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中國人的推進速度,也頗叫人放心。”
“根據偵騎的回報,中國人每一天的行軍里程,皆在五至十公里之間——似乎,也并不比我們的陸路部隊多多少嘛!”
“就說嘛!一般的雨季,一般的泥濘,這個路,法國人走起來辛苦,中國人走起來,難道就不辛苦了?而且,宣光、太原一線,已經算是山區,道路之崎嶇,更在越池—宣光段之上!上帝是公平滴——至少,他老人家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偏幫異教徒的吧?”
“另外,中國人推進速度的緩慢,似乎也不僅僅是因為道路通行能力的問題——他們走走停停,磨磨蹭蹭,猶猶豫豫,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他們其實是很不樂意出來辦這趟差使的。”
“這倒是可以理解的——我若是帶兵的中國將領,我也不樂意辦這件差使——我手頭上的真正靠譜的兵力,不過二千五百,敵人的兵力,數倍于此數目,這個仗,咋打啊?”
“更要命的是,敵人還有大炮——現代化的大炮!”
“軍力對比如此懸殊,辦這樣的差使,不形同過去白送人頭嗎?”
“直到彼時,我們依舊不曉得,其實,中國人也有大炮——現代化的大炮。”
“不過,中國人走的再慢,也終于到達了山陽——距宣光之直線距離,不過二十四公里了。”
“就在此時——哈哈!我們的陸路部隊終于趕到了!終于搶在中國人之前,趕到宣光了!”
“水陸匯合!建制完整!步、炮、騎皆備!——尤其是炮兵!可愛的炮兵,你們終于來了!”
“只是,呃,你們,咋……恁副模樣涅?”
繼續《安南戰紀》,講述者,“遠東第一軍”司令部作戰參謀達尼埃爾上尉。
“幾乎每一位——走水路的——見到我們走陸路的,都會不由自主的睜大了眼睛。”
“我曉得他們的驚愕從何而來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官兵,沒有一個例外——都像是在泥漿里打過滾兒的——軍裝的上衣,如果細辨,還勉強看得出本是藍色的;軍褲,已經根本不辨顏色了。”
“每一個人,都是首如飛蓬的樣子——且須發上,都沾滿了泥漿。”
“事實上,不是什么‘像’——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實打實的在泥漿里打過滾兒,有的,還打了不止一個滾兒呢!”
“阿爾諾將軍本來滿腔歡喜,但他的高興勁兒很快就過去了——他不能不接受我的建議走陸路的部隊,不可能馬上投入戰斗,要給他們——呃,這個‘他們’,也包括我本人——一段時間休整、恢復。”
“至少,得給我們四十八小時吧!”
“四十八小時?”
“可是,中國人已經到達山陽了——距宣光之直線距離,已不過二十四公里了!”
“二十四公里——若是急行軍的話,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可以抵達宣光了!”
“不過,還好,這個‘急行軍’,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糟糕的道路通過能力,薄弱的求戰意欲,都使中國人很難加快腳步;而且,制約中國人‘急行軍’者,尚不止于上述兩端。”
“我們‘圍點打援’的預設戰場,并非在宣光城下——一來,地勢狹窄,施展不開,不利野戰;二來,若距宣光城太近的話,我軍同中國人交戰之時,后背可能受到宣光守軍的襲擊——我們雖然看不上越南人的戰斗力,但腹背受敵,總是兵家大忌。”
“我們的預設戰場在哪里呢?”
“就是在山陽。”
“山陽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首先,名字就特別。”
“在中國話里頭——越南亦使用中國文字,‘山陽’應是‘山南’的意思,但事實上,山陽在山北——山陽地區是其東南方向的三島山北麓的自然延伸。”
“同時,山陽地區也可以算是其東北方向的三池山南麓的自然延伸——如果僅就山陽和三池山的關系來看,‘山陽’倒可勉強算是‘山南’了。”
“某種意義上,山陽地區是一個巨大的山坳,南距三島山主峰、北距三池山主峰,都有相當長的距離,地勢既開闊,又平緩,而且,土質比較堅實——這在整個北圻地區,都是比較罕見的。”
“這種地理,非常適合大部隊機動——也即是說,非常適合野戰。”
“另外,山陽距宣光的距離也很合適——直線距離二十四公里;這個距離,不遠不近,在我軍主力東向迎擊中國人之時,一來,依舊可以保持對宣光的有效威脅;二來,又可保證宣光守軍無法在背后對我軍發動突襲——在這個距離上,以越南人的能力,是無法做到行動的突然性的。”
“因此,‘圍點打援’的預設戰場定在了山陽。”
“事實上,走陸路的部隊抵達宣光之前,走水路先期抵達的部隊,已有部分前出至山陽地區,搶占地利、構筑陣地了。”
“現在,讓我們回到中國人‘急行軍’的問題上來——您一定已經明白了,何謂‘制約中國人‘急行軍’者,尚不止于上述兩端’?對,若中國人試圖‘急行軍’,這批經已抵達山陽的部隊,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狙擊。”
“事實上,這正是阿爾諾將軍的計劃在走陸路的部隊抵達宣光之前,先取守勢,將西援宣光的中國人擋在山陽一帶,待我軍水陸匯合之后,再大舉發動反攻,將這支中國部隊一舉殲滅。”
“四十八小時——”
“嗯,已抵達山陽的部隊,人數雖然有限,不過,守不比攻,守上四十八小時,應該不在話下吧?”
“所以,四十八小時就四十八小時吧!”
“或許,中國人對打破我山陽部隊的狙擊沒有信心;或許,他們根本就對解宣光之圍沒有信心,總之,這支中國部隊到達山陽之后,就停了下來,按兵不動了。”
“我山陽部隊因為兵力有限,亦不主動出擊,于是,雙方就這樣對峙著。”
“宣光這邊兒,也是一個對峙的局面——我們沒有攻城,守軍呢,當然也不會主動攻擊我們。”
“有人開起了玩笑這又是一場‘靜默的戰爭’呢!”
“當然,我們對暫時的‘靜默’是歡迎的——我們有將近一半的部隊需要休整、恢復嘛!”
“四十八小時過的很快,第三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嗯,已經恢復的七七八八了!”
“此時,部隊——尤其是走陸路的部隊,正處在一種奇異的士氣高漲的狀態中。”
“很奇妙,在‘蒸籠’里掙扎了十來天,那個不知真假的消息——‘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全軍覆沒——似乎已被‘蒸發’掉了,到了宣光之后,已經不大有人議論這件事情了;同時,我們很自然的將對‘蒸籠’的怨毒轉到了中國人和越南人的頭上,許多人都樂意趕緊狠狠打上一仗,‘出出這口鳥氣!’”
“司令部正在緊鑼密鼓,排兵布陣,一只叫做‘云雀號’的炮艇來到了宣光。”
“‘云雀號’?這個名字……聽著有點兒耳熟啊!”
“是滴,就是‘全軍覆沒’的‘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唯一逸還的那只‘云雀號’。”
“云雀的聲音本該是美妙的,然而,這只‘云雀’帶來的,卻都是最壞的消息。”
“第一個壞消息——‘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確實‘全軍覆沒’了——不是假消息,不是中國人的‘心理戰’。”
“第二個消息更壞——‘北京—東京’艦隊‘第二批次’在福建馬島遭受重創,無力再戰,目下,殘陣大約已經回到了西貢啦。”
“也即是說——我們已經失去了制海權。”
“形勢急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