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軍機處,幾個軍機大臣,湊在一起,開議“丁憂守制種種,是否有可以改益之處”?不過,這個題目,異常敏感,幾乎沒有一個“讀書人”,肯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提議“改益”這個已經行之千年的制度——主要就是縮短守制的期限。》し
軍機大臣中的曹毓瑛、許庚身、郭嵩燾,都是地道的“讀書人”。
于是,會議的氣氛,就有點兒尷尬了。
“這個事兒,”關卓凡說,“說急也急,說不急也不急,原不是開議一回就能定規的,不過,如果今兒多少能議一個眉目出來,我去和翁叔平打擂臺,也能多一點兒底氣。”
頓了一頓,笑了一笑,說道:“不瞞各位說,我辦差,從來沒有像今兒這樣,先滅自己的志氣,出門之前,就打定輸數的。所以,請諸公且抒偉論,我偷偷師,看看這個差使,能不能‘死棋腹中出仙局’!”
幾個軍機大臣都是莞爾一笑。
“我的身份,”恭王說道,“不像博川、琢如、星叔、筠仙幾位,沒有什么顧忌,我先來說說好了。”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上頭’的意思,我是贊成的。各位想一想,人之一生,能夠為朝廷出力,滿打滿算,不過三十年。丁父憂,丁母憂,兩個‘三年之喪’,加在一起,這三十年,十去其二,五去其一,實在是——拿‘上頭’的話說,‘太耽誤事兒’了!”
恭王說“我的身份,不像博川、琢如、星叔、筠仙幾位,沒有什么顧忌”。意思是,他是皇子,他的親喪,就是國喪,超然“三年之喪”之上。不存在人臣丁憂守制的問題。
關卓凡點了點頭,說道:“六哥說的極是!如果是嗣子,除了丁本生父母之憂,還得丁嗣父母之憂,四個‘三年之喪’,滿打滿算。要守足一百零八個月的‘制’,整整……九年!加上路途反復來回奔波,六哥說的三十年,就不是五去其一,至少是……三去其一了!這。確實是‘耽誤事兒’啊!”
文祥說道:“承蒙六爺體諒,不過,我的身份,在這個事兒上,也沒有什么好顧忌的。我也覺得,守制二十七個月,實在是太長了些。或有人云,時日不長。不足以紓孝子之痛,不足以盡孝親之誠,我看。這個話,未必站得住腳!”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如果二十七個月才算長,國喪一百天,又該怎么說?若有人以為二十七個月還是不夠長,以為三十七個月、四十七個月、五十七個月。才算‘中式’,又該如何?”
文祥說“我的身份。這個事兒上,也沒有什么好顧忌的”。是指他的父母都已逝世,支持縮短守制期限,沒有人可以攻擊他“為將來預留地步”、“希榮忘哀”什么的。
還有,文祥雖然也是地道的“讀書人”,卻是滿員,丁憂守制,原是漢人的套路,朝廷既然定為國家制度,滿員便也照章執行,但其實并不如何在意,至少“奪情”一節,是很好商量的。
恭王、關卓凡、文祥先后發言,都頗有道理、頗有力量,他們的話,曹毓瑛、許庚身、郭嵩燾三人,內心多少都是認同的。另外,曹、許、郭襄辦洋務,都是地道的“改革派”,也不會拿“祖制不可變”之類的話頭來搪塞。可是,無論如何,贊成的話,一時之間說不出口,如此一來,就壓力山大了。
三人正在躊躇,文祥又看著關卓凡說道:“方才,王爺說的丁本生父母和丁嗣父母之憂的麻煩,乾隆朝時的于敏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丁敏中出繼,他先丁本生父憂,歸宗守制;起復后,嗣父又歿,于是又回籍守制。沒過多久,本生母又歿了,這一次,丁敏中隱匿不報,結果被言官痛劾。”
頓了頓,說道:“丁敏中此人,固然有才無德,但若守制的期限,能夠稍稍短一點,我想,他也未必會出此下策。”
關卓凡說道:“是,到底不是人人都是圣人。再說,就算……”
說到這兒,笑了一笑,轉了話頭,說道:“今兒‘叫起’,‘上頭’話趕話的,把曾湘鄉扯了出來,我看,當年在籍守制的事兒,曾湘鄉確實是小心過逾了!我記得,當時就頗有人不以他此舉為然,嗯,似乎,左季高就是其中一位?”
他轉向郭嵩燾,說道:“筠仙,這個事兒,你應該比較了解,是怎樣一個情形呢?”
郭嵩燾說道:“王爺說的不錯,當時,左季高給曾滌生寫了封信,這封信,曾滌生拿給我看過。”
頓了一頓,說道:“我記得信里是這么說的:《綱目》一書,于奪情題后一事,總以其人所處之時地為斷,所以重綱常、維名教而警偷薄之俗也。至‘金革之事無避’一語,經義直截了當,更無可疑。誠以兵禮、喪禮同一兇事,并無所謂希榮忘哀之念;而干戈之際,事機急迫,有萬不能無變者。順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則世俗所謂‘奪情’者,乃圣賢所謂‘遵禮’,又何擬議之有?”
《綱目》,指的是《資治通鑒綱目》。
關卓凡贊道:“‘順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這句話說得好!‘世俗所謂“奪情”者,乃圣賢所謂“遵禮”’——說的更加透徹!怎么樣,曾湘鄉看了,有什么反應?”
郭嵩燾微笑說道:“曾滌生苦笑著說:‘狗血淋頭,無言以對。’”
幾個大軍機都是一怔,然后“哈哈”一笑。
至此,曹、許、郭三人雖未明確表態,但是丁憂守制期限縮短、奪情范圍擴大的基調,已是定了下來。
許庚身提出了一個疑問:父母去世一年之后,即第十三個月,行小祥之祭;去世兩年之后,即第二十五個月,行大祥之祭;隔一個月,即第二十七個月行禫祭,即“除
服之祭”,孝子女脫去素服,“守制”結束——這三個祭祀的時間點,可不是朝廷說變就能變的,如之奈何?
關卓凡說道:“到了小祥、大祥、禫祭的時候,給假就是了,來回奔波,辛苦是辛苦些,不過,總好過整三年不入直吧。”
許庚身又問:這個事兒要不要“交議”?
關卓凡微笑說道:“這就不必了。如果‘交議’,怕是沒有多少人贊附的。”
有一句話不大好說:你們三位尤如此,何況別人?
還有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交議”,自然是沒什么人敢公開“贊附”的,可是,丁憂守制的“改益”木已成舟后,大約也不會有多少人,真心實意的反對的。
原因很簡單:臺面上,一個個慷慨激昂,老爸老媽歿了,恨不得哭死過去給你看;可是,有幾個為官做宰的,真愿意交回這頂烏紗帽,回老家去守什么“三年之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