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炮艇”的設計,關卓凡的要求是這樣子滴:排水量不超過三百噸,全防護,重火力,至于速度、機動、續航力神馬的,嗯,算啦,不做任何要求。∷四∷五∷中∷文↑,
“全防護”,就是除了舷身——甲板以下要防護,甲板以上也要防護,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炮位。
即,把一只船,從頭到腳,用鐵甲、鐵板包裹起來,只露出……炮口。
三百噸不到的船,套上這么一身盔甲,自然沒有任何“速度、機動、續航力”可言。
關于“重火力”,關卓凡做了一個補充說明:一門炮就夠了,不過口徑嘛,不能低于九英寸。
九英寸?!
英國人張口結舌:“穹甲巡洋艦”、“裝甲巡洋艦”上,都沒有這么大口徑的炮!九英寸?放到鐵甲艦上,也是做主炮的料啊!
英國人終于明白了:這哪里是什么“炮艇”?這就是一個水上移動炮臺嘛!
您還真是有……創意啊。
至于這個“全甲炮艇”的設計工作,關卓凡特別指定,要由一位名叫喬治.倫道爾的年輕設計師負責。
這可有點兒奇怪!
之前,設計“穹甲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的時候,親王殿下都是只提要求,不對具體設計事務做任何干涉,更不會指定設計師,這一次是怎么回事?
何況,這個喬治.倫道爾年紀輕輕,名不見經傳,親王殿下何以就看上他了呢?
當然。不管怎么說。要尊重客戶的意見。也許。人家私下底已經溝通過了,甚至,“全甲炮艇”的設計思路,就有喬治.倫道爾的貢獻也說不定。
海軍部猜對了一半:私下底,中國人并沒有和喬治.倫道爾溝通過,但是,關卓凡“全甲炮艇”的設計思路,確實“有喬治.倫道爾的貢獻”。嘿嘿。
喬治.倫道爾做夢也沒有想到,萬里之外的中國人,會知道自己這樣一個毫無名氣的小設計師,更想不到,中國人居然看中了自己!咋回事?我……可是從來沒有和中國打過什么交道啊!
不過,他曉得,這是揚名立萬的天賜良機!抓住了,由此一步登天也不稀奇!
聽明白了中國人的具體要求,倫道爾也張口結舌了——這倒不是因為他和海軍部那幫子官僚一般沒見識,以為這個要求太過匪夷所思。而是——上帝,這和我的想法。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怎么會這么湊巧?!
那位萬里之外的中國親王殿下,真正是古往今來,我的第一位……知己!
喬治.倫道爾一頭扎進船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甲炮艇”的研制工作中,家也不回了,女朋友也不要了。
在充足的資金、人力的支持下,“全甲炮艇”很快便面世了。
試驗艇排水量僅兩百噸,長二十三米,寬八米,吃水兩米,無桅,無帆,純蒸汽動力,兩臺臥式雙氣缸蒸汽機,兩臺圓式鍋爐,主機功率一百三十四馬力,航速七節半。
后來,定型的時候,排水量增加到了兩百五十噸——兩個原因:一是增加重甲;二是調整、降低重心,以加強穩定性。航速則降到了六節——這不過是純風帆艦的正常航速。事實上,如果順風,風帆艦的最高航速可以超過十節,就是說,“全甲炮艇”這個“純蒸汽動力”的速度,連純風帆艦都比不上了。
沒關系,反正客戶對“速度、機動、續航力”沒有任何要求。
“全甲炮艇”徹底拋棄了傳統的船旁列炮法,在船頭置一門九英寸前裝線膛炮——全艇就這么一門炮,也只能這么布置了。
最終,關卓凡眼前的“全甲炮艇”,是這么一副奇葩模樣:
沿著船舷的邊沿,高高豎起一圈超過一人高的鍛鐵圍壁,最關鍵的部位,厚度幾達一英尺,超過目前世界上所有鐵甲艦裝甲的厚度——包括“冠軍號”。炮艇的甲板,被這圈圍壁整個的圍了起來,船舷邊沿,幾無立錐之地。
只留出船頭一塊三角形的甲板,此為“錨甲板”,上設錨桿。炮艇內部,無法騰出多余的空間設置錨艙,起錨、下錨,都在這一小塊“錨甲板”上操作。
“錨甲板”亦為鐵板,中間微微凸起,形如龜背。“全甲炮艇”船身低矮,海水容易涌上錨甲板,錨甲板的特殊設計,可以達到更好的破浪效果,使涌上甲板的海水迅速流泄回大海,不致滯留甲板,涌入炮艙。另外,如此設計,多少能夠增加一點船速。
正面的圍壁,中間開一道炮門,僅容炮口伸出。炮位的上方,平覆一層鍛鐵板,猶如在正面的圍壁上,朝向艦艉,搭了一面涼棚,整個炮位,都在這面涼棚蔭庇之下。這幾乎等于把大炮裝進了一個鐵盒子里面——只有后面是敞開的。
不過,因為炮門太窄,炮口幾乎不能左右轉動,如果要調整橫向射擊角度,就必須采用“整船瞄準”法——通過軍艦自身轉動,來實現火炮橫向轉動。
在這個關鍵點上,倫道爾展現了驚人的設計天賦:他將炮艇的操作系統設計得極為靈便,轉舵速度遠較一般軍艦為高,僅用兩分四十五秒,全艇便可旋轉一圈!
這個旋轉速度,甚至超過了許多重型岸防炮。
主甲板中央,豎立著一根高高的煙囪。
這是全船唯一無法充分防護的部位。不過,煙囪受損,炮艇固然無法正常航行,但并不影響大炮的發射——那個時候,炮艇早已部署到位,能否正常航行,并不十分重要。
前面不是說過嗎?這個“全甲炮艇”,本質上是一個水炮臺,對“速度、機動、續航力”。通通“不做任何要求”。
還有。這個“全甲炮艇”。除了一個狹小的“船長室”外,沒有任何船員居住的空間——要住在船上,就得在甲板上打地鋪。
還有,既然沒有桅桿,也就沒有法子懸掛海航信號旗。
呃,這樣的一只船,怎么……出海作戰啊?
誰說我的“全甲炮艇”要“出海作戰”?
再說一遍:這是一個“水、炮、臺”!
和“標準巡洋艦”一樣,“全甲炮艇”的叫法。是關卓凡自己的杜撰。原時空,倫道爾設計的這種炮艇,中國的譯名,稱“蚊炮船”——看,這個土鱉名字,比咱們軒郡王“全甲炮艇”之高大上,差遠了吧?
“蚊炮船”在后世,是爭議很大的一種兵器,支持者認為它本小利大,誠“守口利器”也;反對者認為它然并卵。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從未在戰爭中有過像樣的表現,根本是十九世紀中后期海軍發展史上開錯了的一朵奇葩。
關卓凡認為,“蚊炮船”的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不在自身,而是人們一廂情愿,使其后續發展,完全偏離了倫道爾的設計初衷。
“蚊炮船”設計之本意,是一種純粹的防御兵器,主要作用,是在港口防御作戰中,和岸防炮臺“高低搭配”,形成更合理、更立體的火力網。
“蚊炮船”的優勢有二,一,可以自由移動,可以布署在任何港口的任意水面位置,海港可以,河港也可以;二,造價遠遠低于岸防炮臺,生產周期也短,不比岸防炮臺,非數年經營不為功。一句話,成本低廉,可以大數量布署。
中國的特殊情況,使“蚊炮船”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很早之前,關卓凡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中、法開戰,我的最大的軟肋在哪里?
不是云桂邊壤,不是福州馬尾,不是臺澎金馬,也不是天津大沽口。
是上海,是上海的高昌廟。
上高昌的“工業園”,下高昌的“自貿區”,是中國精華所在,是中國復興騰飛之根基,其價值,怎么樣強調,也不過分。
可是,因為情形特殊,面對來自海上的威脅,上海又是中國自我防護力最弱的地方。
中隊,無法大規模在上海的海岸及黃浦江岸修筑炮臺,沿岸固防,戰端一啟,萬一法國人竟然溯江而上,炮擊高昌廟,則我何以為計?
雖然,出現這種情形的概率不會太高——在上海大動干戈,法國人顧慮也多。但是,凡事不可僥幸,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關卓凡不可能把整支艦隊布署到上海,但是,如果僅僅布署一批“全甲炮船”呢?
這是做得到的。
進攻上海,對于法國人來說,冒天下之大不韙,得失難定,本來就是下下之策。面對“全甲炮船”的兇猛火力,法國人不能不想到,一戰下來,付出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手上這盤生意,一不小心,就倒賠了進去。
于是,冒險以逞的念頭,就不大容易生得出來了。
這是“蚊炮船”正確的“打開方式”。
但是,原時空,因為“蚊炮船”堅實的裝甲和犀利的火力,人們給予了“蚊炮船”過高的期望,總想拿它以小搏大——拿蚊炮船去搏鐵甲艦。于是,蚊炮船的甲板上,豎起了桅桿,速度變快了,噸位也變大了——從兩百噸一路漲到了五百噸。
終于,蚊炮船可以出海作戰了。
這個時候的“蚊炮船”,其實就是“微型鐵甲艦”。
可是,五百噸怎么可能和五千噸比?天底下哪有這樣子的好事?蚊炮船速度再快,和真正的鐵甲艦比,還是差著一大節,在茫茫大海上,在一群幾千噸的大家伙中間,五百噸的小人兒,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被吊打的命。
事實上,原時空,北洋水師的“蚊炮船”,唯一像樣的戰績,就是它碰巧恢復了“守口利器”的本色的時候。
甲午戰爭,1894年8月9日,三十只日艦偷襲旅順軍港,三只“蚊炮船”和撞擊巡洋艦“超勇號”一起,配合岸防火炮,猛烈還擊,日艦隊不逞而退。
這一次戰斗持續的時間不長,日軍也并未大舉強攻,但可以見到,若得其法,蚊炮船的威力,絕對不能小覷。
可惜啊。
本時空,就讓俺來撥亂反正好了。
最后,來看一看“全甲炮艇”上的九英寸大炮。
這門巨炮的安裝和運作極有特色:炮身安裝在一套帶有四個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個系統異常復雜。平時,大炮的底座,藏在船體內部,以防重心過高,影響炮艇的穩定性。戰時,通過液壓系統,將大炮整個舉升到甲板上。每發射一彈之后,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的推動下,大炮的底座,再次緩緩將到甲板下,進行下一次射擊的裝填工作。
不過,因為大炮的后坐力太大了,發射前,炮艇必須下錨,不然,很難保持炮艇的穩定性,浪稍稍大一點,整只船震翻都不稀奇。
關卓凡很想到炮艇上親眼看一看大炮發射的整個過程,可是,被丁汝昌婉拒了。
王爺想看打炮當然沒問題,但是,不能上船。
“全甲炮艇”可不比“冠軍號”,船上空間太小,一炮出去,整個炮艇,炮焰彌漫,目不見物,安全隱患太大,王爺千金之軀,不能涉險。
關卓凡還想堅持,一旁的喬百倫嚴肅地說道:“親王殿下,在遵守規章制度方面,你應該起表率作用。”
關卓凡只好悵然地放棄了這個念頭。
是啊,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手持刀槍、和長毛面對面浴血拼殺的七品知縣了。
親身接敵的機會,這輩子,大約再也不會有了。
好吧,那我就在新的崗位上,以新的身份,為中國努力奮斗吧。
(獅子祝各位書友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