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第六章 下帖(下)

類別: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嫡策 | 董無淵   作者:董無淵  書名:嫡策  更新時間:2024-06-05
 
三夫人低垂首,輕提裙裾,素手打夾棉竹簾,小踱步緩緩上前。

行昭心頭暗贊一聲,三夫人行止間真真是好家教。又連忙起身,侍立在太夫人身后,看三夫人屈膝斂裙行禮“娘金安萬福”,待其站定身,行昭這才同問安“三嬸安”。

三夫人朝行昭抿嘴一笑,兩個梨渦就被牽了出來,行昭琢磨不清,三夫人今兒又來這是什么意思,前世這個時候,行昭正在大夫人那里侍疾,但能肯定的是,三夫人決不是僅僅來請安的。

“你坐吧。八燈巷的宅子收拾妥當了嗎?往前都是一旬來問一次安,昨兒才回來,正是事兒多的時候。”

太夫人指了面前的杌凳讓三夫人坐,語氣平淡。

行昭卻曉得下面的話不是自個兒該聽的了,退了兩步,朝兩人行禮:“祖母,三嬸,阿嫵的描紅都還沒寫完呢,再拖下去,行課的時候鄭先生便要罰阿嫵了。”

太夫人含笑頷首,行昭牽過蕓香的手,往書齋里走。

行昭剛穿過花廳,就聽見外廂,是三夫人清婉柔和的聲音:“謝娘掛心,往前是媳婦不懂事,如今獨門獨戶,才曉得有娘幫扶著是多大的福氣…”

行昭一笑,原是來訴苦求情的,搖搖頭,欲往里走,卻發現前廳緘默了半晌,太夫人并沒有接話,正納悶,就聽見三夫人聲音里帶了點猶豫,語調拖緩了些,看樣子是想了又想才說的:“媳婦琢磨著,三爺外放回來,是不是該辦個堂會?昨晚同三爺商量了一宿,也沒拿個章程出來。在哪兒辦?怎么辦?唱堂會的是請鴻云社好還是請綿音社好?下帖子該下給哪些府里?媳婦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好來求娘給個主意…”

行昭聽到“堂會”二字,腳下一停,直直盯著糊了層杭綢薄紗糊的內屋窗欞,三叔辦的堂會!請來應邑長公主的堂會!逼死母親的堂會!

“四姑娘?”蕓香低了身,輕聲喚道。

行昭回過神,打定主意了,向著蕓香展顏笑開,大大的眼瞇成一條彎月:“素青姐姐,咱們就在花廳里寫可好?鄭先生說行書要有意,書齋里放的都是佛手和繡櫞,一股子味兒。”

蕓香掩著嘴笑,纖纖玉手指了指外頭,眼中帶了幾分戲謔。

行昭便有些不好意思,扯了扯素青的天碧暗紋袖子,眨巴眨巴眼:“不會給祖母知曉的…往常我午睡起來,也是在花廳里描紅的啊…”

大家貴族素來深諳瞞上不瞞下的道理,下面的奴才們口徑一致,緘口不語,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兒,都樂意賣個面子。

蕓香笑著吩咐了幾個小丫頭,搬了個黑漆草卷邊暗金四方桌來,硯臺、筆洗、撒金宣紙、紫毫徽筆都挨個兒整齊地鋪在四方桌上,素青親去捧了個汝窯五彩金釉,里面插著剛從花房摘來的幾大朵鮮嫩可人的赤芍,邊擱在案上,邊打趣已經坐在繡墩上,支著個耳朵往外聽的行昭:“墻上嵌了天青釉瓷屏,桌上擺了汝窯的古窯器,連筆洗都是前朝張曹宗用舊了的纏枝蓮青花瓷。奴才是個蠢笨人兒,眼里只看到了富貴,文人口里的意,便只有四姑娘能看見了!”

行昭笑嘻嘻地看著她,耳朵卻是一點沒閑。外頭太夫人語氣半分未變,仍是淡淡的。

“賀家三爺辦堂會,要告訴京里頭的人,他賀現回來了,出的是三爺的風頭,自然是要按三爺的意思來。不論綿音社還是鴻云社,你喜歡哪個就要哪個。三爺下帖子請的人,自然要是你們三房親近的貴家了。你們夫妻兩一向主意正得很,我一個分了家的嫡母,上哪里去給你拿主意?”

行昭趴在窗欞前,透過縫兒,看到三夫人臉一時紅一時白,身子向前探了探,耳朵上墜著的碩大的亮碧色的貓眼石一顫一顫,有些坐立難安的模樣,面對嫡母不輕不重的責難,三夫人心里多少有些準備,賠著笑說下去:“在京里,娘好風雅是出了名的,每年盛夏六月,賀家辦的流芳宴,定京城里有些聲譽的人家誰不曉得?媳婦三年沒回定京,京里的風向好惡,是一點頭緒都摸不到,更別說八燈巷的門子連京城大戶貴家的門臉都認不全,下帖子都不好下,想燒香都找不到廟門,便厚著臉皮想求娘提攜提攜…”

話到這里,行昭有些明白了,想燒香找不到廟門,燒哪柱香?為什么找不到廟門?又暗恨前世的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養成一個什么也不曉得的嬌小姐,一心只曉得撲到周平寧身上。

行昭皺著眉頭細細想,蕓香有些好笑地看著正興致勃勃聽墻角的四姑娘,清了清嗓,壓低聲音:“四姑娘好歹也寫幾個字兒。”又拿手指了指外頭,“仔細過會兒不好交代。”

行昭只好端正坐在小杌子,接過蕓香遞來的紫毫筆,上好的徽墨香,香沉濃郁,直直沖到腦頂,正欲下筆,就聽外廂出現太夫人有些嘲諷的聲音,卻仍帶著一慣的平靜:“‘兒已成家立室,身擔從六品文職,娶有清流淑女,膝下有好兒嬌女,累臨安侯府甚深,父孝已過,生母突逝,兒雖為賀家兒孫,也不愿再惹母親眼,今起分家。’我只問你,這段話,是誰說的?”

這是三叔分家時說的話!

父孝剛過,三爺就執意拉著宗族叔伯開了祠堂,打的是誰的臉?是太夫人的臉,是嫡長兄的臉,是臨安侯嫡支的臉。外人該怎么想?是不是嫡母嫡兄虐待了庶子庶弟,臨安侯府的家教在哪里,賀太夫人娘家的家教在哪里?太夫人出身名門,嫁進名門,好強了一輩子,卻遭一個庶子打了臉。

外廂久久沒有聲音了,兩世為人,行昭挺直脊背,沉住了氣,端住手,穩穩下筆,寫下四個大字——“秋后算賬”。行昭習的是顏體,橫平豎直,一筆鵝頭勾是行云流水,看起來絕不是出自一個七歲女兒家的手。

旁邊翹著素手磨墨的蓮蓉看著這四個字,一個沒忍住,撲哧一笑,卻遭蕓香一橫眼。

“老奴說句不好聽的話,三爺到底以為臨安侯府是怎樣沒羞沒臊的東西?厭棄臨安侯府的時候,拖家帶口的分了家產就跑了,想求著臨安侯府的人脈交往時,又拖家帶口地來了。”這是張媽媽的聲音,行昭挑了挑眉,真人不露相,張媽媽好利的一張嘴。

外廂“噗通”一聲,行昭一愣,湊往縫隙里看去,外廳的青磚上可沒有鋪著細絨氈毯,三夫人實打實地跪在了太夫人前頭,紅了眼圈,忍著哭:“兒知錯…”

三夫人話還沒完,太夫人就擺擺手,目光微斜,有些居高臨下:“旁的也別說了。你且說說,你今兒來,是希望我提攜你們什么?”

三夫人聞言猛地一抬頭,帶了些不可置信,忙說:“黎令清,吏部侍郎黎大人!娘只要派個粗使媽媽去給黎大人府上送個堂會帖子便好,您派人送,黎大人一定會來!”

至此,行昭才完全明白了三夫人的用意,再想那日太夫人在抄手游廊里說的話,三叔被涼了半年才接到告令,通知他回京述職。三叔回來的時候,都還用的是六品官的青色仙鶴紋制式,而他外放出去的時候就是六品官,這說明吏部到現在都還沒下官職調令,三叔是慌了…

“我派人去送,就是以臨安侯府的名義去請,黎令清是我看著長大的,這個面子不會不給我老婆子。你們辦堂會,老大不可能不去,老大去了不可能不在旁邊幫襯著說句話。到時候,見了面,就什么都好說了…”

太夫人單手拿了茶盅,有一搭沒一搭小啜著,接著說:“老三一直很機靈,可惜不太清醒。離了臨安侯府,那臨安侯府憑什么再無條件庇護著你們,就憑你們哭求幾句?連下面的仆從走親串巷,都曉得拎著盒點心去,老三沒拿出誠意,恕老婆子不敢相幫。”

人都是短視的,在自身處于絕對地位的時候,很難不會趾高氣揚。太夫人很明白,既然有宿仇,索性就當陌生人處,兩方只是交換的關系,銀貨兩訖,再不相干。只是,臨安侯府被落下的臉面,也要有東西來還。

三夫人一愣,她想過哭求,想過認錯,想過太夫人會一點臉面都不給,卻沒有想過要物物相易。心里迅速算著,有什么是值得的,腦里電光激閃,眼眸變得極亮:“景哥兒明年要下場了吧?”

太夫人瞧著下首跪著的人,輕輕頷首。

“大儒明亦方,前朝狀元及第出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惜因性方直,只在太學院里撰寫了亦方紀事后,就隱歸田園,寄情山水了。娘,您還記得他吧?”三夫人說得極快。

太夫人含了笑,再點點頭。

三夫人看著嫡母嘴角有了笑,像受了激勵樣:“媳婦祖父和明亦方是忘年交,景哥兒聰慧靈秀,明先生定會答應出山親自教導!”

清流之家,往來無白丁,這點是簪纓勛貴沒有辦法相比的。若要想真去找,也能找到,只是真正有名望有才學的名士大儒多半不樂意來侯府坐席,太夫人沒想到,這一網竟網來明亦方這樣的大魚。

“三夫人怎么還跪著,玲瓏,你也不曉得提醒我,快去把三夫人扶起來。”太夫人笑得斯文,又是那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家。

行昭不禁目瞪口呆,以為兩世為人,是看盡了人世繁華滄桑。哪曾想,卻沒看清人心七竅,竅竅有玄機。

外廳里,是婆媳倆親親熱熱商量著臘月十五的堂會該怎么辦;內閣里,是行昭小兒拿著支紫毫筆,心里暗嘆,長路漫漫,何時是歸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