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一七七章 前路后路,都是套路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7-02-04
 
所謂“絲三條”,是“洋絲派”把持的絲業公會,因應形勢變化,“公決”了三條重要的章程,并得到了官方的背書,可以準行政法規目之了。天籟小說⒉3

第一條,大幅度提高蠶繭的收購價。

這個收購價提高到這樣一個程度:普通人家不繅絲,只養蠶,就有勉強溫飽的可能;如果能夠進一步擴大生產——無須太大,單門獨戶變成擁有二、三名雇工的小型作坊即可,則必小康無憂。

若有繭行私自壓低蠶繭的收購價,一經查實,處分極其嚴厲:絲業公會將呈請藩司衙門,吊銷該繭行的“部照”。

這一條,除了起到分化、瓦解“土絲派”的“群眾基礎”——廣大養蠶人家的作用之外,對保證繅絲廠的原材料供應,也有重大的意義:繅絲廠巨大的生產能力,使其成了一只永遠喂不飽的“食繭獸”,如果養蠶人家都破產了,先不說會不會生“不忍言之事”,單說這個原材料供應,就無法保證,畢竟,繅絲廠只繅絲,不養蠶。

另外,蠶繭的收購價提高了,繅絲廠支付給繭行的的“水費”也相應提高了,則繭行的整體利潤空間增大,一部分中、小絲行,便有可能轉入繭行,分一杯羹,這樣,也起到了分化、瓦解“土絲派”本身的作用——既多少有了條退路,則對新式繅絲廠的抵抗的力度,就多少會減輕些。

“提高收繭的價格,”曾國藩捻著山羊胡子,微微的瞇著倒三角眼,“確乎是德政!不曉得我想的對不對——這一條,似乎……借鏡了鹽務整頓?”

“滌翁目光如炬!”關卓凡說道,“食鹽的收購價如果過低,則‘灶戶’交鹽不得值,非售私無以為生——這是私鹽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任由‘場商’坐地壓價,無異逼良為娼!因此,朝廷厘定食鹽收購價格,有‘場商’敢坐地壓價者,立置重典,絕不寬貸!收繭亦然——這個收購價格,一定要保證養蠶人家能夠溫飽無虞!”

“灶戶”是煮鹽的鹽民,“場商”是長駐鹽場、專門向“灶戶”收鹽的商人,猶如絲行、繭行之于絲戶、繭戶。

“我原本想著,”關卓凡繼續說道,“全然仿鹽務例,蠶繭的收購價,亦由朝廷出面厘定;后來一想,絲業畢竟不同鹽務,鹽務向例是官賣,絲業卻向例是民營,還是由絲業公會自己來張這個嘴比較好些——呈上來的稟帖,官府照準就是了。”

曾國藩點了點頭,“王爺思慮周祥。”

心想,我猜的不錯,胡光墉的那些花樣,果然是出自你的授意。

不過,也難得你坦然相告。

“還有,”關卓凡說道,“繅絲廠設立之后,絲的產量必定大增,對蠶繭的需求也必定大增,養蠶人家,原先做一份生意的,現在可以做兩份生意了,繅絲上的損失,大半可以彌補回來——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嘛!”

“誠如王爺所言,”曾國藩說道,“蛋糕做大了,大伙兒分到手里的,就都多了。”

軒親王“蛋糕”之譬喻,在如今的官場上,已經是個非常流行的說法了。

關卓凡微微一笑,說道:“是,所以,我亦以滌翁之言為然——有了提高蠶繭收購價這一條,短痛雖然難免,不過,應該痛極有限——‘將有不忍言之事’,確實是危言聳聽了。”

雖然是“短痛”,雖然說“痛極有限”,但“短痛”也是痛,“痛極有限”,也還是痛的。

蠶繭收購價格上提的幅度,是“適度”的:上文說過了,普通人家不繅絲,只養蠶,便有“勉強溫飽的可能”。

這個“勉強溫飽的可能”的另一面,便是“依然存在破產的可能”——養蠶的技術不過硬,對蠶寶寶的照料稍有疏忽,天時不好、銷路不暢,乃至于單純的運氣不佳,都有導致破產的可能。

蠶繭收購價格上提,之所以定在這樣一個“適度”的幅度,一個是繅絲廠要保證自己的利潤率——這個是可以擺到臺面上的;另一個則不能擺到臺面上:不能把所有的養蠶人家都喂飽了——沒有人破產,哪個進工廠做工人呢?

而且,這個工人,是女工,不是男工。

“絲三條”的第二條:原養蠶人家進繅絲廠做工,“優先取錄”;并且,公議了“最低薪金”,呈報藩司衙門備案。

這個“最低薪金”,仿佛蠶繭收購價格上提的幅度,都是“適度”的:供受薪人“勉強溫飽”。

不過,做滿一年,薪金便定規上調,則接下來一年的收入,通扯計算,不比原先在家里養蠶、繅絲少多少了。

如果母女姐妹同在工廠做工,一家子的收入,是要過原先在家養蠶、繅絲的。

在工廠做工,是很辛苦的,“車間”蒸汽彌漫,人人汗透衣衫,不過,這份辛苦,對養蠶人家來說,卻不算稀奇。

在自己家里煮繭、繅絲,情形不但仿佛,且猶有過之:屋內高溫蒸煮,門窗密不透風,由始至終,沒日沒夜,猶如一直呆在一個大蒸籠里邊。

“蠶季”都在春天,屋外的氣溫其實并不算高,但屋子里的人,汗如雨下,什么衣服都穿不住的。

如果說有區別,就是在自己家里,關上門窗,母女姐妹之間,可以只著中衣甚至小衣;繅絲廠就不行了,雖然整個“車間”都是女工,但也不能脫了外面的衣服,裸埕相向,因為,東主和工程師是男人,他們總有到“車間”里來的時候。

針對這個問題,絲業公會定規,繅絲廠必須設立足夠的“更衣室”,女工下工之后,可在其中抹凈身子,換上干爽的衣服,再出廠回家。如此一來,可免觀瞻不雅,不致啟人邪思,另外,亦無冷風被體、著涼生病之虞。

另外,繅絲廠只用女工,不用男工,且“封閉式管理”,外人不得入內。

至此,“土絲派”便很難再用“男女大防”來做文章了。

江南鄉下女兒,本就都做得活計,都和外人打得交道的,本就沒有幾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男女大防”神馬的,本就不如何鮮明。

有了“絲一條”、“絲二條”,雖然痛還是痛,疑慮還是疑慮,但已有不少人覺得,似乎……勉強還可以忍受?

因此,“土絲派”中,雖有最激進者,不止一次,暗中鼓動風潮,甚至謀劃打砸“二昌”,但應和者寥寥,始終不曾成事。

打砸“二昌”,先不說會不會在官府那兒吃官司,至少,做絲行的,今后不要想著轉行去做繭行了;養蠶、繅絲的,今后也不要想著進工廠做工了——自己把自己的后路給徹底堵死了,殊為不智。

“絲三條”的第三條出來后,“不忍言之事”就更加成不得事了。

胡雪巖牽頭,絲業公會成立一個了“絲業基金”,說是“專門照應衣食無著的絲業同仁”;另外,“如有另謀生路者”,可以提供低息貸款。

這個“絲業基金”,規模相當不小,本金為一百五十萬兩,“洋絲派”的,幾乎人人都掏了錢,單是胡雪巖一人,就認捐了二十萬兩。

想鬧事?等到你“衣食無著”了,要不要我們“照應”啊?如果你真在絲業混不下去了,要“另謀生路”了,要不要我們的貸款啊?比錢莊的低息要低一截喲!

但凡有條后路,人就很難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何況,這兒擺著好幾條后路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