處,雖然對駐軍、衛所有些扣克,但絕不敢怠慢要打仗的戰兵。要不然,誰會為朝廷賣命啊?”劉肇基回答道。

劉肇基所說的倒是實情。因為要與精悍的清軍打仗,對遼東的糧餉供應向來就是優先。雖然像以前馬文龍這種旁系的軍將和遼東衛所軍戶可能供應不全,但是對戰兵向來是敞開供應。尤其是以前因為缺糧餉導致過薊遼總督被嘩變士兵俘虜、自殺事件以后,朝廷是更不敢為難這些將要與清軍作戰的部隊了。

既然如此,吳世恭倒也有興趣與劉肇基多聊上幾句,于是他又問道:“那劉總兵,在下還有一處為難想請教。這次在下帶來的輔兵、戰馬太多,軍需處領用的糧草總有些不足。劉總兵是本地人,知否哪處可買上一些糧草?”

這次在朝廷調令中,是征調汝寧軍的七千人馬,而馬匹也是以一千匹來計算的。而依照明朝的規矩,出征的部隊不管人數有多少,都將以調令上的人馬數為準供應糧草。如果帶的人太多,那就要帶兵的將領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而汝寧軍此次出動了一萬七千人,馬匹更是超過了一萬匹。尤其是馬匹的草料,那一匹馬需要的分量足以相當于三至五個人,所以汝寧軍的糧草供應相當緊張。

雖然洪承疇確實很照顧吳世恭,在他的手令中,給予了汝寧軍一萬人的半年軍餉,再給予了一萬人一個月的糧食、二千匹馬一個月的草料,可這些都不滿汝寧軍所需的半數。

所以吳世恭就想要使用攜帶的銀兩購買上一批,補充糧草的供應,再增加軍中的儲存。可這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知道去哪里購買這么多的糧草,因此趁著這機會,就想請教常駐本地的劉肇基。

“那吳總兵所需多少?如果少量,在下軍中可勻出一些。”劉肇基客氣道。

“糧五千石,草料五十萬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