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天下  第1759章 極度現實主義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社長天下 | 風雪天心   作者:風雪天心  書名:社長天下  更新時間:2015-09-08
 
ps:謝謝楓林深處阿文的打賞!

崔正源雖然年紀輕輕,但他的氣質卻是深沉內斂的。

所以一上來,他就保持著溫和、謙遜的笑容,對大家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做演講,一點經驗都沒有。所以具體該怎么做,實話實說我也很迷茫。不如這樣吧,大家想要聽什么,由你們來做主好嗎?”

本來之前有好幾位專業人士給崔正源設計過演講的套路,他只要照著做就是了。

不過崔正源在了解了之后,都不是很滿意。

那些人設計的流程雖然看起來很專業,但斧鑿痕跡過重,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這是他第一次站在臺上向別人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如何發揮自己的魅力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是老眼昏花、反應過慢的老年人,經過這樣的設計可以做到萬無一失的話,那么他這樣的年輕人這么做,只會減分而不會加分。

再者,他也有著強大的信心,認定在這樣的場合里隨機應變,做到完美無缺。

因此他把那些設計好的套路全都摒棄不用,決定在這樣的場合里脫稿演講。

年輕的學子都是朝日蓬勃的,也是無所畏懼的。崔正源把討論話題的主動權交給他們,正中他們的下懷。

他們來參加這樣的演講會,就是為了得到跟大人物們交流的機會。

如果干坐不動。只是聽著大人物們單方面地宣揚著自己的理論,那么跟在課堂上聽講又有何區別?

即使是課堂上,老師還允許學生發問何探討呢。

但是那些穿梭于各種演講場合的人。目的只是向別人灌輸自己的理念,焉能允許有意外和不同的聲音發出。

即使有一些互動的交流,是不是托都無法驗證呢。

像崔正源這樣毫不怯場地讓與會的人暢所欲言,隨意提問,更顯得他的強大。

當即就有一個身材瘦削、帶著厚度眼睛的男生站了起來,拿著話筒做了第一個提問的人。“崔常務您好,我是首爾大學法律專業的學生樸相炆。請問崔常務。您對法律精神如何看待?在當今的社會當中,是不是需要加強法律精神。讓社會生活更加的規范起來呢?”

崔正源對他溫和一笑,“原來是法律系的高材生,希望將來在你的努力下,能夠讓我們大韓民國的法律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公平。”

在夸贊對方的同時,他的頭腦也在急速的轉動,同時整理著說辭。

因為剛才夸贊的話說的很慢,所以他有著充裕的時間讓自己的想法更加的符合本意。

現在,他凝視著臺下數以千計的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從事著國家政治的人,從我的眼中,看到的法律的特質,其實跟大家是不太相同的。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法律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無論是誰,都必須要遵守法律的框架和規范,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活動。但是呢。作為一個未來的法律從業者,樸相炆同學,我希望你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法律的本質,不要成為表面意義上的法律的奴隸。”

他的說法格外新奇,是很多人聞所未聞的。因此大家全都吃驚地挺直了身軀,聚精會神。爭取一字不落。

樸相炆痛癢迷茫不已,萬萬沒有想到崔正源的說法是他的腦海里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概念。“您……您能詳細地說一下嘛。”

崔正源點點頭。對他的迷惑是十分清楚。“要想明確法律的定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為什么會有法律的產生。大家都知道,一開始人類社會是沒有法律的概念的。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法律的出現呢?”

法律人人都知道,但是要說清楚法律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哪怕是最專業、最資深的法律人士,恐怕也不敢斷言。

但就有那樣的愣頭青站了出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十八世紀誕生的《漢謨拉比法典》,屬于古巴比倫。”

在大家善意的笑聲中,崔正源卻搖搖手指,否定了他的答案。“你說的法典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有記錄的法律,但不能絕對地說,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律。而且法律從有概念到形成具體的條文,這其中肯定會有漫長的過程。也就是說,法律的出現,其實是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感覺到了需要的問題,才促使了它的誕生。”

說到這里,他又加強了些語氣,著重強調道:“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是人類創造了法律,而不是法律規定了人類。這是一個先后、主從的順序,在我們使用法律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白這個關系。也就是說,法律其實只是我們需要使用的一個工具而已,跟汽車、筷子、書本沒有什么區別。如果我們不是靈活的去使用它,只盲目地遵從法律的條文去做事,那么不是奴隸又是什么呢?”

又一個學生站了出來,恰好他就坐在那個樸相炆的身邊。看他氣呼呼的神色,顯然應該也是法律系的高材生。

這些人歷來接受的教育里,法律都是神圣的,是公正的,是服務于大眾的切身利益的準則。

冷不丁聽到崔正源這些違背了他們日常所受教育的言論,不吝于刺激到了他們最敏感的神經。

這個學生大聲地道:“我不同意您的觀點,我們的社會能夠正常的運轉,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如果沒有法律的作用,不可想象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混亂成什么樣子。所以在我看來,法律是偉大的,不容褻瀆的。”

看著學生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崔正源很欣賞他的可愛。不過反擊的力度卻很強硬,并且言辭十分犀利,緊緊抓住了要害。

“首先。我從來沒有質疑過法律在規范社會生活方面的作用。其次,法律是根據我們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需要才去制定的。像你說的那樣,法律是神圣的話,我們為什么要不停地去修改呢?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法律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才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采取改動。”

不給那個學生反駁的機會,崔正源突然問道:“你知道在我們的鄰居中國那邊,對法律的定義是什么嗎?”

別國的事情。這個學生當然是不知道了。他搖搖頭,神情很是忐忑。隱隱感覺到崔正源還有后招。

果不其然,當崔正源又一次說出那個經典的關于法律的定義之后,滿場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唯獨沈太峰一臉的淡然,早就料到崔正源會把這套他奉為經典的話說出來。

崔正源表達完了自己的觀點后。補充說道:“當然了,我認為這個說法非常的深刻而真實,但不代表它就一定正確。世間的任何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都可以得出不一樣的正確的結論。在這里,因為我是演講者,所以我只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求所有人都認同。”

這話算是緩和了現場的氣氛,讓大家都變得心平氣和起來。

他已經說了。這是一家之言,又是主講人。下面的聽眾們即使不認同,當然也就不能揪住不放。

但也有一些人還在思索這個定義。感覺自己在受到沖擊的同時,似乎也打開了另一個認知的窗口。

世間萬物本就如此,當一種新的思想沖擊進來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對人的認知造成一定的影響。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崔正源的思想,也是他奉為圭臬的準則。

而在這樣的準則下。崔正源取得了無與倫比的人生成就。那么顯然,他的思想肯定會有閃光的地方。

既然認同了他的成就。那么就等于認同了他的思想有正確的地方。

崔正源是著名的親華派,大家早就知道。現在又聽他提起中國的事物,便有一個同學在好奇之余,問到了這一點。

在場的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專注地聽著。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即使是遲鈍的人也感覺到了,韓國的政治立場必須適應新的形勢。

而偏向中國還是美國,完全取決于領導人的立場。崔正源是親華派,又是新gj黨的中堅。

而且目前總統競選人樸槿h也不掩飾親華的做派,但凡對政治關心的人,都很關心未來國家的走向問題。

崔正源也謹慎了許多,對這個問題小心翼翼地回答。“我因為從小就接受過中國文化的教育,所以對中國有著許多深刻的認識。而目前作為社會活動人士來說,面對如今國內頹勢的經濟和中國持續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的經驗,我覺得應該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經驗,幫助我們度過目前的難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別人的優點,我們不能無視。”

盡管在韓國的社會中,歧視中國的想法很普遍,但在場的人都是知識分子,有著獨立的思考能力。

中國迅猛而卓越發展速度擺在那里,即使再偏見的人也不可能無視。

尤其是現在韓國國內的經濟狀況不盡人意,因此從別人那里學習經驗的觀點,也是能夠得到認同的。

但大學生就是大學生,并沒有那么容易被說服。又有一個靚麗的女孩子跳出來,疑惑地問道:“可中國乃是社會主義國家,學習他們的經驗,會不會讓我們國家的制度也發生可怕的改變呢?”

得,聽了這話,崔正源知道,這又是一個讀書不求甚解的小白。

面對著她,崔正源十分鄭重地教訓道:“這位同學,請你一定要記住,在關乎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一定不能糾結意識形態、民族、地域、貧富等問題。怎么做對國家有利,那么這個方法它就是對的。反之,那就一定是錯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放至世界而皆準的真理,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辦法,才是最最正確的決定。”

聽了他這話,女孩受教的同時,其他人也都驚嘆不已。

現在大家算是看明白了,眼前這個事業取得了極大成功的年輕人,根本就是一個極度現實主義者。

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以利益為準繩。對與錯、是與非、道德與法律,全都不是能夠羈絆他想法的繩索。

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十足的政客。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始終理智地堅持自己的行為,也才能夠帶領小到一個組織、大到一個國家走向強大。

心里存在著公義的人,對崔正源的觀感復雜。但是熱衷于政治活動的人,卻看到了崔正源身上那直透本質的閃光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