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  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江山國色 | 幸福來敲門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書名:江山國色  更新時間:2024-06-06
 
洛陽宮天津橋,位于皇宮的端門之前,橫跨于洛水之上。

天津橋是用兩條長粗纜繩維系并舷而排的船只,跨岸漂于水面,再以鐵鎖鉤連,橋長為一百三十步,浮橋的南北橋頭,還起了四座闕樓,各高百余尺,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

大業元年天津橋建成后,一直是文官百官出入洛陽宮的必經之處,后來李密攻打洛陽時,裴仁基曾放火燒去天津浮橋,橋毀后又重建。因為天津橋地處天街和皇宮端門的中軸線上,所以這里也是洛陽較外繁華和熱鬧之處,一般朝廷有什么新令要頒布,或者官員拉出斬首棄市,都在這里。在大隋相當于后世菜市口般的地位。

現在天津橋南,兩座并排的闕樓下,人頭攢動。無數洛陽百姓,擁擠在此。這所以引起如此多人圍觀,這要從李重九決定將洛陽升格為陪都,設立河南道大行臺的消息傳出說起。

若是一般行臺也就罷了,而新的河南道大行臺,聽聞是取消原先臨時性機構的臺子,而是設立成常駐性的職位。行臺模仿尚書省,設立行臺左右仆射,六部官員齊備,而不是原先臨時行臺那般,一人身兼多職等。

再加上洛陽由府升為陪都,更是惹人注意,所以消息傳出后,無數有心于出仕的洛陽士子,即擁到天津橋前打探消息。這一日正好放出告示,有心求官的士子們都可以去端門前登記,事后待篩選后,就可以入朝為官。

消息一出。頓時從四面蜂擁而來的士子,幾乎將天津橋給擠爆了。

此刻在天津橋旁一董家酒樓里。一名穿著對襟長衣,頭戴幞頭的男子。坐在窗邊飲酒。此刻原本在店里的士子早因為趙國選官之事,一擁而去了端門,現在店內冷冷清清只有數人。

而這男子只是要了一壺最普通的酒,桌上也只有緊巴巴的一盤蠶豆,而滿是塵土的長衣,在不起眼的地方上也打著幾個補丁。

這男子姓馬,名周,字賓王,是山東茌平人。馬周年少時孤貧。但卻勤讀博學,精于詩經尚書,最善春秋,乃是滿腹經綸之輩。

所以二十歲時,就被人引薦為官,馬周本來出仕李唐綦公順,劉蘭麾下為官吏,后來趙國攻破青州得了山東。馬周就下了崗回了家,但是他卻并不甘心。這一次尋了機會,辭別家里準備入長安尋求出仕的機會。

但是因為趙國與李唐大戰,正值唐軍圍城,導致馬周滯留在洛陽。不能前往長安。馬周身在洛陽城內盤纏幾乎用盡,只能拖欠錢來,還朝得店家白眼。經常對馬周出言不遜。

馬周裝作不介意,一次卻令店家拿來一斗八升的酒來。悠然獨飲而盡,店家驚異于馬周非常的酒量。當下覺得此人不凡,從此以后再也不敢向馬周催要欠款。

馬周這一天在酒樓上獨飲,見李重九詔令一出,見洛陽士子趨之若鶩,不由心底感慨。唐軍圍城這幾日,趙國上下待洛陽百姓如何,他是親眼見得。馬周不免將李重九拿來對比,自古以來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如此善待百姓的。

而今趙國朝廷招募士人的告示一出,洛陽士子四方而來,求一官半職,說明眼下趙國實已是深得人心,絲毫不遜色于當初李淵剛入長安時,關隴子弟爭相投奔的場景。

馬周心底也改變了主意,趙國既如此深得人心,自己又何必千里迢迢前往長安投奔仕官,直接在洛陽下尋得機會,將來不一樣可以出人頭地嗎?馬周心想不論唐趙之間哪一國最后能得天下,但僅憑著趙國朝廷善待百姓這一點上,也是值得自己前往效力的。

想到這里,馬周將桌面上的酒一飲而盡,當下一撩長袍大步走出了酒家,踏過了天津橋,而直往端門而去。恰恰因為這一個個小小的轉折,這位歷史上李唐的名臣,最終沒有去長安投奔李世民,而是在洛陽出仕趙國。

洛陽宮內,李重九看著洛陽士子投效的名冊,這上面有數百人之多,其中不少人的名字即便是后世自己也有聽聞過,如崔仁師安喜人,是自五姓七望之中博陵崔氏中安平房的年輕俊杰。

還有張行成,字德立,義豐人,師從河間名儒劉炫,曾被舉為孝廉,后出仕王世充,為鄭國度支尚書。王世充兵敗后,張行成隱姓埋名于田間,這一次卻主動前來投效。

至于馬周,他的名字不用多說,是后世中與張玄素可稱得上一時瑜亮的名臣。

李重九看到馬周的名字后,當下對門外侍衛道:“立即召這馬周來宮里見朕!”李重九出言后,只是片刻宮中的御車即已是載著馬周,從天津橋南的酒店里,直接抵達了洛陽宮里。

李重九看向馬周,但見對方容貌平平,衣衫簡樸,但氣度非凡不由心底暗贊。

“草民馬周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李重九當下道:“平身。”

馬周起身后,一旁侍從給馬周看座,李重九當下就開門見山的問:“馬周你既有投效我大趙之念,但不知有什么地方,可以幫到朕的?”

馬周拱手道:“回稟陛下,請恕草民狂妄,無論是推賢舉才,錢谷之政,禮樂詩書,知兵用將,律令刑法,土木屯田都略知一二,就看陛下怎么用草民了。”

聽馬周口氣這么大,李重九笑了笑道:“既你是這么說,朕就不問這些,就談談天下古今歷朝興亡之失吧。”

馬周絲毫沒有被難道,張口即道:“草民歷睹前代,自夏、殷、周,漢氏之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能夠恩結人心。然魏、晉已降,及周,隋,多不過五六十年,少才二三十年而亡,都因為創業之君不務恩化,在世時自守已是勉強,后世無遺德可追思。故而傳至后世,才導致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而今陛下雖平定天下,但是積德日淺,當廣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使得君要節儉于自身、恩惠要廣施天下之人。”

李重九聽馬周的話點了點頭,這雖是儒家套話開場白,但說得還算很有新意。

馬周繼續道:“今天下喪亂,比大隋最盛時民力國力不及十分之一,陛下應當憐惜百姓,昔日唐堯住茅茨土階之屋,夏禹惡衣菲食,草民雖以為如此之事,陛下可不必復行于今日,但漢文帝惜百金之費,停百姓露臺之役,景帝因官府上錦繡的赤色綬帶,妨害女工,特詔免去,所以文景之治,百姓能安樂。陛下出身寒微,必能憐惜百姓之苦。前朝貯洛口倉,而李密得之,東都積布帛,王世充據之,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唯在百姓苦樂。”

這話算是補充方才馬周說的,先節儉自身,再施恩惠于百姓,特別是國之興亡,唯在百姓苦樂,也算是總結歷朝歷代成敗得失,算是這個時代少有的見識。

“草民聞天下者以人為本,必能使百姓安樂,陛下創立科舉之法,杜絕門閥士族壟斷,又能從民間薦拔人才,這乃是有利于古今之舉。草民認為此可以為萬世之法,科舉之制將士族寒門一視同仁,不鄙寒門,不厚士族,相互制衡,這才是長久之道。”

這句話算是說到李重九心底去了,這是切切實實的治國之道。

馬周這樣的人才,怎么可以失之交臂,李重九當下道:“你這一番話深合朕意,賢良不可埋沒于郊野,朕決定擢你為中書舍人。”

馬周聽李重九沒有將他安置在河南大行臺,而是直接放在中書省,顯然是要留自己在身邊隨時召見,這一番天子的器重令他十分感激。

馬周當下起身稱謝。

引馬周入中書省后,河南大行臺也是準備設立。

除了選拔洛陽本地士子為官外,李重九也從幽京調來了很多人才。如出自渤海高氏的高季輔,此人乃是禮部尚書高徐道的族弟,被視作渤海高氏最杰出的后輩。因為高徐道馬上就要致仕了,所以向李重九大力推薦高季輔,讓他成為高家在朝廷上繼續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高徐道外,還有從關中來的,叛出李唐出仕大趙的臣子,此人名叫戴胄,字玄,安陽人,當初為王世充部下,與王玄應一起守虎牢關。

虎牢關為李世民攻破后,戴胄被俘,李世民賞識他讓他入了天策府為士曹參軍,但是不久后李世民就被李淵罷了兵權。戴胄不愿意出仕李世民,于是就偷偷返回洛陽,并決定投效趙國。

此外身在江南的蕭銑,也沒忘了表現一番,也向李重九舉薦了兩名人才。

分別是當年梁國的中書侍郎岑文本與黃門侍郎劉洎,這二人都是蕭銑麾下干吏,梁國的重臣,這一次蕭銑也將他們推薦給李重九,自是希望李重九能啟用他們。

所以當李重九看著手中官吏名冊上,這一系列后世如雷貫耳的名字時,不由生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之感,想當初自己在懷荒鎮時,沒有士族愿意投效,入幽京時,河北士族不愿意跟從,而今到了自己攻下洛陽,四面八方來投的士人,這前后的反差也實在太大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