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五十七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4-06-25
 
前些日子,京里曾有皇帝病重的謠言流傳,因而皇帝病情好轉,在“一片云”傳戲的消息,成為朝野矚目的大事。這幾天的京城,平日里肅穆的朝堂忽然熱鬧起來,那些本不必日日上朝的閑散官員,冷曹官員,也一個個的趕來,有意無意地聚在離軍機處不遠的地方,談天說地,其實卻都是在等著,看有沒有皇帝的消息。

所等的,是熱河來的包封,也就是每日從熱河照例送回的各類文書。這一日,終于等到了想要的東西,從在京值守的軍機章京那里傳出消息,今天收到的三件奏折上,都有皇帝的御筆親批,字跡端正有力。

看來皇帝的身體正在好轉的消息,似乎不假。恭王的幾個親信看過御批之后,做了一番商議,認為假如皇帝的身體能夠康復,那么對付肅順的一些布置,也就不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了。可是單看御批的幾個字,不能有確切的答案,因此決定還是要讓人去一趟熱河,盡量弄清楚,再做打算。

這個任務,落在朱學勤的身上。于公,他是留京的這班軍機章京的領班,以述職的名義,去向熱河的軍機大臣做一個匯報,名正言順。于私,他跟曹毓英既是好友,又同為恭王集團的兩大謀士,正好可以好好商量一下,因此由他去是最合適的。

說走就走,當天就把往熱河述職的稟帖發了出去。第二天,朱學勤只帶了一個長隨,雇了車,離京出發。在路上走了四天,在五月初三這一天趕到了熱河。

到了熱河住下,來拜訪的人一概被很客氣地擋了駕,理由很堂皇:還沒見上官,不方便先見客。然而到了起更時分,卻有兩頂小轎,先后抬到了朱學勤所住的房子門口。

來的人是曹毓英和關卓凡。做主人的也不聲張,拱一拱手,靜靜的肅客入內,關門落鎖,讓長隨守在院子里,這才開口說話。

“琢翁,這大半年在熱河,辛苦了!”

“各有各的難處,”曹毓英笑道,“若說辛苦,倒是以逸軒天天練兵,最為不易。”

關卓凡一直沒找到跟朱學勤見禮的機會,此刻見說到自己,就要離座請安,卻被另外兩人一起按住。曹毓英便道:“逸軒,自己人,不用客氣。”

“是,卑職見過朱大人。”

“逸軒,我在京城,早就想見你一面。”朱學勤親熱地說,“赫赫有名的城南關三么!自己人說話,你別老是卑職卑職的,咱們兄弟相稱,明白了?”

“是,卑職明白。”

朱學勤和曹毓英都笑了起來。曹毓英先不管關卓凡,問朱學勤:“修伯,我在熱河是久旱盼甘霖,你這次來,有什么好信兒?”

“好信自然有,可也要聽聽你這邊的消息。”朱學勤把京城里的情形,先向曹毓英做一番長長的敘述,最后總結了一句:“不客氣說,京城的‘四心’,都在恭親王這一邊。”

這個說法,曹毓英還是第一次聽見,問道:“什么叫做‘四心’?”

“官心,民心,旗心,軍心,眾望所歸,都在王爺身上!”

曹毓英明白了,深深點頭。英法聯軍攻城,皇帝率了一干親信大臣跑了路,京里的局面,全靠恭王苦苦支撐。俗話說,“百姓心里有桿秤”,危難之下,誰才是跟他們共度難關的人,一望可知,因此京城的官民歸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于旗心也傾向恭王,是因為旗人對肅順的施政不滿,原有的優遇,被他屢加削減,而且把旗兵旗將視若無物,這些都令旗人怨聲載道。京城的部隊,包括熱河的禁軍,大多是旗營,因此旗心也就是軍心。

“然而一切都要看皇上的病情而定。”朱學勤道出了此來的本意,“若是皇上龍體無恙,那這些都不必提起,今后慢慢地跟肅順周旋就是了。”

曹毓英點了點頭,沒言聲。

“琢翁,聽說上個月皇上在宮外傳了戲,一連看了整整半天,精神大好,有這事沒有?”

“有,是在如意洲的‘一片云’,我亦恭在其列。皇上看著瘦了不少,不過精神健旺,倒是不假。”

也就是說,皇帝病情轉好的消息,確有其事。朱學勤和曹毓英一時都陷入沉思,默不作聲了。

“皇上……大約撐不過六月了。”關卓凡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這一句話,石破天驚!如果被外人聽了去,幾乎就是族誅的大罪。朱學勤和曹毓英都是臉色大變,原因倒不在于這句話的大不敬,而是震驚于關卓凡何以有把握說這樣一句話。

“逸軒,你這話,從何說起?”曹毓英緊盯著關卓凡,終于開口了。

從何說起?自然是從書上說起。剛才關卓凡見這兩位恭王的謀士,都以為咸豐的病就快好了,不禁暗暗擔心:這樣的態度,如果帶回京里,那么對付肅順的布置,就會停滯下來,而一旦皇帝出事,就有措手不及的危險。因此,不能不咬咬牙,把真相告訴他們。

咸豐皇帝的死期,書上寫得明明白白,說出來毫不為難,難的是如何找個理由來圓自己的話。曹毓英有這一問,勢在必然,關卓凡只得把自己臨時編的一個理由,拿出來搪塞:“卑職……小弟在熱河待的時候久了,認識些下面的朋友。這句話,是從太醫院煎藥的小太監口里,傳出來的。”

“那么,所傳的是誰的說法呢?”曹毓英聽說是從太醫院里傳出來的,先信了三分,但小太監無智無識,一定是偷聽了某位太醫的話,因此不肯放松,再追問一句。

關卓凡躲閃不過,只得硬著頭皮繼續編下去:“聽說,是李秋生的話。說皇上的病,沉疴糾纏,已經極難入手,現在的精神健旺,只不過是虛好看。等到過了小暑,天時一變,只怕就要轉危。”

這段話似模似樣,絕不是小太監能夠編造出來的,曹毓英又信了三分。李秋生是太醫院的醫正,每隔一兩日,就要進宮來請平安脈的,對于皇帝的病情,自然以他最為深知。

然而還有一個疑問——皇帝的病情,是天字第一號機密,太醫院的太醫們,醫術姑且不論,伺候差事都是最謹慎的人,李秋生作為醫正,更是如此。預計皇帝的死期這種話,即使跟同僚都是絕不敢說的,如何卻能被一個小太監知道?莫非是睡覺的時候說夢話,被偷聽了去?

這個疑問,殊不可解,但即使多智如曹毓英,也萬萬料想不到身邊的這位“小弟”,其實是翻著閻王爺的生死簿子在跟他們說話!

他跟朱學勤商議良久,最后的結論是:寧可信其有。若是弄錯了,不過白忙一場而已,可若是真有其事……

“若是真有其事,逸軒你的功勞就立大了。”朱學勤鄭重地說,說完才發現自己的話大大不對頭:知道皇帝要死了,怎么能說他是立了大功呢?簡直非人臣之禮。尷尬之余,咳嗽兩聲遮掩過去。

好在都是“自己人”,不會在意這些。曹毓英沉吟著說:“如果皇上大行,則立大阿哥,是勢所必行。那么除了皇后晉位太后之外,懿貴妃,大約也能有一個太后的名分……”

懿貴妃所出的大阿哥,今年五歲,是皇帝唯一的兒子,當然只能立他。而懿貴妃母以子貴,封一個太后,也是想得到的事情。朱學勤感興趣的,是另一個話題,皇帝歸天之后,如果要對付肅順,則兩宮的態度,就變得尤為關鍵。

“琢翁,聽說皇后對于宮外的事情,不大曉得。懿貴妃雖然失寵,但這幾年替皇上批本,照說應該懂得些道理,不知她這個人,才具如何?”

曹毓英搓著手,眼望燭火,良久才說:“這個女人,不簡單……”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