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書院的一個學子講解著它的原理。
宋九想要的火炮,仍存在許多問題。不過研發到今天,漸漸有了一些眉目了。造成這原因,一是相比于歐洲十六七世紀,此時宋朝基礎科學仍十分落后,只能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個火炮要涉及到許多基礎知識與工藝,因此動一發牽千鈞。
其次宋九要求的比較高。
最后一個原因,宋九進入仕途,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包括宋九本人,因前世種種原因,對武器方面的知識都不大熟悉。
為什么是火炮,這是無奈的事,在封建時代,內治北宋做得還不錯的,包括昏庸的趙佶同志,也不能算是暴君。事實沒有了西夏之危機,史上那個宋神宗不會因熙寧北伐大敗而氣成重病,那么就不會英年早逝。宋神宗不死,金大神無比贊揚的高滔滔同志就不會上位,那么宋哲宗有病就不會捂著不看,導致有作為的宋哲宗死得更早。那么連帶著趙佶就不會上位了。
其實沒有西夏,契丹耗也將他們耗死了。
但軍事一直是宋朝的弱項。
比如史上的北宋,若沒有西夏與契丹之逼,南宋沒有金國與元蒙之逼,那又會如何,會不會容忍交趾與大理的存在。或者如明朝,如果沒有韃靼,女真,又會如何?
若是在宋九手中,將先進的火炮研發出來,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利用這種成熟的技術。向后發步槍進軍。有了這兩樣東西,騎兵將會失去作用。
可是一直沒有進展。
好在隨著種種研發。帶來各種先進的技術,推廣到其他領域。包括冶金技術、鑄造技術。
因此為第二樣東西出現打下了基礎,蒸汽機。
這叫有心載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
隨著蒸汽機出現,接著又利用這些年來的技術,研究出來一種比較笨重的水泵。
趙匡義參觀的就是這個蒸汽機與水泵。
看著它,幾乎所有官員都知道其意義,不用宋九書上所寫的猜想,有了它,紡織機器可以大幅度改進。甚至未來有了火車,還能推廣到船只上,從此大型船只不必要借助季風,不管什么時間都能航行。以及印染、冶金、采礦,都可以運用到它,提高效率。
不說別的,就說眼下的這個。
灌溉一直是國家最頭痛的事,盡管宋九搬來了筒車,而且這些年在逐步改良。甚至出現風力推動的更先進筒車,然而有太多局限性了。要么就是普通的水車。
想一想,現在的種植業依然是廣種薄收的局面,宋九后世的農作物往往是一畝地以一千公斤計算。相當于二十一石!然而現在兩季合在一起出現五六石,那么就是高高高產,高得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
所以普通的一戶人家最少得要三四十畝地才能滿足溫飽。
三四十畝地。用那種水車來抽水,僅抽一次水得要多長時間?
“好東西啊。”趙匡義喃喃道。
宋九離開書院。好久未出現好東西了,這次終于出現。就憑借這個東西,這些年花的錢也值了。
可以想像,這個物事一旦推廣開來,會一年帶來多少糧食增產?
不過書院幾個學生也做了解釋。
想推廣還不行,它還有許多局限性,如容易損壞,如造價比較高昂。不過有了大模樣了,不用十年,就可以漸漸推廣。
“十年就十年吧。”
趙匡義黯然嘆了一口氣。
這個學問太神奇,這個東西更神奇。需要一些時間能理解的,不過自己大約是看不到了。
到是兒子有福氣。
前人載樹,后人乘涼啊。
懷復無比復雜的心情,趙匡義回到宮中多吃了一些酒。然后他就真正病倒了。連早朝都沒有辦法上,若有大事,讓大臣們到便殿請示,他睡在病床上指示……
如果說王禹偁他們是宋朝官場上的奇葩,另類,有一個人可能是一個傳奇。
一個偉大的詩人。
詩寫得真不錯。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走入繡幃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
潘閬。
這個人云里來,霧里去,居然都沒有人知道他的籍貫,因此有人說他是揚州人,有人又說他是大名人,還有人說他是山西太谷人。如果都象他,那有點糟,國家整沒辦法管理了。
不過他頗有才氣,因此當時的名流如王禹偁、柳開、寇準、魏野、錢易、宋白、孫何、丁謂、張詠都曾與他唱和。但他傳奇的不是他的詩,而是他在政壇上鬧的那些事兒。
因為其才氣,被趙廷美召入王府,成了秦王府的記室參軍,并且與盧多遜來往密切。后來趙廷美與盧多遜“謀反”,無論從趙廷美角度或者盧多遜角度,潘閬同樣罪該萬死。
然而就在京城密集抓捕下,潘閬居然神奇地逃了出去,逃到中條山隱居。然而中條山隱居生活太苦,他終是一個假隱士,非是林和靖。因此耐不住,可要生活啊,于是出來賣藥,王禹偁在長洲縣做知縣時,他在杭州紹興一帶賣藥,大約生意做得不好,又跑到成都賣藥。然后他通過好友的口風,看到抓捕風松下去了,于是又來到京城,于開封大相國寺東門外講堂巷開了藥鋪,以劉少逸、鮑少孤二人者為藥童。
雖然因這段經歷,讓許多人以為不恥,但為了生活,也沒有做錯。因為去過的地方多,所以寫了很多優秀的詩詞,如酒泉子: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淳化年間。王禹偁在商州十分苦逼,潘閬賣藥生意越做越大。手中也有了錢,便送了許多白銀資助,因此老王同志很感激,寫了一首熱情洋溢的詩:賣藥先生白布衣,書來方信在京師。減君爐里燒丹術,助我山中買酒資。閑似野云終不仕,閉如籠鶴已多時。飄飄又去黃河北,更負中條幾首詩。
不僅老王,還有那么多貴人與他交好。包括寇準,后來的權相丁謂,上位也是必然,當然這些人不大好介紹,于是有意無意地便讓他與王繼恩相會。
寇準希望張洎相助,王繼恩也希望有雅士成為他的好友,一拍即合,因此在趙匡義面前說了好話,趙匡義便賜其為進士及第。國子四門助教。
然而這時候高人與王繼恩越走越近。
于是第二次傳奇開始。
不過也奇怪,他犯了這樣的大事兒,被抓后,趙元侃居然不久又將他釋放。還給了一個滁州參軍的官做,孫何與張詠還親自替他送行。一直到十年后,平安老死在泗州任上。
潘閬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但還有一個前提,一個藏在張耆家中同乎沒人注意的美麗婦人的心情。
這個女人快成妖精了。
若不是到了關健時候。她都不會找宋九。然而那一次以后,她又徹底消失。
但若疏忽了她對趙元侃的影響。那就大錯特錯了。
誰不念家鄉好,為什么史上宋朝有交子,正是因為四川缺錢用,不得不用紙幣代替銅錢,然而這引起了很大的混亂,包括許多假幣。于是劉娥認真派官員籌劃交子,由官府出面發行交子,解決四川用錢緊張的問題。
大家都是格老子……
王繼恩在巴蜀的胡作非為,劉娥聽聞后十分不滿,這種心態也影響了趙元侃。
趙匡義不行了,王繼恩就擔心了。
他的好朋友,高高人潘閬就看到了這個問題,因此背下悄悄地說:“王總管,南衙(指開封府尹趙元侃)曾自謂當立,若立,對你不利啊。不如建議陛下重立皇儲。”
王繼恩傻了。
“立不當立者。”
那個皇子最沒有希望做皇帝,這樣扶上來才會感謝你。
“這怎么可能?”
“事在人為,如此……這般即可。”
于是王繼恩找到趙匡義,秘密說道:“陛下,奴婢聽聞陛下重病后,太子殿下在府中慶祝。”
這句話太過惡毒。
不過王繼恩低估了趙匡義的智商,而且宋九臨行前也對劉娥說過,不動如山,若動,可以動,學習唐高宗吧。因此趙元侃時常進宮探望趙匡義。
可能史書上因澶淵之盟以及拜神仙將他列為昏君,實際這個人還可以,也重感情。每次探望時那種悲傷也是真情的流露。
趙匡義便不相信,便派人秘密查了一下,查出真相。
然而沒有王繼恩就沒有他這個皇帝,趙匡義沒有處執王繼恩,僅將高人潘閬貶官,用做警告。
事情到止應當就差不多了。
可這個王繼恩膽賊大,本來可能會沒有事,這一回真有事了。
他愁腸百結中便想到了另一個人,李皇后。
王繼恩找到李皇后說道:“皇后,陛下龍體欠安,御醫束手無策,皇后要早做準備。”
悲傷的李皇后莫明其妙。
“皇后,昔日登基,奴婢一直參與其中,雖然陛下得登大位,乃天下重望,隨后恕臣斗膽一句,德芳德昭秦王之死,天下人不是很服氣。正是這種原因,開寶皇后死后,王禹偁等人紛紛不顧陛下威嚴,上書不平。陛下在,群臣可以壓制,陛下不在,群臣未必能壓制。五代更替,往往原因莫明其妙,況且是這等原因。以奴婢之見,不如扶持大皇子登基,一是大皇子曾替秦王以及兩位太祖皇子鳴不平,另一邊又是陛下長子,他登基后,雙方都會服氣,國家自可平穩過渡。并且太后收養大皇子之長子,與大皇子也走得更親近一點。”
還不說,李皇后真心動了。
什么德昭兄之死,天下不平,那與她有屁的關系?
主要就是從感情上,李氏與趙元佐更近一點。
而且如潘閬所說,立當不立者,正是趙元佐不可能上位了,自己扶立起來,才會有功勞。
李氏猶豫不決。
那就好辦!
“況且李大將軍召回京城擔任都殿前指揮使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