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雷起爆的時候,“黎塞留主教號”艦長莫奴里正在主甲板上巡夜,正東方向遙遙傳來異響之后,“黎塞留主教號”即受重擊,他理所當然的認為,“黎塞留主教號”受到了來自正東方向的敵艦的炮擊,于是,未及查看“黎塞留主教號”的傷勢,便下令右舷諸炮“開放”反擊。
對于莫奴里的這個決定,時人及后人,皆有以為不可解之處甚多者。
疑問主要集中在兩點上:
第一,炮聲,桿雷爆炸的聲音,其實是有差異的,莫奴里也算是宿將了,何以遽然認定該異響為炮聲而不計其余?
第二,異響發生之處,正正是“阿米林號”之所在,而“阿米林號”的泊位,莫奴里是清楚的,何以遽然認定“炮擊”來自于敵艦而非“阿米林號”?
“主流”的解釋是這樣子的:
濃霧影響了聲音的傳遞,即便“宿將”,倉促之間,也未必能夠細辨該異響和正常的炮聲的異同;而莫奴里的決定,還可能受到了下屬的誤導。
據“黎塞留主教號”的幸存者反應,莫奴里未必如他自己對紀堯姆說的那樣,親眼看見了“爆響的同時,火光閃爍”異響發生之時,莫奴里應該正在左舷,而非右舷,因此,不應該看到什么“火光閃爍”。
“黎塞留主教號”受到重擊之后,莫奴里方才急奔向右舷,右舷的水兵向他匯報情況,驚慌失措之中,一張口就是,“上校,我們遭到炮擊了!”并有“爆響的同時,火光閃爍”等語。
莫奴里當然曉得“阿米林號”的泊位何在,可是,因為黑暗和濃霧,“黎塞留主教號”對“敵艦”的位置的判斷,發生了相當的誤差。
黑暗和濃霧之中,不見敵艦之形,只能依靠倏忽而過的“爆響”和“火光”來定位敵艦,這當然會產生很大的誤差;何況,濃霧之中,非但聲音,光線的傳遞,也是變了形的?總之,“黎塞留主教號”認為,“炮擊”來自于澳口中偏西的位置而“阿米林號”的泊位在口西。
如果“黎塞留主教號”的“反擊”足夠“準確”的話,未必就打得中“阿米林號”,可是,如此含糊的定位,要求炮手“準確”,并不現實,“黎塞留主教號”射出的第一枚炮彈,就飛的過遠了些,而東西方向上,“黎塞留主教號”、“阿米林號”幾乎處在同一直線上,因此,不出意外的,這枚炮彈,正正擊中了“阿米林號”的舷墻。
“阿米林號”當然立即懵圈了,但艦長布爾熱一向持重,并未第一時間下達反擊的命令,可是,來自正西方向的攻擊,接二連三不過一分鐘,“阿米林號”又中一彈!
這下子,沒法子不反擊了攻擊不可能來自友艦!若是“走火”,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啊!
于是,布爾熱下令反擊。
于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另外,還有人反應,彼時,莫奴里剛剛喝過了酒,而且,喝的不算少。
不同于中國艦隊,法國艦隊并沒有戰時禁酒的規定,莫奴里整夜不眠,又素有嗜酒的名聲,以杯中物緩解疲憊和緊張,并不算稀奇,但是,如果飲酒過量,他的觀察和判斷未必不受到酒精的影響。
不過,莫奴里到底喝沒喝酒,若喝了,喝多還是喝少,已無從證實“黎塞留主教號”沉沒之前,莫奴里就已經受了重傷,“黎塞留主教號”沉沒后,他再也沒能夠浮出水面,連尸體都未能找到。
說一千,道一萬,法國海軍是次“大規模自相攻擊事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兩個:
第一,緊張過度,全艦隊從上到下,人人都在想著,那支覆滅了“第一批次”的中國主力艦隊,何時突然出現?
因此,一有風吹草動,第一反應就是,“敵艦來襲!”
第二,在世界海軍史上,馬祖一役,是桿雷艇的第一次實戰;而“北京—東京”艦隊的“第一批次”雖然已經裝備了正經的桿雷艇,可是,對于這件最新式的兵器,“第二批次”卻沒有任何的概念。
法軍……一向有“對敵人不保密對自己人保密”的優良傳統滴。
因此,“第二批次”千防萬防,都未做任何“防備小艇襲擊”的準備。
對于“第二批次”來說,就算有什么“小艇襲擊”,也只能來自于“火攻船”,而“火攻船”這樣東東,第一,不具備任何的攻擊的突然性必須遠遠的就舉火;第二,對水流、風向有硬性要求必須據敵艦之上游、上風,而馬祖島“后澳”及其周邊海域,不存在使用“火攻船”戰術的洋流及風向條件。
總之,天意如此,只能徒呼荷荷了!
紀堯姆對艾克托爾說,“中國人很快就會了解到馬祖這里發生了什么”,事實上,“馬祖這里發生了什么”,中國人的“了解”,較他紀將軍,還要更早一些。
島上有扮成漁民的情報人員,二十四小時盯著“后澳”里的法國艦隊,“大規模自相攻擊”的熱鬧,從頭到尾,盡收眼底。
另外,“特一號艇”、“特二號艇”并未遠離馬祖島,撤離的時候,身后炮聲不斷卻沒有炮彈追了過來,便曉得有熱鬧看了,于是,一直躲在澳口附近,除了“后澳”里頭的,還看到了另一場熱鬧聽到炮聲、匆匆趕回的“薔薇號”,一頭攔腰撞上了先其一步的“冰霜號”,“薔薇號”艦艏嚴重破損,“冰霜號”則當場沉沒。
因此,當天晚上,北京的關卓凡,便收到了來自福州馬尾的捷報。
看過電報,關卓凡忍不住仰天大笑我他娘的竟然有介么好的運氣?!
“北京—東京”艦隊,這支法蘭西帝國的第一大艦隊“第一批次”、“第一批次”全算上,經已全部毀掉了!
這場決定中國國運和我個人命運的戰爭,勝利,經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而且,馬祖一役,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真正叫報應不爽!
何以如是說?
原時空的中法戰爭,有一場戰役,其情形頗類于馬祖一役,只是規模較小,而勝者敗者,正正好倒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