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政王,位在諸親王之上。★
這是慈禧為“承繼穆宗毅皇帝時代之格局”開出來的“交換條件”,或者說,是對關卓凡提議“承繼穆宗毅皇帝時代之格局”的“庸酬”——怎么理解都可以。
關卓凡記得,辛酉政變,肅順、載垣、端華“三兇”剛剛就擒的時候,慈禧就曾建議,給恭王加上“輔政王”的頭銜。那個時候,“垂簾”之局尚未定案,慈禧要用“輔政王”的頭銜,換取恭王同意兩宮皇太后“垂簾”。
不過,“輔政”二字,雖然不比“攝政”,但依舊過于張揚,恭王一方,已有了“議政王”的腹稿,最后,雙方交易達成,只不過,“輔政王”換成了“議政王”。
另外,不論“輔政王”,還是“議政王”,都沒有明確的“位在諸親王之上”的說法。
現在,關卓凡不但是“輔政王”,還“位在諸親王之上”了。
輔政王,位在諸親王之上。
關卓凡在心中,把這句話,又默默的念了一遍。
我的位子,比恭老六最煊赫的時候,還要高上一頭了。
“回太后,”他以一種微帶惶恐的語氣說道,“‘輔政王’的名號,臣依舊是當不起的;‘位在諸親王’之上,更加是萬萬不敢當。”
“嗐!”慈禧揮了揮手,“一個‘輔政王’,你如果還說什么‘當不起’,可就沒有道理了!”
頓了一頓,“憑你的功勞本事,就做‘攝政王’,也不過分!不過,你自個兒謙遜,不肯落人家的話柄,沒有法子,只好換成了‘輔政王’——這個不同‘攝政王’,再不能有人說閑話的!”
再不能有人說閑話的——嗯,讓我想一想……
“‘輔政王’——”慈禧繼續說道,“你不但當得起,而且——我說的明白些吧,這個名號,不單是給你的,也算是……給麗妞兒的!”
也是給榮安的?
這個話,倒是有點兒意思哦。
“呃……請太后訓諭。”
“麗妞兒做了皇帝,”慈禧說道,“你就是……‘皇夫’了,對吧?”
皇夫?
“呃……是。”
“雖然都是親王,”慈禧說道,“可是,既為‘皇夫’,總不能夠還跟別的親王一模一樣?總得……有些什么出挑的地方吧!對不對?”
咦,御姐這個說頭,還真是有點兒道理呀。
“你看——加個‘輔政王’的名號,這不就‘出挑’出來了嗎?”
說到這兒,慈禧抿嘴兒一笑:“這叫……‘夫以妻貴’!”
夫以妻貴?
關卓凡有些尷尬了。
“我開玩笑呢!”慈禧含笑說道,“不過,大致意思是不錯的——你們夫妻一體,既然麗妞兒做了皇帝,你就一定要做這個‘輔政王’了!”
頓了一頓,“至于‘位在諸親王之上’——你又是‘皇夫’,又是‘輔政王’,自然‘位在諸親王’之上!這不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誰還能說什么嘴嗎?有什么‘萬萬不敢當’的?”
“你就別再推辭了!”慈禧說道,“加了‘輔政王’的名號,有了‘位在諸親王之上’的說頭,你辦起事兒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些,是吧?”
關卓凡躊躇了一下,說道:“既如此,臣請旨,‘輔政王’一切儀注,皆等同和碩親王,不做任何變更。”
御姐粲然一笑:好,你答應做這個“輔政王”了!
“依我本來的意思,”慈禧說道,“‘輔政王’既然‘位在諸親王’之上,儀注也該有所不同——”
頓了一頓,“不過,你的意思,我也明白——你是怕和親王們見禮的時候,有的人,心里頭別扭!好吧,那就姑且照你的意思,‘輔政王’一切儀注,等同和碩親王,不做變更。”
“是,謝太后。”
“不過,”慈禧說道,“到時候明上諭,該說的道理,還是要說明白的——本來呢,儀注上頭,是要給‘輔政王’加恩的,不過,‘輔政王’自個兒謙遜,這個……‘力辭再三’!我們姐兒仨,拗不過他,只好……暫且準如所請了。”
哎喲,好細致、好周到啊,比俺自個兒想的,還要細致、還要周到!
而且,極自然的,“姐兒倆”,已經換成了“姐兒仨”了。
這……唉!
“是,臣……謝太后的恩典。”
“當然啦,”慈禧笑吟吟的說道,“這些事兒,我一個人說,還做不得數,還得姐姐也贊成,不過,姐姐是最明白事理的,一定是贊成的!”
好,那個可疑的、搞鬼的、“腦筋古板、膽子又小”的“東邊兒”,華麗轉身,成了“最明白事理”的“姐姐”。
這臉兒變得……爐火純青啊。
在慈禧看來,“這些事兒”,慈安當然是百分百贊成的——如果榮安親政,太后“撤簾”,那就是兩個太后一起“撤簾”,我“西邊兒”下臺,你“東邊兒”也得下臺,現在,我擺平了關卓凡,維持了“垂簾”的格局,你得以繼續留在臺上,你可是沾了我的大光啦,怎么可以不“力贊其成”?
啜了口茶,慈禧閑閑的問道:“我想起個事兒來——麗妹妹的名號,你們……擬好了嗎?”
關卓凡微微一怔,說道:“回太后,還沒有——嗣皇帝一事,尚未最后定局,自然談不上嗣皇帝本生母的徽號。”
“嗯,也是。不過,麗妹妹的名號,你們可得好好兒用點兒心思,想個好的出來。”
“是。”
您干嘛對新晉皇太后的“名號”如此上心涅……
“本來,皇帝的本生母,”慈禧沉吟說道,“應該稱‘圣母皇太后’的,我……”
哦,我明白了。
說到這兒,慈禧不大自然的笑了一笑,“我就換一個名號,將‘圣母皇太后’讓了給她,也是應該的……”
關卓凡趕忙說道:“太后何出此言?太后‘圣母皇太后’之尊號,永世不易!”
頓了一頓,“臣以為,麗貴太妃進位皇太后,徽號之中,該有一個‘麗’字。”
這下子,您該放心了吧。
慈禧眼睛一亮,點頭說道:“好!麗妹妹是大美人兒,這個‘麗’字,原該留下來的!”
呃……
“‘麗’——當然是第二個字兒,”慈禧興致勃勃,“第一個字兒嘛……‘端’,你看好不好?‘端麗’、‘端麗’——又端莊、又美麗!”
“我就隨便一說,”慈禧笑道,“你聽聽就好,擬名號什么的,那是內閣的事情,我說了不算數——我也不懂。”
關卓凡頗為尷尬,他不能應“是”,不然就是承認慈禧的“我也不懂”了,只好欠了欠身,沒有說話。
事實上,麗貴太妃進位皇太后,十有,將以“慈麗”為徽號。
慈禧對新太后的名號如此上心,關卓凡心里明鏡似的,御姐話里話外,其實就一個意思:不要來搶我的“圣母皇太后”啊!
不過,有一點,慈禧并沒有留意到:關卓凡說的是“徽號”,不是她說的“名號”,“圣母皇太后”是皇帝本生母專享的“尊號”,但并不是“徽號”,她的“徽號”,是“慈禧皇太后”。
關卓凡越俎代庖,替新太后的徽號,定了一個“麗”字,這只是為了安她的心,事實上,不管新太后的徽號是什么,“端麗皇太后”也好,“慈麗皇太后”也罷,并不對應她的“圣母皇太后”,而是對應她的“慈禧皇太后”。
就是說,新太后的徽號中,有沒有那個“麗”字,和新太后會不會來搶“圣母皇太后”的“尊號”,二者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新太后用什么名號,并不是關卓凡真正在意的,事實上,他從來沒有想過去動慈禧的“圣母皇太后”,甚至,連以之為籌碼的念頭也沒有生過,第一,沒有這個必要;第二,真這么做,就太下作了,他已經夠下作的了。
他現在想的是,假如真的“承繼穆宗毅皇帝時代之格局”,養心殿東暖閣黃幔之后,三位皇太后,一溜兒排開,這個場景,可是夠壯觀的啊。
關卓凡承認,這個場景,對他來說,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唉,我真是夠惡趣味的。
巧的是,慈禧此刻,腦海中浮現的,也是“三位皇太后,一溜兒排開”的壯觀景象,不過,她的著眼點,和關卓凡,大大不同:
今后,“垂簾”的格局,加了麗妃進來——慈禧心中念及麗貴太妃之時,一律默為“麗妃”——原先的“兩宮并尊”,變成了“三宮并尊”,自己的位子,更加移到了左邊兒,看上去,不但“東邊兒”突了出來,變成了真正的“中宮”,帝國的最高權力,握在自己手中的,也由原先的一半兒變成了三分之一。
可是——麗妃懂什么呀!
說起國家大政,只怕她比“東邊兒”還要懵懂吧!
而且,麗妃的脾性,不但溫柔婉約,屈己從人,也是很有自知之明,國家大事上頭,她怎么會、怎么敢同自己掙執?
就是當年文宗的眷寵,由自己轉到了麗妃身上,說到底,也是自己“作”掉了的,不是麗妃“奪”過去的——反正,自己在宮里的眼線不少,可是,不論失寵之前還是失寵之后,從沒聽說麗妃講過自己的一句壞話。
所以,即便麗妃加了進來,“三宮并尊”,她對我這個“姐姐”,也必定是……唯唯諾諾,馬是瞻!真正抓主意的,說話算數的,必定還是自己!自己的權力,以前是多少,以后還是多少——以前,其實并不止于“一半兒”,以后,也不會變成什么“三分之一”!
唯一可慮的是,如果自己和“東邊兒”產生了分歧,麗妃雖然沒什么自個兒的主意,但多半會站在“東邊兒”那一頭,那,就不是以前的“一對一”,而是“一對二”了,自己可就要吃虧了!
“東邊兒”不聰明,可有時候,還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所以,這個“三宮并尊”,最緊要的,還是要擺平“東邊兒”!
擺平了她,麗妃這個跟班的,就好辦了!
一邊兒在心里議計,一邊兒對關卓凡說:“這些事兒,你先在姐姐哪里,打個底兒……好不好?”
“我曉得,有些話,你自己不方便說——你總不好自己給自己加‘輔政王’的封號?不過,不要緊,都說成是我的意思好了——本來也是我的意思。你自己,不必……表態。你看,這么著,成不成呢?”
頓了一頓,語氣之中,帶出了一點點懇求的味道,“這個底兒,算是……替我打的,成不成呢?”
慈禧要關卓凡在慈安那里先容地步,最主要的目的,是這樣一來,兩人見面的時候,慈安最主要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她和關卓凡的私情上了,更不至于抓住了就不放——自己和他,連孩子都生了出來,偌大一條辮子,抓在“東邊兒”手里!
本來,慈禧對慈安,是有相當的心理優勢的,現在的情形,卻是倒轉了過來,一想到即將到來的會面,她就不自禁的“情怯”。
關卓凡終于答應了:“是,臣勉力去做。”
慈禧松了口氣,“好,難為你了!”
頓了頓,“那……姐姐什么時候過來呢?”
“臣先去請母后皇太后的示,初定……后天上午巳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