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一六零 芭蕉心盡展新枝(二)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金鱗開 | 美味羅宋湯   作者:美味羅宋湯  書名:金鱗開  更新時間:2014-01-11
 
懶得去起點的吧友,也請看完更新帖后,回復下,慰勞下更新人員。另外,記得‘簽到’哦。

吳甡并不贊成皇太子從秦晉大規模移民。當年高皇帝大規模從山西洪洞縣移民河南,兄弟不同村,家老不通信,致使許多人家再也續不上族譜。這做法在民間引起的反響很大,至今還了流傳著朱皇帝三屠懷慶府之類抹黑之事。

而且現在的移民跟高皇帝那時候又不一樣。

不可否認高皇帝是站在貧農一邊皇帝,在華夏三千年信史中也算罕見。他的移民還在乎移民的人身健康和財產保全,并不是掠奪式移民。眼下沿途糧食補給都還沒安排好,皇太子就如此匆忙地要求大規模移民,其實就是東虜一般的掠奪人口。最終帶到山東的或許仍能有數十萬口,但沿途死者十之七八,哀怨遍得……這和草管人命又有什么不同?

吳甡緩步走出秦王府,心中卻感嘆時局之壞,竟然將一個天性老成的皇太子逼得如此急切浮躁。他轉念一想,又擔心山東殘破之深恐怕超過了自己的想象。如果沒有足夠人口,真能立足腳跟么?就像當年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策,以取荊州為重,卻沒想過劉備是否能夠守住那塊四戰之地。

莫若入蜀?

吳甡邁出秦王府門檻,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竟被自己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是偏安之舉啊!難道自己也對當下的時局沒有了信心?

“吳老先生。”門廳有人躬禮叫道。

吳甡這才發現自己想得太過投入,竟然沒看到有人等著。他站穩腳步,抬眼望去,倒也認識,只是沒說過話罷了。

“下官秦府長史章尚炯,見過老先生。”章尚炯行禮道。

“不敢。”吳甡回了一禮:“長史有何見教?”

尚炯上前一步,拜道:“求先生救救秦王。”

吳甡失笑道:“長史何出此言?秦王莫非有了急癥?老夫雖然略通醫理,卻也不是圣手名醫啊。”

“下官怕秦王不日便要暴病了。”章尚炯面帶戚色:“東宮求賢若渴,求人若渴,求財也若渴,秦王麾下一無忠勇之士為之仗膽,二無材力之士拱衛身側,卻偏偏坐擁三秦之寶,財貨盈庫,這豈不是自取滅亡之道么?”

這已經是明擺著說皇太子殿下要謀財害命!

若是換了東宮系武將聽了,恐怕連最老臣的蕭陌都會當即拔刀相向,誰都保不住這個章尚炯。

好在他面對的是玩轉官場的吳牲吳閣老。

吳牲笑道:“適才已經見了長史的忠義,如今又讓老大見了先生的直率。以長史之見,老夫又能做些什么?”

章尚炯原本就是個不會彎彎繞的人,見吳牲這么問,只以為吳閣老答應了他的請求。他一心忠貞,看別人自然也是如此想來這也是減輕太子的罪過,吳閣老身為臣下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請太子略取其半,則可保全親親之禮。”章尚炯天真道。

吳甡咧嘴微笑:“是秦王的意思?”

“下官定會再去勸諫秦王。”章尚炯道。

吳姓微微搖頭:“長史,這個順序有差。萬一我去與皇太子說了,殿下也首肯了,秦王卻不肯,這如何是好?”

章尚炯一愣,皺眉點頭,表示的確棘手。

“不如這樣,你先去勸秦大王收拾細軟,隨殿下一同入京避禍。到了京師,也不用一半,只是少許給殿下一些軍資,不就沒事了。”吳甡笑道。

章尚炯想想也有道理,秦王入京是大事,又是跟著太子人馬走,萬一有個閃失,皇太子定然逃不干系。等到了京中,秦王自然能見當今天子,他還是族中長輩,豈會被皇太子欺壓?這位長史惟獨不知道,在東宮的時間表的來年三月有一樁太子一直掛懷的大事。既然能讓太子掛懷到寢食不安的程度,那事肯定大得讓天下震動。

到那時,又有誰會去關心一個藩王?

看著章尚繃欣然滿意的神情,吳甡心中暗笑:這章尚炯忠勇直率,果然是個好長史。可惜于權謀一道渾然沒有警惕,就連被賣了都要替人數錢。只要你們打好了包,最后運到哪里可就不是秦王說了算的。

“梅村兄!梅村兄!”侯方域回到住所,從滿是酒臭味的被窩里將吳偉業扯了出來。

他看著這個昔日的大哥、楷模、榜樣墮落成了這般模樣,心中不由一陣不耐煩。然而他自知非吳偉業幫忙,自己才能有出頭的機會,只得忍著熏人欲嘔的臭氣將吳偉業扶坐起來。

“何事啊?擾人清夢……”吳偉業喃喃道,酒氣上涌,燒得心肺一片火燎:“水,給我水。”

侯方域見吳梅村身邊伺候的書童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只得親自動手給他倒了一杯涼水,送到他面前。

吳偉業接過便喝,登時被冰得舌頭僵直,渾身上下打了個冷顫,登時清醒過來:“朝宗有何事?”

“是梅村兄的大事!”侯方域退開一步,見吳偉業瑟瑟發抖,方才注意到屋里沒有點火盆。他先頓了頓,問道:“梅村兄身邊服侍的人呢?哪里偷懶去了?”

吳偉業搖了搖頭:“被我打發走了。”他旋即抬起頭,雙眼迸發出一股期盼:“你說的大事……是太子召見我么?”說著就要從床上跳下來。

侯方域怕他凍病了不好利用,連忙上前用被子裹住他,道:“雖不中,亦不遠矣。”吳偉業失望之中帶著茫然,只是等侯方域說下去。侯方域又道:“適才我從府衙出來,被張知府叫住,讓我寫一篇關學大概,是太子殿下后日祭拜張子要用的。我想,我的古文遠不如梅村兄,于圣學之道也不如梅村兄,何不以梅村兄的大作進呈?若是得太子夸贊,我正好表明正主,還功于兄;若是太子看了不如意,反正我也只是個小小書辦,便擔當下來又如何!大不了將我也逐出去罷。”

吳偉業聽他說得如此慷慨激昂,心中感動,從被窩中一躍而起,道:“多承兄弟掛念了!”他被屋里的冷氣一激,旋即又清醒了幾分,為難道:“朝宗,我師承西銘先生,是道南一脈,于關學卻沒什么了悟啊。”

西銘便是張博的號。

張博統合數個文社,成立復社,對外宣稱“吾以嗣東林也”,分明以東林繼承人自居。既然要繼承東林的政治資源,自然也不能背棄東林的學術主張。

世人以黨爭而知東林,真正的東林學派卻是始建于北宋。

福建將樂人楊時即于政和元年在無錫創立了東林書院,并長期居此講學。楊時字龜山,正是程門立雪的那位,乃程顥、程頤兄弟的嫡傳高足。二程對楊時都非常器重,一次楊時南歸,程顥親自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這句話成為了楊時一脈的名號,稱為理學道南系。

東林書院創于楊時,復興于顧憲成。重修之后的東林書院中有一“道南祠”,計分大門、前堂、享堂三部分。

享堂三猛。內中設五張幾案,正中供奉楊時神像,左右四龕內奉配宋、元、明三代諸賢神位。內懸匾高懸:“伊洛正宗”。故而東林大凡舉行會講,主講者都要依例率領各地前來參加講學的學者,整肅衣冠,至道南祠向楊時神像行四拜禮,然后才入座講學。春秋公祭也是如此,一絲不能怠慢。

作為這“伊洛正宗”道冇南系的傳人,吳偉業從頭到尾都是理學門徒。他跟風了解過心學,但從未上溯過關學。即便對于二程而言,關學也不過是洛學的踏腳石,何況朱喜之后的理學門人,誰會去看那么遙遠的往事。

何況有些事不能較真,若是真的去鉆研一番關學,赫然發現繼承唐儒韓愈道統的竟然是張載一脈,這情何以堪啊?

“你是榜眼尤且知之不詳,以皇太子尚在沖齡,如何能夠領悟關學奧妙?,—侯方域不以為然道:“且放開寫,這事有功無過,梅村兄的功名前途,可就全在這篇文字里了。”

吳梅村披衣而起,繞地三匝,道:“且容我想想。”

侯方域托起衣袖,親自走到桌案前鋪紙研墨,道:“以我愚見,太子是個重實事不重虛論的人。既然點了關學的題目,張子四句教是肯定要的;于無疑處起疑也是要的……”

“噤聲!”吳偉業突然暴喝一聲,健步走到案前,抓筆舔墨,清麗的蠅頭小楷頓時從筆尖上流淌而出。

侯方域心中好奇,暗道:莫非這醉廝剛才哄我,其實早就對關學頗有研究不成?否則怎么頃刻間筆下能得百千言?他湊過頭去,細細讀了下來。初時只覺得用字凝練沉重,寫這關學梗概果然遠勝自己的華麗飄逸,更像是西北大漢的手筆。后來越讀越是心驚,同樣的四句教,起疑論,乃至民胞物與,怎么細解起來就能如此深入淺出,發人深省!

正當侯方域欽佩不已時,吳偉業突然停下了筆,很認真地看著侯方域,道:“張子不能見理在氣先,終難成大道。皇太子為何獨獨要拜祭張子?”

侯方域頓時牙齦發癢,恨不得將這篇已經寫了八成的上佳之作搶走,哪里還有心思跟吳偉業分辨“理”、“氣”先后的問題。

本文字由閃神屠版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