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四十七章 麗妞兒的萬斤重擔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6-09-27
 
關卓凡心念電轉,腦海之中,慈禧的意圖,已是昭然若揭。

皇帝親政之前,皇太后“垂簾聽政”,按照慈禧自個兒默定的“規矩”,皇帝十八歲才能親政,榮安今年十五歲,還有三年才到十八歲,現在登基,三年之后才能親政,則這三年,既由皇太后“垂簾聽政”,穆宗時期的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格局,就可以自動延續下去了。

如是,圣母皇太后不但還是圣母皇太后,而且,還是黃幔之后的那個圣母皇太后。

關卓凡心里,輕輕一笑。

我就知道,你是不會如此輕易的投降和放棄的!

好!寸土必爭,死局腹中還想走出仙著,你果然不愧為葉赫那拉.杏貞,果然不愧為執掌帝國最高權力的圣母皇太后,果然不愧為……我的女人。

好,好得很。

應該說,慈禧的算盤,打的還是挺響亮的。

皇帝“大婚”之后,即有了親政的資格,但并非必須馬上親政,這個,前頭有圣祖的例子——十一歲大婚,十四歲親政。所以,雖然榮安已經“大婚”,但如果仿圣祖故事,登基之后,擱上個兩、三年再親政,考諸“祖制”,并非說不過去。

更重要的是,雖然皇帝十八歲才“大婚”明顯是過晚了,本朝更沒有皇帝年滿十八才能親政的規矩,可是,奇怪的是,這么多年來,對于穆宗何時親政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大伙兒都默認為十八歲了。

如果隨便抓過一個親貴重臣,問他,為什么單單穆宗毅皇帝十八歲才能親政?他略一深思,必定張口結舌——是啊,為什么呢?

這個事兒,咱們先放一放,先說回榮安公主——不管穆宗年滿十八才能親政的“標準”是怎么出來的,反正,如果拿這個“標準”去套榮安公主的話,她登基之后,確實還得再過三年,才能親政。

這些,就是慈禧那句“麗妞兒今年十五歲,還有三年,才到十八歲——這三年,該怎么辦呢”的“理論根據”了。

而且,慈禧說這句話的時候,那個語氣,讓人覺得,皇帝十八歲才能親政,根本就是一個自古以來天經地義、從不存在任何疑義的事情。

哼,哼,哼。

“回太后,”關卓凡從容說道,“這三年,到底該怎么辦——”

說到這兒,他也故意的停了一下。

慈禧的心,也提了起來。

“臣以為,”關卓凡繼續說道,“這不是臣下可以置喙的事情,一切都要恭請兩位皇太后宸衷獨斷。”

慈禧大松了一口氣,臉上不由就露出了笑意:“不管怎么說,還是要先聽一聽你的看法的。”

“統嗣大事,無分巨細,一切出于圣裁,臣沒有任何自己的看法。”

慈禧心中,暗暗的罵了句:“虛偽!滑頭!”

面兒上,自然還是一派從容溫熙,“你這么說,是你謹守本分,不過,論私,麗妞兒是你的福晉,夫妻連心;論公,你是掌國的大臣,‘天子無私事’,咱們還是要商量著辦。”

“臣……恭聆慈諭。”

慈禧沉吟了一下,輕輕嘆了口氣,說道:“麗妞兒這孩子,什么都好——心眼兒好,人也聰明,就是又一點……沒讀過什么書,唉!”

好,來了。

“親政——”慈禧秀眉微蹙,“別的不說,總要能看折子!麗妞兒眼下……我怕,她還看不了折子吧?”

說實話,目下的榮安公主,能不能看折子,關卓凡也不知道,反正沒有試過。慈禧指榮安“沒讀過什么書”,卻基本算是事實,清朝對于皇子的教育的重視,為歷朝歷代之冠,但皇女的教育,就沒有人管了。

不過,俺們榮安公主,在宮里的時候,是跟出身詩書大家的慧妃,很惡補過小半年的文化知識滴;“釐降”迄今,在麗貴太妃的主張下,更是一直課讀未斷。如今的水準,雖然還不能和麗貴太妃心目中“北邊兒”那位“假想敵”——敦柔公主相提并論,不過,較之拜慧妃為師之前,如今的麗妞兒,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啦。

這些情況,慈禧并不知道——也不能現在就跟慈禧說,不然,像極了關卓凡早早兒的就布下了局,處心積慮的拿自己的老婆,謀嗣皇帝的位子。

特別是榮安公主拜慧妃為師的時候,剛剛明發了指婚的懿旨,離正式“釐降”,還有好幾個月;穆宗毅皇帝的龍體,更加還是好好兒的——那個時候,你就替你未過門兒的媳婦兒盯著太和殿的那張寶座了?

那真是——其心可誅了!

事實上,那個時候,關卓凡確實已經在盯著太和殿的那張寶座了,不過,榮安公主的“進修”,卻不是他的首尾,那是他丈母娘替自個兒的女兒著急,怕她嫁了過去,被女婿的另外一個老婆給比下去了,所以,“臨陣擦槍,不快也光”。

于是,關卓凡只能含含糊糊的答了聲:“是。”

“說起看折子,”慈禧說道,“還真不是認字兒就行了!想當初——”

頓了頓,“辛酉年的時候,我如果不是已經替文宗皇帝看了兩年折子,根本就不會曉得,該怎么跟肅順、載垣、端華他們斗?什么都不懂,什么門兒都摸不著,還不是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垂簾聽政’什么的,那更加是不必指望了!”

這倒是實情。

“太后睿智天授,”關卓凡說道,“豈是臣下可比?”

慈禧輕輕一笑,“得,你別在這兒瞎吹捧了。”

頓了頓,“不過,和你軒親王雖然不能比,在女人中間,我大約還算是聰明的——這個,大約也不算自吹自擂。”

“太后天縱英明,臣如何能夠……”

“得,得!”

關卓凡只好住口。

“另外,”慈禧啜了口茶,緩緩說道,“我到底年紀大些,見過的人、經過的事兒,都要多些——麗妞兒不會比我笨,可是,到底年輕!小人兒才十五歲,一登基,就親政,萬斤重擔,一下子就全擱在了肩膊上,泰山壓頂的,叫她怎么吃的消呢?”

“呃……是。”

“看折子是一碼事兒,”慈禧說道,“見軍機又是另一碼事!”

頓了頓,“哼,你們這班人,哪一個是好應付的?‘上頭’一句話說錯了,你們在下頭,嘴上不說,肚子里偷笑——”

關卓凡頗為狼狽,“臣等萬萬不敢!臣……”

“算了吧!我還不知道你們?”

關卓凡只好把下面的話咽回去了。

“我臉皮厚,”慈禧說道,“你們笑話,我可以不在乎,麗妞兒可不行!她一個小女孩兒家家的,臉皮兒薄,可不能由得你們取笑!”

嘿,這口氣,好像……十月懷胎,生下榮安公主的,不是永和宮的那位,是您圣母皇太后呀!

還有,由頭到尾,死死扣住榮安公主“小人兒”、“小女孩兒家家的”,翻來覆去一個字——小!

潛臺詞就是:你還沒有親政的資格。

“除了見軍機,”慈禧繼續說道,“別的大臣——入覲的、陛見的、陛辭的……也多!”

頓了一頓,“特別是外省督撫入覲!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李鴻章那一撥兒……見這班人,比見軍機,還要麻煩!軍機好歹都是自己人,笑話也就笑話了,他們那班人……哼,那是一句話都不能說錯的!不然,豈不就叫‘外頭’小覷了朝廷?”

“呃……”

“呃”歸“呃”,慈禧說的,確實是有道理,接見陛見、陛辭的督撫,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朝堂之上,君臣對晤,雖然大多都是套話,可是,語氣吞吐、關節出入,都有講究,一個拿捏不當,入覲的督撫,以及盯著是次入覲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還有,套話之外,也要有實在的內容。

督撫入京,正常情況下,和君主的會面,只有陛見、陛辭,按照儀制,這兩次會面的時間,都不能太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該了解的情況了解清楚,該交代的事項交代明白,通過被接見人,充分遂行君主的意志,并和被接見人建立和維持必要的感情——通通都是學問。

這些,不像朝政的決策,可以委諸軍機——話得從你自己嘴里說出去,別人是替代不了的。

當然,實際的情形,也沒有慈禧說的那么嚴重,陛見、陛辭的時候,“上頭”有一、兩句話說的不怎么到位,不算一件特別稀奇的事情,“外頭”的人,也不至于因為一、兩句話,就敢“藐視圣躬”。

不過,錯話說多了,可就另說了。

兩宮垂簾,說錯話的,一般都是“東邊兒”那位,慈禧自己,那是很少會說錯話的。慈安呢,也很有自知之明,兩宮皇太后同時接見陛見、陛辭的大員的時候,話大多由慈禧來說。

可是,如果寶座之上,黃幔之后,只有母后皇太后一人——譬如慈禧生病,或者像現在這樣,“出巡”,“出居”,慈安就避無可避,逃無可逃了。

如是,母后皇太后就深以為苦了。

反正,慈禧說來說去,言下之意,都是榮安登基即親政,火候還嫌不足呀。

“我覺得吧,”慈禧說道,“總該替麗妞兒找個幫手才好。”

幫手?這個說法有趣,想來,就是您圣母皇太后嘍?

“你看,”慈禧閑閑的說道,“你加個‘攝政王’的頭銜——這三年,就由你來攝政,如何?”

什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