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七十四章 戰云再起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4-01-24
 
到嘉定的電報線路才將將架完,“蘇南省”李秀成的大軍,終于三路起兵,向上海撲來。

太平天國的局面,已經到了很被動的時候。自從安慶一失,湘軍沿江向下打,一直打到了“天京”城下。雖然以“天京”城的墻高城廣,外圍據點也經營多年,一時還沒有被攻破之虞,但長此以往,畢竟不是辦法,因此要靠外地的各支太平軍來回師解圍。偏偏這個時候,傳來噩耗,“英王”陳玉成,死在了關卓凡那位四叔——勝保的手上。

太平天國自天京事變之后,宿將凋零,元氣大傷,全靠李秀成和陳玉成這兩位新崛起的年青將領,才得以重振聲威,其中又以陳玉成更為年輕,只有二十六歲。這兩個人,是太平天國的兩根支柱,現在一柱已折,天京以西的局面,再也難以經營。

陳玉成童年時,因為治病的緣故,以艾草燒炙,在雙眼下各留下一塊淺紫疤痕,遠遠望去,有如四目,因此被清軍蔑稱為“四眼狗”。稱呼雖然輕蔑,實則畏懼已極,說陳玉成“貌甚秀美,絕無殺氣”,但“兇狡杰出,善摧大敵”,胡林翼在生前對他的評價,更是一陣見血——“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這樣的人物,勝保本不是對手。他原來已是剛愎自用的脾氣,自從在辛酉政變中帶兵叩梓宮,威懾肅順之后,更是自以為立下了安邦定國的不世功勛,愈發驕矜自大起來,部下也是軍紀敗壞,暮氣深重。在山東剿捻無功。二月里奉旨調往安徽,仍舊是以欽差的身份剿捻,也仍舊是無功。而現在居然能夠捕殺陳玉成,則是因人成事,算是送上門來的功勞。

這個人。是安徽壽州的團練總領苗沛霖。他是安徽鳳臺人,以防捻的名義,辦團練起家,規模壯大得很快,據寨數千,擁眾十余萬。然而坐大之后。便開始胡來了,一會稱王,一會降清,一會勾結太平軍,一會又翻臉無情,最是陰鷙深沉、反復無常的一個奸雄。

等到安慶破了。陳玉成退守廬州,苗沛霖判斷形勢,又搭上了勝保的一條線。為了有一個進身之階,干脆設計把陳玉成誘騙到壽州,連陳玉成手下的導王陳仕榮,從王陳德漋,天義陳聚成等太平軍大將。一鼓成擒,綁縛勝保的大營,可以說是禍國賣友,兩端都做到了極點。

陳玉成既死,衛護“天京”的重任,便全落在李秀成的身上。然而正像關卓凡和李鴻章所預料的那樣,上海始終是李秀成的心頭大患,一日不除,便一日寢食難安。于是李秀成決定再攻上海,希望能夠在前往天京勤王之前。速戰速決,解決掉這個隱患。

這一次,太平軍不敢再像上次那樣輕敵,整頓軍備,調集軍械。做了充分的準備。兵分三路,一路從杭州出發,由原屬陳玉成的部將黃文金指揮,指向南橋;一路從蘇州發兵,由譚紹光指揮,指向松江青浦;一路則是李秀成親領,前鋒向嘉定逼近。

關卓凡殺李容發,本是李秀成的大仇,但是軒軍的犀利,在太平軍內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因此李秀成決定把進攻的重點放在北路,爭取擊潰李鴻章的淮軍,然后從北面進攻上海,而以南路和中路,作為牽制軒軍的力量。

雖然戰云迫近,但是這一次,上海的百姓士紳卻并不像上一次那樣驚惶——畢竟官軍的力量也不同了。大家都在說,原來三千軒軍便平復了上海,現在軒軍已經有了一萬多人的規模,長毛憑什么來打?何況還要加上李撫臺的近兩萬淮軍,這仗一定能打贏的。

打得贏打不贏,嘴上說了不算,要打過才知道。到了六月二十八,駐防南橋的吳建瀛團,已經在城外與黃文金的部隊駁上火了,中路的松江方向,亦傳出了槍炮聲。到了六月二十九日凌晨,李秀成的前鋒“高瘋子”,猛撲北線的嘉定,第二次上海之戰全面打響了。

李鴻章請關卓凡守住南線就好,關卓凡便真的是老老實實地去守。

松江、南橋、奉賢三個城池之外,軒軍都設立了營壘。這些營壘,卻是從淮軍那里學來的,也就是湘軍歷經百戰,苦心總結出來的“圓壘”。

圓壘的外面,是一條壕溝,壕溝之內的壘墻,不用磚石木料,只以土胚澆漿夯實,厚達一丈,不僅可以防槍,而且可以避免炮彈炸起的磚石飛濺。壘墻之上,仿照女墻的式樣,將一個個射擊位隔了出來,每壘另設三個炮位,安放三門八磅的野炮。每個圓壘,最多可以容納三百士兵。

對比淮軍的營壘,也有不同之處,最明顯的就是,軒軍營壘不設內壕,省工省力不少。而不設內壕的原因,是關卓凡認定,在軒軍的火力和射程之下,不相信太平軍能沖破外壕,就算能沖破外壕,也不信太平軍還有余力沖擊壘墻。

事實證明,連外壕也都多余了。黃文金和譚紹光這兩路部隊,雖然把聲勢造得很足,但不要說攻城,就連這些設于松江和南橋外圍的營壘,也都只是試探著打一打,受了些傷亡之后,干脆屯兵不前,居然也開始挖起工事來了。至于奉賢方向,則根本理都不理。

這一下,關卓凡也看明白了,李秀成是要避開軒軍的鋒芒,打算專攻嘉定。

既然如此,關卓凡也不客氣——你不來打我,我就要來打你了。

這一場仗,仍由丁世杰和華爾來指揮,但這次的總指揮變成丁世杰。謙遜而好學的丁世杰,在跟華爾相處的半年中,對近代戰爭的理解不斷加深,無論是訓練還是指揮作戰,水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這一回讓他為主,以華爾為輔,又是一次很好的歷練。

丁世杰和華爾秉持關卓凡交待下來的宗旨,“練兵為先”。于是明明擁有很強的戰力,卻不肯做整體的擊潰,只圍繞太平軍欲建的陣地來做文章,今天打東邊,明天打西邊,白天則以炮火為掩護,穿插沖擊,夜晚則以營為單位,突襲奔擾,打得極其熱鬧。

在戰場之上,總是進攻的一方占據戰略上的主動,但防守的一方有據工事固守的優勢,往往能對進攻方造成較大的傷害。何況這一次,太平軍的火器有明顯的加強,幾天下來,參與輪轉的軒軍各部,便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亡。

“頂住,繼續打。”關卓凡只吩咐了這幾個字。

這等于是拿血來練兵,好在軒軍的火炮,是太平軍依舊無法匹敵的利器。在軒軍配合火炮的沖擊之下,太平軍的一線陣地始終無法真正修成,給軒軍造成的傷害,也就相當有限。

另有一樁,太平軍對自己的側翼,相當在意,畢竟上一次戰役中李容發部被軒軍切斷歸路,聚殲于高橋的例子擺在那里,于是在防御吃力的時候,寧肯向后退卻,也不愿死守陣地,招致軒軍的包圍。然而等到軒軍收兵,太平軍卻又頑強地逼上來,總以不脫離接觸為要務。

兩方都是一般的心思,于是形成了有趣的拉鋸。在太平軍來說,是想拖住軒軍,不讓軒軍馳援北線;在關卓凡來說,則根本沒有馳援北線的打算——李鴻章要獨力對付李秀成,正中他的下懷。這樣實戰練兵的機會太難得,他要把握這樣的機會,把軒軍中那些只經過訓練,卻沒上過戰場的新勇,練成“老兵”。

不過練兵歸練兵,心思卻全在北線的戰況上,畢竟那里是硬碰硬的戰斗,嘉定和寶山都打得很激烈,萬一淮軍有個什么閃失,導致上海的北方門戶大開,那不是開玩笑的。

好在從嘉定傳來的電報上看,淮軍打得不錯,在太平軍的攻勢之下,兩城都一直能夠屹立不倒,連外圍的營壘,大部分也還掌握在官軍手里。

只是還有一件讓人無法放下心來的事情——“忠王”李秀成本人,始終沒有出現,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到了七月十三日,嘉定的戰事開始吃緊,關卓凡再以電報聯系的時候,傳來的回復是“中丞出城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