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大敗,秦軍連破徐州、鳳陽、壽州的消息傳到福建,鄭芝龍憂心仲仲,他一邊穩住甘南,一邊暗中籌備攻臺事宜,修草船只,整頓軍隊,準備糧草與武器,一切做得很隱密。
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鄭家的艦隊在金門料羅灣集結完畢,共計兩萬五千人馬,數百艘戰艦,由鄭芝豹率領,浩浩蕩蕩,揚帆離開海港,向東駛去。
這次攻打臺灣島,鄭家軍士氣還是很高的。因為他們曾多次擊敗荷蘭人。
荷蘭人是在明朝天啟四年五月被大明水師在澎湖擊敗后,才退到臺灣南部的。也是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人密謀推翻日冇本幕府,未果而逃向臺灣島、并開始了臺灣大拓荒的一年。
鄭芝龍接受明廷招安后,活動范圍新漸轉移到了福建沿海地區,對臺灣的控制力下降了很多口荷蘭人趁機不斷坐大,并曾試圖打破鄭芝龍在遠東貿易的壟斷地位:
雙方開戰幾回,基本都是以荷蘭人失敗告終,尤其是在料羅灣那場大海戰中,荷蘭人遭到空首的慘敗。
和普通士兵的樂觀相比,主帥鄭芝豹卻沒有那么樂觀,他對荷蘭人的情況比較了解,知道這是一場硬仗,可不好打。
這幾年來,荷蘭人在臺灣的實力在不斷加強,他們雖然只筑了兩座城,熱蘭遮城與赤嵌城。這兩座城堡也與中冇國的城池不同,面積不大,但是純粹的軍事用途,非常堅固,一般火炮怎么轟也奈何不了它。
荷蘭人在島上的駐軍目前有一千八百人,聽起來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們的武器裝備非常精良
首先荷蘭人的大型戰船非常利害,鄭之豹他們稱之為夾板船,這種夾板船由兩層甲板所構成、它采用了被調低的船首,以及延長了的船身,令它在水面航行時有著前所未有的穩定性:同時減低了其前舷的風阻:每艘艦配備有三至五根桅桿,除了最后一根桅桿使用三角帆外,它大多都配以橫帆作為船帆,航行速度得以提高,亦易于操舵。每艘夾板船裝備有二十五門以上的大炮,最多者多達四五十門。火炮威力要比鄭家軍強大:其次荷蘭人基本上都使用西洋人制造的最先進的來復槍。這種來復槍據說射程遠,精度高,威力非常驚人。
這次鄭芝豹足足帶了兩萬五千人馬,五六百艘戰船,如此興師動眾,就是出于對荷蘭武器精良的忌憚。對于鄭家來說,此戰必須取勝,否則鄭家就連條個安身之所都沒有。
懷著這樣的心情,鄭芝豹率領著浩大的艦隊順風東去,第一天的航行非常順利,次日,艦隊抵達澎湖列島。
在澎湖列島休整一天后,鄭家艦隊繼續向東航行,但遇上了大霧,好在鄭芝豹他們這對附近的航道比較熟悉,到了中午,大霧散去,碧空如洗,萬里無云,鄭芝豹下令滿帆全冇速前進。
次日拂曉,艦隊抵達臺灣島外沙線,天亮時,駛抵鹿耳門。
此時天下起了大雨,海上一片蒼茫,而且此處暗礁很多,再前進十分危險。
士兵們因此變得躁動不安起來,有將領勸鄭芝豹暫時退去,等天氣轉好之后再來進攻。
鄭芝豹知道一但退去,士氣必定低落,于是鼓舞大家道:“這雨早不下遲不下,這個時候才下,正是老天爺在幫助咱們,為咱們隱藏行蹤。紅毛鬼子一定想不到咱們會在這樣的天氣來攻打他們,大家不要怕,咱們只要堅持住,必定能打紅毛鬼子一個猝不及防。”
赤嵌城與熱蘭遮城離得不是很遠,臨海一面有許多小島嶼,進入的航道主要有兩條:
一條為北航道,又稱為鹿耳門港道,這條港道水文條件十分復雜,港道曲折迂回,且水深較淺,水底皆沙,縱橫布列,大船進入十分困難。只有熟悉航道的人才能從稍深處覓港出入,港路窄狹,僅容兩艘船平行。
另一條為南航道,又稱為大港道,入口處狹窄,水深可進出大船,不過熱蘭遮城就筑在此處,荷蘭人的炮火可以覆蓋整個航道入口。
鄭家兵力是荷蘭人的十倍,但果不能登陸,兵力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所以能不能打敗荷蘭人,關鍵在于能不能順利搶灘登陸。
為了避開荷蘭人的炮臺,鄭芝豹選擇由北航道鹿耳門港道進去。這條航道狹窄曲折,非常難走,在鄭芝豹的鼓舞下,鄭家軍于是冒雨繼續前進,一路上險象環生。
好在鄭之龍是個有心人,當話他來給荷蘭人當翻譯時,曾將這條航道繪成圖紙,前陣子準備攻打臺灣后,又派人借假貿易為由來勘查過。
為了安全起見,鄭之豹還派兩條小船在前面探路,小船兩側各釘著一根比大船吃水略深的木竿,一但木竿觸底,就退回來從新探路。
這次來攻打臺灣的日子也是精心挑選過,并非亂來,鄭芝豹又仔細算過行程,此時恰值大潮,海水漲潮,海面上升數尺,就這樣,鄭軍中的船只居然都順利冒雨入港。
這次行動如此順利,就連鄭芝豹也沒想到,或許真是因天降大雨,掩藏了他們的行動,荷蘭大概做夢也沒想到,在天降大雨視線不好的情況下,竟然有敵人能從鹿耳門港道殺進來。
這支二萬五千人、數百艘戰船的龐大軍隊,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成功鉆到荷蘭人的眼皮底下了。
荷蘭人對鄭軍攻打臺灣全無準備,直到鄭家軍出其不意地在鹿耳門成功登陸后,荷蘭人才知道有敵來襲,總督歐沃德,軍事長官馬克里匆忙集結軍隊,前來迎擊。
這時鄭家軍搶先占領了北線尾嶼,北錢尾嶼與鹿耳門南北相接,是控制南北航道的入口處,戰略地位顯著。
馬克里打算先把這個戰略要地搶回來,他派上尉庫斯率三百名士兵,在北線尾嶼的南端登陸,以十五人一排,共計二十排的方陣,逼近鄭軍的陣地。
荷蘭人經常鎮冇壓臺灣人民的起義,由于臺灣人武器落后,又沒有強有力的人領導,每次荷蘭人都能輕易把起義鎮冇壓下去。久而久之,荷蘭人對中冇國人有一種輕視之心。以為一開槍,前面的中冇國人就會象以前一樣,嚇得四散而逃。
他們一邊齊射一邊前進,以首他們以這種方式,無往不利。但這次,鄭家軍以一人高鐵盾排成盾墻,荷蘭人的彈子擊在鐵盾上,未能給鄭家軍造成足夠大的殺傷,鄭家軍在盾墻后以箭雨還擊,反而讓荷蘭人傷亡慘重。
雙方離得很近,鄭家軍的箭雨一波波的拋箭出去,荷蘭人使用熱兵器貫了,身上根本沒有盔甲,噗噗的入肉聲不斷,一個個慘叫著倒地,很快,他們就支撐不住,一個個轉身拔腿而逃。
鄭家軍乘機從掩殺,大敗荷蘭人,一路追到馬克里的本陣,馬克里還有一千多人,但是前面有自己人逃回,他沒法下令齊射,只能讓士兵進行點射,正當他快要穩住局勢之時,鄭芝豹親自率領數千人從后面抱抄而來;
荷蘭人遭遇兩面夾擊,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鄭家軍士氣如虹,加上兵力是荷蘭人的十倍還多,沖上去猛烈圍攻,荷蘭人很快崩潰,有的舉手投降,有的亡命奔逃,再也沒冇有勇氣抵抗。
其實,這場戰斗,從鄭家軍順利登陸開始,就已經注安了荷蘭人的失敗,何況他們還自如此輕敵大意,以為面對的還是臺灣島上那些不堪一擊的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