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機器人分身  第三十八章 糾結的軍用航空發動機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超級機器人分身 | 無聊的鋼镚   作者:無聊的鋼镚  書名:超級機器人分身  更新時間:2014-06-24
 
總參情報部數據中心。

五千萬美刀存進瑞士銀行的賬戶之后,彭國琛一直在數據中心等消息,雖然這次交易能夠順利進行是由最高長老會開會討論后做出的決定,但是中間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異議,彭國琛身上的壓力自然不小。

“部長,數據文件全部自動解鎖,可以讀取了!”

彭國琛精神一振,道:“馬上對這些資料進行備份,打印出來的文件移交給檔案局保管,提供給相關專家分析解讀,保密等級為絕密!”

“是!”

“等一下!還有一件事,上次他不是打廣告說什么都能賣嗎?你在TT上問問他,能不能幫我們搞到俄羅斯的117S航空發動機。”

這只是彭國琛臨時起意,算是對上次戰忽局調戲廣告的一次回應,他可不認為戰忽局真的能搞到117S航空發動機的實物。

畢竟到目前為止,戰忽局所展現出來的是其驚人的情報收集能力、黑客能力以及恐怖襲擊能力。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東京恐怖襲擊案的相關細節匯總過來,高層對于這個組織非常警惕。

這段時間,無論是國安還是總參,華夏在海內外的所有情報網都瘋狂地運轉起來,全力尋找戰忽局的蹤跡,可到目前為止始終沒有任何進展。

戰忽局仿佛幽靈一般,出現得非常詭異,唯一讓人感到安慰的是,這個組織還沒有表現出任何對華夏的敵意,可誰也不敢保證它們會不會在國內做出像東京那樣的大事來。

而彭國琛之所以問陳新能不能幫忙搞到117S航空發動機,也是有原因的。

去年九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訪華的時候,軍方高層就有意采購有意采購一批117S型航空發動機和S-400防空導彈系統。

可是華俄雙方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始終是個大問題,俄羅斯對華夏方面仿制蘇27(國產型號為殲11,其衍生改進型為殲11B)戰斗機以及S300系列防空導彈(國產型號為紅旗-9)始終耿耿于懷,因此,在中方提出采購117S發動機的時候,俄方的反應并不是十分的熱烈。

只是俄羅斯軍工企業出于實際利益的考慮,仍然對向華夏出口高技術軍事裝備抱有極大的興趣。

但是真正想要得到117S航空發動機就需要漫長的談判和等待了,隨著殲20戰機的首飛,軍方對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需求再次熱切起來,是以彭國琛才會有此一問。

TT發出滴滴的聲音,陳新打開一看,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117S發動機,軍方還真敢和他做這生意?

陳新連忙打字道:“可以,要多少?”

彭國琛皺了皺眉,戰忽局的口氣還是和以前一樣大。

彭國琛道:“你能搞到多少?”

陳新扭頭問鋼镚:“鋼镚,你覺得報多少臺合適?”

鋼镚兩眼發光,說道:“想要多少有多少,越多越好,這都是錢啊!”

陳新已經對這個鉆進錢眼里的家伙無語了,想了想,覺得第一次做軍火生意,不能報太多,回復道:“十臺左右!”

總參情報部的TT沉默了下去,過了幾分鐘,那邊又有了回復:“你們真能搞到117S?”

陳新不屑地撇撇嘴,寫道:“廢話!就是F119-PW-100我們也能搞到!”

117S發動機只是AL-31F發動機(裝備中國殲10,殲11等戰機)的深度改型,采用了矢量噴口,最大推力14.5噸,不開加力時推力達到8.8噸,全壽命周期達4000小時,比原型號AL-31FP提高了兩倍。主要用于裝備蘇-35以及T50戰斗機,就目前而言,117S發動機其實就是類似AL-31F-M2發動機的三代改進型動力,而性能不足以談得上是四代動力的過渡型號。

與之相比,F119可是美國普惠公司為F-22“猛禽”戰斗機研制的推重比10一級的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它采用了普惠公司多年的經驗和新研究的技術,在結構和性能上代表了當前最先進的戰斗機發動機的水平,最大加力推力為17.5噸,不開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推力達到11.4噸,比起117S的水準要高上不少。

彭國琛深吸了口氣,問道:“F119單價多少?”

陳新寫道:“一千二百萬美元!”

彭國琛道:“117S呢?”

陳新道:“八百萬美元!”

彭國琛有種無語感覺,這可真是良心價了!

要知道這么多年來,F119的研發成本就達到了24.56億美元,美國佬就算把187架F22裝備全了,每架飛機配上兩臺F119,再多生產一些留作備用,采購數量也就四百臺左右,加上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成本超一千萬美元妥妥的。

就是117S,俄羅斯方面給中方的報價也是達到了一千萬美元一臺。

彭國琛已經不再考慮這事的真假了,還是上報交給上面決定好了,要是對方真能弄到這些發動機,那么對他們戰忽局的重視程度可能還要提高一個層次。

彭國琛道:“那好,我會及時向上面匯報,到時候給你答復!”

陳新道:“OK,十臺F119加十臺117S渦扇發動機,貨到付款,到時候我會通知你們的!”

下了TT后,陳新扭頭問鋼镚:“鋼镚,幫我查查,最近那些國家會舉辦大型航展?”

鋼镚頭也不抬道:“6月20日到6月26日,巴黎航展!”

陳新大喜,巴黎航展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展之一,到時候F22和蘇-35肯定會參展,F119和117S渦扇發動機有著落了。

作為一名軍迷,陳新對華夏軍用航空發動機的怨念由來已久,現在能在這方面盡一份力,他自然不會吝嗇。

事實上,發動機一直就是中國的軟肋。

從周EN萊總理在世時評論華夏飛機的“心臟病”開始,到現在50多年了。華夏的發動機依然是兵器工業最大的軟肋。

不僅僅是殲擊機和大型運輸機的渦扇發動機,就是直升飛機的渦軸發動機,中型運輸機的渦漿發動機,大型艦船的燃氣輪機,中小型艦船和坦克的柴油發動機……無一例外,都是華夏的軟肋。

航空發動機,更是軟肋中的軟肋。

到目前為止,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華夏與美國差距至少在30年左右,一代到一代半,這個事實我們沒法否認。

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就是工業基礎問題,華夏建國時,工業基礎太差,別說航空發動機,就連像樣的工具鋼都沒有。

要不是朝戰華夏用大量年輕士兵的無價鮮血去消耗美國的廉價鋼鐵,換來蘇聯人把渦輪噴射發動機的制造技術給我們,華夏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產渦噴-5發動機的。

可相比于其他領域,同樣底子差,同樣有嗡嗡嗡的挫折,為什么航空發動機就是趕不上來呢?

比如現在華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電生產國,我們的智能手機、我們的雷達、我們的火箭、我們的飛船都慢慢趕上來了。

我們的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也于去年11月正式登頂超級計算機TOP500榜首位置。

就是在最弱的芯片領域,我們也同樣有所進步,HUA為旗下的HAI思半導體推出性能優異的移動高端設備終端芯片,已經具備了與國際一線廠商競爭的能力,未來極有可能成長為華夏芯片領域的巨頭。

在LY光電展上曝光的四代機航電系統絲毫不亞于美國的F35,美國人看了也吃一驚。

華夏的空空導彈專家悠然的說,我們距離美國人,也就10年左右。

美國軍方也認為,華夏的空警2000,由于采用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在技術體制上比美軍裝備的E-3“望樓”預警機的機械掃描雷達要先進一代。

事實上,在很多武器領域,華夏距離美國的差距也就十年左右,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沒有代差。

但是航空發動機和其他不一樣,因為它的涉及面實在太廣了。

當年蘇聯人先后給了華夏渦噴-5(用于殲5)和渦噴-6(用于殲6)、渦噴7(用于殲7)的圖紙、技術工藝資料和樣機,但是有兩樣東西我們沒有得到。

一個是設計原理,就是這個發動機為什么要這么做,它的設計原理是什么,它的流體力學模型是什么?

另一個是設計實驗數據,這個彎管為什么要用這種材料,別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彎75度,延長8CM,那么彎74度行不行?延長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負向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這個設計為什么就是最優的,最優設計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沒有這些東西,中國人在工廠里照貓畫虎造出了渦噴5/6。

有人就據此評論說,50年代,中國和美國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現在反而差距變大了呢?

笑話!

能造出來,并不代表能設計這樣的發動機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許和人家差半代。但是你的設計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為你是零,沒法比。

沒有設計能力,別說設計新發動機你還是不會,就是對現有發動機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

華夏原來仿造了那么多航空發動機,想提高性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強度儲備和壽命儲備,是以犧牲可靠性和安全為代價的。

而國外,在已有發動機整個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進,就可以使發動機的性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來提高到原型機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響壽命和強度。

沒有設計能力,別說改,就是發揮現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華夏的殲6發動機渦噴6,全壽命只有100小時,被美國人譏笑為“一次性發動機”(同期美國人是1000-1500小時)同樣的渦噴6,美國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裝配,壽命高了一倍!

這只是設計領域的問題,至于像材料、工藝、試驗等領域涉及到的問題就更多了。

以前軍壇上還流傳過一則軼聞,某個研究所好不容易搞定了粉末合金渦輪盤的材料問題,結果準備切削加工的時候,發現機床的刀具硬度和韌性不夠,怎么辦?從頭來唄!

總而言之,航空發動機是對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的大考。

別說華夏,就是德國和日本,二戰前的發動機那么牛。二戰后美國人一限制,到現在他們汽車發動機做的那么好,航空發動機就是不行,為什么,因為缺環節,已經不完整了。

所以,德國人圖省事,干脆買飛機,不造飛機了。

日本呢,我造飛機,但發動機我買美國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發動機,也有很多生產技術和和生產許可是買的(更關鍵的是,和中國仿造一樣,缺少完整的設計原理和數據)。

日本的材料科學非常發達,部分單項基礎研究在世界都是領先的-----日本第五代單晶合金都出來了,但有一個自研的航空發動機型號批量裝備嗎?還不是給羅-羅當打工妹啊。

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國際上買啊,外包啊,分包啊。

可是論工業基礎呢,它連步槍子彈的大規模生產都不合格。

你讓他搞航空發動機工業試試,1986年開始研發的卡弗里渦扇發動機,老毛子當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羅斯累計試飛60多小時。最后呢,在2012年4月印度防務展上,國防部長安東尼宣布因技術指標無法滿足而停止研發工作。就這個指標水平,連2003年中國的渦噴13B都不如。

所以,航空發動機要搞好,

第一要錢。大量的錢,要多少?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工業基礎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美國一個發動機型號研制費用就達到15-30億美元,發動機是錢堆出來的。

第二要時間。干什么用?積累,不斷的積累和沉淀技術理論和工程實踐經驗。先得能做出來才談得上規模生產和降低成本。該補的課要補,理論預研、核心機制作……沒做過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時候,捷徑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機會。什么機會?自己的型號。要走過完整的型號過程,而且要在飛機上用它,大規模用它,不管多貴,不管開始有什么樣的問題,都要試著用它,改它,以型號為平臺,實現技術理論、材料工藝和生產技術的不斷優化。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