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來自未來  第一百九十二回 壽福云棉布店

類別: 熱血爽文穿越技術流 | 1949我來自未來 | 堂皇的荒唐   作者:堂皇的荒唐  書名:1949我來自未來  更新時間:2014-09-22
 
192壽福云棉布店

北都護國寺廟會市場,今天對于這里的商家來說正是個禮拜天的好日子。(一住本站跟著我一起來讀money錢ren人moneyren有錢人,記住本站,你就是有錢人。)北都那些上班族手里有點工資的,都會在禮拜天放假時出來逛逛,這些人領工資的人是廟會真正的消費主力,因此,禮拜天和平時工作日里稀稀拉拉的客流自然是大不同的。

護國寺廟會的商家每逢禮拜日,都是要凌晨三四點鐘就起來打掃店鋪內外的衛生,柜臺里備足了茶水,卯足了勁拼命吆喝的,若是一天下來遇見大戶多掙了幾筆,伙計也能得個幾分錢的額外獎勵。而那些沒有店鋪的行腳小攤販,更是天沒亮就來這里的街邊搶位子,指望著今天能發個利市,多賺些錢回去養活一家老小。

北都的廟會市場很繁榮,這城市中的廟會和農村地區不同之處在于,廟會不是僅僅在特定日子才出現,而是在近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常態化的商業街區,一批批商販不斷在此云集后扎根,這些商販中掙了錢的,便立足于此地,購買、擴充、修繕店面,商品種類也隨著商販的增加而日益增加。

今天護國寺廟會上如以往禮拜天一樣,人頭唧唧如川流中的魚群,老的帶小的,小的扶老的,大多數人不是為了買東西而來,只是褲兜里踹了幾角錢,過來帶著孩子散散心,順便買點吃食讓孩子高興。自己也隨口問問價錢領領行市,估摸估摸下月的工資拿到之后,能給家里添置點什么貨殖。

一大清早,護國寺里最大的一家布莊,公私合營壽福云棉布行早早的就開門了,自從公私合營之后,伙計們的干勁就比老板還足。按照政府“四馬分肥”的公私合營原則,在扣去工資和運營成本后的利潤里,政府收取約30的稅收,原來的店老板和股東們得取25的紅利,職工們可以凈得15的獎金,還有30列入企業公積金。

店伙計們這部分獎金可就是政府實打實的規定了的,再也跑不了,老板也沒法克扣,這如何不令伙計們干勁十足呢。這獎金可比以前老板的打賞豐厚的多,算下來一般是以往老板給的三倍有余,再者說了,很多吝嗇的老板沒有打賞的習慣,伙計干的不好直接滾蛋,干得好繼續干,哪里有獎金之說,頂多過年給個紅包,里面包個一塊錢罷了異世妖兵。

自從公私合營一出,所有小店鋪的伙計都羨慕的緊,眼巴巴的盼著自家店鋪也能如壽福云棉布行一般,早點公私合營,讓他們這些最底層的勞動者能夠享受這種待遇。

按照小強的建議和來自后世的經驗教訓,中央經過討論明白了,這些密密麻麻難以管理的私人小工商業的公私合營只要不轉變成徹底國營,就能繼續保持活力和生命力。一旦一刀切的從公私合營徹底轉國營,那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冗員遍地,喪失員工積極性和企業活力,千頭萬緒管不起來。

國家按照小強的計劃書,對于工商業采取的是雙軌制,既現有的私營企業只要轉為公私合營就算完成改造,而且允許私人新設立企業,但是必須強制在設立滿5年后轉公私合營。對于規模太小,雇員人數少于10人的小手工作坊和小商業,暫不實行公私合營。

按照小強的計劃書,國家設想將把精力投入那些大規模的國營企業中去,搞大商業和大工業,新建的大規模國有工商業都將是國營模式,因為規模大才有規模效益,同時規模大才便于推廣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便于培養工商業管理干部,創造和推廣先進的管理經驗。

早在清晨四點剛過,巫念祖就推著自己的襪攤子早早來到了公私合營壽福云棉布行的門口,這里是他的固定攤位,誰也別想占了去,雖說壽福云公私合營了,可供產黨對于巫念祖與壽福云東家原來定下的每個月交八毛錢占門口攤位的約定仍然認賬。

巫念祖習慣了早早的來占攤子,雖說這里做生意的商販都知道這是他的攤位,可要是來晚了,說不定就會遇見那些個從鄉下來賣藤筐、藤籃、編簍賣雞子賣木頭玩具小玩意的農民或者行腳小販,吵吵半天才能把人攆走。

巫念祖把自己的木輪小箱車撐開來,用木頭架子把木頭合頁頂住,一個兩平米多的木板攤子在木輪車上搭了起來。巫念祖又在攤位兩邊放下兩個木頭座子,在上邊插上兩根細竹竿,在細竹竿上拉上一條條晾衣繩。緊接著他把襪子一雙雙整齊的擺在攤板上,再把幾條花布頭巾和鞋墊用棉線系在晾衣繩上。

這時其他商販也陸續趕到了,都在張羅著把自己的小攤擺起來,這里的小販沒有一個帶凳子給自己歇腳的,都是站在自己的攤位旁邊。按照廟會規矩,這是表示對身后那些店鋪里東家的尊重,人家同意你在他店前擺攤,你怎么敢大刺刺坐下呢,那叫堵人財路,是犯忌諱的。

對面擺估衣攤的婁大娘小心地把兩個籃子遠遠的放在一邊,從背上解下用麻繩捆在一起的家伙什,在兩個長凳上架起一個木板,把兩個裝滿雞蛋的竹籃小心地放在攤子下面。這估衣攤是專門用雞蛋換取舊衣服去農村賣的,婁大娘只管收,她兒子媳婦專門下鄉去換雞蛋,帶回城里賣掉換錢。

“我說巫子,你這個月賣的襪子多了吧?我看解放軍可沒少光顧你啊。”婁大娘在攤子前站定,和巫念祖聊起閑話來。

巫念祖今年也四十好幾了,打從河南水災逃荒到北都,他老婆孩子都在當年那場因為老蔣掘開花園口的大水中淹死了。巫念祖在水里泡了兩天,居然沒死,便跟著災民們一路要飯向東而去,一路上災民病死餓死一大半,巫念祖路上也差一點餓死,終于撐著討飯到了北都。有個好心的襪行老板收了他做伙計,包吃包住沒工錢,干了沒多久。老板被日本人綁了花票,敲詐的傾家蕩產,賣了店鋪帶老婆孩子跑了去南方,留下一點清倉賣剩下的襪子送給了巫念祖做本錢。

“是啊,自從新政府來了,我這襪子生意每個月都賣的比原先多一倍不止。解放軍好啊,買襪子給錢,從來不搶窮人的東西,新政府一個月只收1毛錢管理費,這可真是好日子了,只盼著能一直這樣不變才好。”巫念祖道。

婁大娘笑道:“可不是嘛,最恨以前那些國民黨匪兵,就是明著搶一樣。報官也沒人理。”

正說著,壽福云棉布行也開了門,伙計們和巫念祖婁大娘打了招呼,端著掃帚和抹布清潔起門前來暗黑之火法。

巫念祖眼前一花,一眼看見壽福云布店里多了好些個顏色,一大堆以往從來沒見過的各種花布匹豎滿了店里靠墻的柜子,店中央大大的扯布臺上,堆得也是小山一樣的新料子。

巫念祖嘴里念叨著:“王三兒,你們店里來新貨了?”

一邊說著,巫念祖一邊弓著身子謙卑的走進店里細看。

“是,東家前幾天去政府開了會,政府昨天供應來的新布,打店后槐樹胡同的貨門運進來的,不怪您沒看見。”伙計王三兒笑著道。

“這布真漂亮啊,這布料真滑溜,這顏色!還有這顏色,我以前都沒見過啊!”巫念祖看著店里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種,驚呆了。

王三兒笑著道:“沒見過吧?不瞞您說,我在壽福云也賣了十幾年布,這次來的布料,我一樣都沒見過,棉布的花色都是最新款的,顏色也是多的記不過來,最少都是40支的,您猜怎么著?還有60支的和80支的!我可是開了眼了,這輩子都沒見過60支的棉布,別說80支了!我以前覺得美國40支棉布都是最好的貨色了呢。”

王三兒說的起勁,繼續道:“還有這,您看這錦綸布,多漂亮,跟緞子似的,還結實!您看這滌綸布,多光順厚實那!東家說了,政府告訴他,這布料不起皺,免燙,一洗就干凈!還有這腈綸布!多厚實耐磨啊!東家昨晚拿梳子刮半天也沒見起毛!”

巫念祖傻了眼:“媽呀,這回你們壽富云可發了,那些有錢的主還不得瘋了似的來這買。這些布得賣多少錢啊?”

說到價格,巫念祖盯著店里新掛出的水牌看去……

“原有20支棉布大減價清倉銷售,每尺四毛……”巫念祖看到這里幾乎要跳了起來。

“這棉布原來不是六毛一尺嗎!最低也只賣過五毛啊!……

這錦綸布滌綸布腈綸布這么好的料子,最低的竟然只賣六毛一尺!……

這40支的棉布每尺只賣六毛!這60支棉布每尺只賣七毛!……”

看著店里的價格,巫念祖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這些個布料看著就讓人喜歡,價錢還這么便宜,不用說,任誰都想扯個十二三尺回家,從頭到腳做套新衣服,就是口袋里錢少點的人,也想扯個六七尺做件漂亮的上衣吧!

王三整理好柜臺,說道:現在北都城里所有公私合營的大布店都已經拿到貨了,我們東家說,打今兒個起,恐怕布料價格再也漲不了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廟會里的人開始不斷增加,而壽福云棉布店已經快要被擠爆了。

“伙計,我要那黃的綢子。”

“是這個錦綸綢子?”

“對對,是這個,給我扯5尺。”

“伙計,給我扯7尺那青色的腈綸布,你看我做個中山裝這點料子夠嗎?”

“伙計,那個印花棉布給我扯6尺。”

“伙計……”

“伙計……”

“伙計……”

公私合營壽福云棉布行的生意像是瘋了一般,好些人即使不買布也在往里面拱,都想要見識一下這新來的化纖布料和印花高支棉布是個啥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