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軍  第三十四節新廠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蒙山軍 | wanglong   作者:wanglong  書名:蒙山軍  更新時間:2014-02-18
 
送走宋晉國、大衛等一行,龍謙帶了參謀處、后勤處及軍法處幾個隨從,在軍法處長曹敏忠配同下開始了預定的視察。搜看計劃在年關前,將第五鎮兩個協、四個步標及駐扎于青州、萊州、沂州等地的第五鎮部隊走一遍。

養兵是個很費錢的事,不只是軍餉一項,譬如駐地就是個大問題,雖然有一部分舊營址可供利用,但由于巡防軍的成立,第五鎮仍需建設永久性的營房。這次帶了后勤處的參謀,也有這方面的考察內容。寒冬臘月當然無法施工,一切都需要來年開春了。

第五鎮的軍餉算是有了來源,但龍謙確定的巡防軍編制和軍餉又超出了周馥的預算,這部分錢是要省里出的,最終雙方各自讓了一步,商定了一個數額,不足部分,依然要自行解決。

原定于臘月舉行的兵部點驗推遲了,最快也要到正月底了。掛帥的為慶親王,那是個貪財、昏聵的老家伙,比較好糊弄。龍謙決定乘此機會,徹底解決困擾了自己三年之久的辮子問題。之前總是遮遮掩掩的,還準備了兩條假辮子以備不時之用。就龍謙的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曉得新軍并不是等辛亥后才剪辯的,具體是什么時候去掉了那根影響軍容,影響戰斗力的辮子,他說不清楚。但肯定是在革命前便去掉了。既然歷史上可以,那么自己就應當爭取下。

龍謙決定,在奕劻點驗時。參演部隊一律剪辯,并且穿上新式的軍服,一展的赫赫軍威。

圍繞著點驗一事,高層研究了好幾次了。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哭窮,要朝廷明白,給的那點錢是不足以購置武器的,所以不能將這些年攢的家底拿出來。另一種意見則是展示的強大,向德國人購買武器是無法徹底封鎖消息的,與其這樣,還不如采取威懾之策呢。讓兵部那幫老爺們曉得,第五鎮不是紙糊的,想動第五鎮,最好先掂量一番。

龍謙采納了第二種意見。不只是滿清。其實歷朝歷代中樞都是欺軟怕硬的。在當今情況下。十有。朝廷不敢采取過激的舉動,何況還有個牽制北洋的意思在內嘛。

新軍并無統一的軍服。北洋軍的軍服是灰色的,但自進占沂州后。軍服選定的顏色為深綠色,不分季節,就那么一種顏色。第五鎮成立后,龍謙便指示后勤處和華源服裝廠、中興紡織廠聯合設計新軍服,要將作訓和常服區分開,又要考慮季節。這樣每個人就有四套軍服了。后勤處拿出的軍服幾經改動,最終定下來了。夏裝為草綠色,冬裝為土黃色。軍帽的式樣也不同,常服為硬質大檐帽,作訓服為軟檐帽。

選定參演的部隊為十七標。以及炮標的兩個57炮連。部隊已經集結展開了針對性訓練。這方面龍謙很有信心,自認為還沒人比自己更明戲。

對于軍隊內部的監察,方聲遠建議成立一個政治處專抓此事,并且應發行一份軍內報紙。龍謙卻不同意設立新機構,最終確定由軍法監督處承辦此事。但軍內宣傳很有必要,且不談思想引導,宣傳部隊的在執行紀律,完成各種任務方面涌現的先進事跡,是鼓舞軍心,凝聚力量的有效手段。最終決定由參謀處新設一個宣傳科,出版一份半月期的軍內通訊,取名為《第五鎮通訊》,灰乎乎不帶任何色彩。臘月初一已經出了第一期,油印的,雙頁,四版,還是請周馥題寫了題頭。周馥看過清樣后認為蠻好,只要沒有違礙朝廷的內容就好。所以欣然命筆。

因為是油印的,字跡有些模糊,印數也少,每個連隊發一張。為此,方聲遠建議成立一個小型的印刷廠,龍謙沒有贊同,也沒有反對,說了句等等再說吧。

關于軍內監督和宣傳,龍謙統交給了方聲遠管理。一時間,方參議的大名響徹全軍。原先不大理會這個“新人”的將領們都開始關注他了。

這段時間陳超比較忙,尤氏和陳嫻陳志被接到了濟南。算是全家團聚了。陳嫻的婚事延期后,最終確定在光緒三十一年(甲辰)正月初六。婚期臨近,陳嫻也就閑在家里。葉延冰過來一趟,有點假公濟私吧,說是匯報軍務,實際是看望未婚妻。陳志的學業問題由周學熙出面找了山東大學堂的總辦許文夫先生,說好明年新學期插班學習,但要經過考試。許英國的,人很方正,周學熙擔心陳志通不過考試,陳超卻有信心。不過,這段時間陳志一直囚在家里,拼命溫習功課。

陳超家事安頓畢,主要精力放在與機器局的合并上。臘月前雙方終于完成了合并前的資產評估,股份設置,業務劃分,人員安置等一系列工作。華源實業與中興實業的業務調整卻是周學熙與張蓮芬為主完成的,華源原轄的鋼廠、電廠、車輛廠等廠子轉隸中興,而中興實業的西藥廠、紡織廠、造紙廠轉隸華源。當然不是簡單的如部隊換防,而是評估后的股權轉讓出售。因為華源旗下的鋼鐵廠、電廠是大頭,所以中興要支付華源現銀總計51o萬兩。這筆資金是華源搬遷新建所急需的,但中興實業一下子也拿不出如此巨額的現金。第一期通過晉源票號支付了華源12o萬兩,足以支撐華源遷移地第一期資金了。這個過程中,預定出任新華源實業董事長的徐建寅自始至終參加了,很有些感慨,一是驚訝華源與中興的實力雄厚。機器局建設,前前后后累計投入的資金不過幾十萬兩白銀,人家隨隨便便就可以動出上百萬的現銀來,不能不讓徐建寅深感華源之前途光明。其次便是華源與中興內部管理之嚴密。一切都有章可循,一切都照章辦事。傳說中龍提督是華源和中興真正的主人,但一系列會議龍謙都沒有參加,所有的決策都不需要經過龍謙的批準。董事會討論通過后便實行了。至于張蓮芬等人私下是否請示過龍謙,徐建寅不曉得。至少表面上,這兩個巨型實業集團并不是操縱于軍人之手。

經過調整,華源與中興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徐建寅作為華源的股東,順利進入了中興的董事會,可以參與中興的決策了。而張蓮芬也成為了新華源的股東。

令徐建寅高興的另一件事是通過軍械采購,買下了德國的兩條生產線和一個修械廠,使得新華源實業軍工色彩愈加濃厚。徐建寅本是搞軍火的,一直希望能夠生產國內所需的全部軍火,現在這一目標就在眼前。等德國彈藥生產線到手。整合機器局原有資源。彈藥生產基本沒有問題了。但火炸藥的產量經考察中興實業后認為不夠。建議或者在兗州擴大產能,或者在華源旗下新建一個規模更大的火炸藥廠。機器局有底子,擴建不難。

向誰請示?徐建寅找的是陳超。盡管龍謙始終沒有出面。但蛛絲馬跡說明,掌控兩大實業集團的恰恰就是手握重兵,深得西太后信任的龍謙。陳超與龍謙又是那種關系,所以,徐建寅鄭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陳超說,考慮火炸藥的配套能力是應當的。但不要多頭開花,重復建設了。要擴張也是依靠中興。而且,提督大人判斷近年來不會有大的戰事,所以,軍工建設當以儲備人才。加強研究為主。不宜花大錢擴張能力。這個觀點很令徐建寅佩服,原先總覺得陳超一個鄉下舉人,見識有限,看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新華源成立后,按照徐建寅的建議,為了節省資金,新華源總部就設在機器局,并未新建。但沂州及兗州準備搬遷過來的廠子卻要物色地方。這個冬天,徐建寅和周學熙便帶了一幫人在濟南城郊騎馬四處探尋建廠的地址,大致選了三處,靠著機器局,準備再征二百六十畝地,建立炮彈和子彈新廠,以及規劃中的新電廠。宋晉國與大衛赴美,其中一項使命便是購買美方比沂州電廠更大功率的火力發電廠。濟南既為新的工業重心,沒有電力,其他的都談不到了。在更北一點靠近黃河的地方,準備建西藥廠。最后就是紡織廠了,這回整合企業,預定將從中興劃過來的紡織廠和原華源旗下的服裝廠整合在一起,成立新的紡織廠,地點選在城內。

方案拿出后組織了論證,邀請了周馥、龍謙及濟南知府丁謂濟等參加。周馥是不懂建設的,說不出所以然。而且加大了在北京活動的力度,一門心思在謀求兩江總督的位子。丁謂濟雖是濟南知府,但只曉得華源實業是巡撫大人異常關注的搖錢樹,而且,華源入駐濟南,地方上的稅收肯定是增加了,征地建廠,自己增收的機會也大大增強,哪里會去琢磨徐建寅等人的籌劃是否合理?

只有龍謙看過圖紙后皺起了眉頭,顯然有些不滿意。

“龍大人似乎另有高見?”

龍謙似有難言之隱。

“退思,你是見過世面的。說實話,這搞實業雖屬經世致用之舉,但他們都及不上你。有什么看法,就給他們提一提嘛。”周馥道。

“本來,作為軍人,不應該干預政府的事務。既然撫臺大人有令,我就講幾句,供各位參考吧。你們現在做的東西,在美國叫做規劃。既然是規劃,就要考慮長遠。至少要考慮三十年。我不好說我們老祖宗不懂規劃,一些古籍中描述的長安、東京(開封)的城市建設整齊有序,各坊功能明確,肯定是有很好的規劃的。但濟南作為一省之都,卻比較亂,說明原先的規劃不是很好。

大家都對辦實業有著極大的熱情,認為這是富國強兵的重要途徑,參照美國的經驗,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城市會急劇擴大,會出現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咱們國家別的東西不一定多,人口卻是世界第一。理論上是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出現很多巨型的城市的。遠的不說,隨著華源實業的入駐,招工是必然的,濟南的人口定會增加,商業定會發展,城市也會隨著擴展。如果搞的好,隨著華源或者其他廠子的建設,一座新城將會涌現。

但建企業選址是有講究的,第一要集中,不要分散。越集中成本越低;第二要考慮污染,不要將廠子過于靠近水源地和上風頭。濟南的冬天總是灰蒙蒙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燒煤之故。但西藥廠是有污染的,決不能靠近黃河,不然,過上幾年,連黃河鯉魚都沒得吃了!第三就是官府要介入,不能置身事外。至少濟南府要介入。大家想啊,建廠要修路,建廠還要招人,要蓋房子。不止是廠房,工人的住所要考慮吧?工人們成親娶妻要考慮吧?那么多人住在那里,需要吃飯、洗澡、喝茶、看戲吧?商號、酒肆跟著就要建起來。所以,我認為華源的廠子要區分功能,能集中的盡量集中,能利用機器局的地盤和生產線就盡量利用,但盡量不要建在城內。否則,將來總有一天是個麻煩,旁邊有個廠子每天轟隆隆地響,住戶會有意見的,而且又臟又不美觀。廠子都要用水,特別是造紙廠和西藥廠,都是用水大戶。你們是不知道工業用水是個什么概念!那絕對不是你能想到的!別覺得咱濟南府不缺水,如果不提前籌劃,萬一不假限制地用起來,濟南的地下水將會枯竭!咱濟南府號稱泉城,七十二泉天下知名,如果在我們手里將七十二泉給毀掉,后人會怎么評價?還有就是污染,可能有人想不到,但周世兄是看到了,臟水很多,都流入沂河,問題很大。如果那些廢水流進大明湖,將一湖水染的黑乎乎的,那就是斷了子孫的后路,就是罪人了。這些東西,官府都要管,不能只交給華源折騰。我建議你們找一找大學堂總辦許先生,或許會有更好的建議。”

這番話講完,徐建寅和周學熙都是一臉震驚。這番話的內容很多了,之前徐建寅籌劃建立機器局的時候,主要是考慮了原料和地勢,要靠近煤礦,要有水,地勢要高,不能出現內澇。甚至沒有想過集中連片會節省成本,至于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考慮乃至污染問題就更沒有考慮了。不過,便是熱衷與實業并且算得上這個時代一流人才的周、徐二人,對于龍謙所言的水資源及污染問題,根本就沒有概念。造紙廠是在排污水,不洗干凈紙漿怎么能造出潔白的紙張?污水不排至河流排往哪里?

但龍謙卻在想著濟南城內的泉水,曲水亭街是在城內最早的聯絡點,門前流水,戶戶垂楊,真有些江南水鄉的味道。而且泉水凌冽,舀起來便能飲用。便是在城外的軍營,隨便往下面挖上幾米就出水了。有時候落后就是另一種先進。雖然此時的濟南城,屋宇低矮,街道狹窄,缺少必要的城市設施(比如下水道),但卻保留了古樸自然的風貌。當世之人不曉得工業污染的危害,但自己是領教過的。如何在發展工業之初便注意各種隨之而來的弊端,還真是個大問題……

“龍提督所慮深遠。不過,建幾個廠子就會讓七十二泉枯竭倒是玩笑了。咱濟南府最不缺的就是水了。哈哈。丁大人,此事你就多勞勞心,跟他們一起重新規劃一番吧。”周馥和其他人一樣,對龍謙描述的工業化的副作用有些不以為然。

但徐建寅和周學熙卻是部分聽進去了,于是推倒重來,按照龍謙的意見重新考慮選址。l3l4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