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快點過河!”
新野的白河上,都僉事姜玉站在浮橋的橋頭上,不停是大喊著,十萬百姓,已經有半數過河,但剩下的幾萬人簇擁在東面橋頭,到處是孩子的哭聲,到處是慌亂的叫喊聲、謾罵聲,鍋碗瓢盆亂糟糟一片。
由于缺糧,每天只能給百姓提供兩碗稀粥,許多人餓得走不動了,雖然有大軍看著,互搶食物引發的打斗還是時有發生。
浮橋兩頭數里之內,放眼望去盡是攢動的人頭,秦軍士兵在橋頭拿著刀維持秩序,但仍不時有人被擠入河中,場面十分混亂。
姜玉看了心急如焚,這十萬百姓不是軍隊,個個想搶著過河,根本不聽你命令,眼看再這么下去,不但會影響過河速度,還會害死更多的
姜玉不得不狠下心腸下令:“但凡不聽命令亂擠的,一律拉出去打二十軍棍。”
士兵們照此大喊著,有些膽小的人聽了不敢再擠,但總有些不當回事的,負責維持秩序的秦軍得了命令,再不猶豫,沖進去就把亂擠的人拉出來按倒就行刑,軍棍啪啪直下,看得人心驚肉跳。
如此一來,人群驚懼,秩序總算好不了少,過河的速度也快些了。
但盡管如此,要讓剩下的幾萬人全部過河仍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些百姓不知道危機即將到來,只是下意識地想逃得越遠越好,姜玉卻非常清楚伊闕關失守了,李過的大軍損失慘重,正在向南改退。馬永貞正率軍在南陽北面的百重山重新布置防線阻敵,高一功守東面的裕州(方城)。這是秦軍最后一道防線了,過了裕州,再往南的南陽、新野到襄陽一帶,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根本沒法阻擋清軍的騎兵。
洛陽大撤退后,李過原帶一萬大軍守伊闕關,敗退到裕州時,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傷亡非常慘重,能僥幸逃回裕州的士兵也是精疲力竭,根本沒能力再戰了。
勒克德渾的大軍是緊追著李過到達裕城的。裕城只是一座小縣城,城不高墻不冇厚,勒克德渾三萬大軍到達裕城第二天就開始發起猛攻,城下如同無數的螻蟻,沿著云梯沖上城頭。
高一功率領一萬守軍,猛烈地還擊著,滾石擂木滾滾而下,把沿著云梯爬上來的敵人一串串地砸下去,而敵人從城下射上來的箭雨,就象黑云一樣遮住了城頭,站在垛口士兵一個個被利鏃射中面門,直穿骨頭,慘叫聲此起彼伏,血花一蓬蓬的濺濕了城頭。
“快,再派人去催姜玉,讓他快點!”高一功大聲下令著,城上傷亡慘重,但是他必須撐住,新野離襄陽還有一百多里,至少也要等姜玉帶著百姓離襄陽再近些,他才能撤走。
正在帶傷休息的李過,心里說不出的沮喪,這次出兵洛陽,名義上是為了配東線,攻敵之必救把清軍吸引到洛陽來,好讓東線順利攻取江南。
但實際上,秦牧何嘗不是利用這次機會削弱他呢?
出兵洛陽時的六萬大軍,現剩下的只有三萬,加上高一功鐵了心要跟著秦牧走,李過知道自己再也沒有機會了,今后也只能跟著秦牧走。
對此,李過雖然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定下心來之后,他的思想清明了許多,以前跟著李自成反明時,曾在南陽一帶與明軍多次作戰,對這一帶的地形他非常熟悉。
再三思索過后,他覺得馬永貞這次制定的撤退方案存在不小的問題。從裕州到襄陽一馬平川,除了幾條河流可以依恃外,再無險可守,這幾百里地對秦軍來說,就象是一片死亡地帶;
按照馬永貞層層阻擊步步南轍的方案,就算大軍能順利撤回到襄陽,也必定傷亡過半,甚至可能被機動力比較強的清軍圍住,致使全軍覆沒。
他匆匆找到高一功說道:“一功,這樣撤不行,必須通知馬都督改變撤軍方案。”
高一功剛剛從城頭下來,拿著一個水瓢猛灌清水,“補之有什么想法?”
李過說道:“一功請看,這西面是伏牛山脈,東面是桐柏山脈,裕州就處于兩道山脈交界處,咱們如果是按計劃向南撤,從這里到襄陽幾百里地,再也無險可守,敵樣騎兵多,在平原上咱們跑不過人家。所以,絕不能往南撤。
高一功一想,確實有理,不禁問道:“補之以為當向何處撤,咱們可沒多少糧草了。”
“正是因為咱們糧草不多,才更不能往南撤,否則一但被清軍拖住,糧草不繼,幾萬大軍將不戰自潰,往東,只能往東撤。”
“往東?”高一功蹙起眉頭來,往東是桐柏山脈,退入山區后需要可以抵消清軍騎兵的優勢,但在路程既遠,又難以得到補給,同樣可能會有很多士兵餓死。
李過知道高一功在想什么,他接著說道:“只能如此,到時候斷后的軍隊盡可能多帶戰馬,讓士兵輪流騎乘,一來可加快行軍速度,二來進入桐柏山脈之后,可用戰馬充軍糧,唯有如此,阻敵大軍才可能沿著山區撤回到襄陽,否則阻敵大軍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李過當初之所以能成為李自成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除了他是李自成的侄子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才能得到大順軍的認可。
之前他在虎牢關一直想保存實力,消極怠戰,所以顯得有些無能,實際上他的軍事才能絕對不差,從他想出的這個撤退計劃就可以看出來。
高一功聽后,也認為這樣比直接南撤好得多,便派信使趕往西面的萬重山并報馬永貞。
馬永貞正帶著六千人馬依山阻擊螯拜和姜嚷,信使報來李過的撤退計劃后,他立即同意了,李過的計劃實際上是以馬換人,戰馬雖然寶貴,但又怎么能和人相比。
馬永貞一面派人回復高一功與李過,一面緊急調集戰馬,并將副將趙堅找來,對他說道:“萬重山就交給你了,到時這幾千人馬不能再往南撤,所以本帥不能再在這里,必須趕回襄陽指揮城防戰。你再阻敵兩日,便帶著兄弟們沿山間往東撤,到裕州與高一功匯合后,一起撤入東面的桐柏山。”
趙堅自從在荊門歸附秦牧之后,一直很得重用。
馬永貞并非怯戰先逃,而是計劃改變后他必須先趕回襄陽主持戰事,趙堅自然沒有二話說,一口答應下來。
趙堅是難得的悍將,馬永貞也很放心,將萬重山防線交給趙堅后,馬永貞帶著五百騎兵急急往襄陽趕。
現在十萬百姓已經渡過白河西岸,離襄陽還有一百多里路程,至少還需要四天時間才能安全到達襄陽。
而清軍攻勢太過猛烈,萬山重和裕州都不可能再堅守四天了,否則將沒有余力突入桐柏山。
所以馬永貞必須要趕回新野,憑借白河再擋住清軍一日,加上清軍南下總要消耗一兩日間,這樣就足夠讓百姓撤到襄陽了。
這次沒能守住洛陽,馬永貞感覺十分遺憾,若是能守住洛陽,就可以和四川夾擊關中了,現在關中的何洛會還陷在民亂之中難以自拔,若是能與四川加以夾擊,幾乎可以肯定,何洛會根本守不住關中,而一但拿下關中,清軍就更沒有希望奪取洛陽了。
可惜啊,這次洛陽失守,不是秦軍戰力的問題,主要是糧草武器補給跟不上,否則據關而守,清軍想奪回洛陽沒那么容易。
馬永貞一邊縱馬飛馳,一邊考慮著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想到夾擊關中之事,他腦海中靈光一閃,當即下令道:“快傳我命令,讓凌戰率五千人馬西去鄖陽,無論如何要守住鄖陽。”
“喏!”
傳令兵接令之后,飛馳而去,馬永貞又趁休息的間隙,給秦牧上了一道奏表,奏請秦牧下令四川的李定國兵出劍門,攻打漢中。而這也是為什么他派凌戰前往鄖陽的原因。
實際上鄖陽也有道路通往關中,這樣一來,同樣可與四川對關中形成夾擊之勢,就算不能奪取關中,至少也能支持一下關中的義軍,另外就是分散清軍的精力,讓清軍無法集中兵力攻打襄陽。
指揮軍隊作戰,就必須有走一步看三步的戰略眼光,從這一點上來說,馬永貞已不失為將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