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求生記  本書“錢”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水滸求生記 | 他來自江湖   作者:他來自江湖  書名:水滸求生記  更新時間:2021-03-28
 
1.上山好漢每人要發一千貫那么多安家費嗎?

答:這個問題不好答,畢竟怎么定都可以,水滸原著中好像還沒有這一說法。本書參照的是林教頭買刀時輕輕松松就拿出這一千貫錢(都不用回家跟媳婦商量的哈),根據原著中描寫出林沖那種中級軍官的意境(北宋教頭地位很低),這錢對于一般出身不錯的好漢根本算不上多大數目,王太尉曾要花三萬貫錢買徐寧寶甲,徐寧這個御前金槍班中級軍官硬是不動心,還有柴進營救盧俊義時,輕松就對蔡家兄弟出手一千兩黃金(一萬貫錢),這還只是托蔡福在大牢里看覷盧俊義,并沒叫他放人,畢竟老蔡生在大城市做監獄長,上面婆婆太多,遠不如小地方管營行私方便,比如施恩父子。但這個數目對于出身較低的好漢來說,確實就是天文數字了,主角這時將出錢來,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而且湊齊一百單八好漢,也只要花費十萬零八千貫,劫一次生辰綱就夠了,很劃算的。

2.小嘍啰們工資太高啦!這樣下去就要破產啦!

答:小嘍啰們是沒有工資的,有的也只是獎金。原著中描寫數個不同山寨每次打劫后的分成都是一般,一半歸公,一班頭領與小嘍啰平分另一半,也就是各占25%。

本書呢,一次借糧后,有七成入庫,剩下的30%里面頭領占半成,也就是5%,下山戰兵15%,守寨官兵與后勤10%,小嘍啰們的賞賜在本書里應該沒超過原著吧?同樣都是25%。

至于主角在東京每人花五十貫錢拉攏一般工匠,是特殊情況下拉攏急需人才,并不是每個上山的普通一員都有五十貫安家費的。而且小嘍啰們是沒有固定工資的,收入來源于每次繳獲,而他們每次得了25%的賞金,必有70%的收獲入庫。

3.撫恤金太高了,竟然有一百貫,搞不起啊,山寨又要破產了!

答:假設一萬人陣亡,需要一百萬貫的撫恤金。原著中每次攻州破府也沒見死這么多人啊,就是花一萬人的代價打破一座州府,湊不出一百萬貫錢來?

假設犧牲一百萬人的代價解放整個大宋,泱泱中華湊不出一億貫錢來?

這一百貫錢看著很多,卻起著凝聚人心的作用,省吃省喝省穿省用也不能省這個錢的。

4.主角花錢太大方,十足敗家子啊,還每家每戶發十石糧食,早晚把底子敗光!

答:本書主角身為山大王,不能用其他書中身份不同的主角行事風格、花錢作風來硬套,畢竟是跟大宋朝廷對著干的角色,僅憑大義如何招得那么多人來?我記得上海皇帝里面有一幕很經典,當然這不能作為論據,只是說出來大家一笑,當時杜月笙的師爺說錢入不敷出了,能不能省著點花,杜月笙說:“現在已經夠省了,再省人家就會說,杜先生不如以前了,這樣信用立馬就會下降”(大意)

至于每家每戶發多少糧食,這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有說干脆不發,不騷擾他們就不錯了,嗯,都有道理!只是要看發糧的人抱著什么目的,宋江假仁假義,一家一戶發一石算不錯了,他又沒指望人家舉家來投,搞個根據地什么的,為日后謀劃打基礎,落個嘴巴上的名譽就好了。所以宋江發糧的數目跟他的目的相合,所以不顯得突凸。但主角目的明顯跟宋江不一樣,他心中的想法想必各位讀者肚子里明鏡似得,我就不再多說了。

5.一貫錢到底是多少?相當于現如今多少錢的購買力?

答:這個宋史專家都沒有定論,只能從當時留下的古籍中推算,故而有人說一貫錢相當如現如今1000塊甚至更多的購買力,還有人說沒那么多,也就一兩百塊人民幣啦,其實各有各的道理。作者覺得大家可以看看下文,很有見解。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北宋一貫錢大部分時間都不是1000文整,根據銅錢成色、朝廷政策總是變來變去,故而本書約定俗成為770文。

轉:關于北宋貨幣購買力作者:無齋主人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和后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的,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770文、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將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宋史有記載,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97年),“金上等舊估兩十千,今請估八千”(食貨志),一兩金子從兌10貫到8貫。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北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兩價錢二十貫,銀每兩一貫五百文。岳飛的孫子岳珂的金陀續編記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銀每兩二貫三百文,金每兩三十貫文。從這里能看出,金銀的兌換率差不多1:10,但金銀貴而銅錢便宜,差不多銀銅兌換率在1兩對2貫左右。這是因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價飛漲、銅錢貶值的緣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國土淪陷、稅基減小,產銅量也下降,而同時政府開支卻并沒有減少,宋政府財務緊張,錢幣也開始粗制濫造(含銅量大幅降低),造成了幣制崩壞和通貨膨脹。到了南宋后,1貫銅錢的購買力遠不如北宋。宋史上記載,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的一兩銀子可換3貫300文。不過無齋主人認為,北宋在金兵入侵前,銀銅兌換率為1兩兌1貫仍然是合理的。

要討論貨幣的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吳思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1兩銀子今天價值的兩個不同數字。吳思先生似乎偏重于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么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到底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網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祐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于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于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約相當于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前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于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后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現在。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相反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的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4500多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從而我們得到下面的基本換算公式: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萬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傔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待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被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一兩銀子買了一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時,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么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時,曾用5兩銀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伙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合1500元人民幣,似乎有點離譜。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宋代酒類是政府壟斷專營的暴利行業,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酒價本身就很貴。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釀15斤酒就要被殺頭,后來規制放松,但私釀到一定數量仍是死罪。另據宋史,神宗元豐2年(1079年),東京的酒價是“斤直錢二百五十”,白勝的一桶酒差不多應該有20斤,所以5貫也算合理,當然黃泥崗的物價肯定要比東京便宜。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于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伙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高價的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